每逢二、七,博平镇的各条大路就被堵得水泄不通,路的两边是沿街店铺,店铺的前面摆满了各种商贩的摊位,道路中间也被开辟出一排摊位,商贩的吆喝声,小喇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熙熙攘攘的行人边走边筛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各种电动车、三轮摩托车,载着孩子和老人,慢慢地在空隙中穿行,拥挤而喧闹,展现着人生百态、市井风貌。 <p> 博平镇有三条大道南北贯通,最东面是徒骇河,往西就是以古楼为中轴线的古楼街,再往西就是连接聊城和高唐的一条大道,最西面是条省道,来往的都是大车,将道路压得凹凸不平。博平大集主要集中在古楼街和西面的这条大街之间。</p> 从古楼向西不远,分峙南北的主要是吊炉烧饼和包子油条铺,主要是早上和中午营业,烧饼店铺早上5点左右就开始忙活了,勤劳的博平人,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就开始出摊了,很多摊贩都是张罗好摊位后,到烧饼店铺,要上几个烧饼或者几根油条,就着浓浓的豆浆,热乎乎的饱餐一顿,来慰藉一早上的劳碌。 博平的吊炉马蹄烧饼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外形酷似马蹄而得名,烧饼外酥里软,用博平大枣的枣木烤制,还因加了蜂蜜和芝麻,有种特有的甜香。走过很多的城市,吃过各种各样的烧饼,只有博平的吊炉烧饼至今难忘。 每天早上一个烧饼,一碗豆腐脑,外加一个卤蛋,就可以抵挡一上午的劳累。高唐老豆腐非常出名,吃过后才知道所谓的老豆腐就是豆腐脑,绵白细腻,入口既化,加上特有的鸡汤,香菜和香葱末和辣子可以随便加,总共花费3.5元,就可饱餐一顿。 不光是博平镇人喜欢吊炉烧饼,就连聊城市的人也喜欢到这来吃这地道的美食,在早上经常遇上三五成群的骑行队,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追着朝阳,顺着滨河大道骑行而来,暖暖的饱餐一顿后,从集市上买上几样新鲜的瓜果梨桃,再迎着河风骑行回聊城上班。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深深的感染着周围的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惬意的生活,人生何求? 古楼西面曾经有个婆婆在卖熟的咸鸭蛋和煮制的鹌鹑蛋,我曾经买过几次,味道真是不错,特别这徒骇河里的鸭蛋,蛋黄大而有油,用筷子一扣,吱吱的冒油,可香了。 古楼下有几个老翁在卖河鲜,都是昨天晚上下上网后,从徒骇河上刚刚打捞上来的,老人将这些鲫鱼开膛破肚,处理完内脏后就摆在盆里等人来购。 还有这样刚刚摸上来的田螺,带着淤泥和水草,老人裤脚和鞋子上是湿漉漉的,粘满了淤泥,靠自己的劳动来挣生活。 还有这种河虾,我曾经碰上几次,个头大的25元一斤,个头小的15元一斤,这种虾只生活在水质良好的河里,水草丰茂的浅滩河边,平时很难捕捞上来,不是每个集都有的,这可遇不可求的一种鲜物。 仅仅买过一次,后来就再没遇到,买来的虾我挑了几条养在碗里,透明的青虾在清水中打架嬉戏,有两条还躬身一蹦,从碗里跳出来,我从地上捡起来放进碗里,养了好几天后也挂了。 这种河虾爆炒来真是美味,连肉带皮一块嚼来,有点刺口但很香,我想营养价值定是极高的。 古楼边总有个卖烤地瓜的老婆婆,我曾经买过一回,外焦里嫩,糯糯的甜甜的,寒冷的冬天买上一个地瓜,一路步行到校,烤地瓜的温度透过背包传递到我身上,用手摸摸热热的,有股暖流在流淌。上完早读后地瓜还没凉,暖暖的吃下,想想拥有烤红薯的冬天也是那么惬意。我想赶集或者摆摊的人儿,偶尔也买上这么一个,也能抵御岁月的风霜吧。内心的需求少了,反而更容易满足,这里的人们脸上都是挂着笑的。 古楼南边东西两侧各有一家肉铺,沿街的木桩上挂着几板猪肉,肉皮厚厚的,带着膘子,有时候还有香肠和骨头在买,店铺里面也卖冻肉和各种肉制品,冬天的外面绳子上挂了灌制的香肠,有时候还用大锅在煮各种猪下水,我曾经在店铺面上买过两次肉,改善过支教的生活。 春天的集市上的早,散的也早,很多人赶完早集后就要到田地里忙农活,地里栽种的辣椒苗拔来兜售给需要的乡邻,自己的菜园里还要补种其他的蔬菜,买了其它的种子或秧苗去充实自家的菜园,这样一年四季的园子里就有了当季的新鲜蔬菜瓜果。 从住的茌平二院出来的街道上,不少老婆婆和老公公在卖自家的菜苗,用当地方言与买者讨价还价。他们裤脚上沾着泥水,手上有层厚厚的泥土,粗糙而有力,手和脸上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在古楼南边有几家卖水果的摊点,不少老婆婆在兜售着自家树上结的杏子和桃子,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用微信,我总是准备一些零钱,买这些老人的产品,有时候是黄瓜柿子,有时候是桃杏,我总是认为老人更不容易,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靠自家生产的物品来挣点零花钱。 只有在大集的时候才能遇到卖樱珠的,这是我喜欢的水果,我上班早上买上几斤,在办公室里洗上一些,中午和晚上放学后,我邀请几个孩子来一块吃,孩子们一边吃一边叽叽喳喳的说着当天的趣事,樱桃的味道是最深的记忆。 还有刚刚摘下来的葡萄,曾经买过一次,也许是大棚种植的缘故,不如露天的好吃,甜度很大,不少蜜蜂围着葡萄转,校园里的葡萄粒小质硬、酸甜可口。 潍坊的很多朋友不认识这是什么水果,我也是第一次见,3元一斤,买了2斤,没有冰箱,没法留存,吃不了后来扔掉了很多。这是当地的桑葚,个体小,颜色以白色、黄色为主,紫色的很少,而潍坊的桑葚大都长长的,紫色和红色的为主。 博平真的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就看这大蒜吧,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开辟着自家的菜园,几乎家家种着蒜。这是蒜农种的,蒜头真不是一般的大,编成这样的大辫子。 一条条蒜辫子要么挂在车斗上,要么横躺在地上,等着青睐的顾客光顾。我曾经买过一根蒜辫子,至今我家吃的蒜还是博平的特产。 还有这各种形状的香瓜,白的如玉,青的似碧,黄的耀眼,被称为蜜罐,可见不是一般的香甜。 5月份是土豆成熟的季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马铃薯就成为大集上的网红,可能是好储存的缘故,不少家庭是成袋子的购买。 认识这是什么吗,我当时也是没认出来,后来卖的老婆婆告诉我这是葱种子,不卖,可以免费给我,还有老人要给我韭菜花,用蒜锤捣烂后加上盐巴,就是一道下饭的美食。想想在博平真是吃到了地地道道的美食,原汁原味,回味无穷。 骑着自行车,敲着梆子,老远你就知道这是卖卤水豆腐的来了,这种地道的贩卖方式,在其他地方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可是在博平我有幸见到,真的是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还有一个骑着自行车卖臭豆腐和豆腐乳的老人,他的吆喝声我好久都没听明白,直到一次我的学生告诉我,才知道他卖的啥,孩子们说他们是听着这种声音长大的。想到前年到厦门去游学,有幸见到了初中同学,他请我吃地道的福建菜,其中有一道凉粉,就是用海里的一种海肠做的,老两口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兜卖,一天就做那么十几盒,这是可遇不可求的美食,有幸吃到了地地道道的闽南菜。 古楼西街中间的摊位,首先是卖衣服和床单被套的非常多,上面挂的,下面摆的,各种布制品都有,大姑娘小媳妇围着挑选,不少老婆婆三五成群的在挑拣,一个周末的大集,我穿行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一个老阿姨拉住我,问我看中的那三件衣服,哪件更好看,我让她每件都穿上试试,最后她买上了喜欢的新衣,老阿姨真是容易满足,35元的花销换来的是满脸的欢笑,在博平你是很容易被这种心满意足的打动的。 古楼西街好几家卖白条鸡的沿街店铺,很多鸡都是杀好了放到一个大盆中,等着顾客挑选,选好了后店主用大菜刀剁好。有不少外地的商贩来购买,这里的鸡分蛋鸡和小公鸡,顾名思义蛋鸡就是下蛋的鸡吧,在学校的厨房里,如果午饭是炖鸡,会在就餐群里提前发布,那是博平改善生活的日子,炖蘑菇和炖土豆,都是极美味的。 <p> 博平镇有几家超市,里面的物品很全,但是我总是感觉博平人还是喜欢逛大集,超市里的人寥寥无几。你看着大集上日用百货什么也有,你需要的一切几乎都能找到。</p> 这是当地的特产,用博陵大枣制成的乌枣,当地人叫“药枣”,比较软,有种烤制的烟熏味和药草味,祁老师给我一袋子,我吃了一个冬天。曾经买过几斤,作为礼物捎回潍坊分享给朋友。 曾经多次买过这个摊位上的新疆灰枣和纸皮核桃,枣很甜,核桃皮薄肉香。 这是晒干后的博陵大枣,吃起来不如新疆灰枣好咬,甜度也不如,当地人说这种枣适合煮粥,炒熟泡水,蒸着吃。很多摊贩在卖其他产品的时候,捎带着卖大枣。 还有这样的小蛋糕,现场烤制的,围着不少人,大都是给孩子买的,我没有尝过,老远就闻到了甜香味,看来是很好吃。 从没见过这样大的苹果,我一只手拿不过来,这是当地的苹果,名字不知道,红彤彤中夹杂着黄色,脆甜口味。 博平这得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古镇,你看这一个苹果就一斤多,真是罕见。 秋霜过后,山楂成熟了。一堆堆的铺在地上,红玛瑙般还带着露水,看着就令人口舌生津。 曾经在学校里摘山楂的乐趣还历历在目,我拿起一串山楂,和卖山楂的大姐聊着天,说着今年的收成,讨论着价格,她不光卖山楂,还买自己家出产的花生,是那种小果子,自己用沙子炒熟的,卖相不如专炉炒制的好看,却很香。 旁边还有一个大姐在卖自己家树上结的柿子,不用捂,直接就能吃的那种。“柿柿如意”是种很好的寓意。 这种高粱杆做的用具,都是当地老阿姨自己做的,有圆形的,有方条形的,可以盛放水果和干果,还可以放包子、馒头等面食,我和来看我的孩他爹买过三次,总共买过20多个,捎回潍坊,作为手工艺品赠给亲朋好友。 还有这种虎头鞋,色彩艳丽,装饰精美,细密的针线缝制,纯手工制品,朴拙可爱,也是当地老阿姨们的杰作。 还有大爷们自己绑的笤帚和炊具,充满了原始的自然品味。 不少老人在路边兜售自己家里的鹅蛋,论个卖,潍坊一个这样的鹅蛋要10元左右,在博平价钱要低很多,他们自己不舍得吃,拿来换取生活费用。 你有多久没见过这样的劳动工具了,在博平大集上可是经常遇到,出了二院门就是这些铁质用具的摊位。 品种繁多,关键实用,人们围着摊位,选着合适的用具,讨价还价。 博平十孔莲藕驰名全国,以清脆爽口出名,博平镇中间就是南莲池,那是十孔贡藕的原产地。镇子的东北角也有好几孔大的藕池,紧邻徒骇河,我曾经去看过那里的人挖藕,那里还养着不少的鱼。镇的南面也有几个大的莲藕池,开着白色的荷花。南莲池的藕是10元一斤,其它藕池的藕三四元左右。 博平镇中间这条大道我不知道叫什么,这是南北主干道,做去聊城的车需要在路口上等,有时候幸运地话,很快就能等到一辆,有的时候要等上50分钟才能遇到一辆,还是从德州或者天津到聊城经过这里的大巴。到茌平区的大巴车比较多,十多分钟就有一辆经过,但是赶上大集的时候很多车辆就绕行最西面的国道,因为这条主干道两边已经被商贩占满,不识路的大巴或者大货车如果闯进来,吱吱的摁喇叭也无济于事,来往的行人还在悠闲的选着自己心仪的物品,对来往的车辆好像充耳不闻。 在博平通行最多的是这种三轮摩托车或者带棚子的电动汽车,家长接送孩子或者外出方便,可是这种车随便停放,给交通造成了很大的拥堵。 在这条大道上售卖的物品,大多是用大车从外地拉来的,是贩卖的产品,不是自己家里产的,红薯是这样成袋子的售卖,看中后用上完秤,直接就扛上三轮车,绝不拖泥带水。 买上一袋子,是煮着吃还是蒸着吃,是熬粥还是烤制,一个冬天就够了。 看这红薯,一个也要一斤多,怎么长的都这么大,可以想象这里的土地有多么的肥沃,物产多么的丰富。 当然也有卖金鱼的摊位,最吸引小孩子驻足,央求着大人买上几条放到鱼缸中养着。 还有这成捆的大葱,不零卖,要买就买这么一捆,价格不贵,几乎家家户户冬天都要储存这么一捆葱的,山东人喜欢煎饼卷大葱,生吃大葱是山东人的爱好,造就了豪爽的山东人。 我们一块支教的教师也一块买了一大捆,三五大绑的用自行车运回住处,放到一个桶里,用土培起来,直到过年放假都没吃完。 还有这种小金桔,10元三斤,不能挑,用簸箕撮到袋子里,那个秋天和冬天,吃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橘子,酸甜爽口。 还有当地的大白菜,学校领导和老师赠送了几棵,后来放假有两颗还没吃,等到疫情过去返回住处,白菜已经烂的只剩下渣了。但是博平的白菜真的好吃,叶片大,好炒熟,有种甜味。 还有这种白菜,第一次见这种长长的,叶片不是很多,在博平菜园里也种有很多,炒食后味道佳。 这是当地的白萝卜,主常要是炖着吃,还有做成顺心汤,就是我们常喝的疙瘩汤,但是顺心汤,听这名就令人心悦,有着美好的寓意。 这种胡萝卜,博平菜园里也有,以前的胡萝卜主要是调着吃或者是炖着吃,但是在博平学校餐厅第一次尝到蒸着吃,当时怀疑是否好吃,尝食后念念不忘,自己买来蒸着吃了好几次,甜甜的,糯糯的。 <p> 从未见过这种红羽毛的鸽子,体型要比一般的鸽子大,当时主人为了显示它的勇猛,在鸽笼中放了一只小猫,鸽子在不停的啄小猫,小猫躲在一边喵喵的叫,我让卖主把小猫拿出来,这样太可怜了。</p> 红羽毛的鸽子要比白羽的贵,价钱在200元以上。 <p> 鸽笼围满了当地的乡民,观赏着鸽子,询问着价钱,不时成交几笔。我好奇的是这些鸽子是驯化的信鸽还是供人观赏的品种,不可能是肉食鸽供人食用的吧。</p> <p> 在冬天的大集上卖鸽子的非常多,还有外的客商专门驾车赶来购买,后来我家孩他爹告诉我,聊城是运河古城,博平镇自古就是交通要道,闻名古镇,赛鸽子、斗鸡、斗牛等乡间杂耍从古流传至今,这些鸽子是为了赛鸽用的,不知是否如他所言。</p> <p> 我还是希望这些膘肥体壮,羽毛丰满,冠羽漂亮的鸽子不被食用。</p> <p> 还有不少卖兔子的,当地有喂养兔子的风俗,我的不少孩子家里就喂养着兔子,曾经有个孩子当做礼物要送给我一只,让我带回家乡,说让兔子跟着我过好的生活,因为动物是禁止带上火车的,孩子听后很失望。</p> 有个孩子拍了兔子的视频发给我,说让我看着小兔子就会开心,她还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叙说了她和兔子之间的故事,那是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春天有不少卖小鸡和小鸭子的,也有将这些小生灵涂上各种颜色,来招徕顾客,更多的是小孩子喜欢,非要大人买上几只带回家,当成自己的宠物喂养。 这是当地的一种鸡,有着漂亮的羽毛,格外的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博平镇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有着地地道道的特产,有着淳朴的乡民,有着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 走进这里,喧闹的大集展现着万家百态,身入其中你会被这浓浓的生活气息包围,原来这就是生活。那时的我,融入其中,随遇而安,生活过得简单而又快乐。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