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爸爸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33年东北已沦陷二年,他不甘心当亡国奴,离开东北军,二次进关,于七月投呂正操119师当军需上士,驻扎在石家庄,由于看不贯旧军队的黑暗腐败,一气之下弃军从民失业后留在北平。爸爸第一次负伤是在1937年7月,他在冀军伪保安队第二纵队第四中队,在通州事变中随保安队起义,趁夜色对日本驻军发起袭击,消灭日军守备队、汽车队大部,活捉伪政府政务长官大汉奸殷汝耕,歼灭日军二百余人。随后日军在数十架飞机狂轰乱炸下发起的反攻,爸爸随起义部队向平南突围,到北平大钟门寺又与日寇相遇,爸爸冲入敌阵,勇往直前,不幸右臂中弾,血流如注,被北平红十字会救护住院,但那时行动始终被军警和日寇汉奸监视,为早日赴前线抗日他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带伤化妆逃出,经半个月计饭生活,回到河北铙阳县原119师692团,后到开封中央䃼充兵训练处仍充任军需上士。</p><p> 1938年6月的一天,爸爸从确山留守处出来,在车站遇上八路军宣传队演出话剧《打回老家去!》等节目,大家高唱:工农兵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中国军队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做中国的主人。。。爸爸听后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以救国为己任,会同李福祯、丁在祥同志于8月自愿投靠八路军,并把名字改为付保中,把宝贝的宝改为保卫中国的保,被分配到晋东南抗大一分校。</p><p> 1939年11月,我军开展国防教育,抗大一分校决定由山西迁往山东,行军途中困难重重,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层层封锁,生活十分艰苦,吃野菜,米糠,天寒地冻,连棉衣都没有。在跨越同蒲路时,没袜子穿,脚跟冻裂像小孩嘴,流出鲜血,爸爸用树油子贴丝线缝也无济于事,只好用绑腿裹起来走路,遇到小休来不及打开,大修时脚面已打成血泡,肿得老高,连鞋子都穿不上,首长心疼地劝他留在地方,他坚决不肯,咬紧牙关带领一个侦察班坚持完成行军掩护任务。</p><p> 1941年叛徒鲍义曾三次袭击山东抗大一分校,爸爸受令带一个排阻击多余我十倍的敌人,在脚部受伤的情况下,敢打敢拼,完成了阻击掩护任务;1942年秋,抗大二十五支队三个部门被敌人合击于田马场,他率一个排掩护机关撤离,经过一天的战斗终于从敌人三个包围圈中突围,成功完成了强跳与掩护任务,受到部队的嘉奖。</p> <p>1945年冬山东抗大奉命北上,爸爸任哈南军分区侦察排排长。当时我军实行由中小城市保卫占领大城市的战略,上级决定司令部弃驻滨县。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和尚庙土匪五十余人乘机勾结滨县伪警察队几百人抢我军仓库,阻击我军转移。那时司令部只有老团八九两个连,而九连又缺一个连建制排。战斗于午夜十一时打响,爸爸亲率一个连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从西门压缩阻击敌人,直到拂晓终将敌人全部击退,并亲自俘虏敌人一名副团长。接着一鼓作气包围伪县政府警察队,打死打伤敌人近百名,缴获两挺轻机枪及各种枪支百件。当战斗结束后,他被立功受奖,被提升为军区二科长。然后到哈北军分区司令部,东北野战司令部,独立4师,哈市卫戍司令部,松江军区司令部,整一师司令部160司令部任作战科长,直到1949年随军三下江南,从东北到湖南,是一个善打胜仗的指挥员!</p> <p>爸爸穿的是缴获日本鬼子的大衣</p> <p>1946年11月的一天,在巴彦县哈北军分区军政干校的爸爸付宝中骑着自行车从北往南走,遇到一伙坐马车从南往北走的哈北军分区干校的女学生们,爸爸看着妈妈说“你来了?”,大家都以为爸爸认识妈妈,其实并不认识,也就是这句话,或许是前世的姻缘或许是一见钟情,爸爸妈妈恋爱了</p> <p>妈妈是受大舅的影响参军的</p> <p>妈妈旁边是16岁当兵的二姨刘蕴秀,她是在妈妈的影响下当女兵后来当军医的...在我不到一个月时就随父母三下江南到湖南...</p> <p>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爸爸随第四野战军47军160师南下,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7月29日常德解放。为培养新生力量,大量吸收与改造知识分子,提高部队基层干部军政素质, 常德军分区军以原47军160师教导队为基础,在德山孤峰岭创建常德军分区军政干校,爸爸任副校长,于九月开学,那时我刚刚7个月,学员有399人编为四个队,都是16至25岁在校学生或社会知识青年,第四队是女学员,妈妈是女队的指导员</p> <p>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砖头当凳腿当桌,爸爸给他们讲大课,讲政治军事战术及专业知识等,妈妈曾动员许多妇女参加学习,六十年后我陪妈妈参加校庆时,许多人都感谢妈妈,说妈妈给她们带上了革命的路,她们多数都嫁给了部队的首长,当了干部或军医等,现在的工资都很高。</p> <p>一排左一</p> <p>爸爸的学习笔记</p> <p> 解放后爸爸在部队是拥政爱民的带头人。1952年长江洪水泛滥,那时爸爸在湖南军区暂编十三团当团长,奉命率部队前往荆江抗洪救灾抢险。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曲曲弯弯水流不畅水网密布,了历史上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名,爸爸率部队连夜赶到时,正是第三次洪峰通过第三天,他们在当地防汛指挥部领导下,日夜巡逻,拉网式地查险堵漏,帮助灾区转移民众,在滔滔的洪水面前爸爸把自己的救生衣脱给战士穿,把生命的权利让给别人。经过二十多天的战斗,他们完成了任务,可爸爸却累倒住进了医院。。。。。。</p> <p>在湖南,妈妈接二连三的生了我们七个,到长春又生了两个一共九个孩子。可能是我长得像爸爸爸爸最喜欢我,我总是在爸爸面前耍娇要吃的玩的。小时候住在长沙湖南军区院内淘气的情景历历在目,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戴肩牌扎武装带出入军区大门士兵给爸爸敬礼的样子,可精神了。</p> <p>这是一张爸爸在合影中把我抱在怀里的情景……</p> <p>这是爸爸在湖南军区时与领导们的合影</p> <p>这是妈妈和二姨与我们五姊妹的合影</p> <p> 在我很小时的记忆中,爸爸常常唱一首歌《我们在太行山上》,现在才知道,爸爸38年8月投靠八路军,参加革命就是在山西太行山一带,在晋东南抗大一分校五营二十一队学习,当年毕业留校参与工作,培养了大批干部 。后来学校从山西转到山东直到 45年末,从学员到区队长,从干校到鲁南军区司令部,从学习搞教育到司令部当作战参谋和科长。。。革命使爸爸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也为他的生活注入了活力。从此他南征北战,打日寇剿土匪 ,顽强战斗,不怕牺牲。他时刻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或四保临江,三下江南,或淮海战役,或入朝保家卫国 ,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战斗中,爸爸曾四次挂彩负伤,他的头部,右臂,脚部,都受过伤,解放后换残疾证三等甲级给他改为三等乙级时,爸爸说:”我不要了,战事死了许多人,谁给他们什么了?国家刚解放经济困难,用这钱支援国家建设。" </p> <p>这是1957年荣获国防部授予的"三级解放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并授于中校军衔。这是爸爸穿授衔服装佩戴两枚勋章和妈妈的合影。</p> <p> 1959年2月,我十岁那年我们七个孩子在警卫员的护送下乘了一周的火车来到长春,爸爸转业到长春光机所五六室当主任,曾任光机所设计院副院长。。。。。爸爸转业到地方后仍然发扬革命的光荣传统,对党的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克服各种困难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p> <p>1962年爸爸被调到吉林省机床厂任党委书记,当时工厂有名无实,只有个机床招牌,没有机床产品,怎么办?他带领职工不等不靠,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到老厂学习,主持召开诸葛亮会进行攻关,并亲自率领工人和技术人员到无锡机床厂取取经,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战斗,终于生产出M31万能磨床,经鉴定产品合格。在试制生产机床过程中,他深入第一线,与工人技术人员滚打摸爬在一起,日夜奋战,甚至感冒发烧38度也不休息,受到工人师傅们的拥戴。</p> <p>文革期间走五七道路 爸爸下放到海城的几年里,爸爸参加县里的各项活动,为县科学决策出谋划策,还抱病担任海城一中等学校校外辅导人员,言传身带,给学生讲抗大的光荣传统,坚持把党的优良传统播撒在下一代的心坎上</p> <p>1964年爸爸在吉林省重工业干部学校任校长;后任吉林省机电专科学校和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任副校长(现长春大学的前身)...</p> <p>爸爸一生中曾历任东北军补充兵训练处军需上士;山东抗大一分校区队长 ,抗大五期 毕业;东北野战司令部,哈北军区司令部,160师司令部正副科长和作战科长;湖南军区暂编十三团团长;湖南军区作战科长和澧县兵役局局长;长春光机所五六室主任;光机所设计院副院长;吉林省第一机床厂党委书记;吉林省重工业干校校长和吉林省机械工业学校付校长等</p><p> 1996年爸爸患腹主动脉瘤病重逝世,享年86岁。 爸爸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1979年爸爸退休,长春市历史博物馆刘兴国(爸爸的战友,我的大舅)看到在桌上写的“年老体残骨头硬,誓为四化献终生”时,即兴抒怀,赋诗写道:“惊雷闪电四十年,双剑锋刀只等闲,北战南征身许党,年老鬓衰志弥坚。志士最保革命勇,哲人永宜放眼观,老骥伏枥腾千里,四化征途鼓征帆。”词意深远,概括了爸爸光辉的一生。</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