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第一酒——探秘“红星”二锅头的发源地

向楠的世界

<p>  提到制酒业的祖师爷,毫无疑问大家公认的是杜康,他的名字甚至也成为酒的代称。比如曹操的《短歌行》 :</p><p><br></p><p>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p><p>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p><p><br></p><p> 此处的“杜康”既代表酒,啥能解忧呢?只有酒了。</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相传,杜康想研制一种能喝的饮品,可冥思苦想不得其法。某天睡觉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来到面前,告诉他以水为源,以粮为料,再在粮食泡在水里第九天的酉时找三个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p><p><br></p><p> 杜康醒来就依计而行,在第九天的酉时去路边寻人。</p><p><br></p><p>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杜康上前说明来意,书生欣然允诺,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p><p><br></p><p> 书生走后,又来了一队人马,带头的是一位威武英气的将军。得知杜康来意,将军也豪爽答应,捋臂挽袖,也割破手指滴了一滴血在桶里。</p><p><br></p><p> 酉时已快过,可杜康还没找到第三个人,他转念一想,只要是人不都可以吗?于是找到了村子里,发现一个神志不清躺在路边的乞丐,便扎破他的手指取了一滴血。</p><p><br></p><p> 有了这三滴血,杜康终于制作成了饮料,可是起什么名字呢?这饮品里有三个人的血,又是酉时取的,就写作“酒”吧,因是在第九天做成的,取同音念jiu。</p><p><br></p><p> 这个典故流传千年,既讲了酒的制作过程,也讲了饮酒后的三种状态:没喝酒时如书生一样彬彬有礼,喝到一半便如将军粗粝豪放,喝到最后便像乞丐烂醉如泥倒卧街头。</p><p><br></p><p> 而亲口讲给我这个故事的,是石家庄酒厂的刘召群师傅。</p><p><br></p><p> 认识刘师傅纯属偶然。</p><p><br></p><p> 那个周末,我骑车行驶在石家庄的北二环,因为不耐烦等一个漫长的红灯,于是拐到人行道上逆行由西向东。</p><p><br></p><p> 忽然路北边一块硕大的牌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砖红色的背景上六个金色的大字,“石家庄市酒厂”。</p><p><br></p><p> 引起我注意的还不只是这几个大字,而是下面的一行小字:1947.12建厂。</p><p><br></p><p> 我其实一直知道本市有个酒厂,哪个城市没有一家自己的酒厂呢?但我从未追究过它的历史。石家庄是1947年11月解放的,那时新中国还没成立呢。</p><p><br></p><p> 也就是说,在建国之前石家庄就建起了酒厂,已有73年的历史了呀。</p><p><br></p><p> 好奇心促使我立刻推车走进了工厂大门。</p><p><br></p><p> 厂区看上去很衰败破旧的样子,主干道上一个人都看不到。联想到很多老国企或停产或搬迁,很疑惑这家酒厂是否还存活于世。</p><p><br></p><p> 我向传达室的保安打听。保安说工厂还在这里,而且也仍然在生产中,但周末不上班,外人也不允许进入。</p><p><br></p><p> 我说只是想拍几张大门口的照片而已。</p><p><br></p><p> 保安同意了。</p><p><br></p><p> 紧邻大门口的办公楼挂着一溜牌子,走近一看我被震撼到了:新中国白酒从这里走来、红星二锅头发源地、开国大典国宴用酒。</p><p><br></p><p> 每一块牌子都带着无须掩饰的豪气。</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的天!我这是一不留神走进了历史吗?</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再看院中一溜排开的三个大酒缸,顿觉每一缸都装着故事。</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更意外的是,厂里还有一座酒文化博物馆。因周末的缘故,同样大门紧锁。</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正带着深深的遗憾在院中转悠,想着换个时间专门来参观时,有一间屋的门打开了,走出两位男子询问我的来意。</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很抱歉不是来买酒的,说自己只是对老国企感兴趣,所以想参观一下。</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没想到他们立刻热情地邀请我去博物馆,说如果我提前打招呼,他们会做更好的安排,至少提前把博物馆的空调打开。</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位师傅都姓刘,我便称他们大刘小刘。</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位都是豪爽的性格,非常健谈。特别是大刘师傅,聊起酒厂的历史和酒文化来头头是道,后来知道他还是国经集团的“业务之星”。</p><p><br></p><p> 大刘师傅是个“酒二代”——这是我给他起的。其父刘金然,1957年被轻工部点名,由天津酒精厂调来石家庄酒厂当技术员。是因他当时搞了一项业内有名的发明,可提高酒精的产量。</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博物馆前身曾经是车库。 1952年,按照前苏联建筑专家设计的图纸建造。 2019年改成了博物馆。</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博物馆面积并不大,主要以图片、各类证书、酒类实物为主,浓缩了酒厂从建厂至今73年的全部历史。</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不由自主发出的一声声惊呼中,我了解到了,为什么厂区里处处国旗、五星等红色标志,原来工厂的历史是与共和国的历史同步的。享誉全国的“红星二锅头”商标原来是属于石家庄酒厂的,寓意着红星照耀中国。原来党中央在西柏坡时喝的就是石家庄酒厂的酒,而开国大典时的国宴用酒红星二锅头、葡萄酒和白兰地,也是石家庄酒厂生产的。</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我印象里,原本很不起眼的一家本土酒厂,因了这些历史而顿时厚重且有了光辉。</p><p><br></p><p> 在二位师傅陪着我参观博物馆,参观整个厂区和地下酒窖时,那原本关着的一扇扇大门,连同那段我不熟悉的历史一起,在我眼前一道道依次打开。</p><p><br></p><p> 感谢那个将我拦住的红灯,让我意外了解到了一段历史。在我熟知的石家庄诸多老国企中,又补上了酒厂这一课。</p><p><br></p><p> 那么也请各位看官跟着我的镜头参观一下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  “酒”字的甲骨文。</p><p><br></p><p> 刘师傅说,那三点水越看越像三滴血。</p> <p>  正是这个厂牌下面的年号让我停下了脚步。</p> <p>  正逢周六,厂区里非常安静,看不到一个人影。透过传达室的窗户,征得保安师傅的同意,允许我在院子里拍几张照片。</p><p><br></p><p> 这个巨大的广告牌上一句话吸引了我的目光:1949,开国大典国宴用酒。</p> <p>  这几块牌子也并非普通的厂标,每一块牌子上的字都彰显着历史,沉甸甸的,感觉后面有很多故事。</p> <p>  几个巨大的酒坛摆在院中,是酒厂最好的身份代言。</p> <p>  意外发现居然还有一个石酒文化博物馆。可惜大门紧锁,保安告诉我周六周日都不开门。</p> <p> 隔着玻璃拍了张照片。</p> <p>  这里是酒类陈列室。正是因为我在这间屋门前转悠,引来了大刘和小刘二位师傅。</p> <p>  琳琅满目,陈设着高、中、低端20多个品种</p> <p>  我终于得以走进了博物馆。</p> <p>  先给大刘小刘二位师傅留个影,以示感谢。在本不应该开门的周六,只因听我说了一句“我对老国企感兴趣”,他们就为我开了门。</p> <p>  博物馆前身曾经是车库。</p><p><br></p><p> 1952年,按照前苏联建筑专家设计的图纸建造。</p><p><br></p><p> 2019年改成博物馆。</p> <p>  博物馆面积并不大,主要以图片、各类证书、酒类实物为主,浓缩了酒厂从开国至今70年的全部历史。</p> <p>  石家庄居然是酒业的发源地,有着上千年的制酒史。</p><p><br></p><p> 清朝时,石家庄的酿酒名师南下武汉谋生,开起了北直烧锅造酒。</p><p><br></p><p> 民国元年,石家庄人又从武汉至南昌,沿长江遍设酒店,不出半里,就有一家石家庄人开的酒店。因此有“石家庄酒占据长江半条江”之美誉。</p><p><br></p><p> 解放前石家庄有各类商号三千多家。酒业37家。仅休门街就有8家,永聚源、福泉涌、福庆源、德和涌、隆源烧锅、瑞丰烧锅等。</p> <p>  石家庄不仅是开国第一城,且还是制酒业的共和国长子。</p><p><br></p><p> 1947年12月,根据政府“一定要在春节前让人民喝上好酒”的指示,石家庄公营酿酒厂成立。下设五个分厂及露酒厂、麦曲厂、电磨厂、酿酒总厂共9个单位。</p><p><br></p><p> 5个白酒分厂由原来的5家烧锅组成:恒源勇、庆生源、洪源、永聚源、福庆源。</p> <p>  石家庄酒厂房产地契。</p> <p>  中国虽有千年酿酒的历史,但都是传统手工作坊形式。石家庄公营酿酒厂的成立,意味着制酒行业转向了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p> <p>  在筹备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时,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指示中共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负责此事。华北局委托石家庄酒厂承办。</p><p><br></p><p>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p><p><br></p><p>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p><p><br></p><p> 这两次国宴均用了石家庄公营酿酒厂生产的“红星”牌二锅头、石家庄露酒厂(公营酿酒厂分厂)生产的“红星”葡萄酒和白兰地。</p><p><br></p><p><br></p> <p>  由石家庄第一任市长柯庆施签发的营业证。</p> <p>  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副总经理李克齐的委任状,由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签发。</p> <p>  财政部长薄一波亲自签发的李克齐委任状。</p> <p>  这上面记载了石家庄酒厂名字更迭和获奖的经历。</p> <p> 享誉全国的“红星”二锅头,原是石家庄制酒厂的自有商标。</p><p><br></p><p> 1949年,作为开国大典的献礼工程,北平地区要建造酿酒厂。</p><p><br></p><p>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月中央税务总局、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在京召开首届酒业经营管理会议,决定对酒实行专卖,停止私人经营,同时决定在北京建国路正式成立华北酒业专卖实验厂。</p><p><br></p><p> 1949年5月,收编了“源升号”、“龙泉”、“同泉涌”、“景泉茂”、“永和成”等12家酿酒作坊,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在北京东郊八王坟组建完成。</p><p><br></p><p> 实验厂得到了同属于华北酒业专卖公司的石家庄公营酿酒厂大力支持,根据中共华北局和华北人民政府的要求,石家庄酿酒厂副厂长马少峰率100多名技术人员和干部前往援建华北酒业公司实验厂(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前身)。</p><p><br></p><p> 马少峰从此成为该厂第一任厂长,而这100多名技术人员和干部成为该厂元老。</p><p><br></p><p> 1954年1月,轻工部发文将“红星”商标转至北京酿酒厂(北京红星集团前身)。</p> <p>  当年酒厂门口还有人持枪站岗。那时全国还没有解放呢。</p> <p>  “红星牌”商标注册证。</p> <p>  红星商标,1948年由日本露酒专家樱井安藏在晋察冀边区设计的。红星代表中国革命,而下面的飘带则意指欢庆胜利。</p> <p>  1950年3月12日,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股级以上领导班子合影。</p><p><br></p><p> 中为红星酒厂第一任厂长马少峰。</p><p><br></p><p> (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创者)</p> <p>  建厂之初的老商标。</p> <p>  实物展出。</p> <p>  中共中央驻西柏坡时期,决定召开政协会议,1948年5月,各地爱国民主人士纷纷奔赴西柏坡。中央招待民主人士时即用的石家庄公营酿酒厂造的白酒。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都称赞该酒“味道甘冽、回味悠长”。</p><p><br></p><p> 苏联特使米高扬密访西柏坡期间,毛泽东请他喝石家庄白酒。善饮的米高杨一口干掉一大茶缸,大赞“此酒够劲儿”。</p> <p> 毛泽东在西柏坡用石家庄大曲接待苏联特使米高扬,米高扬酒量惊人,喝酒如饮水并以此炫耀。毛泽东于是同他比赛吃辣椒,喝一杯酒吃一个辣椒。</p><p><br></p><p> 毛泽东连吃几个辣椒面不改色,米高扬则很快败下阵来。</p><p><br></p><p> 毛泽东说:“你有你的厉害,我有我的长处。中国有中国自己的特点,不了解这一点是要栽跟头的。”</p><p><br></p><p> 毛泽东借酒发挥的一番话,令米高扬不再趾高气扬。</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1947年11月,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以后,朱德欣然提笔写下了《七律·攻克石门》:</p><p><br></p><p> 石门封锁太行山,</p><p> 勇士掀开指顾间。</p><p> 尽灭全师收重镇,</p><p> 不教胡马返秦关。</p><p> 攻坚战术开新面,</p><p> 久困人民动笑颜。</p><p> 我党英雄真辈出,</p><p> 从兹不虑鬓毛斑。</p><p><br></p><p> 朱德是坚忍不拔、大智大勇的革命者和念旧长情,童心未泯的性情中人,他说,马上快春节了,得让大家喝上好酒,一是给全体将士鼓劲,二是让全市的老百姓过个欢乐年。</p><p><br></p><p> 当时石家庄市有烧酒作坊38家,政府在收购其中较大的五家烧锅的基础上,组建了石家庄公营酿酒厂。</p><p><br></p><p> 朱德老总每次喝石家庄大曲都赞叹:“甘冽醇厚,好酒!”</p> <p>  按照中央指示,石家庄公营酿酒厂组建后,1948年,又专门设立了平山和井陉经销处,供应驻扎在西柏坡的中央招待用酒。据史料记载,邓小平爱喝石家庄大曲,每次都喝到尽兴。</p> <p>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实物酒和盛酒容器。</p><p><br></p><p> 石家庄战国中山王陵出土的容器。距今已2300年,但出土时酒香扑鼻。</p><p><br></p> <p>  1980年,在石家庄南杨庄新石器早期遗址中,考古人员不但发现了造酒的主要原料——粟,而且发现了5500多年前的一件泥制红陶的漏斗和三件容器各为0.5公斤的细颈瓶。炒股认定为这是分别用来灌酒和盛酒的器皿。这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原始酒器实物。证明石家庄作为酿酒发源地之一,其酿酒年代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p> <p>  石家庄台西商代遗址大型酿酒作坊出土的8.5公斤酵母残骸。证明石家庄在3400年前酿酒技术就已成熟。</p> <p>  1983年,正定县制酒厂是严重亏损的企业,170多名工人没有一个技术人员。</p><p><br></p><p> 习近平同志时任正定县委书记,骑着自行车到石酒厂考察取经,与时任厂长刘双祥深入交谈一上午。</p><p><br></p><p> 当时习近平招待客人,大部分用酒都是石酒厂生产的。</p> <p>  上世纪80年代,石家庄酒厂是石家庄的明星企业,利税大户。生产的汾州黄酒引来了日本同行学习取经。</p> <p>  《知之深,爱之切》一书记载了当年正定酒厂聘请石酒厂技术人员前往指导。</p> <p> 2018年,酒厂正式划归石家庄市国资委国经集团。</p><p><br></p><p> 2018年12月,在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石家庄市企业家协会举办的“40年.工业铸魂”活动中,荣膺优秀企业称号。</p> <p>  墙上的五个大字水、粮、曲、艺、技,代表白酒酿制的元素,缺一不可。</p><p><br></p><p> 其实左侧还有一个“地”字,被展牌挡住了。</p> <p>  酒厂生产的高端酒。</p> <p>  博物馆还收藏着90年代的工作证。</p> <p>  远处高悬的横幅带着一种自豪感:</p><p><br></p><p> “新中国白酒从这里走出”。</p> <p>  石碑上的“腾飞”二字,由开国上将杨成武1995年7月6日所题。</p> <p> 作为一家有着红色历史印迹的酒厂,现在已成为文旅创意产业基地。</p> <p>  大刘与小刘师傅带我参观厂区</p> <p>  这些俄式风格的厂房,都是上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建筑专家设计的。</p> <p>  作为有着70年历史的酒厂,这些俄式风格的建筑一直保留了下来,现在既是生产车间也是文旅局文化创意产业基地。</p> <p>  这是二工房的另外一面墙</p> <p> 二工房1952年建造之初是白酒车间,上世纪70年代改为啤酒车间。年产啤酒1500吨。</p> <p>  八工房是黄酒车间</p> <p>  “汾州”黄酒曾是石酒厂的招牌酒。上世纪80年代,其制酒工艺曾引来日本酒业同行前来参观学习。</p> <p>  酒厂的研发中心,生产酒的小样用作研发实验。</p> <p>  我问大刘师傅,现在石家庄人还喝石家庄白酒吗?</p><p><br></p><p> 刘师傅自豪又坚定地回答了一个字,“喝!”</p> <p>  这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人防工程,曾经用于地下酒窖。</p> <p>  这是生产酒糟的车间。因夏天太热,不利于酒糟正常发酵,所以7——9月停产。</p> <p>  车间亦是根据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建筑的。</p> <p>  刘师傅指着已用了近70年仍然完好的房梁说,“现在再也建不成这样的了。”</p> <p>  之前看过微缩版的白酒蒸馏工具,现在对着现场实物,刘师傅再度讲解。</p><p><br></p><p> 这个大家伙叫冷凝器。</p> <p> 刘师傅手捧的像茶缸一样的器具叫“花杯”。酿酒师是根据酒花的程度来判定酒的度数,因此这个接酒的杯子就叫做花杯。</p> <p>  带我来到地下酒窖</p> <p>  这是建国前的石家庄地图。</p><p><br></p><p> 红色标记是原来烧锅的位置,恒源勇、庆生源、洪源、永聚源、福庆源。后来成为公营酿酒厂的分厂。</p> <p>  开国第一窖始于1947年,建筑面积6000平米,分为ABCDE5个区。</p><p><br></p><p> 1952年,中央财政部出资220万,在现场址征地336亩,聘请苏联建筑专家设计,建立了新厂区,同时设计了地下酒窖。</p> <p> 入口处是一套微缩版工艺流程。刘师傅讲解白酒蒸馏过程。</p> <p>  </p> <p>  一个“酒”字,包含了中国上千年的酒文化。</p> <p>  小刘师傅是个90后,刚来到酒厂一个月,负责营销工作。他说自己对酒厂可能没有像我们这代人那么深厚的情感,“但传承是要靠我们的。”</p> <p>  这篇开国第一酒赋由现任石酒公司经理刘毅(滹沱居士)亲笔撰写。</p> <p>  原浆储藏区。</p> <p>  已有115年历史的木酒海</p> <p>  又走回到了厂区门口。刘师傅指着远处的几个酒坛子,问我那个红布叫什么?并给我讲了 “酒帘”、“酒望”、“清旗”各自的功用。</p> <p>  走出酒厂,已是黄昏。看到隔壁即是一座名为“解放”的公园,好像正契合了酒厂的命运。</p><p><br></p><p> 因为解放,才有了石家庄这个新中国第一城,因为解放,也才有了新中国第一家公营制酒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