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湖边古村落

青衣

<p>“湖边古村落”是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项目(或湖边水利工程)的子项目,是“新安十景”之一,是结合新安江滨江景观带的建设项目,也是精心规划布局的具有浓郁徽州传统特色的湖边古村落。</p><p><br></p> <p>湖边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延时段综合开发项目景观带以“新安十景”命名。分别是:“林廊清影”、“屯浦归帆”、“屯溪码头”、“坝址广场”、“湖边村落”、“照壁怀古”、“湿地栈道”、“摩崖石刻”、“徽风水街”、“山阁远眺”。</p><p><br></p><p>该景观是为实施黄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村千幢”的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而建设的,又被称为新安江中心城区延伸段滨江景观带工程。</p> <p>走进徽州,给人印象至深的是优美的自然风光下徽州的建筑。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汉族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p> <p>以高空俯瞰就会发现,在青山绿水花丛中,总有黑白相间的老房子蹲伏在那里。徽州,以黑白为底色的古建筑,在青山绿水的背影下,就像是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长卷。儒雅极了。</p> <p>青山逶迤,绿水蜿蜒,树影婆娑的水面,峥嵘矗立的牌坊,粉墙黛瓦的民居,庄严宏大的祠宇。徽州,就像一幅宁静自得的桃花源画卷,也像是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值得考查研发。</p> <p>汉风徽韵,这是一座典型的、有汉风徽韵的古建筑,也是湖边古村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个地方,有着加了滤镜一般的美丽,自然、清爽、宁静,让你的心情瞬间全都舒展开来。</p> <p>照壁怀古,也称徽州照壁,紧依古民居西侧,是黄山市屯溪区新安江综合开发(或称湖边水利工程)项目开发的“新安十景”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徽派照壁,2011年初建成对外开放。</p><p><br></p><p>村落的边上就是徽州的照壁。夜间,灯火通明,新安江山水呈现于视野当中,更加立体鲜明!夜色下的村落倒影,给予这个城市带来了别样的光彩!</p> <p>徽州人不爱露富,不张扬,从民居中也可以看出,徽民居从外面看平淡无奇,但却极重视内部建设,那些精美艺术的石雕、木雕和砖雕,都是建在屋内,愿意“锁在深闺人不识”,独自欣赏,独自品玩。这当中除了具有一种审美意识之外,应该还有着一种狭隘的提防心理。</p> <p>湖边古村落,依傍着母亲河新安江,为这里增添了很多古色古香的徽州气息,也成为了城市边缘的穿越地带。</p><p><br></p><p>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非常的舒适,每一处小景色,都是一个完整的风水花园。白墙黛瓦、马头墙,民宅祠堂,错落有致。园林水口,桥阁塔亭。湖边古村落,凝聚了很多徽州文化的精华。</p> <p>该村落占地面积13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立足旅游、生态、文化“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主要包括新建单体建筑26幢和异地搬迁老民居建筑单体14幢。其中新建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搬迁老民居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它是集酒店、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建设项目。</p> <p>在这里,湖边古村落的温润多情全部尽显了出来,房檐、老屋、青石板,古道、码头、新安江……回廊院落里还不时荡漾着此起彼伏的徽州方言,让久居城市里的人们一踏进村落,便有了一种踏实的感觉。</p> <p>在这里,古朴与现代</p><p>完美结合,不留痕迹</p><p>犹如在喧嚣的城市中找到一方净土</p><p>青砖黛瓦的古屋,风光旖旎的河流</p><p>踏上青石板,触摸斑驳的老白墙</p><p>紧凑的房屋像极了一幅幅水墨画</p><p>走走转转,仿佛那时光倒流一般</p><p>一切美好记忆都依循着古村落发生而来</p> <p>“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湖边古村落,就是隐没在喧嚣里的宁静地。站在湖边,可以远望湖对面山上的“孙王阁”。江水与徽派古村,就是一抹皖南绝色。</p> <p>新安江两岸山色清新秀丽,江水纯澈碧绿。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诗赞美过新安江:“湖经洞庭湖,江入新安清。”当年,李白游览新安江后也描绘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在这新安江畔、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粉墙黛瓦的徽州房屋,静静地见证着一切的一切。</p> <p>新安江两岸的历史资源和徽州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它能体现出浓郁的徽风古韵,也一定能成为新安江山水画廊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 <p>在湖边古村落中,处处可看见青石板道与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沿岸的徽州古貌,再现了古徽州的完美形态,展现了“名山秀水处、徽州文化源、生态宜居地、国际旅游城”为特色的黄山国际旅游城市。</p> <p>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房子是有生命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着梦想和性格,更有着属于自己的神秘。徽州的古建筑代表着历史,它饱经沧桑,又平静自得。有时候,它甚至像是老人,或者就是历史本身。</p> <p>老旧的东西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的灵魂里有着岁月的斑驳和沧桑,它身上覆盖的灰尘啊,其实就是历史的光亮。</p> <p>“皖南山区是徽商故里,也是徽文化发祥地,这为当地古村落的不凡气度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黄山市社科联主席汪炜介绍说。皖南古村落,大多分布在黄山市境内,具有徽文化的共同背景,其选址、布局、建筑风格都集中反映了当地的山地特征和地域美饰倾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p> <p>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自己,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p> <p>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的幸运。当我们有幸能够用自己的努力为这份美丽的乡愁、这份美丽的意境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时候,我们的存在就有了深远的意义。</p> <p>从斑驳的古城墙,感受散落的悠悠记忆,从错落有致的徽州古宅,寻找历史铅华,从精美的雕刻中,领略传统记忆的百年之传承,从古村落及周边环境的相互依偎中,再次读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无形到有形,徽州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利用,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美丽的乡愁。</p> <p>湖边古村落,在新建和移建中,承袭了徽州古村落的设计理念,重视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生活空间的合理布局,环境的幽静秀美,并集徽派建筑的古民居、祠堂、牌坊、古戏台等为一体,体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精致典雅意境,再现了徽州古村落的完美形态。它是原地保护和异地搬迁保护相结合的最佳典范。 </p> <p>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老街、小村落,今夏又来了,季节变换中,想起了古城镇的春夏和秋冬,它伴随时节一直走。夏日消暑,冬日煮酒。我踏踏落叶吹吹风,和小貓儿小花儿聊聊天,细细品味风景风韵和风土人情,好像过了半个人生啊。</p> <p>近年来,为了这份美丽的乡愁,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战略平台,安徽省黄山市一直在不懈的努力……</p><p><br></p><p>新安江延伸段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景色说也说不尽,赏心悦目,希望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细细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