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院:一个不太遥远的小山村

青岛行者

<div>旅游未必远行,</div><div>周边也有风景。</div><div><br></div>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有一个社区叫“少山”。<br>该社区周边山岭起伏,沟壑纵横,400公顷的土地总面积上,<div>十五个自然村星罗棋布,“下书院”村便是其中之一。<br><div><br></div><div>对这里早有耳闻,但一直未能行动。<br>八月下旬一天,在朋友的带领下终于成行。<br></div></div> <div><br></div><div>开车沿黑龙江路向北右转王沙路过了不远就是法海寺,</div><div>可惜佛门净地也是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没开放。</div> <div><br></div>法海寺旁边紧邻的是丹山小学。<div><br><div>看着就有几分不解,法海寺是佛教场所,小学是少年儿童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场所,按说宗教和科学是对立的,不知道这两个场所为什么要挨的如此之近,谁会影响谁?<br></div></div> <div><br></div>这些事咱管不了,也不该我们去管,暂且一放,我们沿着弯曲的山路继续开车前行。<div><br></div><div>节气虽已立秋,但是暑气未消,路旁的果树草木还是碧绿,小河流水哗啦啦,空气清新,仿佛把空气都过滤了一番,深吸一口直达心肺,胸腔里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舒畅。</div><div><br></div><div>经北圈等小山村后大约十分钟的车程,来到了小路的终点“下书院”水库。</div><div><br></div><div>遥看瀑布挂前川。正值雨后,水库溢出的水量较大,瀑布场景比较壮观。</div> <div><br></div>停车沿着左边的石阶小路,漫步来到水库大坝上。<div>库区没人,没有喧嚣、一片安详,是一个很难找到的有山有水的闲散清净的小众之地。</div><div><br></div><div>在坝上视野宽阔,空气清新,环顾四周,群峰拥翠,树木繁茂,苍松挺拔,山壁陡峭,怪石耸立,飞泉溪壑,微风袭过,荡我胸襟。 </div><br>远方有两座山峰看着有几分眼熟,沉思好久突然悟到,这不就是“太和峰”和“霸王虞姬峰”的背面吗?<div><br>“太和峰”顶峰上的围栏依稀可见。</div> <div><br></div>太和峰去过好多次,这是当年俯拍的一张照片。水库不大但是很美,好像一块翡翠又好像是一块碧玉,镶嵌在这青山怀抱之中。那碧绿的感觉,生出几分灵动、几分幽然。<br><br>那时只是感觉这个地方真好,一片静谧,人间仙境一般,但是没仔细探索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一晃多年过去了,青山依旧在,我却两鬓霜。 <div><br></div>离开水库,沿着小路去“下书院”村里看看。<br><br>下书院村很小,不到二十户居民,一条小路居中,两边散布着一户户人家。家家院落里种植着许多果树,当地著名的水果是杏子,现在收获季节已过,杏树叶子在阳光下耷拉着,为明年的孕育做着准备。<br><br>而适逢其时的柿子、石榴却毫不掩饰地向路人展现着它们果实的丰硕。 <div><br></div><div>山无水不活,过了这道山门,便是一片水世界。</div> 大雨过后,水量充足,给这个小山村增添许多活力。<div><br></div><div>一路上没见到几个人,在这里一下子看到好多。几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在水中玩耍,勤劳能干的妇女们在水边洗衣服,几位老成的司机在那里洗刷着爱车。山泉水哗哗流淌声、小朋友的嬉闹声、妇女们的说话声,声声入耳,小山村在这里一下子活了起来。</div><div><br></div><div>这是真正的农家乐。</div> <div><br></div>原来以为这里也就是个自然风光的小山村,但是旁边这块石刻告诉我,这个小山村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div><br><div>其主要标志就是明朝兵部尚书黄嘉善曾经在这里的书院读过书。</div></div><div><br></div><div>据史书记载,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黄嘉善出生于即墨城。从小聪慧,渐大学习勤奋努力,他少年时入崂山石门西麓的上、下书院就读,饱读经史子集,精心体会治国安邦的道理。<br></div> <div><br></div>越过山涧流水继续前行,路旁一块大石碑吸引了我的目光,仔细读了两遍,知晓了上、下书院的来历以及黄嘉善的一些相关轶事。<br><br>明朝嘉靖年间,即墨望族黄氏在此盖院落设私塾,旧称“书院”。后为避农耕之扰,遂在三里之外的石门山主峰脚下建房三间称之为上书院。白天在这里读书,晚上回原处食宿。因此就有了、下书院之说。<br><br>黄嘉善在这里读书之际,其胞妹也在此就读,可惜她在万历初年突发疾病身亡,遂葬在此地,人称“黄家莹”“处女坟”。如今坟墓无可寻找,但是名称尚存。<br> 君欲休闲何处游,<br>碧天明月几千秋。<br>峰叠松竹石门顶,<br>犹有遗踪在山头。<br><br>这也是路边所立石刻,最后一句“犹有遗踪在山头”,这个“遗踪”应该就是指“上书院”遗址吧。 <div><br></div>石碑对面有一荷塘,名曰“处女池”,这是后人为纪念黄嘉善其妹所建,足见当地人对历史文化的爱护之心。<br><br>写此文时还在想,为什么黄嘉善的妹妹没有名字呢?突然想到古时女子社会地位低都没有名字,一般都是出嫁后用丈夫的姓加自己的姓,比如姓张的嫁给姓黄的,就是黄张氏。这里建有“处女池”看来她并没出嫁,所以没有名字也在情理之中了。 <div><br></div>游览结束了,开车原路返回。和朋友都感觉心情大爽,不虚此行。<br><br>下山时看到路边有好几个无人管理的大桶水站,1--2元一桶,自助灌水手机支付。朋友接了两大桶水,微信付款开车走人非常方便。这也折射出这里民风淳朴,诚信度高,值得赞扬。<br><br>用这几句顺口溜结束此文吧。<br>只要心情舒畅,<br>山水就会漂亮。<br>只要身体健康,<br>风景就在身旁。<br>如能如此这般,<br>永远快乐吉祥, <div><br></div><div><br></div> <br><div><br></div><div><br><div><br></div><div><br></div></div> <br><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