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行思录 第82集 南凉青唐

阿沃亚斯

川甘青之行后,我又自己去了一趟青海省的省会西宁市,溜达了两天,看了几个博物馆和遗址。本集,就算是前面八集的一个补充彩蛋吧。 赶上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评选,西宁市区净水泼街、一尘不染。全市秩序井然,文明卫生,高楼大厦林立,绿树成荫,感觉有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了。 西宁市中心的广场周围,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几个大型的文化机构都在这里扎堆,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太方便,领导视察就比较便利了。<div>  不说这些,还是聊历史吧,西宁这里曾经有两个政权存在:一个是十六国时期的南凉,一个是吐蕃国灭亡后藏族的短期政权青唐唃厮啰。</div> 我们先来西宁市中心的南凉虎台遗址公园看看,讲讲南凉国。<div> 这里是1600年前南凉的点将台,也是仅存的几个和南凉有关的遗址之一。就在西宁西关大街上,附近有虎台小学,是西宁最好的学区。</div> 虎台公园里还有一个西宁市博物馆(更大的青海省博物馆也在附近),规模不大,我们边参观边聊历史,故事还得从十六国时期的几个凉国依次讲起: 十六国历史上有五个凉国,按顺序分别是:<div> 汉人建立的前凉(318-376)、</div><div> 氐人的后凉(386-403)、</div><div> 鲜卑人的南凉(397-414)、</div><div> 匈奴人的北凉(397-439)、</div><div> 汉人的西凉(400-442)。<div> 大致是:两个大凉国——前凉先,后凉接棒;再分割成南北西三个小凉国几乎同时存在。</div></div> 先看前凉:<div> 301年,汉人张轨被西晋封为凉州刺史,从此开始了张氏家族对凉州的统治(包括甘肃河西走廊,青海西北部、西域臣服于中国的天山南北地区),直到376年被前秦攻灭。</div><div> 张氏家族的政权叫“凉”,史称前凉。</div> 凉州从公元前126年汉武帝时开始设置,标志着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版图(甘肃的汉文化延续至今)。甘凉地区和驻守西域的汉人一直奉中国为正统,忠于中央政权,这种体系延续到三国(魏)、西晋。<div>  八王之乱后,西晋权威不在,匈奴、鲜卑、氐、羌纷纷建立政权,凉州的张轨虽然地处少数民族包围的西北地区,但始终拥护西晋朝廷,使用西晋年号,不自立,还多次带兵勤王。</div> 张轨死后,他的儿子位张寔继任。西晋灭亡后,318年东晋建立,张寔没有使用东晋的年号,不承认东晋司马睿的皇位,算是正式独立了。所以历史上把前凉从318年开始计算,此后传了几代,有称国王的、有称皇帝的,最后形势不利,又自去帝王号。<div>  和十六国时期中原的乱战相比,张氏控制西域、甘凉七十多年,文化、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平稳的发展,特别是极大的促发展了中亚、西域与中国的交流,算是偏安一隅,小有成就。</div> 376年,前凉被强大的前秦灭亡,甘凉地区归前秦所有,但是西域诸国却趁机拜托了中原王朝而独立。<div>  一代帝王苻坚统一北方后,不仅想要灭了东晋统一中国,还想收复西域。他在发动淝水之战前,派氐族大将吕光于383年率军西征。</div><div> 吕光用了两年收复了西域,385年回师,听闻苻坚死讯后大哭,更换了年号,于386年在姑臧自立,后凉(386-403)就这样建立了。疆域依然很大,统治河西走廊和西域。</div> 吕光后期,为了扩张,和东边的西秦(乞伏鲜卑)长期干仗。这就势必要征召前凉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很早就生活在西北地区的秃发鲜卑和卢水胡(匈奴)就受不了既要出粮、出钱、出牲畜,还要去送命的压迫,起兵造反。<div>  于是,南凉和北凉就在397年同时出现了。两年后,吕光去世,西凉也出现了。</div><div> 403年,后秦的姚兴派兵来攻,吕光的儿子吕隆投降后秦,前凉灭亡。</div> 再看北凉:<div> 北凉的建立者是匈奴人,他们是匈奴左沮渠王的后代和部众,早在东汉时候就到了青海与羌人、月氏人杂处,因为靠近卢水而被称为“卢水胡”,首领就姓沮渠。<div>  沮渠一家在后凉的时候,是后凉的国民,他们的首领沮渠兄弟率部参加后凉对西秦的战争,因为吕光的儿子轻敌兵败,沮渠兄弟首领成了护卫不利的替罪羊被杀。他们的侄子沮渠蒙逊发誓为两个大爷报仇,起兵开始反抗后凉的统治。</div></div> 当时,在以汉人为主体的凉州地区,匈奴人号召力不够。沮渠蒙逊于是推举当时他的领导——后凉的太守段业为凉州王,建立了北凉。之后,他找准时机杀了段业自己当了国王(汉人影响力弱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直接灭了西凉,间接亡了南凉,一度统一了凉州地区。<div>  北凉算是几个小凉国最强大的了,433年沮渠蒙逊去世。439年北魏来攻,他的儿子沮渠牧健投降北魏,正史上的北凉算是灭了。</div><div> 但是沮渠蒙逊的另外两个儿子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率部西走到高昌建立后北凉国,直到460年才被柔然汗国灭亡。</div> 再看看西凉:<div>  后凉吕光末期,虽然国王和统治者是氐人,但是汉人在西北地区的势力还是最大的,东晋依然是中国的正统。于是,沮渠蒙逊反抗后凉就推举汉人段业为王,同时也拜当地汉人大族李氏的李暠为县令、将军、太守。</div><div> 沮渠蒙逊杀了段业自立后,李暠就被当地的汉人推举为凉王,建立了代表汉人利益的西凉,接管甘肃西部和西域地区,并长期和北凉干仗、向东晋称臣、结好南凉。</div> 李暠死后,他的儿子李歆不成器,一通乱造,终于在421年被北凉灭了。李暠的孙子李宝逃到新疆的伊吾建立后西凉。439年北凉被北魏灭了,沮渠兄弟西迁,李宝堵截仇人不胜,率部南下敦煌,于442年投降了北魏,西凉结束。<div>  李暠就是李渊和李世民的祖先,李渊一支是李歆的直系后代。</div> 说完四个凉国,终于绕到西宁市的南凉了,这个由秃发氏鲜卑人建立的政权(397年—414年)历三主,共十八年,先后建都西平(西宁市)和乐都,是几个凉国中最弱小的。<div>  秃发鲜卑就是拓跋鲜卑的另一个讹音,南凉的秃发氏与北魏的拓跋氏是一家人、亲兄弟的关系。</div> 220年(曹魏黄初元年),拓跋鲜卑的首领拓跋诘汾卒,次子拓跋力微因母为“天女”,有神异,故被推举为首领。而拓跋匹孤虽为长子不得继位,仅分得一些部众。<br>  拓跋匹孤率部众为获得新牧场,在220年—256年间由塞北阴山、河套一带沿黄河两岸顺贺兰山脉东麓南下,至河西以北 ,即今甘肃、宁夏、内蒙古阿拉善盟一带游牧,这一支拓跋鲜卑人就被叫做秃发鲜卑。 曹魏后期,秃发鲜卑几次被迁移,最后聚居于凉州东部及青海湖以东,与汉、羌等族杂居共处。此后不断受到中央政权的压榨、征兵、赋税,到了西晋时期,首领秃发树机能于269年发动起义,与西晋军队战斗了十年,最终还是兵败投降。 秃发树机能反晋斗争虽然失败,但秃发鲜卑部落并没有因此而溃散。数传至秃发乌孤(上图),采取养民务农的经济政策,在政治上礼俊贤,修政刑,对外“循结邻好”,不事争战。十余年间,秃发部势力渐盛。<div>  395年,秃发鲜卑破乙弗、折掘等部,筑廉川堡(青海省民和县)以居之,河西一带汉族豪门士族纷纷投奔秃发乌孤,充当谋士,后凉的国王吕光见其日益壮大,遣使拜他为“广武郡公”。</div> 397年,秃发乌孤摆脱吕光控制,自称大单于、西平王,定都西平(今西宁市)建立南凉政权,以弟秃发利鹿孤(上图)为骠骑将军,另一个弟弟秃发傉檀(下图)为车骑将军,这三兄弟就是南凉的三任国王。<br>  398年,南凉乘后凉衰弱,取得洪池岭南五郡(广武、西平、乐都、浇河、湟河)地,改称武威王。 399年,南凉徙都乐都(青海省乐都县),专力经营河湟地区,并以利鹿孤镇安夷(青海省化隆县),秃发傉檀镇西平(西宁市,他的小名叫虎,如今的虎台遗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点将台)。<br>  同年,秃发乌孤因为喝多了骑马,掉下来受伤死了,弟弟秃发利鹿孤即武威王位,又迁都回到西平,改称河西王。 402年,秃发利鹿孤卒,弟秃发傉檀立,更号为凉王,又迁都乐都。404年,因后秦势盛,秃发傉檀去除年号,向后秦称臣。408年,秃发傉檀击败后秦军,复称凉王。<div>  414年,南凉饥荒,秃发傉檀率军去西边的乙弗部抢吃的,结果被西秦的乞伏鲜卑端了老巢乐都,南凉灭亡。</div><div> (上图,西宁次那遗址出土的带有倒钩的铜矛,与公元前2000多年前阿尔泰山的青铜文化一脉相承,证明青铜工艺是从中亚到新疆、青海、甘肃一路向东传播过来的)</div> 南凉灭亡后,秃发鲜卑投奔了拓跋兄弟的北魏,最终和北魏的鲜卑人一样被汉化了。北魏的皇族拓跋氏改汉姓“元”,而把同源的秃发鲜卑全部改了汉姓“源”,表明了两者之间的亲属关系和区别。<div>  二十四史的唐书里,吐蕃列传里说吐蕃人可能是秃发鲜卑的后裔,因为吐蕃和“秃发”谐音,这纯属古人的瞎猜了。从历史记载和DNA鉴定来看,吐蕃(藏族)和羌族是一家,鲜卑则是和契丹、蒙古一家,两大民族历史上曾经交界、交集之地是青海地区。</div> 我们熟悉的丝绸之路都是甘肃和新疆的路线,但是青海作为一个补充,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div>  中唐之后,回鶻、党项等占据甘肃等地,中原与西域、中亚、西亚的交通也是走青海道,所以青海北部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的通道。</div> 参观完虎台遗址和西宁市博物馆,回到市中心,这里的商业开发真是中国一流水准的。几十栋高楼全部开放通道,没有围栏,上面商住,下面是店铺。餐饮娱乐购物一应俱全,方便、快捷、通透,白天晚上都非常热闹。 西宁市北边的开发区,搞得也非常不错,医药产业等企业云集。大型的会展、商贸开发也很多,另外也有一些自然博物馆、藏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场所。<div>  下面我们就到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看看。</div> 这个博物馆原来叫藏医药博物馆,现在扩大成了藏文化博物馆。整体规模非常大,有两栋巨大的藏式建筑,一座以藏文化为主题的收费60元,一座以藏医药为主的免费参观。 藏族的医药学历史悠久,体现了藏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派的内涵。8世纪,藏医就有学位授予的制度了。 青海、西藏很多现代的企业,都在发展藏医药事业,这也和青藏高原有很多独特的药材分不开。 这位老仙人就是一位古代的藏医祖师级别的人物,从造型上看,明显是后人借鉴了太上老君的造型而制作的。这也说明了藏医药和中医的联系更多、更密切,而不是和印度的医药有关。 藏医药也包括兽医,这在古代是非常先进的科学。 蒙医药的起源也是来自藏医药,通过藏传佛教里的医学院深入草原的。蒙医药现在发展的也非常好,应该感谢藏族同胞的无私奉献。 这是藏医药的图谱,包含了人、动物、植物的关系,自成体系。 这是大量的藏文医术,藏文创造于松赞干布时期,比现有的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文字都早。维吾尔族的回鹘文、蒙古族的蒙文、失传的满文都比藏文晚,藏文的文献丰富程度也仅次于汉文。 除了语言、文字、医药外,藏族的建筑、宗教、服饰、工艺品这几大类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佼佼者。这得益于青藏高原的保护,让他们可以出去吸收其他文化,回来为自己添砖加瓦,而自身不受侵略和破坏、同化,保存完好。 藏族的天文历法也博大精深,复杂程度在古代是世界一流的。大概也是因为他们距离星星的距离最近,看得最清楚吧。 蒙古族、藏族、汉族都使用十二生肖,汉族是天干地支,蒙藏是不同颜色结合生肖。 用颜色区分年轮是藏族的特色,十二生肖应该是借鉴了汉族的文化。这种带有颜色的十二生肖纪年,又从藏族喇嘛那里带到了蒙古,明朝之后的蒙古各部都采用了这种历法。 藏族的天文历法还涉及到了农业、牧业,这在蒙古族里面是没有的。因为藏族是农牧业结合的民族,而蒙族则是纯粹的游牧民族。 自成体系、博大精深的藏文化我不是太了解,以后有机会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因为藏族和蒙古族的渊源太深了,近代的蒙古族很多文化都是源自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 继续参观藏文化博物馆,接下来我们聊一聊西宁地区在北宋时期存在的一个政权——唃厮啰,这个政权的王城就是现在西宁市,当时叫做青唐城,这个政权就叫做唃厮啰政权或者青唐政权。 故事还要从755年的安史之乱讲起,大唐此后进入藩镇割据的时代,中央政权没有实力。两个最大的外敌吐蕃和回鹘肆意横行,侵略扩张。<div> 回鹘是大唐的盟友和雇佣兵,唐回关系表面上是亲密的,所以回鹘没有侵占大唐的本土。而吐蕃则是敌对关系,四川、云南、甘肃、青海、陕西这些唐吐边境地区,被吐蕃侵占了很多领土。</div> 安史之乱时期,大唐抽调西域的安西和北庭都护府的军队回来平乱,西域就成了一个真空地带。于是回鹘和吐蕃就开始从南北两个方向进入西域,大打出手,一直干仗到葱岭,也就是现在的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这些地方,就是为了争夺西域。 最终的结果是西域被吐蕃和回鹘瓜分了(少量城池唐军坚守多年后沦陷),河西走廊也是如此,吐蕃和回鹘各占一部分,而青海则被吐蕃完全占领。 840年,强大了百年的回鹘汗国瞬间崩盘了,一个小国黠戛斯趁其内乱攻灭了回鹘。回鹘人从蒙古高原撤出,西进到新疆、甘肃居住。变成了甘州回鹘、西州回鹘、高昌回鹘、黄头回鹘等等,他们与西域本地人融合数百年后,成为了现在的维吾尔人祖先。 回鹘崩盘后的两年,842年,吐蕃最后一位赞普朗达玛去世后,吐蕃也崩盘了。强大了200多年的吐蕃帝国自行分裂,吐蕃势力也逐渐从新疆和甘肃退回青藏高原。<div> 从此西藏进入了900年的分裂割据时期,直到清朝,才在达赖班禅体系下算是统一了。</div> 整个晚唐和五代十国时期的一百多年里,青藏地区四分五裂,赞普的后人也无影无踪,颠沛流离。曾经被吐蕃统治的新疆南部成了回鹘人的地盘,甘肃则被当地汉人势力重新占据(金山国、归义军,张义潮、曹议金)。<div> 960年北宋建立后,10世纪末期党项人也建立夏国,加上回鹘人,各路势力觊觎甘肃和青海地区,吐蕃人和羌人感到威胁日近,历史趋势呼唤他们自己的唃厮啰(青唐)政权出现。</div> 唃厮啰(997—1065年),原名欺南凌温,是吐蕃王朝赞普后裔。他出生在高昌的一个小城邦国家,按籍贯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人。<div> 之所以流落到了吐鲁番,应该是躲避西藏的仇杀。吐鲁番能够收容庇护他们,一是因为吐蕃曾经统治吐鲁番几十年,打下一些根基和伏笔;另外就是当时的吐鲁番是当地高昌人和回鹘人融合的和平年代,相对安全。</div> 1009年,欺南凌温12岁。当时,曾经统治青海等地的鲜卑人和吐谷浑人已经迁回中国了。当地的吐蕃人和羌人已经快融合成了现在的藏族人了。这些藏羌人留守的甘青东部,面临着北宋和党项人的步步逼近,急需集中力量自保。<div> 特别是几年前,西夏国的李继迁和李德明(李元昊的爷爷和老爸)连续攻打吐蕃,当地吐蕃联军被打的大败,党项人大有一举拿下河陇之势。</div> 河陇地区的藏羌人对统一的呼声虽然很高,但苦于没有一个有号召力的人来当领袖。<br> 这时,河州羌族首领不知怎么打听到了吐鲁番有个赞普后代,于是他们立刻派人去吐鲁番找到欺南凌温,把他迎至河州(今甘肃临夏)拥立为王,起了一个名字叫:唃厮啰(藏语,佛子的意思),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 羌人小部落的挟天子梦想很快破灭,河湟地区业已强大的宗教和地方豪强两大势力立刻来抢人。<div> 宗哥(青海乐都西)地区的藏族僧人领袖李立遵(有藏名,但对外都用李姓汉名,意图传承大唐国姓,和党项首领对外用李姓的目的一样)和邈川(青海乐都)大酋温逋奇劫持唃厮啰到廓州(青海尖扎)立为赞普,遂迁王城至宗哥(今西宁东南)。</div><div> 唃厮啰于1015年,正式在青海立法建制,聚众数十万,部族渐强。</div> 政权建立的头十年,唃厮啰一直被僧人首领李立遵与当地大酋长温逋奇控制。<div> 长大后的唃厮啰暗中寻找时机拜托控制,他趁着李立遵被北宋打败的时机,用温逋奇取代了李立遵的丞相位置。温逋奇独揽大权后又想当国王,他发动政变囚禁了唃厮啰。但是唃厮啰被忠于他的部下救出后,反戈一击杀了温逋奇,将都城迁到青唐城(西宁市),正式掌握这个吐蕃政权(也叫青唐政权)。</div> 唃厮啰亲政以后,改变李立遵和温逋奇时代投靠西夏、与宋为敌的外交政策,主张“联宋抗夏”。因此,唃厮啰政权得到了宋王朝的大力支持。<div> 1032年(宋仁宗天圣十年),宋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1038年,加保顺军节度使,兼邈川大首领。</div> 青唐政权的壮大和联宋政策,引起了西夏国的不安。此时的西夏国已经立国四十多年,肯定不能容忍这个政权存在。<div> 1036年,李元昊正式称帝的前两年(当时叫夏国王,还不是皇帝),他亲征青唐,但是被青唐军队用巧计击退(大部分西夏士兵渡河时溺水身亡)。</div><div> 这一仗史称宗哥河之役,青唐将所向无敌的西夏军队打得威风扫地,尔后,又“数以奇计破元昊”,使这位骄狂无比的西夏皇帝再也不敢侵犯唃厮啰的疆土。</div> 唃厮啰由于采取了联宋抗夏的政策,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南侵,保卫了河湟地区的吐蕃各部落,一时威名大振。附近吐蕃部落都集合到唃厮啰的旗下,连原来投靠西夏的一些吐蕃部落都纷纷反正归蕃,甚至一些被西夏打散的回鹘部族也归依到唃厮啰的麾下。<div> 青唐政权幅员迅速扩大,号称三千余里,直接与北宋、西夏、回鹘、于阗等国相连,人口达到一百多万户,形成了较第一次更为强盛的第二次东吐蕃联盟,达到了吐蕃分裂后的最盛状况。</div> 唃厮啰政权的强大,迫使西夏不得不另眼相待。西夏皇帝主动向唃厮啰表示友好,并将公主嫁给唃厮啰的小儿子董毡。<div> 原来嫌唃厮啰没有势力的回鹘人,也主动来与唃厮啰联姻;连远隔千里的契丹,也派出使者到青唐,要求与唃厮啰合作,并将契丹公主送来配与董毡为妻。这两个国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利用青唐牵制西夏的后方。</div> 唃厮啰一面与各国联姻,一面保持对宋王朝纳贡修好,奉表称臣。他将吐蕃各部落所出产的良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中原,以补充宋王朝战马的不足;同时,紧密配合宋王朝的各项军事行动,从侧面出击西夏(青唐政权视之为大敌)。<div> 唃厮啰的行动不仅抵制了西夏对河湟吐蕃的侵犯,而且掣肘了西夏对宋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div><div> 苏东坡言:“吐蕃遗种,唃厮啰一族最盛,惟西夏亦畏之。朝廷封其长为西平王,用为藩翰。” </div> 唃厮啰将从西域经河湟入中原的“古吐谷浑路”重新开辟,并在青唐、邈川、临谷等城设立国际贸易市场,还派兵护送各国商队直至宋边境。这样,被西夏扼断的中西陆路交通在唃厮啰统治的河湟地区又畅通无阻了。<div> 西域各国的贡使、商人不远万里,绕道河湟,直趋宋朝都城——汴京。西方的财货源源进入中国,中国文化也不断输入西方。在这中西经济文化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青唐成了当时的国际城市,城内胡商簇拥,宝货山积,据《青唐录》载,城东定居的各国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div> 公元1065年,唃厮啰逝世,享年六十九岁。唃厮啰死后,他的第三子董毡继位,仍继续执行其父的施政措施,与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唃厮啰有三房妻子,前二妻为僧人李立遵之女,这个僧人首领娶了18个老婆,生了很多儿女。其中两个嫁给唃厮啰各生一子,李立遵死后皆失宠,各携其子逃出青唐)<div> 宋熙宁三年(1070),西夏出兵攻宋,董毡提兵助宋,乘西夏西线空虚,沿边抄掠,迫使西夏撤兵。</div> 此后,青唐与北宋的的友好关系一度中断在王安石手里。<div> 当时北宋一个大臣王韶向宋朝廷上《平戎策》,提出“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的主张。丞相王安石于是任命王韶前往秦州主持边事。</div><div> 熙宁五年,王韶率大军向唃厮啰政权属下的熙河地区发动了进攻。到次年九月,相继占领临洮、临潭、岷县、迭部、今宕昌等地,“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帐”。</div> 董毡立刻改变对宋国际关系策略,与西夏通好,西夏以公主下嫁董毡的儿子,共同对付宋朝。同时派军攻打河州,杀宋将于踏白城。<div> 董毡的侄子河州大酋木征也率部助西夏军围河州宋军,后因军力悬殊而败绩。木征降宋,赐名赵思忠,成为宋朝的命官。</div><div> 此后,鉴于自身实力不足,青唐和宋朝恢复了中断几年的友好关系。熙宁十年,董毡派人到宋进贡,宋朝顺水推舟,旧例回赐。宋神宗接见董毡使者时称赞“其上书情辞忠智,虽中国士大夫存心公家者不过如此”。</div> 1083年,董毡卒,其养子阿里骨(于阗国人,说明当时吐蕃对南疆地区的几十年统治影响还在)继嗣。<div> 由于阿里骨非唃氏家族,所以遭到唃厮啰族人的竭力反对,在这种形势下,阿里骨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一度改变前朝依宋抗夏以自保的政策,欲利用西夏的力量收复被宋占领的熙河地区,并通过战争缓和内部矛盾。</div> 阿里骨与西夏相约在对宋的战争中如能取胜,熙、河、岷三州归阿里骨,兰州、定西归西夏。北宋元祐二年(1087),阿里骨令鬼章攻洮州,西夏也出兵围河州。后因鬼章被宋军俘获而结束战争,阿里骨收复失地的希望破灭。<div> 阿里骨受挫折后,派人携带厚礼到宋朝上表谢罪,并要求释放鬼章,边界息兵。宋朝同意了阿里骨的请求,自此,阿里骨与宋朝的关系重归于好。 1096年,阿里骨卒,其子瞎征继承青唐主位。</div> 瞎征执政后,唃厮啰家族及其后人、各地的部落首领纷纷据地而治,自立为王,整个政权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div> 北宋看到瞎征不能控制政局,认为进取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1099年出兵由河州北渡黄河进入湟水流域,连下宗哥、邈川诸城,直逼青唐。</div> 瞎征和其他首领纷纷出宗哥城降宋。瞎征出走,青唐无主,吐蕃首领另立宗室子为主,但完全不能控制局势,只得同契丹、西夏、回鹘三公主以及大小首领出城降宋。宋军占领河湟后,由于遇到吐蕃人的反抗,后方供应不继,于次年开始撤出河湟,当地首领又立溪赊罗撒为主。 蔡京当国后,于1103年再次出兵河湟,1004年取青唐。龟兹公主及诸大首领开青唐城出降,溪赊罗撒投奔西夏。北宋在濒临崩溃前夕两度占领河湟,维持了20年统治。 1125年,金兵大举南下,宋朝江山危在旦夕,无暇西顾。北宋陕西经制使钱盖寻找到唃厮啰的后裔,任命他为措置湟鄯事,赐名赵怀恩,这是北宋在河湟的最后一名命官。<div>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金兵占领河湟。绍兴四年,赵怀恩率众来到阆州(今四川阆中)投附南宋,至死也未再回到河湟。唃厮啰政权及其后人在河湟地区百余年的统治从此结束。</div> 青唐政权近百年统治期间,甘青地区的农牧业、贸易、佛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相比于前后几百年的分裂时期,算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年代了。 继续藏文化博物馆之旅,看藏族华丽的服饰。 喇嘛的服饰简单一些,但也比中原僧人豪华多了。 这是藏族的垫子,类似蒙族和中亚的地毯。 这是真正的天珠,大家好好看一下。 垫子上的藏族民居,显然是带有明显中式风格的。相比蒙古族住蒙古包的游牧生活,藏族农业发达,城市很多,建筑风格多样,技术高超。 下面我们就看看藏族的民居,西藏东西南北几个地区,风格差别也很大。 普通人家的民居,都是二层楼的居多。 这是有羌族风格的碉楼和三层、四层楼房。 修在山坡上的寺庙及其周边民居。 格局方正、对称的喇嘛庙,也是借鉴了中国建筑风格,北京雍和宫、呼市大召等内地寺庙都是这样的。 这是传统的藏式建筑。 这是西藏最早的城堡,也可以叫小城市。 布达拉宫 这是靠近无人区一带的寺庙和民居,更加简单。 这就是青唐城复原图,遗址就在西宁市区,已经完全没有什么痕迹了。但是从复原图上可以看出,基本上都是唐宋风格的,可见当时中原文化对青海地区的影响很深很深。 藏族的金属工艺也很高超 这些都是寺庙屋顶上常见的。 西藏的纸币,民国时期的。 这是玉石,太漂亮了。 这叫料珠,从波斯传来的。 这是吐蕃人制作的金杯。 肯定是吐蕃御用品了。 这是博物馆的一个大型艺术品,现代的彩绘和唐卡。 这里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彩绘大观》。<div> 《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div> 西宁之行匆匆而过,西宁周边的区域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值得再来研究。<div> 本集结束,谢谢大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