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南河下历史街区</b></p><p>扬州南河下历史街区总用地面积达42.03公顷。其中除了晚清第一名园何园,还散落着湖南会馆、小盘谷、贾氏庭园、二分明月楼、岭南会馆等众多保存完好的盐商宅第、会馆和私家园林。</p> <p>南河下历史街区内古井、老宅、古树众多,街巷结构基本保持明清时期原样,整体风貌保存极为完整,在国内现存古城中极其稀有。</p><p><br></p><p>南河下很低调,朴实而不乏深沉。小巷深宅中,古宅遗迹俯拾皆是,老井、砖雕门楼、古树随处可见。</p><p><br></p><p>这里,几乎每条老街深巷都有着清廉齐家的家风故事,历代圣贤的家训在这里得以传承,富商巨贾的家规在这里彰显,当代百姓的家风在这里发扬。随处可见用牌匾展示的历代先贤的家训家规、现代普通百姓家训、家风教育传承基地、廉字巷、家风口袋公园、家风传承示范家庭等,形成了南河下一道独特的家风文化风景线。</p><p><br></p> <p>江西籍盐商廖可亭,该住宅建于1905年,位于南河下街118号,后经光绪年间两次扩建。廖宅占地规模达3300余平方米。现存东西两轴,老屋150余间。两边有廊与门厅相接,西轴有船厅、花厅、住宅楼。除大门厅及北部花园已毁外,整个建筑基本完整。</p><p><br></p><p>整个住宅唯有高处方能见其全貌:东轴有门厅、大厅、住宅楼,面阔五间,大厅为楠木结构,前有卷棚。厅内原有镇宅之宝“同规住哲”和“乡国垂型”两块匾额尚存,题写者为先后任过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和徐世昌。可见廖氏当年不仅仅富有,社会地位也显赫一时。我透过一扇居民家的窗户,欣赏到雕刻精致的木质格窗。</p><p><br></p><p>目前,寥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里面住着五六十户居民,也有一些仓库以及空关房。</p><p><br></p><p>那些宅院探访,轻抚着风化严重的木质楼梯扶手,下脚每一步都吱嘎作响,那分明是历史低沉的呼唤。</p> <p>徐凝门大街上生意红火的百年老店“九炉分座”,几乎正对着“晚清第一园”何园的东门。</p><p><br></p><p>九炉分座最早创建于1926年,后改名为“九如分座”,今又恢复旧名。这里食客们进进出出,生意相当不错。</p><p><br></p><p>扬州这类规模的饭店很多,都能拿出像样的扬州特色菜点。尽管盐商们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闲适精致的生活习惯却被沿袭了下来:南河下的一些市民,早上两个包子、一盘干丝、一杯清茶,一碗饺面即为皮包水;消磨半日,再去老浴室里泡一泡,修脚搓背,享受一下水包皮。身为扬州人,最常有的幸福感、获得感好多来自于此,这都得感谢盐商先辈们留下的的这份生活遗产。</p> <p>淹没于青砖黛瓦盐商建筑之中的兴善寺,位于南河下居士巷,朱门黄墙黛瓦,山门前一对汉白玉狮子让人眼前一亮。</p><p><br></p><p>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富可敌国的盐商云集并且主导南河下的年代早已经成为过去。这里男女老少,一代又一代,健步徜徉抑或步履蹒跚,都与南河下有着种种不解之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