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与滕王阁

莽子

<p>  游览了滕王阁,意想当初,穿越一千多年,寻觅一番王勃的心境……</p> <p> 彭蠡之大,浩漭瀚海。</p> <p>  湖之西汊,舟泊贑江尾——水浒古镇吴城(西昌)。</p> <p>  这是唐朝、唐高宗年间。舟内乘客一人,乃王勃一路下长江、穿越彭蠡、船泊吴城望湖亭下、前往南越交趾探望父亲。</p><p> 晚饭后,船家即端来一碗饮汤,曰:“原汁化原食”。“饮汤”,吴城当地方言,实为米汤。</p><p> 船家在饮汤中又倒入鱼汤,王勃喝罢连连称绝,谓这米汤(饮汤)与鱼汤的混合物是上等美味,结合当地方言,文雅地称之为“鱼饮”。“饮料”一词大概源于此。</p><p> 现今的冷饮、热饮或各珍珠奶茶饮等诸多饮品,莫不是由王勃的“鱼饮”这一名词而传沿下来的?看来吴城这“饮汤”是有典故的。</p> <p> 吴城(西昌)不可久留,又一个阴雨交加的日子。</p> <p> 王勃改乘一轻舟逆贑江而上,向着南昌驶去。</p> <p>  他迎风而立,凝视着前方,似乎宣告天下,狂想愤愤难忘……。此时天空的阴霾渐渐散去,一股玄气正从远方涌动而来,他朝着未来的方向,眉宇间亦散发出一股傲气,这正是“初唐四杰”应俱的气质 。</p> <p>  与他同时的楊炯、卢照邻、骆宾王,统称“初唐四杰”。</p> <p>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团体。作为一个文人团体,他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致力于改革六朝文风。题材扩大了,风格也清新剛健,对于革除齐梁文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王勃更是“初唐四杰”之冠,但他有些恃才傲物,为人也很张狂。</p> <p>  年少气盛的王勃站立船天,浩瀚的江水激荡着胸怀。然而面对壮阔山河,他的神色不时流露出一丝失意和忧愁……</p> <p>  几年来的变故唤醒了人,现在他只身一人离开家乡,不远万里乘船前往交趾探望父亲。一路告别亲友,旅途不顺赶上雨季,好好歹歹,时过境迁,不禁想起当年仕途顺遂时送别好友的情景,并写了一首诗:</p> <p>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是王勃在长安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王勃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一定要在仕宦上有所作为,对前途充满希望。所以在知心友人远行的时候乐呵呵地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同时预料到前途上会有“岐路”,但他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对待。因此也亲切的劝诫杜少府,面对岐路要勇往直前,而不应像小女子那样哭鼻子。这首诗一共八句,但字字句句流露出一种乐观开朗的情绪,雄放剛健,意气风发,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p> <p>  公元673年王勃做了虢州参军,可是他恃才傲物,与官僚的关系很僵。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不知为何要将其藏入自己府内,他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将其杀了,由此王勃被上属知道后便判死刑而入獄。幸亏遇上大赦才免除死刑,但父亲因此受牵连被贬交趾。第二年朝廷虽想恢复王勃原职,他却决计弃官,再不就任。</p><p> 当初王勃拟好景好言送别岐路殊途的好友杜少府,而此后短短几年却也经历了宦海浮沉。他逐渐由积极入仕转入消极出仕,正直向上的羽毛渐渐脱落,滑向了自身堕落……这是一种解脱还是一种无奈?而曾经他面对这样的社会内心何尝不燃烧着进仕救国的理想。</p><p> 之后又有《泥谿》一诗由衷而出。</p> <p>  《泥谿》是一首五言排律。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对他们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诗人牵马登上高山的岔道,面对江涛、峰磴、水纹、州渚、露珠等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泛水虽云美,劳歌谁复知”。坐船在江上飘荡、骑马在山中游玩虽是美事,但船工、马夫所唱的又累又饿的悲歌,又有谁能够理解呢?诗人自愧的心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为劳动人民鸣不平的思想,都从这两句中亳无保留地表现出来了。</p> <p>  面对生活的劫难,王勃变得现实了,从《泥谿》诗中还可以看出,他更愿接近底层、接近劳动百姓、更愿亲近自然、享受悦诗风吟的感觉。</p><p> 终于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他的船驶抵南昌,此时心情也豁然开朗。</p><p> 也就在这里,写下了传世名篇《腾王阁序》。</p> <p>  史料上有许多他才思敏捷,聪明过人的记述。</p> <p>  杨炯也曾这样赞誉他:</p> <p>  滕王阁本是李世民三弟、滕王李元婴653年所建。这一天是公元675年的重九日,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宴请群僚和宾客,王勃有幸参加了盛会。</p> <p>  重修大典之日要题序,阎都督早已让女婿事先作了一篇,待现场挥毫即书,露露脸,表面上却假意向各位求“文字”。众客心照不宣,待小侍端来文房四宝皆谦虚礼道、欠让推辞。</p> <p>  唯王勃剛进南昌不知内情,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p> <p>  王勃少年得志,《滕王阁序》源远流长。</p> <p>  </p> <p>  附..译文</p> <p>  天下好山水,必有楼台收,山水与楼台,又须文字留。就在这个历史的机缘中,滕王阁与王勃完成了一次中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相融。</p><p> 自从王勃的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作为三王记滕王阁的佳话。后来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后来的文人学士们、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