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桓仁的山和水 一一忆桓仁之一

<p>壮丽神奇的桓仁,镶嵌在辽东青山绿水间,354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6000年前人类便在这里生息繁衍。五女山城曾是高句丽民族建立的第一都城;浑江之水,曾哺育了满族先世建州女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桓仁造就了一处处独特神奇的风景:绵绵群山,莽莽林海,滔滔江河,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山水画卷。30万满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如诗如画的山山水水,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p><p>桓仁是我先生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我和爱人几次返故乡探亲访友,我被这里的青山绿山所吸引,我深深爱上了桓仁这片神奇美丽的热土,它成了我梦牵魂绕的地方,离开桓仁近二十年了,特将昔日在桓仁的照片集册作成美篇,以慰怀念。桓仁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本篇引用了桓仁县地方志办公室,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郁灵诗社等单位编辑的《桓仁形胜》一书中对景点的文字介绍及当地诗人对桓仁山水的赞美,特此致谢。</p><p>桓仁永在我心中。</p><p><br></p> <p>巍巍五女山</p> <p>桓仁依山傍水,说到桓仁必须要介绍五女山,桓龙湖及绕城而过的浑江水。</p><p>中国历史名山——五女山</p><p>  五女山位于本溪市桓仁县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败于宫廷之争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王城,史称纥升骨城。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p><p>  近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p><p>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04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p> <p>桓 龙 湖</p><p>桓龙湖位于辽宁桓仁县城东北,荡漾于群山之中,浩浩荡荡,碧波万顷,山奇水秀,风景如画。 湖中最大的岛屿是面积225亩的万乐岛。因其站在五女山上或从高空鸟瞰,湖水自然形成龙之形状,故而得名。</p> <p>桓龙湖水库大坝泄洪</p><p><br></p><p> 浑 江 吟</p><p> 王凤春</p><p>闸泻狂巨澜,飘玉带轻烟。</p><p>似瀑惊涛滚,如潭骇浪翻。</p><p>泉飞地腹里,雨落天空间。</p><p>百壑流江满,千沟汇库渊。</p> <p>与婆母观水库大坝高孔泄洪</p> <p>桓 仁 的 母 亲 河一一浑 江</p><p>浑江,汉代称盐滩水,明代称婆猪江,清时代名佟佳江,民国纪元后改称浑江。其发源于吉林省江源县境内的哈尔雅范山,全长447公里,经通化地区由县境东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流长161.8公里。浑江汇入鸭绿江后流入黄海。</p><p>浑江两岸物产丰饶,稻米飘香。桓仁境内沿江建有5座水力发电站。浑江穿山越谷,碧波荡漾,流经之处,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度假、旅游、垂钓的好地方。</p><p><br></p><p>浑江北江桥及新建城楼</p> <p> 游 浑 江</p><p> 牟心彦</p><p>山青湖秀水蓝蓝,草密林深路蜿蜒。</p><p>莫道关东无圣境,桓仁游览胜神仙。</p> <p>暑期返故乡,游浑江,留影于北江桥。</p><p> </p><p> 北 江 桥</p><p> 张树伟</p><p>南依峭壁北接平,虹跨天河憩舵公。</p><p>笑为城乡添胜景,功劳岂止在交通。</p> <p>南 江 沿</p><p>这里曾是浑江的古渡口,昔日舟来船往的繁忙地。每次到桓仁,我们都到这里走一走。站在江边,见远山迄逦,岗上松柏青青,岸边垂柳笼烟,江上仍穿梭着捕鱼船,一派桃园新景观。</p> <p>几年后南江沿岸边修了个观景平台,似乎少了原来的古朴和野趣。</p> <p>桓 仁 县 城</p><p>桓仁县城是一座美丽的山城,地处县境中心,面积32平方公里,地形近圆,三面环江,一面依山。城南浑江彼岸的烟筒山,为县城近处最高点,海拔949米。城东的炮台山,古称小蓬莱,像一只上山虎回首望着山城的沧桑巨变。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首任知县章樾在此建造了一座八卦城:"城象八卦,以宣八风;门开三元,以立三才"。至今,在县政府右侧住宅小区内,仍保留一段长约20米左右的古城墙遗址,供游人观赏。</p> <p> 山 城 风 光</p><p> 白 冰</p><p>登上小蓬莱,举目淑景新。山城不言大,历史到如今。柳条边外地,设治称怀仁。跨越三世纪,发展四海钦。人民自有回天力,千载滄桑万古痕。人文景观多,名胜久相闻。北览郁灵城,南考将军坟。荷花仙子人仰慕,天后默娘意笃深。古邑有遗址,新城扬芳芬。今朝长放眼,物华四时春。茫茫苍苍远山秀,重重叠叠近楼麇。碧碧澄澄湖光媚,曲曲弯弯路入云。一江绕城过,八卦卧江滨。民族通天路,大路笼绿荫。浑江大桥呈壮丽,石雕五女迎客宾。满朝一长街,商贸两延伸。楼厦平地起,规划凝人心。西江建宾馆,南江游乐村。园林花似锦,街路草如茵。转盘连公园,风韵最可人。环山渠水响,长廊葡萄醇。兴隆寺松幽静处,烈士陵园浩气存。西山脚下立学府,一中校园桃李蓁。凤鸣湖畔大白楼,职教培养生力军。机声隆隆唱北郭,车潮滚滚涌西门。电站结成串,明珠若星辰。灯火映霓虹,夜景色缤纷。唐音梁上绕,禹甸地生金。东风拂万物,昊天净无尘。山城无限好,风光美绝倫。走向世界待明日,明日捷报听佳音。</p> <p>莲 沼</p><p>莲沼位于县城南关,长近400米,宽60余米。莲沼里野莲纯自然生长,花开花落在当地至少己有1500年的历史。每逢盛夏莲花盈池,艳绝人寰;薰风轻拂,沁人心脾;风起鱼跃,波兴水漾;水光花影,赏心悦目。时有彩蝶翻飞,常有渔翁垂钓,好一派醉人风景。</p> <p> 莲 塘 夕 照</p><p> 李万存</p><p>闲步城南去, 来游君子乡。</p><p>一鞭残照日, 十亩贮芳塘。</p><p>波动因鱼跃, 花开诱蝶忙。</p><p>纵观无限乐, 时忘近昏黄。</p><p> </p> <p>咏 莲 花 泡</p><p><br></p><p> 白 冰</p><p><br></p><p>稚绿娇红竞媚妍, 花光树影漾漪涟。</p><p><br></p><p>翁公甩铒悄垂钓, 童子扳棹戏画船。</p> <p> 咏 桓 仁 莲 花 泡</p><p> 赵贵強</p><p>清香十里莲花泡, 暖气含芬满城娇。</p><p>自带羞色镇南住, 更见红妆数荷苞。</p><p>碧波馥郁浓焦月, 紫燕翻飞点水蒿。</p><p>他年来此正秋首, 不思回溪伴竖箫。</p> <p> 莲 塘 夕 照</p><p> 邢燕来</p><p>入巷市音远, 城南万户香。</p><p>一丝垂柳岸, 数径步横塘。</p><p>翠盖擎芳露, 红妆映淡阳。</p><p>未觉风物变, 渐不耐晚凉。</p> <p> 细 雨 观 莲</p><p> 高连田</p><p>远眺群峰腾紫岚, 霏霏细雨挂珠帘。</p><p>仙娥沐浴才出水, 碧伞轻摇露粉颜。</p> <p>天 后 宫</p><p>从文保碑中得知,天后宫“文革”期间被毁,1989年县政府修复这处古建筑群,修复后的天后宫占地2160平方米,建筑面积419平方米,供奉诸路道家仙人,天后宫虽为重修,基本保持古朴原貌,是建于内陆之妈祖庙,也可说是中国最北之妈祖庙。</p><p>天后宫临街开三门,中间大门上悬金色雕龙画凤匾,书“天后宫”,落款为"大德全敬赠",大德全应是桓仁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门前有一对狮子踞立,大门两旁有精美门墩石鼓一对,大门两侧是汉白玉飞龙在天浮雕。山门顶部浮雕有龙头,飞天。</p> <p>走进得宫院里,但见飞檐高翘,脊兽成排,气氛神秘而庄穆。天后宫是桓仁地区较早的一处古建筑,殿堂为硬山式。天后宫坐北朝南,有正殿、前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等建筑,布局精巧,构建疏朗,遍布彩绘与镂雕,是桓仁境内的有名的古庙观之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天 后 宫</p><p> 毕 英</p><p>奉祀海神林默娘,闺中闽女素成装。</p><p>雕梁画栋雄风起,彩壁神尊正气扬。</p><p>章樾动工兴水运,福隆再塑表衷肠。</p><p>前朝胜迹重修膳,天后扎根在北疆。</p> <p>民族街是桓仁县城内一条主要通江路,商店栉次鳞比,煞是繁华。</p> <p>今日桓仁县民族街的璀璨夜景</p><p><br></p><p> 咏 桓 仁 山 城 夜 景</p><p> 许 晓 环</p><p>明月照山城,银光满地生。</p><p>浑江萦白练,楼厦列金屏。</p><p>马路流星火,长街耀彩虹。</p><p>嫦娥唯艳羡,愧悔入寒宫。</p> <p>桓仁林场里苍松,翠柏,橡树,柳树,桦树等各种林木沐浴着阳光雨露,长得郁郁葱葱。寂静的树林里,游人罕至,只见盛开的野花,只闻悦耳的鸟鸣。</p> <p class="ql-block">1996年8月的一天,潇潇夜雨下了许久,翌日碧空万里,山川景色一新,我们决定去南边石哈达一游。南边石哈达是满语,意思是南面的山岗,那曾是先生上小学时,每逢春秋假日学校组织远足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去南边石哈达寻幽揽胜。</p><p class="ql-block">淌过腾着细浪的小河,涉过杂草牵衣的浅滩,我们来到了山岗上。眼前的景色让我心花怒放:轻纱弥漫中如梦的远山,岭下如毡般的万顷稻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红顶白墙的幢幢民居,潺潺的江水如练,道旁的野花如星……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陶醉,"我爱你,桓仁!我爱你,故乡!"的思绪油然升腾。</p> <p>江山如画,人在画中游,迤逦的山间小径带你走向诗和远方。</p> <p>一次朋友约我们船游桓龙湖,这是在岸边的留影。</p> <p>望 天 洞</p><p>本溪市桓仁县的望天洞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境内,已发现长度5000余延长米,洞内景观迷人,奇、特、险俱全,有石林、城墙、雪莲、冰川、喷泉、瀑布、暗河等。望天洞,世界罕见。中国科学院专家称洞内的6000平方米大厅和上、中、下三层的万米迷宫为世界之最。</p> <p> 望 天 洞 记 游</p><p> 高 虹</p><p>桓仁湾湾川, 幽洞山上悬,</p><p>沉睡千万载, 一鸣惊人寰。</p><p>上下多石径, 进出须攀援。</p><p>仰望晴空碧, 俯视飘欲仙。</p><p>大厅百日舞, 小隙一夫钻。</p><p>洞中又套洞, 山里还藏山。</p><p>画廊未竟处, 步步有奇观。</p><p>犀牛斗大象, 吕布戏貂婵。</p><p>观音请如来, 神女盼少男。</p><p>汩汩吐钟灵, 玉瀑舞前川。</p><p>簇簇含毓秀, 石笋柱其间。</p><p>巧诡迷宫路, 绝倫数荷莲。</p><p>口渴饮圣水, 盥洗有神潭。</p><p>佳境连胜景, 人文依自然。</p><p>情钟望天洞, 乐彼不思还。</p><p><br></p> <p>和小姑一家去游望天洞,那时望天洞还未深度开发,通向洞口的木桥还很简陋。</p> <p>那时洞内还不允许拍照,我俩只在入口处留了影。</p> <p>山区处处见山,处处美景。这是望天洞外浑然天成的野景。</p> <p>五女山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侧8公里处,系高句丽民族开国都城。相传有五女屯兵其上,因此为名。还传说古时有五位仙女下凡,为民除害,人们在山上修五女庙以示怀念。迄今庙址尚存,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辽宁省五十佳景之一。</p><p><br></p><p>闻名遐迩的五女山,突兀雄伟,巍峨壮观,悬崖绝壁,险峻奇秀,是桓仁美景之冠。五女山雄踞于县城北浑江右岸,距县城8公里,四周皆为峭壁,呈长方体,主峰海拔80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壁高200余米。历代曾以纥升骨城、合罗城、五龙山、五老山、郁灵山、于郎山、五余山等名相传古今。山上古城五女山城是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p> <p>据史料载,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因宫廷之争逃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都城,史称纥升骨城。(当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所辖),修建城廓,建立高句丽国,此山为高句丽开国都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阿哈出(李成善)之孙,释家奴之子,建州女真第三代首领李满柱进军辽宁时居于此山城的南麓瓮村。其后,五女山城一直是建州女真的防守驻地。</p> <p> 五 女 山 天 池</p><p> 雪 如</p><p>一泓碧水如明镜,鉴古察今论败成。</p><p>千载兴亡挥手去,今朝人物正春风。</p> <p>1996年夏回桓仁游五女山在点将台留影</p> <p>五女山点将台</p><p> 点 将 台 远 眺</p><p> 毕 英</p><p>关山如浪水流长,满眼风光鱼米乡。</p><p>鬼斧神工天地阔,如今塞北媲苏杭。</p> <p> 登 五 女 山</p><p> 邵 立 姝</p><p>雀跃攀登五女山,风光秀丽令陶然。</p><p>条条林径遮红日,点点清泉见碧天。</p><p>点将台前鱼腾跃,云松崖畔鸟飞旋。</p><p>飞亭太极云中立,断壁犹存玉皇观。</p><p><br></p> <p>坝上风光</p><p>一日与嫚华,泾芬妹去坝上游,見青山苍翠,林幽壑美,坝上的青草萋萋,野花开满坡。</p> <p>山路弯弯,桃花灼灼</p><p><br></p> <p>环山水渠绕山过,路边野花寂寞开。</p> <p>秋日枫叶红了</p> <p>江水清清野草黄,金风瑟瑟伴秋阳</p> <p>浑江之秋</p> <p>雅 河</p><p>大雅河沿岸悬崖百丈,一路奔腾的大雅河水与岸边的山峰奇石相拥相抱,构造了引人入胜的人间胜境。漂流区内河水受地貌的影响时急时缓,急处惊涛骇浪,波峰流转,缓处微澜不惊,河面如镜,漂流里程总长5000米。大雅河沿途凡光被誉为"东北小桂林",沿河漂流号称"东北第一漂"。</p> <p> 游 小 桂 林</p><p> 徐泾源</p><p>天清气朗鸟声喧, 乐水乐山游乐园。</p><p>流翠溪旁陶令墅, 泻红崖畔武陵源。</p><p>久违逐浪昂头鸭, 又見顺风飘酒幡。</p><p>燕子呢喃多少话, 如同远客进微言。</p> <p>2008年春去大雅河游,江水平平虽尚未到水流湍急的漂流旺季,但远山苍翠,近崖巍峨,依然是风光无限,在岸边留影也很惬意。</p> <p>这约是2005~2006年婆母和子女们一同来大雅河观光,这也是母亲生前的最后一次远行。2010年母亲和嫚丽妹先后因病故去,这张照片记录了她们和家人欢乐的时刻,十分珍贵。</p> <p>将 军 墓</p><p>米仓沟将军墓位于辽宁省桓仁县雅河乡米仓沟村北 500米的黄土山岗上,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1930年版的《桓仁县志》记载:“将军墓在城南二十里许米仓沟村。此处有古墓数十座,累累相望,其中耸然而高者,呼为将军墓,朝代姓字无从考证"。</p><p><br></p><p>我们去时,将军墓还未开放,一扇木门挡在了墓的入口。十几年后,对将军墓进行了开发,墓洞里异常辉煌。</p> <p>将军墓外景</p> <p>老 秃 顶 子 山 (佛 顶 山)</p><p>老秃顶子山,海拔1300多米,位于辽宁本溪县和桓仁县之间,有辽宁屋脊之称。由于山高,气温寒冷,极顶裸露,不生草木,故名老秃顶子山。老秃顶山属长白山脉,是辽宁屋脊。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六十七米,仅次于辽宁的最高峰花脖子山,面积约七万二千亩。山顶恰如伸向云端的屋脊,高昂而雄伟,因称"辽宁屋脊"。秃顶上苍茫大气,浮云游动,群山莽莽。</p> <p> 谒 抗 联 军 部 遗 址</p><p> 白 冰</p><p>1934年秋天,杨靖宇将军率东北抗联一军在老秃顶子山的二层顶子建立3处军事密营,400余抗日壮士出没于崇山峻岭中。1936年冬,杨靖宇将军曾在军部密营与抗联官兵共度春节。</p><p><br></p><p>循迹攀登顶二层,朝霞升处访兵营。</p><p>青石应刻鏖中苦,古树当识火后荣。</p><p>松挺云头将士志,水流山脊鬼神惊。</p><p>林涛滚滚烽烟起,耳畔犹闻呐喊声。</p> <p> 登 老 秃 顶 子 山</p><p> 王 立</p><p>横亘长空老秃山,树木葱茏路盘旋。</p><p>伫立绝顶金风爽,俯看群峰白云间。</p><p>昔日靖宇游击地,今朝雷达望蓝天。</p><p>山鹰时时鸣悦耳,红叶处处更好看。</p> <p>徐泾源和老友访老漫子度假村</p> <p> 访 夹 道 村</p><p> 徐泾源</p><p>农家五月照艳阳, 轻车熟路进山庄。</p><p>男欢女悦言初富, 户办村联步小康。</p><p>待客盛情山野菜, 助吾谈兴窖高粱。</p><p>乡亲父老殷殷意, 更胜雅河流水长。</p> <p>李秋实是桓仁县医院的医生,競競业业工作几十年,不讲索取,只求奉献,深受百姓爱戴。1999年李秋实医生不幸以身殉职。她生前是辽宁省第七届党代表和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曾90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农村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1992年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p><p>她逝世后中共辽宁省委授予李秋实同志“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省委书记闻世震在讲话中说:“李秋实同志的精神永在,风范长存,模范事迹将永励后人”。后县政府建成《李秋实纪念馆》。</p><p>李秋实纪念馆位于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城内,是本溪市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大连医科大学大学生德育教育基地,辽宁省卫生系统干部教育基地,辽宁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p> <p>北 山 烈 士 陵 园</p><p>青山处处埋忠骨,向日鲜花赠英雄。在桓仁县的烈士陵园里,埋葬了118位为桓仁县民族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他们用生命的火花照亮了共和国的黎明,用革命的鲜血赢得了民族的明天。</p><p>每次回桓仁,我们都去桓仁烈士纪念塔缅怀为这片美丽家园捐躯的壮士们,也拍照留念。记得当时的烈士纪念塔建筑己有破损,为此还向县有关部门投书反映。离开桓仁己十多年了,今天在媒体上又见桓仁烈士陵园:巍巍烈士塔,苍苍松柏树,红旗猎猎,鲜花满园。山城日新月异,桓仁人民没有忘记英雄们,必将为实现先烈的遗愿,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再展鸿图。</p> <p>本篇结尾处特引用当地诗人咏桓仁的三首诗作为结束。</p><p> (一)</p><p>环山拥抱一城雄,浑水奔流跃潜龙。</p><p>青峰丹树红染碧,东望桓仁气贯虹。</p><p> 刘异云</p><p> (二)</p><p>大清边外一荒陬,今比苏杭胜几筹?</p><p>八卦城池多馆舍,三江带水竞漁舟。</p><p>南环北绕花园美,岛瘦湖肥景物幽。</p><p>更喜弄潮儿日众,手书青史志风流。</p><p> 毕 英</p><p> </p><p> (三)</p><p>地灵物阜乐渔耕,浑水萦环八卦城。</p><p>五女奇峰云流滚,清流苍树半空濛。</p><p> 孙文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