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任和他的豆腐坊

紫手环

<p>摄影:崇舒、紫手环</p> <p>在中国著名历史名镇暖泉古镇北官堡村的主街上,有一间永全豆腐坊。老任是豆腐坊的男主人,经营这家传统的手工豆腐坊已十余载。</p> <p>记得我们第一次来到暖泉古镇行摄是2019年秋的一天清晨。无意间路过老任的豆腐坊,两扇古朴木门敞开着,灯光映照着老任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灶台上的两口黝黑的大铁锅热气蒸腾,烟雾缭绕,空气中散发着醇正的豆香味。习惯了城市现代化生活,面对这原始而传统的手工作坊及浓厚的乡土气息,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了。</p> <p>老任看上去50多岁,相貌端庄,性格圆润,成熟稳重,中等身高,厚实有力,是标准的中国好男人形象。面对不速之客的拍摄请求,老任既非常友善又有点腼腆。一眼便看出老任为人厚道善良。</p> <p>豆腐坊里使用的容器几乎都是圆形的,两口大锅、一口坐地大圆缸,几个大圆桶,数个圆盆,还有一把圆形的大舀子。圆形一般都是视觉的重心,会给人带来温暖和谐的感受。灶台上下这些大大小小罗列的圆给了我们视觉上的冲击力。</p> <p>老任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圆上娴熟地操作着,仿佛就像一名乐队的鼓手在操控着一台大小不一的架子鼓。当老任双手有节奏、圆滑地转动着过滤架时,又仿佛舞者一样翩翩起舞。当我把感受说给老任听时,老任说他就是在跳舞。如此境界岂能不令我们敬佩。</p> <p>老任一环接一环地忙碌着,炉火映红了他的脸膛,额头上挂着汗珠。擦一把汗,喝一口水,吸一根烟对他便是放松和休息。</p> <p>清晨第一锅豆腐做好了,当老任掀起盖布,凝脂般的豆腐呈现出来。这时老任的妻子海萍不知不觉出现在豆腐坊。海萍见到我们只是微笑,二话不说就从老任手中接过豆腐,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处理。他们配合得相当默契。即便如此,我们当时也并没想到海萍就是女主人,因为从外表看上海萍年轻漂亮,身材修长,秀发飘飘,自带时尚感,所以我们以为海萍只是老任的帮手而已。</p> <p>眼前不断升腾的热气为老任的手工豆腐制作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切对我们来说就像雾里看花。由于在暖泉古镇的行程时间非常短暂,我们只好匆匆离开。留下了无限的念想,希望早些再来拜访。</p> <p>受疫情的影响,直到今年夏天我们夫妻终于再次来到了老任的豆腐坊。时隔十个月,老任和海萍对我们的到来并没有感到惊讶,好像在意料之中。他们还是那么友好和善,而且又多了份老友般久违的亲切。这次我们就住在暖泉古镇,虽然有了大把的时间,也唯恐打扰到老任及家人的正常生活。</p> <p>为了更好的了解老任的手工豆腐,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豆腐》记载:“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然而对此起源之说,一直存在着争议。</p><p><br></p><p>古代也有不少颂扬豆腐的诗句。其中明代诗人苏秉衡写的《豆腐诗》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诗中对豆腐的发明、制法、特色和食俗予以简明、灵活、形象的描绘,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耐人寻味。</p> <p>海萍向我介绍了老任传统手工豆腐的制作工序,听起来就很不容易:选材、泡豆、磨豆、熬浆、刹泡、过滤(扭豆腐)、点豆腐、上模具,重物压水。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精准,火候要把握得恰到好处,不得有丝毫差错。</p> <p>我问海萍,人们把豆腐分成了两种,一种南豆腐,一种北豆腐。老任的豆腐属于哪种?海萍说,应该属于北豆腐,但暖泉古镇的豆腐有其独特之处。 </p><p> </p><p>南北豆腐的区别在于往豆浆中放置的凝固剂不同。在南方,用石膏作为凝固剂。这也是明代诗人苏平的诗中所描述的。在北方,人们则使用卤水点豆腐。</p><p><br></p><p>而在暖泉古镇,老任他们是用发酵的原浆来点豆腐,做出的豆腐既具有卤水豆腐的嚼劲,同时豆香味更醇厚更原始,营养价值应该更好一筹。</p> <p>老任的灶台上的两口大锅,一口用来煮豆浆,另一口用来点豆腐。豆浆煮好后,在点豆腐的大锅上方悬挂上支架和笼布,用来过滤煮好的豆浆,老任又像跳舞一样转动着滤架。然后再用棍子把笼布中的豆渣继续压干。这些场面生动感人,令人难以忘怀。</p> <p>更让我们惊讶并敬佩的是,老任早上3点起床,便来到豆腐坊开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做到早上八点半左右才回家吃早饭。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十年如一日,每天如此。老任的勤劳与执着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豆腐每天都是现做现卖,而且要保证做出八到十锅的豆腐。</p> <p>海萍会晚些来到豆腐坊。她每天5点半左右起床,然后和小儿子出去走路。我说老任是暖男、五好丈夫,有担当,难怪海萍看上去那么年轻。老任看着海萍,笑着说,“这需要她来评定。”海萍笑了。此时他们彼此笑得是那么甜蜜幸福。</p> <p>很显然,有海萍在豆腐坊,老任感觉自在多了,老任有些不善言辞,而海萍则谈笑自若。他们之间不需言表,配合默契,相得益彰。</p> <p>老任和海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6岁,在邯郸市当美术教师。看得出老任家风很好,父慈子孝。今年受疫情影响,老任的大儿子回家住的时间比较久。大儿子懂事孝顺,每天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家务及豆腐坊事物。小儿子14岁,上初中,学习成绩很好,惟一让海萍操心的是小儿子的英语学习。每天早上利用走路的时间,海萍要监督小儿子背英语单词。</p> <p>老任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大约9点出门,推着独轮木制小推车,车上放上两板豆腐和一筐炸豆腐到古镇主街上去卖。海萍的父亲和大儿子会帮着把要带的东西递给老任。</p> <p>海萍的父亲70多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老人家身材瘦高,温文尔雅,气色红润,精神矍铄。老人家并没有跟女儿住在一起,白天没事就来豆腐坊帮忙。</p> <p>老任的大儿子一表人材,英俊帅气,五官轮廓分明而深邃,身材颀长而健壮,眼神冷峻而坚毅,有一种沉稳而清高气质。大儿子马上就要回学校做开学前的准备。平时大约一两个月才能回家一次。</p> <p>老任在这条铺着青石板的老街上已经推车走过十余个春秋,想必他对地上的每一块石板都了如指掌,而每块青石也同样地见证了老任的岁月与勤劳。</p> <p>北官堡始建于明代初期,已有近700年的历史。是暖泉古镇“三堡”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高大歇山式堡门楼雄伟壮观,显示其浓厚的军事堡楼气息。上层门楼上悬挂着“大魁天下”金色牌匾。堡楼墙体上铁锈斑斑,享誉国内外的古老文化遗存“打树花”发源于此!我们有幸在此发源地两次亲眼目睹这一盛况。</p> <p>从老任豆腐坊到市场主街不到5分钟路程,每天要从北官堡楼门来来往往穿梭很多次。</p> <p>我们跟随老任一路来到市场主街,这里是暖泉古镇的集市所在地,每逢农历二、五、八,这里就有集市,好生热闹。老任在这没有固定位置,由于出来的时间比较晚,只好在街头一角坐落下来。</p> <p>这么多年,老任的永全豆腐坊已早已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与信誉,回头客很多,他的豆腐不愁卖不出去。</p><p><br></p><p>目前暖泉古镇已有20多家豆腐坊,市场竞争之激烈不可小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地居民对豆腐的喜爱程度也可见一斑。豆腐是当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佳肴。</p> <p>在街上,老任亲切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看得出那是发自内心的愉悦。这不仅是老任与人交往之道的体现,也是自信心的自然流露,老任卖豆腐从不用吆喝,老客户自己就会闻香而来。同时,这儿更是老任社交场所,每天都能见到一些老友,有说有笑,开心快乐。市场上若有好东西,还可以顺便为家人抢购一下。</p> <p>不到两小时,老任的两板豆腐和一筐油炸豆腐全部卖光。老任推着车又沿着原路返回豆腐坊,回家的脚步格外轻松矫健。或许是有些饿了,老任的眼睛一直盯着胡同里两口蒸锅上的花卷。</p> <p>回到豆腐坊,老任卸下车上的东西,推着空车回家休息。老任家离豆腐坊很近,也在北官堡内。北官堡里的房屋很多保持着原貌。这里没有商业化的痕迹,原汁原味,古韵犹在。</p> <p>与老任和海萍多次接触后,我们提议为他们拍张全家福留作纪念。他们同意了,但时间只能安排在中午,因为老任只有中午有时间。我们只好在老任中午休息时,跟随他来到家中为他们拍摄。</p> <p>老任的家也是颇有历史年代感的土木结构的老房子,厚实的粘土墙和砖雕木雕工艺融为一体。虽有些破旧,但十分质朴。高大的木雕门头的横梁上挂着军人之家的牌子。老任的父亲是退役军人。 </p><p><br></p><p>一定是受父亲的影响,老任的时间观念及自律性很强,身上也有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p> <p>大门内有一个过道,门正对面的墙上做成一幅竹子的彩色瓷砖图,彰显了主人清雅脱俗,正直向上的品格。拐过去便是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四合院,院子中间摆放着晾晒的豆腐干。海萍说,这些老房子已大多不能使用,而且修缮的费用要比买新房还要昂贵。目前的状况对于他们是弃之可惜,修之不得,进退维谷。</p> <p>海萍把小儿子叫了出来。14岁的男孩瘦高挑身材,个头已经超过爸爸,有着一张稚嫩而清秀的面孔。他有些腼腆,还有点不情愿。看得出母子关系非常亲密,老任对小儿子也十分疼爱。大儿子没在家,因此只有老任夫妇与小儿子的合影。</p> <p>走进正房,门厅是厨房,两侧是卧室。每个房间都不大,右侧的卧室里摆放着两张单人床,一张方餐桌,平板电视摆放在房间一角。墙面用大白纸糊的,据说过去用大白纸糊墙都是讲究人家。墙上挂着家和万事兴的字画。画的下面还贴着一张体育之星的小奖状,一定是小儿子的得意之作。老任的家虽然简朴,却不乏温馨之感。</p> <p>一天当中,只有中午老任才最放松。回到家中,坐到桌前喝上一杯海萍准备好的茶水,再吸上一支烟,疲劳就会消失一半。</p><p>通常午饭后,老任要睡个午觉。下午两点半开始,老任开始在豆腐坊里做油炸豆腐,(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拍到这个场面)。五点后老任再推车到街上卖豆腐干,直到大约7点回家。</p><p><br></p><p>我们不忍心多占用老任的休息时间,很快便从老任家中撤出来。</p> <p>我们在暖泉古镇共住了半个月,走过这里的每条街,每个角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老任和海萍是暖泉古镇的典型人物代表。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性格温厚,待人真诚,重情重义。就像老任的手工豆腐,豆香浓郁,韧性适中,回味无穷。</p> <p>海萍与父亲在街上合影。</p> <p>临别时在豆腐坊门前合影留念。再见了老任和海萍夫妇,再见了暖泉古镇。相信不久后我们还会再相聚。</p><p><br></p><p>谨将此美篇献给老任和海萍夫妇惠存。愿老任手工豆腐香飘千里,生意兴隆。愿老任和海萍一家人生活和美,万事顺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