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县一日游

陶之夭夭

<p>北三县是指紧挨北京通州的河北省的香河、大厂和三河。香河去过多次,这次我们决定去大厂和三河看看。</p><p><br></p><p>事先做了功课,在网上查了大厂和三河的十大景点,我们选了大厂的民族宫和北坞清真寺以及三河的灵山寺。</p><p><br></p><p>早八点,我们到达了大厂回民自治县。这里的街道整齐干净,空气里飘浮着羊肉气息。</p> <p>我们来到了民族宫,遗憾的是这里目前不能入内参观,只能看看外观。</p><p><br></p><p>民族宫将伊斯兰的建筑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建得雄伟壮观,恢宏大气,成为大厂的新名片。</p><p><br></p> <p>看完民族宫,开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北坞清真寺。</p><p><br></p><p>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是河北省最古老的清真寺。</p> <p>清真寺门前的天心桥。</p> <p>大讲堂</p> <p>这三间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勾连搭形式。</p> <p>清真寺的最高建筑—望月楼</p> <p>我们脱了鞋,走进大讲堂,里面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木制的地面上铺着一排排地毯,据说能容纳一千多人做礼拜。</p> <p>计划中去三河灵山寺,在网上看到灵山寺暂停开放。于是改去玉田的麻山寺。</p><p><br></p><p>麻山寺始建于唐,兴于明清,现在的寺庙是近几年重建的。大雄宝殿建得金碧辉煌,那天正值“中元节”,大雄宝殿里有法事活动,不掏钱不能进入。</p> <p>新建的麻山寺油漆彩画,金碧辉煌,全无古意。我不由想起刚去过的大同和太原,那里的古建修复修旧如旧,保留了历史沧桑感,确实值得借鉴。</p> <p>从寺庙右侧一条小路拾级而上,去寻找“古人种玉处”的石碑。现在虽然已是仲秋,但秋老虎仍在发威,没走几步,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p> <p>走到半山,玉田风景尽收眼底。</p> <p>快到山顶有个碑亭,里面的石碑是前几年新立的,介绍了种石得玉的美好传说。</p><p><br></p><p>周景王之孙翁伯,春秋末年因避战乱迁徙到无终子国(现在的玉田),他把姬姓改为阳姓,安家在无终山。</p><p><br></p><p>翁伯乐善好施,造福一方,山上没有水,他就打来水,烧好后免费供应给过路的人喝。</p><p><br></p><p>三年后,有一老头来喝水,拿了一斗石子给他,叫他到高爽平坦而且有石头的地方把石子种下,并对他说:“宝玉会从这里面长出来。”那人说完就不见了。翁伯种下了那些石子。几年中,他经常去察看,果然长出玉来。为此他还娶得当地名门徐家女儿为妻。</p><p><br></p><p>皇帝听说了这件事,大加赞赏,就任命他为大夫。还在他种玉的地方,四角立起了大石柱,每根石柱各有一丈高,这中央的一顷地,被命名为“玉田”。秦代时实行郡县制,无终子国改为无终县,有了种石得玉的传说后,无终县就改名为玉田县了。</p><p><br></p><p>这个故事在东晋干宝的小说《搜神记》里有详细记载,尽管主人公叫阳伯庸,但翔实地记录了这个美好的传说故事,证实了玉田县名的由来。</p> <p>这座石碑据说建于明代,岁月沧桑,石碑虽然已经断裂破损,但“古人种玉处”几个字清晰可见。</p> <p>下山的路上,一阵凉风吹来,心旷神怡,一次寻古探幽之旅,充实愉快的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