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跃马争春”——李文跃的“大粉彩”之美

非遗之美

<p><b>李文跃,1959年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国家高等院校教学名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泰国东方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著作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江西省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委,江西省教育系列高级职称评委,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行业协会联合授予“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国家精品课程《陶瓷粉彩装饰》主持人,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项目主持人,景德镇粉彩艺术研究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b></p> <p><b>李文跃长期专于从事陶瓷艺术设计教学与陶瓷墨彩描金、粉彩瓷创作与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研究工作。凭着对中国陶瓷艺术从艺40多年来的绘画创作理念与独特的探索感受。他将粉彩瓷的粉润柔和之秀美与墨彩瓷的清丽雅致之意韵融为一体,创立了颇具个性的“粉墨彩瓷”装饰。其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大展中多次获奖;还多次应邀赴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举办陶瓷艺术个展,联展与艺术交流活动。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出版代表性专著有《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图案与装饰基础》、《景德镇陶瓷史·现当代卷》等。</b></p> <p><b>《发现非遗之美》系列丛书主编姚泽民(右一)采访李文跃大师(左一)</b></p> <p><b>李文跃大师(左一)为《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题写“非遗之美 美美与共”</b></p> <p><b>《景德镇粉彩瓷》(著/李文跃)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b></p> <p><b>1981年​6月创作的高温颜色釉粉彩花瓶“水乡”台灯获江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0年调入艺术瓷厂技术科编辑出版《瓷国明珠》景德镇艺术瓷厂名人名作画册,任该书责任编辑,文字编写,版式设计,封面设计;作品墨彩描金《十八罗汉》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b></p> <p><b>1998年,在台湾出版专著《景德镇陶瓷艺术》;台湾紫玉金砂出版社出版。12月新华社将其艺术作品与业绩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卓有影响和代表性人物载入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年鉴》。作品墨彩描金《十八罗汉》瓶,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b></p> <p><b>2001年1月在新加坡牛车水联络所举办李文跃陶瓷艺术三人联展;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其“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3年-至今被教育部聘任为“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年,出版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专著(江西省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被教育部聘请为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b></p> <p><b>2006年,墨彩描金《高士观画》瓶和粉墨彩《唐人诗意图》瓷板画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6年,鉴于李文跃在陶瓷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突出贡献,国家发改委授予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出版教育部重点推荐教材《图案与装饰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任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08年,专著《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江西高校出版社)获教育部精品教材奖;2008年,主持的《陶瓷粉彩装饰》课程获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b></p> <p><b>2009年2月当选为“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加于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活动;2009年,《光明日报》专版介绍李文跃粉墨彩瓷;2009年,由于对艺术教育事业的贡献,国务院授予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大师”。</b></p> <p><b>2011年11月被江西省人社厅评定为二级教授,任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高等院校名师”;2011年,创办景德镇粉彩艺术研究院;2011年,应法国国际文化遗产展览主席Serge Nicole邀请,参加在法国卢浮宫举办的非物质遗产陶瓷艺术作品展;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非遗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 ,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教育杰出贡献奖”;2013年,被景德镇陶瓷大学聘请为硕士生导师。</b></p> <p><b>2014年:论文“景德镇珠山画派”获江西省首届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年:“国家非遗景德镇粉彩制瓷技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被聘请为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应邀担任“教育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遴选”评委;4月被聘请为“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12月当选为“景德镇市珠山区美术家协会主席”。</b></p> <p><b>2016年应邀担任“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评委;应邀担任“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委;应外交部邀请参加“中埃文化交流年”陶瓷技艺文化交流活动;2016年:出版专著国家十二五规划出版图书《景德镇陶瓷史》现当代卷(江西人民出版社)。</b></p> <p><b>2017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陶瓷职业教育发展史》研究;2018年,传承千年民族技艺的现代陶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成果二等奖;2018年,出版《景德镇粉彩瓷》专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18年,主持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b></p> <p><b>2019年,被聘请为泰国东方大学博士生导师;2019年7月参加江西省人社厅专家赴新疆考察与采风活动;8月应邀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资助项目评委;8月应邀参加南京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学术讲座;2019年,主持并完成国家艺术基金《墨彩制瓷技艺人才培养》项目。</b></p> <p><b>2020年,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陶瓷装饰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瓷路新传·国家非遗传承陶瓷艺术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b></p> <p><b>李文跃大师在创作粉彩瓷</b></p> <p><b>《景德镇学》文库 (丛书主编/陈雨前)</b></p> <p><b>《大家的坚守——读李文跃》</b></p><p><b>——作者/陈雨前(景德镇学院院长)</b></p><p> </p><p> 中国当下艺术界的浮躁,是众人皆知的现实,鲜有一生坚守,耐得寂寞,对艺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你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与执着,往往唯名而作,唯利而为。故此,鲜有真正成为时代精品,历史经典的作品问世。所谓的收藏,也往往是出于投资的动机,鲜有可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国之重器秘藏于世,流传于世。因此,这个时代也真正缺少徐悲鸿、齐白石那样的艺术大家。其实,钱老先生的“大师之问”不仅仅是指科技界,时代在呼唤,徐悲鸿、齐白石那样的艺术大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在期待时代精品、历史经典之作源源不断地涌现。如此,则时代幸甚,吾辈幸甚。这种状况,同样表现在中国的陶瓷艺术界,而且很可能以此为盛。</p><p><br></p><p> 但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教授,却是少有的一个潜心于艺、坚守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道路的著名陶瓷艺术家。他的从艺经历和道路,伴随着也反映了中国尤其是景德镇陶瓷艺术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和风貌:出身于陶瓷世家,拜著名的墨彩——景德镇精绝技艺之一的代表性人物雷火莲为师,进景德镇名盛一时的粉彩名家如余文襄、毕渊明等云集的景德镇艺术瓷厂美术研究所工作,虚心求教,转益多师,墨彩、粉彩并擅,创作了许多为人称道的《十八罗汉》、 《春风得意丽人行》等墨彩与粉彩名作精品行于世,大受赞誉,为他日后集粉、墨彩之所长,开创“粉墨彩“技法与画风,奠定了坚实的技艺基础。同时进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学习,接受正规的、系统的现代高等专业美术教育,行思结合,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理论素养,开阔视野,掌握了现代美术理论技能技法,使其创作跃进了一个新的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就拿起他另一支笔——理论的笔,探讨陶瓷文化、陶瓷艺术的规律,很多是夫子之道,是自己创作思考之所得,尤其是受邀参与编撰、系统地总结和介绍艺术瓷厂的《瓷国名珠》画册,作为主笔,使他有机会全面的系统地审视和思考众多粉彩名家的技法、技巧的精髓,受益匪浅。</p><p><br></p><p> 这些理论工作,有的是自觉所为,有的是组织安排,但他一直以来尤其是成名甚至是盛名之后,还是坚持笔耕不辍,参与许多重大图书出版项目的编撰工作,而且不断有著作问世,如在台湾出版《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在香港出版《李文跃作品集》,独撰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的《粉彩》专著,且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又在参与编撰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景德镇陶瓷史》,使其成为集粉彩艺术家和粉彩专家于一身的陶瓷艺术家。</p><p><br></p><p> 在很多人看来,在趋功利化、重眼前利益的功利社会,在陶瓷艺术品,尤其是“大师”作品如此火爆,动手就能来钱的时候,他如此勤于笔耕是很不划算的,是得不偿失的,甚至在有些人看来是“傻事”。但李文跃却认为,这是他的责任,为陶瓷文化理论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尤其是在缺理论少学术的中国陶瓷艺术界,他更是觉得责无旁贷,表现了一位真正的陶瓷艺术家的担当意识和理论品格,为发展和繁荣陶瓷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与其作为一名陶瓷文化理论工作者一脉相承的是,他更乐于施教,切实履行好一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他讲授的“粉彩”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p><p> </p><p> </p><p> 耕耘总是有收获的,正是因为他的创作与理论研究成就,使他获得了众多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二级教授、研究员、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我没有去核实过,我敢断言,在中国陶瓷艺术界,集如此殊荣于一身的,肯定只有李文跃一人而已,成为真正的名师大家,完全可以说是国宝级人物。</p><p><br></p><p> 在创作方面,如前所述,在当今的陶瓷艺术界,可以是完完全全是一个“名利场”。在如此的名利场,面临着众多的甚至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面临金钱、名利诱惑而前,不动心、不改初衷,而是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坚守自己的艺术思想,独守墨彩传人,继承发展粉彩绝艺,融会贯通,独成“粉墨彩”技法,笔不苟下,精工细作,真正发挥景德镇独特的材质美、卓绝的技巧美、精湛的工艺美,并以心用思想去进行艺术创作,做到思想、艺术、材质、工艺与技巧美的高度统一,成为中国独领风骚的粉墨彩大家。</p><p><br></p><p> 我特别告知世人的,他真正创作了堪称稀世国宝,骄傲于当代流传于后世的三件绝作,也是他的一生的扛鼎之作:粉墨彩千件大龙缸《清代颐和园》、双千件大龙缸《孔府孔庙孔林》和超万件大笔海《清代景德镇御窑盛景图》。</p><p><br></p><p> 双千件大龙缸《清代颐和园》,系“火铸史诗——中国建筑艺术经典世纪纪念瓷”的代表作品,系由王锡良、刘远长、李文跃三大师精心创作而成,刘远长老师把关制胎,雕刻大龙缸边脚纹样,王锡良、刘远长老师审稿,李文跃主创 ,王锡良老师题字。双千件大龙缸《孔府孔庙孔林》,系为景德镇千年纪念瓷 ,也是他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他为了制作此大作,携妻戴明荣女士亲到山东曲阜“三孔”所在地写生,收集素材,集数月思考酝酿后才作创作稿,然后经过近长达一年的精心创作而成。为了绘制这件作品,新建的房子没法进行装修, 年迈的老母盼望早进新房而不得,家人希望早进新房团聚而不能,多有责难,而他不改初衷,坚持近一年的制作,终于如愿完成,亲自护送至炉下烤烧,经一周的精心烧制,天遂人愿,烧纸成功,堪称完美,奉献给社会一件人间瑰宝。但要知道,其他大多数陶瓷艺术家都在大把大把进钱的时候,他独守于在未经装饰的大楼潜心创作,可谓不屑与世语同道。</p><p><br></p><p> 很多人不理解,只有李文跃和他的妻子戴明荣知道,他们值得,他们要去做。他们应该去做这件事情。确确实实,这件巨作,没想到成为李文跃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扛鼎之作,获得众多领导、评委专家的高度赞誉,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p><p><br></p><p> 超万件大笔海《清代景德镇御窑盛景图》,创意策划于景德镇置顶千年之时的2004年,经过3年的构思,得缘于景德镇陶瓷学院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受教育部指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举办“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展”,参展者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师生和知名校友的作品,展品汇集了景德镇代表性的青花、古彩、粉彩和颜色釉等种类的各种瓶、板、盘、镶器和壶等,在巴黎轰动一时。</p><p><br></p><p> 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一等秘书苏旭来考察展览会的准备情况,我与他和李文跃谈起这件作品的创意时,苏秘书非常认同,对李文跃说:“这次展览代表国家,代表民族,一定要有反映陶瓷文化本身的题材作品,一定要体现中华陶瓷文化的历史,一定要有泱泱大器之作。”敦促他加快创作的步伐,这引起了李文跃的高度重视,他日日夜夜静心瓷绘,前后进行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在启运装车之时才赶烧出来。果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展出的时候引起了轰动,得到高度评价与赞扬。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再应景德镇市政府之邀,参加景德镇市政府在上海举办的“迎世博展”,再次引起轰动,当即有多人出高价购买,都被李文跃坚拒。</p><p><br></p><p> 历史上任何一位艺术家,包括陶瓷艺术家,一生中能够创作一件流传千古的稀世珍宝,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而他却创作出三件足以傲于当世,流芳于千古的重器瑰宝,这足以让他自豪,让他骄傲。</p><p><br></p><p> 让人可喜的是,即将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的神舟八号,搭载了由他创作的《飞天》瓷盘画稿,与苏法融创作的《腾飞》、以及和熊星、方黎波创作的《百荷图》大型双面瓷板画稿一起搭载上天,与天宫一号对接,他将与中国人民与炎黄子孙一同分享中华民族腾飞的喜悦。这一时刻,对李文跃来说,是更为神圣更为激动的!即使他没有做其他事,即使他没有其他成就,单就其《飞天》作品搭载上天,就足以让他骄傲一辈子了。</p><p><br></p><p> 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缘于他的坚守,缘于他将事业的成功看做比金钱更为重要,缘于他思想的高度决定事业的高度,而一生的坚守决定了事业的成功。这句话,印之于李文跃,是最为恰切的。缘于他的眼光,缘于他的胸襟,缘于他的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卓绝的技艺,更缘于他的理想与志向,为繁荣发展中国陶瓷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而努力的奋斗。</p><p><br></p><p><b>————(作者/陈雨前,男,1962年生,江西余江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景德镇学院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景德镇学”创始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