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隔离(三)

Tony Zhang

<p>从隔离的第六天开始,时间过得快了很多。老伴儿掐指算出了隔离伙食的规律,每隔三天重复一遍前面的菜单,她的掐指一算准确率达到了100%。根据她的推算,我们会提前泡个螺蛳粉,或者是泡个海鲜快餐汤,策应正餐的到来,保证食欲的可持续性。</p><p>网上买的新手机卡昨天到了,本人足没出户就完成了新手机开通的所有程序,拍照和本人录音录像就通过了确认审核,一分钟后,新手机被激活。每个月8块钱底费,每天1G流量1块钱,不使用就不花钱,经济实惠方便。</p><p>我的这款手机,在国外经常使用的谷歌地图现在是不能使用的;高德地图,腾讯地图都只能查找国内的目的地,百度地图似乎能看到全世界,又是模模糊糊,似有非有,手机好像得了白内障,和全世界之间笼罩上了一层膜。</p><p>中国移动有话费广告,1块钱可以抢到99元话费,参加抢话费需要14.99元下载白鲸生活,里面有很多优惠券,除了抢这个话费我都不感兴趣,刚刚有一个叫做全球购骑士特权的连接通知我,我的抢话费他们已经帮忙锁定,我需要付9.9;付了9.9元,我刚一转身,这家伙又再向我推销相同的广告,看来,他是只认钱,不认人的。唉,其实笨想都知道,他们如果真有锁定的本事,还能来找我?我估计,这下,我的14.99+9.9又打了水漂了。</p><p>果然,抢话费时间一到,我两手空空,啥也没抢着,说是帮助我锁定目标,其实是他们把我锁定了。</p><p>这就是传说中的套路吗?!</p> <p>我则开始为了纪念这次禁足做着准备,比如在这扇有治愈功能的窗户前拍纪念照之类。并且咨询志愿者,隔离后我们能不能正常回家,还是需要再经过怎么样的不能见人。志愿者给的答案相当振奋人心,我们即将变成自由人。</p> <p>窗户外面的风景,好像也知道配合,每一天都有新的变化,每一时刻都有不重复的背景。</p><p>这是上海朋友李伟川兄前面的留言,我移花接木,增加我们对上海的了解:“本来想借田哥搞科研的洪荒之力,好好掰叨一下这个上海之根的松江,但拜读了托尼可大夫的隔离文,尤其是透过隔离房里的那扇窗,已经看到了松江的形,松江年轻人的神,这片土地是殷实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序祥和地生活着。如果站在远处看窗户,那是一个个黑洞(因为光的散射),但站在黑洞里的人看窗外,那是一片光明!</p><p>谢谢侬,隔离房里的那扇窗![强]”</p><p>我,就是那黒洞里的人。这也正是我想说的话,14天里,这扇窗户,是我们看松江的窗,看上海的窗,看中国的窗,也是我们的全世界,我们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看得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所应具备的一切细节,尽管昨天半夜有几个喝多了酒的年轻人在楼下停车场上大吵大闹,瑕不掩瑜,上海,就是中国的门面。</p> <p>与世界的联系,是唤醒我们随随便便躺下就睡的唯一闹钟。儿子每天都问的,吃了吗,和今天吃啥,表现出他已经入乡随俗和中文词汇量的匮乏。偶尔他还问,爸妈想吃啥,别ju着,我给你们买,我们就把早就想好的内容说给他,机会难得,不说白不说,拘着多傻。他还经常把热腾腾香喷喷的晚餐秀给我们看,比如牛排,自己炮制的越南米粉(他的厨艺很棒),还有俄式大餐啥滴,我们就发自内心的感觉幸福,好像看到他的小时候,一直没长大的样子。昨天他告诉我们了,回家第一餐他请我们吃火锅,我就也像小时候盼过年一样,开始数天数。</p> <p>这是我在14天中最本色出演,我喜欢这张被抓拍,尽管足够难看,我还是愿意牺牲自己,因为下一次这样的献身,不知道在何年何月才有,也不知道还有没有。</p><p>其实,隔离刚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志愿者来测体温,我都要穿戴整齐的,后来,志愿者主动说了,大叔,别忙活了,就这么过来吧!我就没再矜持了。</p> <p>今天是31/08/2020,隔离生活的第七天。也是八月的最后一天。人们都说,美好生活转瞬即逝,今年过得真慢,每天都是度日如年。其实,不用悲观,放慢了的脚步,可以让生活过得有仪式感,可以多和家人呆在一起,聊聊从前没机会说的心里话;把躺在自己书单上很久的书都读一遍,给辛苦的自己充电;把让你忌惮很久了的那几公斤肥肉甩掉,你会发现,减肥真的不难;把每一天窗外风景,想法,或者是灵感记录下来,坚持5年,那会是一张让你兴奋的存单;把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放在计划的第一位,不要再等;如果家里还有年迈的父母,那是你的幸福,去多陪伴他们,聊聊以前没有机会说过的话题,给他们一个深情的拥抱,那将会是他们记忆中最美好的一刻。</p> <p>纪念八月的最后一天,用某某捞加餐。这是一个失败的纪念方式,42块的某某捞和酒店盒饭成了同谋,让我们抓了个现形。某某捞想用形式掩盖内容,遭到我们的超高期望值无情碾压。</p><p>某某捞的速食火锅,biu,进了垃圾桶。</p> <p>今天是九月的第一天,隔离生活已经完全格式化,好在没有那么严格,怎么度过一天是自己的事,没有人干涉,只是上下午各一次的测体温,必须要走到门口,今天有哪里不舒服吗?是志愿者的一天两次一模一样的开场白。</p><p><br></p><p>早上6点前后起床,电视就放在凤凰新闻台,那里会有一些世界上的最新动态。一杯没有奶没有糖的黑咖啡,帮我翻开新的一天;早饭后的上午,是读书时间,人手一本书,装模作个样,法国作家阿贝尔. 加缪的《鼠疫》,写的不错,又和当前的冠状病毒疫情契合,相较之下,我们的境遇干脆就算不了什么,只是每读完一个章节,或者是中间休息时间,我都会下意识地冲进卫生间洗一遍手,好像刚刚接触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只死老鼠;上午9.30到10点,是运动时间,碎步慢跑,是我们俩个人都非常投入的项目,被自嘲为放风;我们经常把自己和伊夫岛上的,或者是秦城监狱里的囚犯相比较,每每此刻,心情就会大好。</p><p><br></p><p>午饭后是午睡,下午有两集电视剧《以家人之名》要追,湖南卫视相当可恶,为了插播广告,把剧集胡乱裁剪,更有甚者,到了关键时刻,她停播了!害得我们俩人挤在巴掌大的手机屏幕前,比赛老花眼的度数。</p><p><br></p><p>晚饭后,就好过多了,和所有中老年人一起,一字不落看新闻联播,之后,我要仔细翻翻今日头条留言板上的畅所欲言,如此这般,我的世界就完整了。</p><p><br></p><p>熄灯前,还有两集电视剧要看,黄晓明的演技从《上海滩》至今,仍然没有毕业,真是可惜了(liao,三声)了和他搭戏的美女。你说我嫉妒他,错错错,如果说嫉妒,我宁可嫉妒黄渤。</p><p>人傻钱多,搁谁能轻言放弃。</p> <p>每天早上7点,这部校车都会经过我们窗外。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用热切的目光和外界交流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每天窗户外面最精彩的一族,是穿着黄马甲的快递骑手,从十字路口的各个方向穿行,成群的骑手像蚂蚁,缕缕行行,显示出的是勃勃生机。</p><p>今天,家里的妹子随纽航机组飞来上海,明天返回奥克兰,他们机组被关在机场附近的酒店里,不能接受快递,只能吃机场准备的盒饭,高危行业,靠天吃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p><p>今天最振奋人心的消息,当然不是又有几条船下水,而是87岁的岳父用轮椅推着86岁的老伴儿下楼,来到小区花园,用微信视频和隔离中的我们互动,给我们加油打气,这是中国移动专业广告也抓拍不到的温暖瞬间。</p> <p>今天是9月2号,我们隔离生活的第九天开始了。上午还是晴空万里;下午,窗外松江下起瓢泼大雨,马路上的骑手和行人都不见了踪影。</p><p>我们归心似箭,没有等到解禁的号角吹响,就买了解禁后,最近的一个离沪航班。因为志愿者说了,解禁的时间一到,只需要一分钟,就能办完解禁手续,让我们飞出酒店大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