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臣先生的励志人生

金堤春晓(武继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位曾经引起全国教育界聚焦,为我国教育事业地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现在已近耄耋之年。他谱写了阳谷县教育史上辉煌的一页,他的功绩已载入史册,他的事迹曾广为传颂,他的探索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发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雷玉臣先生是同事,在近三十年的交往中,他平易近人,淡泊名利,勇于任事,动则有则的作风时时感染着我。与他相处,如沐春风,亦师亦友,历久弥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据清代《阳谷县志》记载:西湖陂,在城西一十五里,南北长约三十里,东西阔八九里,每逢雨潦辄伤禾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清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西湖陂,在县西十五里。一曰黑龙潭,潦则潴水,长可三十馀里。一巨浸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阳谷县西湖镇一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田水利设施还不完善,土地大面积盐碛化。“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三年两歉收,十户九饥荒”,这是当年的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所以,本文以老师称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1946年出生,阳谷县西湖镇小雷庄人。他1968年毕业于阳谷师范学校,1981年任赵伯升联中校长,1990年任西湖镇中学校长,2006年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少年时期,家境贫寒,父母看他机敏聪慧,毅然将其送到学校学习,开启了他坎坷的求学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小小年纪就知道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习格外刻苦,成绩优异。初小升高小,六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考试,他以平均97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初露头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两年的高小学习期间,他意外受伤,右手食指被水车(从井中提水灌溉用的机械)绞断。因无钱去大医院治疗,断指无法再植,伤口反复感染发炎,经过半年多才痊愈。在这期间,他忍痛到学校学习。老师讲课,他手不能写字,全靠记忆。高小毕业时,课程不仅没有落下,在升初中的考试中,他是八一社(八个村组成的农业合作社)唯一考上初中的学生,成为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第一个初中生。</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高小毕业时的照片</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9年雷玉臣老师考入寿张六中(后改名为阳谷县第四中学、阳谷县莲花池中学),户口农转非,吃国家供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没有交通工具,学校到家三十余华里,来回全靠步行。学校星期六放学一般是下午四点半左右,后半程路只剩他一个人,还要赶夜路,半夜后才到家是常有的事。在雨季发生水灾时,田野里没有树木,也没有象样的路,庄稼被水淹没,一片汪洋,白天都很难辩别路径,更不要说夜晚了!快到家时又被老金线河(当时宽二三十米)拦住路,水深两米多,还要泅渡过去。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五,体重仅有五、六十斤,已步行三十多华里,近十个小时未吃东西的十三、四岁孩子,此时又累又饿,几近崩溃,身体、胆量、毅力都经受着严峻考验。在冬季,顶风冒雪,艰难跋涉,困难可想而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初中二年级时,又适逢三年(1960——1962)自然灾害和中苏两国交恶,国家经济陷入困难,粮食供应中断,户口非转农,需自带粮食上学。当时家乡频繁受灾,无粮可带,无奈含泪休学回家。两年后,经济条件稍微好转,于1963年返校复学,1964年初中毕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初中阶段艰苦的学习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也使他受益终生。</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年时期留影</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初中毕业后,以他出色的成绩,如果选择报考高中,更有发展前途。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于当年考入阳谷师范学校(农转非、有助学金、吃国家供应粮),并于1968年毕业(因文化大革命运动,毕业时间推迟一年),分配到最艰苦的赵伯升小学任教,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初中教育普及率非常低,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个农家子弟,历尽艰辛,依靠自己的顽强拼搏,完成学业,并且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罕见的。这也使雷玉臣老师成为了周边村庄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家长教育孩子励志成才的活教材。</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文革期间阳谷师范的学生在上海串联时与上海小朋友合影(后排左一雷玉臣老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68年阳谷师范学校毕业时与同学合影(左王士云,莘县观城镇人)</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求学的艰辛历程,在他脑海里打上了深深地烙印,也可以说刻骨铭心。他深知农家孩子求学不易,工作中求真务实,不尚浮华。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开展的如火如荼,学工、学农,停课闹革命,教学工作无人问津。他和同事们却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尽最大努力保障教学秩序。</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五.七指示》,提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国家实行教育体制改革,普及初中文化教育,提高人民文化素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0年,赵伯升小学开始附设初中班,后改为赵伯升联中。雷玉臣老师因学历最高,教学成绩突出,被选拔到初中班任教,担任了无人愿意接受的理化学科(当时叫《工业基础知识》)教师。</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青年时期留影</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把课上好,他精心设计了教案,满怀信心地给学生上了第一堂课——《杠杆的原理》。没想到,一堂课讲完,多数学生两眼迷茫,不明所以。他意识到,物理,物理,指物说理,没有杠杆这个实物,怎能说清杠杆的原理呢?一句话,就是缺少实验器材,没有做实验。但是,做实验,谈何容易,仪器从哪里来?上级发放?不可能。学校买?没有钱,也无处买。思来想去,只有自己想办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课急需用,他找来农民烧柴用的麻秸秆,把粉笔用线拴上当砝码,制作成简易的杠杆,重新上了这节课,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兴奋的说:这样上课真好,很新鲜,看着实物好理解,道理一听就懂。他深受启发:自制教具做实验,并不是高不可攀。从此他踏上了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教学的道路,并且这一走就是二十年。孰不知,这是一条曲折、漫长,充满艰辛的路啊!</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正在调试自制的教学仪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制教具需要相关材料,需要设计,需要加工技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学校经费紧张,买基本办公用品的钱都要数着花,买自制教具的材料?简直是天方夜谭,更不用说花钱去找人加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收集自制教具的材料,雷玉臣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木工的边角料;铁匠和修理工用不着的碎铁片、旧螺丝、铁丝头;卫生室的废药瓶、注射器、废针头;缝纫铺里的缠线轮;县城里丢弃的废灯泡......;也花钱买过细高筒的铁皮水果罐头(利用铁桶制作教具),家里的木板等材料随手就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自制教具,他往返百里到阳谷师范(当时校址在寿张镇)请教过王士新老师和李希海老师;向木工师傅学习加工技术;请教铁匠师傅剪铁片、钻孔、锉光;向电工师傅学习缠线圈、接线、焊接......;还自制了煤油喷灯等加工工具。通过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个个难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担任的课程是全校最重的,分内的工作不能耽误,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每制作一件教具,都要先研究它的原理,再进行设计,然后准备材料进行制作,耗费相当长的时间。为了制作教具,他熬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牺牲了节假日,孩子顾不上照顾,家里的农田没时间打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向木工师傅学习加工技术</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制教具,准备了一堂堂精彩的试验课。他的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想尽一点力,不断有学生自发地寻找制作教具的材料和工具,献给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赵伯升联中的学生主动帮助雷老师收集制作教具的材料和工具</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十年磨一剑!他自制教具一百二十余件,完成了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百分之七十,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做这些工作,不是上级部门的硬性要求,他没有向领导提出过照顾,没有申请过经费,更没有奢望获得多大的荣誉、得到多少奖励。全凭他对工作的执着、对学生负责的信念支撑,以一己之力,埋头苦干完成的,并且全部无偿地献给了学校。自制教具,劳神费力,无名无利,同事们不理解,他却甘之如饴。</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制作完成的部分教具</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8年,阳谷一中面向全县招收高一新生400名,重点班和普通班各200名。当时全县联中、乡镇中学和县直中学共有二百多个毕业班,考生万余人。赵伯升联中毕业班有45人,16人参加一中考试,全部被录取,其中,重点班12人,普通班4人。消息传开,全县震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时,主要学科教师:政治陈守明(联中校长)、语文张广礼(班主任)、数学李希伦、理化雷玉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聊城地区教育局和阳谷县教育局组成联合工作组,赴赵伯升联中考察。通过听汇报、访问、座谈、观摩、看实物,发现赵伯升联中有一支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优秀教育团队,更是发现了雷玉臣老师近十年来系统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的典型事迹。</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利用自制教具做物理实验</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十分薄弱,近乎为零,没有教学实验用品。老师们上课,一本课本一支笔,讲天,讲地,全凭老师妙口生花。抽象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老师难讲,学生难学,是农村学校面临的难题,困扰着广大师生,制约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自制教具,开拓了一条创新之路,起到了示范作用,为破解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的难题打开了一扇门。在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花最少的钱,可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山东省教育厅决定:于1980年在阳谷县召开全省自制教具现场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鲁西地区召开的省级教育现场会。同时,将雷玉臣老师的典型事迹上报教育部;在全省推广雷玉臣老师自制教具的经验。赵伯升联中和雷玉臣老师成为山东省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山东省各地区掀起了自制教具的热潮,他的成功经验也推广到了全国各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省级自制教具现场会的”顺利召开,阳谷县教育局局长孙会川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准备工作。聊城地区教育局仪器站高文秀、任金川、郭希贞、李令福等领导亲临赵伯升联中对教学仪器的研制和配套工作进行指导。县教育局仪器站李民来站长,西湖联校刘本实校长等,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0年十月,山东省自制教具现场会如期召开。主会场在阳谷县城,与会人员分组、分片到阳谷县各中学、联校参观、考察。去赵伯升联中的路因雨后泥泞,参观人员步行十余华里来到赵伯升联中。当看到整齐、配套的自制教具,被深深的折服,由衷地发出一声声赞叹,顿感不虚此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会议上,各级领导充分肯定了雷玉臣老师的科研成果;肯定了自制教学仪器对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全省充分开展自制教具的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雷玉臣老师做了典型发言,分享了自制教具的经验和体会,获得了与会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评价。</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0年10月山东省自制教具现场会在阳谷县召开(《阳谷县教育志》记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向参观人员介绍自制教具</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自1978年始,雷玉臣老师更加忙碌。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经常奔赴外地开会、介绍经验,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他的身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阳谷县教育局组织各乡镇联校、中学,派出骨干教师,到赵伯升联中进行培训,学习教具制作。学习班分为五期,每期培训时间一周,共培训123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山东各地市的参访团来到赵伯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河南省各地市的参访团来到赵伯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河北省部分地市的参访团来到赵伯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名不见经传的赵伯升联中迎来了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9——1982年,共接待外地参访团158个,2548人次。同时,还研发了新教具,为山东省自制教具现场会的圆满召开创造了条件。</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向参观的同行介绍自制的教具</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0年,雷玉臣老师就利用自制教具达到了上级规定的配套标准,可以完成初中物理129个演示实验中的108个(占84%)。但是,他并不满足,又制定了制作学生分组实验教具的计划,并于1984年完成了学生分组实验所需教具的制作,共128种,395件。实现了初中物理实验的全面配套。初中物理教学中,129个演示实验,21个分组实验可全部完成。此外,还做了38个习题中的实验和他自己设计的实验。共计完成实验188个,其中,利用自制教具做了159个,占比84.6% 。</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学生正在进行物理分组实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1980年,聊城地区教育局以同样的试题,组织聊城一中、聊城三中、阳谷一中、大布中学(时为阳谷县重点中学)各自选一个班,赵伯升联中初三全体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统一阅卷,统一统计分数,做成绩对比。赵伯升联中成绩最好,地、县领导和参加考试的学校十分震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2年春季,聊城地区教育局抽考雷玉臣老师所担任的初三年级物理学科,全班54人,平均成绩87.1分(满分100分),学生成绩全部及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4年的中考,赵伯升联中全体考生的理化成绩平均93.99分(满分120分),为全县最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数据均为阳谷县教育局提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阳谷县第一个升入清华大学的李雪亮同学,赵伯升联中毕业,考高中、升大学物理成绩都非常优异,现为山东省电力设计院院长。</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自制教具——光导纤维演示器</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西湖古泽潜巨龙!十年不飞,一飞冲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自制教具的成果在《山东教育》等刊物多次发表。《人民教育》《大众日报》等刊物对他进行了专访,优秀教师报告文学集《教坛春秋》对他进行了长篇报道。他研制的教具《热辐射原理演示器》荣获“1988年全国优秀自制教具三等奖”,并获得国家教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颁奖,被收录到《初中物理自制教具》《1986——1988年全国优秀自制教具、1986年全国普教理科教学仪器成果选编》等书。他自制教具的经验总结“坚持多年自制教具,实验教学硕果累累”一文分别入选全国和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和仪器工作《经验材料》汇编。鉴于他对国家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他入选了《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词典》《阳谷县教育志》,1994年入选“鲁西人才录”。</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0年雷玉臣老师在《山东教育》第十一期发表《光导纤维导光原理演示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0年雷玉臣老师在《山东教育》第十二期发表《煤油喷灯》</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3年雷玉臣老师在《山东教育》第二期发表《简易演示电流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3年《人民教育》第三期李印忠专访教具迷雷玉臣老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3年《大众日报》专访雷玉臣老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7年被山东省学校供应管理处聘请为《全省创新教具评选评选委员》</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7年,《山东教育》总编缉王希明先生(右一)采访雷玉臣老师时,与雷玉臣、雷玉臣的父亲合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自制的《热辐射演示器》入选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主编的《初中物理自制教具》一书</b></p> <p><b>雷玉臣老师自制的《热辐射演示器》入选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主编的《1986--1988年全国优秀自制教具、1986年全国普教理科教学仪器成果选编》一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的《坚持多年自制教具,实验教学硕果累累》一文分别入选全国和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和仪器工作《经验材料》汇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优秀教师报告文学通讯集《教坛春秋》马素贞专访雷玉臣老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8年雷玉臣老师制作的《热辐射演示器》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联合颁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入选《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词典》</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入选《阳谷县教育志》</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入选1994年《组织工作.月刊》第四期鲁西人才录</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先后八次当选为阳谷县人大代表、县党代会代表以及县团代会代表;十七次被评为县级各类模范;七次被评为地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自制教具模范。198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和“山东省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1987年被评为“全国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1991年、1996年连续两届被评为“聊城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获颁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3年荣获山东省教育厅颁发的奖状</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3年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4年荣获聊城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7年雷玉臣老师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和仪器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于1991年、1996年两次入选聊城地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耀眼的闪光灯下,扑面而来的荣誉面前,雷玉臣老师没有迷失自我,始终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1年,阳谷县教育局欲调雷玉臣老师到教育局工作,他婉言谢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3年,聊城地区教育局欲调雷玉臣老师到地区教育局工作,他同样婉言谢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不愿离开生他、养他的西湖故土,他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84年赵伯升联中全体教师合影</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排左四雷玉臣老师(时任联中校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0年,西湖乡中学重组,雷玉臣老师被任命为西湖中学校长。到任后,实行科学化管理,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奖惩措施。依法治校,依规治校,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他以身作则,教职工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使西湖中学一跃而成为全县的榜样。</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94年版《阳谷县教育志》记载:</b></p> <p><b style="font-size: 20px;">西湖中学历任负责人一览表</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临近退休,雷玉臣老师离开了主要工作岗位。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光学和化学知识,研究摄影技术,研究出黑白照片快速洗印法,大幅度提高了照片的洗印速度。以往教育局普教科建立中小学新生档案,因照片问题耗时费力,在他的帮助下,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他自购先进的摄影器材和设备,服务阳谷及周边地区,为大型会议闭幕、学校学生毕业等提供合影拍照,质量好,效率高,深受好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有一个和美、幸福的家庭,也是他坚强的后盾。老父亲是他的指路人,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用坚实的臂膀支撑他完成了学业。爱人辛素华,照顾孩子,孝敬老人,家里十余亩地平时全靠她打理,农忙时找亲戚帮忙。她用孱弱的身躯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雷老师常说:这一辈子最亏欠的就是老伴,她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余生要好好的补偿她。现在儿孙绕膝,其乐融融,丈夫的荣誉也有她的一半,这就是最好的回报。</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全家福(摄于1983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全家福(摄于2015年)</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0年以来,雷玉臣老师开始研究书法,主修楷书(欧楷)。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和中国老年书画学会会员。近几年在阳谷县和聊城市书画展中,都有他的作品展出,深受好评。多次参加全国书画展,获得金奖三次。其作品被企事业单位、社会友人、市县级领导所收藏。2018年初至今,他担任阳谷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博济分会会长,阳谷县老年大学书法教师,成绩斐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纵观雷玉臣老师的人生历程,遭遇困难无数,砥砺前行,百折不挠;众多荣誉加身,不浮不躁,保持本色。他开创自制教具之路,引领全国自制教具的大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使千百万学子受益,功绩彪炳史册。他牢记使命,终身从教,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春风化雨,桃李芬芳。他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雷玉臣老师珍藏的部分老照片</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排左六雷玉臣老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排左二雷玉臣老师</span></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1977年参加聊城地区教育会议受表彰的西湖籍代表</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排左一雷玉臣老师</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阳谷县教育志》收录</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排左五雷玉臣老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三排左三雷玉臣老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四排左五雷玉臣老师</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部分自制教学仪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感谢阳谷县西湖中学李仲银校长提供自制教具的彩色照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