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故事】张道霞:丝丝缕缕,绣出精彩人生

冯杨

<p>  人生是由许多次机缘组合而成的。对于张道霞来说,她的人生与刺绣结缘可以说有着特别多的偶然性,却也是一种天缘——似乎命中注定的缘份,兜兜转转总在这里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母亲的针线活是童年的歌谣</b></p> <p>  中国的传统女人,必得具备一项最基本的手工——做针线活。张道霞的母亲只是安徽肥东县一个普通的乡下女人,白天下地劳动,空下来就做针线。</p><p> 晚上就着昏黄的灯光,母亲一针一线缝制衣服。这样的画面一直伴随着张道霞的童年。在张道霞的印象中,母亲的针线活是最棒的:针脚绵密紧实而均匀,手工细巧精致。</p> <p>  张道霞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三、四个弟妹。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她没有去读书,父母让她在家里帮着做事。张道霞虽然没有进过学堂,却得到了母亲针线活的“真传”。让张道霞深感骄傲的是,在同龄女孩子中没有哪个人的针线活可以与她相比。</p> <p>  张道霞十六、七岁的时候,村子里来了几个江苏人。他们办了一个小型的手工作坊,招了一些当地的女工,张道霞是其中一个。江苏人教女工们做刺绣,做好的绣品全都拿走了。工资报酬很低,加上大多数女孩没有那份耐心,一年后,女工只剩下二、三个人。江苏人一看没戏,全部撤走了。张道霞是坚持到最后的人,这是因为她喜欢做手工。她也是女工中做得最好的人,这是因为她针线活做得好有基础。</p><p> 张道霞第一次接触刺绣,就这么草草结束了。不过,它就像一道炫丽的彩虹虽然短暂却烙印在张道霞心里,永远也抹不去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摆地摊又遇上了刺绣</b></p> <p>  二十岁那年,刚刚过完春节,张道霞跟随表哥来到杭州。开始,在直大方伯一家面馆干活,后来又到一家省级医院做临工。</p> <p>  在她租住的那幢楼的楼上,也住着一个像她一样的外地女孩。时间长了,俩人无话不谈。女孩在吴山夜市摆地摊,生意蛮好,她让张道霞也去试试。女孩说,她在夜市人头熟要摊位没问题。张道霞考虑一番,觉得摆摊不错,有挑战性,最主要的是那是自己说了算,或许就此能够改变命运。可是,她没有一点点经验不知道摆摊卖什么。女孩不仅帮她张罗摊位,还陪她专程跑了一趟义乌小商品城。</p> <p>  张道霞的摊位开张了,巧的是隔壁摊位经销的居然是刺绣,卖刺绣的是位中年男人。这位大哥做了很多年的刺绣生意,说起来头头是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道霞听着听着,蓦然间潜藏在心里的希望像灯花般地灿然绽放。几年前与刺绣失之交臂,如今她心里对刺绣的向往像一团火被点燃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苏绣,融化在骨子里的典雅</b></p> <p>  江南烟雨妩媚了灵巧的苏州。镇湖,苏州近郊,“苏绣”的发源地。</p><p> 春风三月,张道霞来到镇湖拜师学艺。一条长街,两侧皆是绣庄。吴侬软语,煞是好听。张道霞鼓起勇气,走进了一家绣坊。这家绣坊主人姓顾,四十来岁光景。张道霞说明来意,顾大姐一口应承。热情而朴实,镇湖人性格。顾大姐不仅招待张道霞吃住不收一分钱,还免费教她手艺。</p> <p>  镇湖刺绣以吴文化为底蕴,以染色纯桑蚕丝为绣线,在绸、缎、绡、帛等底料上应用齐针、乱针、施针、滚针、打籽针、滴滴针等苏派针法和丝线的折光、反光和透光原理,通过手工运针走线方式,绣出精、细、雅、洁的绣品。</p> <p>  顾大姐还是上海“顾绣”的传人。顾绣是在苏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具人文性艺术性的刺绣流派。</p><p> 顾绣特点:</p><p> 半绘半绣,画绣结合。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杰作为摹本,画面均是绣绘结合,以绣代画,这也是它最为独特之处。如在《群仙祝寿图轴》中,画中人物所穿锦裳,是先上底色,后于底色上加绣作锦纹状的;人物的面部则是先绣后画的,云雾则只用画笔直接用色,而不加绣。这种大胆创新的技法,表现山水、人物尤为生动。</p> <p>  针法多变,时创新意。顾绣的针法复杂且多变,一般有齐针、铺针、打籽针、接针、钉金、单套针、刻鳞针等十余种针法。</p><p> 间色晕色,补色套色。顾绣采用的种种彩绣线,是宋绣中所未见过的正色之外的中间色线。顾绣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山水人物、虫鱼花鸟等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采用景物色泽的老嫩、深浅、浓淡等各种中间色调,进行补色和套色,充分地表现原物的天然景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边是艺术殿堂一边是家庭生活</b></p> <p>  张道霞第一次去镇湖拜师学艺,在顾大姐家里只呆了几天,摊位要管,上幼儿园的孩子也要管。那时候,张道霞十分辛苦,在学艺与家庭之间来来往往地奔波,一年之中总要去镇湖好几趟,有时住几天,有时当天来回就是为了搞清楚一个技术问题。</p> <p>  功夫不负苦心人。三年后,张道霞的手艺日渐精进,作品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003年,河坊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了提升文化内涵,广揽民间艺人。张道霞听到这个消息就积极响应,从吴山夜市搬到河坊街开设了刺绣手工坊,自此风生水起。</p> <p>  2004年,她被评为“优秀民间艺人”,其作品《高瞻远瞩》获得中国清河坊首届民间艺人优秀作品奖;</p><p> 2005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会上,获得优秀表演奖;</p><p> 同年6月,随杭州市文广局组织的民间艺术友好交流团赴法国、意大利进行手工艺交流,并现场表演刺绣,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p><p> 2007年,中国清河坊第二届民间艺人节获得表演艺术奖;</p><p> 2008年,吴山庙会、清河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入围奖;</p><p> 2012年,第四届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中,《清明上河图》获优秀作品奖……</p> <p>  2019年,张道霞的“八斗刺绣”被命名为安徽省肥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p> </p><p> 如今,张道霞在武林夜市设了摊位,边做生意边创作。</p><p> 回首走过的路,她说:付出的越多,感受到的人生就越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