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黄河D17:9.1,兰州~皋兰骑70共计1100公里 天气:9~20°阴海拔1680~1980。品拉面,赏风景。从黄河第一桥再出发

骑行黄河(重走长征路)

<p>皋兰县隶属于甘肃省会兰州市,地处甘肃中部,位于黄河上游。皋兰是太平鼓的故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县”。</p><p><br></p><p>余秋雨的一篇散文《皋兰山月》值得一读皋兰山高2,129.6米,是兰州城北的一道天然屏障,据《资治通鉴》记载,“皋兰者,音为皋来,河的称呼”。根据兰州大学魏晋贤先生考证,“皋兰”是古代羌语“河”之意,皋兰山自然指河边的高山了。古代的部分羌语转换成了蒙语,今天的蒙古人仍有把河叫“皋兰”即是佐证。《兰州古今注》则说,皋兰是匈奴语的音译,“亦当高峻之意”。而《重修皋兰县志》则认为因山上长有一种叫“皋兰”的兰草而得名。也有人解释皋兰为蒙语‘飞奔的骏马”之意。其实,兰州市政府官方网址总结,对于皋兰的来历人们有三种说法:其一,出自匈奴语,皋兰是译音。匈奴谓天为祁连,而皋兰、乌兰、贺兰诸山名,都和“祁连”发音相近,当亦高峻之意;其二,出自羌语河的称呼;其三,近代有人认为,皋兰来自山上的一种兰草。估计余先生引用的就是第三种说法吧</p><p><br></p><p><br></p><p> </p> <p>骑行路线图</p><p>上午九点离开宾馆,首先来到了黄河铁桥,这座桥是德国人历时3年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建的,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在次得到很多游客的关注和支持!对我们赞赏有嘉,纷纷合影留念,祝我们平安顺利。离开铁桥又逛了兰州博物馆、火车站广场、邮局打卡最后来到了正宗的兰州拉面馆~磨沟沿,品尝到不一样的牛肉面。吃饱喝足看时间还早,跟孙哥一和记那就继续出发,4.30离开兰州七点半到皋兰。</p><p>陇山在兰州把黄河夾成细细的一条,出了兰州,又和鄂尔多斯高原一起,把黄河可逼向北流,形成黄河大几字的一撇。109公路离开兰州的时候,则爬上了北面的皋兰山。20公里坡和烂路,骑起来很不舒服。比在青藏高原差的太多了 那里空气好 一点污染都没有,衣服四五天不洗都没事。来到黄土高原就不一样了,尘土飞扬天空雾昏昏,往后的几天不会都这样吧。</p><p>夜宿皋兰县</p> <p>中山桥,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其观赏和纪念价值比交通作用更有意义。</p> <p>政府门前拍照留念</p> <p>打卡兰州火车站邮局</p> <p>保安也酷爱书法,送他一本沂蒙画派概论。高兴不得了,爱不释手。回赠我们每人一枚袁大头,价值三千多。婉拒不了,只能收下。</p> <p>游兰州博物馆游兰州博物馆~馆内白衣寺塔具有4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明崇祯四年,为八角十二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塔高25.23米,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磨沟沿牛肉面是兰州的传统名食,它具有“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特征,且色香味美,誉满全国。然而,在全国各地都会有“兰州正宗牛肉拉面”的招牌,其实都并不正宗,而它的本名就是牛肉面。</p><p>因此,国内大部分地区消费者很难吃到真正意义上的“牛肉面”,而牛肉面只有在兰州才能品尝到原汁原味。</p><p>牛肉面最早始于清光绪年间,系回族老人马保子首创牛肉面具有牛肉烂软,萝卜白净,辣油红艳,香菜翠绿,面条柔韧、滑利爽口、汤汁、诸味和谐,香味扑鼻,诱人食欲等特点。这家店上过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p> <p>路遇交警查骑车不带头盔</p> <p>退役兵哥哥也佩服我们</p> <p>六六六</p> <p>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p><p>健康都是锻炼出来的</p> <p>夜宿皋兰县</p> <p>标间100</p><p>休息好明天到白银~黄河石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