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澥老镇印象:2020年8月,随着拆迁的脚步接近尾声,豹澥老街将全部姨为平地。最后抢拍几张照片把它封存起来!!!

海川

<p>豹澥!用本地人土话(方言)讲叫豹海,也叫豹子海。本地人到豹澥赶集叫“上桥”,这座桥就是我们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三眼桥》。《三眼桥》的具体建造时间不详,听父辈讲至少也有上百年历史了。最开始叫《三眼桥》,后来因老桥比较陈旧又重新建起一座、取名叫《立新桥》。豹澥人民比较寻根念本,为了记念这座豹澥比较有历史代表性的老建筑,把如今的新小区命名为《三眼桥社区》。</p><p>还有一个比较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老建筑,那就是《万年台》。可惜没能留下一张作为历史见证,《万年台》的历史和《三眼桥》几乎相近,同在一片土地、也同年代孕育而生。据说《万年台》是豹澥的先辈们在这里举办一些聚集性活动的地方,一些重要的会议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万年台》已不复存在,它的历史以及建筑原貌也只能留在老一辈的记忆中被永远封锁起来!</p><p>今天的豹澥街道,位于武汉光谷东大门。可以说是四面环山绕水,东接鄂州庙岭恒大红莲湖、洪山左岭,南靠龙泉山,西近流芳街和武汉城区,北临九峰山和花山街道。是武汉东发展板块的交融中心地带。从2009年至2020年拆迁建设十年之久,豹澥的发展犹如“蜗牛赛兔”。如今的豹澥街道每到夜晚仍是漆黑一片,道路凸凹不致。条件阻挡不了人们对生活的热度,满大街的地摊、小吃、超市。充盈着烟火市井气,超市天天打折做活动;人们的购物浪潮随着价格的推移顺势而涌。希望未来的豹澥发展和超市一样多,让人们有更多的去处、更多的选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利益,幸福指数更上一层台阶!</p><p>生为豹澥人,这里是我们的根!不管它如何变化,老街始终是远程中的印象。</p><p>关于它的印象太多太多!由于所知甚浅,不能面面俱到。就让“它”作为一个时代印象成为过去,未来的豹澥终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p> <p>豹澥商品大市场!虽然不是最早的菜市场,但建起也有几十年了。只要是从小住在这周边的人,都会知道它曾经的热闹非凡。一大早上买个菜什么的、你想进去难,出来那可更难。人头窜动,可以用以前小孩玩过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里面、僵尸行走的速度来形容人们的步伐!这个市场是每一个豹澥人都进出过,也是生活气息最浓郁的地方。住在周边村子的我们,只要一来镇上、基本都会进市场兜一圈。那个时候人们到镇上叫“上桥”,而不叫到豹澥。这是老一辈的习惯称呼,一直延传到今天。到市场大多都会买一些鱼、肉、豆腐之类的,因为自家菜地种有蔬菜。经过土柴灶的加工,一桌朴实无华的菜那是城里人享用不到的。打起土锅里的米饭,铲松锅巴、然后倒入事先滤好的米汤,盖上锅盖、大概一个松毛耙的火候,一锅让城里人垂涎三尺的锅巴米汤就好了。有人说为什么?因为它真正的香啊!自家种的米,还有自家井里的水,再加上柴火灶。纯朴、健康、自在,白白的米汤夹着锅巴的香气让整个屋子都瞬间变得安逸!</p> <p>这个就是进入老街的叉路口,进口子右边的老房子就是老综合商场的侧面。老街两边都摆满了菜和各种物资,记忆中最开始的菜市场就在这里,这里也是最集中的地方了。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再加上还建小区地址分散,一些人群被分流了。往日的这条街也是举步惟~艰,人头窜动啊!本来就不宽敞的道路,再加上商贩们各自占道为营,把本身狭窄的道路挤得只有两米宽左右。不过话说过来,平时休息时来逛逛,不急不慌的、还可以磨炼一下性情!</p> <p>这个就是将要进入老街的侧面,也是正街道。平时都是车来车往,913路车以前就是从这条街路过。最开始是那种没有标车号的公交车,记得上面写的是豹澥至武昌,路线改过好多次了。这条街已经无人打理今非昔比,但依旧可以找到以前市井的气息。</p> <p>一条街道,两边树荫成林。往这边是通往三眼桥(又名立新桥)的那一边,以前是中心地段、现在已经变成了没落的地方。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的迁移、未来的热闹非凡,人头窜动会在哪里?</p> <p>这也是通往桥头的一处街景,街道两边都是卖菜、卖鸡、批发小商店之类的。太阳很强、撑着大伞,这在以前是不允许的。由于快拆迁了,也管理得比较松懈了。一个秃废的街道,也将迎来崭新的面貌!I</p> <p>这一处是农业银行街景,这家银行也是有年头的。最早的时候老百姓都把钱往这里存,那个时侯利息高,听说利息能到百分之十一左右。按这样来算有点家底的人把钱存在这里一年的利息是很可观的。这样讲吧!上了万的家庭就被称作万元户,像征着已经步入了富裕的生活层次。家里有新房,有自行车、有电视、有冰箱、有存款,过着每天有鱼有肉的生活。电视、冰箱、自行车在那时可是个稀罕物种,记得最早八三版《射雕》开播的时候全村只有一台十四英寸黑白电视机。在那个暑假的日子里,小孩们一天中最不能忘记的事就是早早从自家搬来椅子,把看电视的地方抢占好。因为看的人太多,来晚了会排到最后排。起先是在家里放电视,后来看的人越来越多干脆搬到屋外。外面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不管男女老幼全来揍热闹。平时喜欢吵吵嚷嚷的村民到了电视一开始都格外入神,每一个人都是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观看。一集接着一集,连看三级还意犹未尽不肯离去!这就是那个70、80年代娱乐艺人的工匠杰作,当然也成了后来无法超越的精典!</p><p> 冰箱也是那时候小孩引以为骄傲、得意的产物,因为可以用它来制作冰棍、冰汽水之类的。大人劳作了一天后酷暑难耐,这个时候拿出两瓶事先冰好的行吟阁牌啤酒,再炒上几碟小菜和油炸花生米当作下酒料,真叫一个清爽啊!舒服又到位,一天的疲劳倾刻化为乌有。</p><p> 自行车是大人们的宝贝,轻易不借给别人的。谁想借还得看关系,生怕别人借了后给弄坏了。自己隔三差五的把车子洗的蹭亮蹭亮的,就像现在开小车的人一样,把车当自己的爱人一样来呵护。最值得重温的要算儿时的我们学骑自行车了,那个时候也就十来岁、车子是老二八型的。个子都不及车子高,开始的时候车子都掌不稳。因为个子不够高只能站着骑,而且另一只脚得从三角架里穿过去踩另一边的车踏板。每次只能踩半圈,就这样来回练习、最终成了一名半圈骑手😄!今天的我们就是在那时练就出来的一批“骑行高手”。</p><p> </p> <p>大家可以把这张图拉大点看看,上面有一家门店招牌写着《永恒照相馆》。只要是豹澥人应该都不会陌生,估计这家店也有几十年历史了吧!</p><p>我们平时大人、小孩的登记照,毕业照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甚至以前的结婚照都是出自于此店,这里不是在帮它打广告,而是这里留下了我们曾经的青葱岁月!老店即将拆迁,当然老板依然犹在。</p><p>岁月带走了我们的童颜和稚嫩,照片却封存了当年的快乐和印象。</p> <p>大家先看看这栋老房子,不知道还认不认得出来。两旁有树挡着,因此看得不是很全面。如果是常住豹澥的人一定能认得出来,没错、这就是豹澥老综合商场了。童年的我们也时常出没于此,那个时候进综合商场买东西是一件非常开心、时尚的事。里面几乎什么都有,有卖布、衣服、鞋子、日用化妆品、自行车、文具书籍之类等等,而我们则最喜欢去逛文具书籍柜台,买些蓝色的墨水,钢笔、尺子、圆规、笔盒、书包之类的文具。记得那时我们70、80后的学生背的都是黄书包、斜挎的那种,今天还拿得出来的那叫古董了。</p><p>我们的书包换得并不勤,一个书包背几年是常见。破了就补补,带子断了就缝缝。现在的学生可真没见识到,也无法去比……</p> <p>我们把老综合商场的镜头拉近了看,进大门的右边是一位老爹爹(武汉方言称呼),他在这住扎(做手艺活)有年头了,干的事也是老行当。修雨伞、换鞋底,缝鞋子都是老手艺,不过现在时代变了,年青人很少去光顾,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去修补。他们还是保留着以往节俭的风俗习惯。老人照顾老人的生意,在坐等修补的过程中会聊聊天、拉拉家常,时间长了就是老熟人了。既使不修鞋没事的时候也会去坐一坐、聊一聊,因此每每路过老商场的时候,总能看到几位老人围坐在老鞋匠的旁边唠嗑家常,或许这也成了一些老人的日常习惯吧!</p><p>进商场大门的左边是一位中年妇女,她是专门换拉链、给裤子打边的。她的旁边还有一位中年男子,他是在这写对联、卖对联、卖一些白喜事用的钱纸之类,因为毛笔字还行、也会帮别人代写一些字赚些文笔钱。虽然他们守这摊位也有年头了,但在记忆里这里原先不是他们的位置(地方),而是和大门另一边老鞋匠做的同一类生意的老人,可能因为年岁大去世了,这个就不得而知了。</p> <p>进入老商场的里面,一片陈旧不堪映入眼帘。整个商场只剩下了两三家商户,里面基本没有客人,空虚而安静。破旧的墙壁、荒废的摊位,已经折射出一种凄凉。问了问摊位上的大姐,老综合商场已有五十年之久!也就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还没出生就建好的。往常的综合商场那可是门庭若市啊!如今也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世间万物都有一个不变的定律,那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推移、一切都会被不断刷新,就和我们用的手机一样!豹澥在刷新,武汉在刷新,中国在刷新,世界的每一天都在刷新!</p><p>老综合商场虽然会拆掉,后期还会建更高、更大、更全面、更时尚的现代化商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商场,它就是一道风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p> <p>土匪鱼酒楼!这个是去年2019年才过来开的一家酒店。可以说它沾了这个老房子的光,在这本“印象库”里提到了它。印象!它必须是有年头的,而它却是一家新店。没错,这栋老房子原来的名字叫《碧峰酒楼》。建造它的老爷子早已经过世,留下了这栋老房子、老酒楼!《碧峰酒楼》曾经也鼎盛一时,在当时也算是豹澥镇数一数二的酒店。生意比较红火,经常是坐无虚席。</p><p>经常光顾的都是镇上有钱、有头有脸的人群,还有就是过喜事宴请的人。在那时从外观规模看,差不多就是豹澥最气派的酒楼了。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流分散,加上出现一些更气派、更高大尚的酒店,《碧峰酒楼》的身影也渐渐淡出。一切都在静静地变化,没有什么是一层不变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升级、刷新来适应未来的需求……!</p> <p>豹澥社区!虽然年头不是很久,应该也有二十来年吧!至少也算是豹澥最早一批建造的小区商品房,那个时候只卖四、五百元一个平方。虽然便宜但是钱却很值钱,要想买一套也不是件轻松的事。那时的我们顶多算个少年,刚刚步入社会。谈全款买下一套房那简直是玩笑,因为是小产权又不能贷款。而后来买了几套或者多少套的土豪,最后来一定会成功的悍卫他土豪的地位!!😁</p> <p>豹澥卫生院也算是老建筑物了!多少次小孩发烧往这里跑,大半夜抱着伢(孩子)往这里摸。自从养了伢(小孩)才真正体会到不容易,平时上班累成狗、孩子生病来回跑,一不小心累到病、自己也过来打点滴!这就是成家后的辛酸。其实印象中较早的医院是设在桥西湾附近,那时候简称《小桥医院》。小时候脚上长个包就是在这家医院割的,一刀割开没什么知觉。经过几次上那种罐子里挑出来黑黑的膏药敷上,很快就收口长好了,感觉医生的技术杠杠的!之后很多年没进过这所医院,再后来就拆除搬迁到镇上来了,就是现在暂时还未拆除的卫生院。</p><p>豹澥卫生院条件比较一般,但拍个片、包扎一下伤口、治疗一下普通感冒应该还是没问题的。这里,也曾经印记了我们过去的点点滴滴!</p> <p>再来到豹澥桥西头不远处的体校,是这么多年来豹澥镇最早引进的学校性产业。建造历史应该也有二、三十年了吧!这里是武体总校的分校,同样肩负着培养国家运动人才的使命。整个校区只有几百学生,虽然并不多但给豹澥人民还是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增添了人气。</p><p>每到休息,学生就会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出来逛街买东西、找美食、进网吧等活动。带动了外卖和周围商户的销售,增加了豹澥人流。试想一下,如果能引进更多产业岂不是更好。有产业就有人流,有人流就有人气,有人气就会有消费,有消费就会有钱赚。一切发展将以人为本,没有人流将会变为一潭死水!豹澥的发展将取决于街道的抉择方向……</p><p>豹澥体校暂时没有拆迁的规划,它也将继续保留。希望它越来越大,到这来的学生越来越多,让豹澥人民也尝尝引进产业带来的甜头。</p> <p>这座看不起眼的桥,就是豹澥具有代表性历史建筑之一。当然还有其它的老建筑,很多都已经被消毁拆除了。愦憾的是没能釆集到当年的尊容!</p><p>再来看看这座桥,豹澥人民称作“三眼桥”。至于它的年代,相传清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听老人们讲,以前的桥下面是可以走船只的。而且那个时候水路比较盛行,大大小小的船穿流不息。因为水路比较方便快捷,人们平时到镇上赶集,拉些物资什么的都靠船只来运输。特别是生活在湖下边村子的人,他们到镇上赶集基本走的都是水路。那个时候的湖泊与港汊都是相通的,水位也比较深、水质也比较好,走一般大小的船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想而知当年湖泊与港汊之间来往的船只是何等样的景象!如今的湖泊与港汊基本已经阻塞,水位超低而且严重污染。站在桥上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水上景象……!!</p><p>如今水退去了,也被污染了,桥依然还在!随着拆迁的推进,也不知道它的命运将何去何从。真心希望在建设新街道的同时,在不影响规划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留《三眼桥》原貌。让人们茶余饭后可以带着孩子到桥上散步,跟他(她)讲这座桥的历史和豹澥的过去!使他(她)们了解豹澥,让孩子们谈豹澥历史的时候知道它的出处,谈未来它将越来越繁荣兴盛、有盼头!</p><p>最后面几张是《豹澥食品供销社》和具有历史人物画的老房子,在豹澥也算得上“文物”了!《豹澥食品供销社》在那时也是人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这里做出的糕点不仅便宜而且好吃。很多村湾子里都开有小商店,俗称《小卖部》;他们的糕点进货渠道基本来自于此。这里出品的糕点最让人们赞道和怀念的就是《发饼》和《雪饼》,《发饼》现在各大超市都能购买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豹澥出品的《雪饼》已经悄无声息地淡出人们的生活。曾经每个《小卖部》都能买到的《雪饼》,今天只能作为一段70、80后童年的远程记忆。那时的《雪饼》一毛钱一个,一元钱就能让你吃个饱。再来一瓶打开盖后冒着烟气的《桔子汽水》,那就叫一个舒服!一张薄薄的《雪饼》,上面沾满一层薄薄的白粉,甜而不腻、松软筋道。虽然不是什么高级食品,它却是豹澥人们的印象、是无法用钱财来衡量的!</p><p>再看看画有人物图像的这栋老房子,估计建筑历史不少于50年。70、80后的我们小时候《上桥》有没有感觉房子上面随处可见这种人物图?到处都充满一种解放初期人们搞生产、严纪律、抓学习、反压迫、共团结的社会风气。那时候人们也的确如此,勤劳实干、互帮互助、团结集体、乡邻乡亲、民风纯朴。如今的社会在高速发展,生活也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如何改变,老街印象无法重来。它就是一段过去,虽不像金玉宝石一般贵重,但它却是独一无二。</p><p>在我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和印象。老街印象是属于一个年代的共同记忆,它是挥之不去的历史……!</p><p>老街已经秃废,发展中的豹澥、人们期待着新街道的发展加大步伐。眼看着四邻崛起;豹澥作为光谷东大门的核心区域,在各方面产业硬件建设上已经看不见别人的尾巴。我们只能为豹澥加油!不久的豹澥在出行交通、产业引进、以及就业环境都能绝地逆袭,勇夺贵冠!中国加油!武汉加油!豹澥加油!!</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