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岛作课堂,学习永不止步

 Oo   

<p>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教育科研、同伴互助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2020年8月30号下午,韦和平老师携工作室成员齐聚三亚市西岛科学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野外见习活动。</p> <p>本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p><p>1、专家报告:《潮间带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环境适应》和《海南岛海岸带植物资源及热带海岛常见植物野外辨识》,开展野外实践活动</p><p>2、讲座:开展生物实践提升生物核心素养——以《海蛇尾形态结构和运动行为的探究》为例</p><p>3、中国教育学会国家级课题《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研讨</p><p>具体安排如下:</p> <p>&nbsp;2020年8月30日下午,工作室成员从海南省各市县奔赴三亚市西岛教学实习基地报道!除此之外有三亚一中高一年级生物兴趣班的学生、三亚市五中初二学生以及各市县的小学生踊跃报名参与,走进西岛,认识自然!</p><p>第一部分第一环节:&nbsp;2020年8月30日20:00-22:30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王海山(博士)、陈光宙(教授)讲授《潮间带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环境适应》、《海南岛海岸带植物资源及热带海岛常见植物野外辨识》理论知识。</p><p>王海山(博士)以西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切入点介绍喜礁生物、生活在表面附近的生物(如浮游动物和鱼类) 和定居在礁表面上的生物(如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有孔虫和藻类等)。尤其是针对西岛常见的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主要特征、生活方式、主要类群、识别方式进行着重介绍,如圆尖笔螺 马蹄螺 骨螺 夜光蝾螺 红豆荔枝螺等。</p> <p>陈光宙(教授)以海南岛的海岸带的概念作为切入点介绍可供食用的海岸带植物资源(如可直接食用的海岸带维管植物)、药用海岸带植物资源、工业用海岸带植物资源(产天然色素11种、产藻胶的藻类资源30种、能源微藻资源3种、木材用海岸带植物资源17种、木材用海岸带植物资源17种、纤维用海岸带植物资源11种、其他用途海岸带植物资源(19种)和保护和改善海岸带生态植物资源。结合海南的实际情况介绍红树林:我国红树林湿地拥有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19种伴生植物;55种大型藻类、96种浮游植物、300种底栖动物、142种昆虫、180种鸟类、7种爬行动物、10种哺乳动物。针对红树林对于维护海岸带生态环境系统贡献做出了重点讲解,包括提供森林产品的直接经济价值:材用、食物、肥料、药物等;防浪固堤功能:促淤、捕沙、防浪护岸、防台风危害;净化海水功能:过滤陆地径流污染有机物,净化空气和海水、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降低“温室气体”效应中的固碳作用。</p> <p>第一部分第二环节:8月31日上午08:00至11:30、下午14:30至17:00由王海山(博士)、陈光宙(教授)分别带领第一小组、第二小组进行交互式野外见习。</p><p>陈光宙(教授)带领大家进行植物见习中,沿着路边介绍各种植物,以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菠萝蜜和草莓)讲解难分辨的分类问题,如聚花果和聚合果的区分,当然我们还见到了大叶榄仁、马鞍藤、曼陀罗、光棍树、大叶相思、山蒌、麻风树、龙珠果、木麻黄、黄花谂、黄花草、龙血树、剑麻、腋下珠、蜘蛛兰、紫花大翼豆、大飞扬、小飞扬、草海桐、蟛蜞菊、暗罗、鹰爪等。</p> <p>王海山(博士)根据潮汐图带领大家在潮间带进行动物见习,我们见到了许多珊瑚和海参,当我们抓起海参的时候,海参接受到刺激会马上释放出呼吸素,呼吸素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白色的胶状物质,具有毒害作用,如与海胆放置一起,海胆受呼吸素毒害会死亡,当然我们海找到了其他许多动物,如短浆蟹、蟹首螺、沙蚕、海蛇尾、海胆、宝贝、石瑝、加天蛤、爱洁蟹、圆尖笔螺、马蹄螺 骨螺、夜光蝾螺、红豆荔枝螺、黑斑虾姑、海豚螺、海葡萄、弹涂鱼等。</p> <p>第二部分讲座:以《海蛇尾形态结构和运动行为的探究》为例,如何开展生物实践提升生物核心素养。开展生物实践探究最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开展科学探究的原动力,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或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提供开展探究的技术支持,引导学生科学思考问题,辅助学生完成探究。</p><p> 《海蛇尾形态结构和运动行为的探究》撰写源于生物教师带着学校生物兴趣小组成员随同三亚热带海洋学院的大学生到三亚西岛自然保护区去做海边生物见习活动,退潮之后在海滩上有很多海蛇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图片, 图书馆查阅有关海蛇尾的书籍,查阅三亚海洋学院提供的书籍资料,借助三亚热带海洋大学提供高性能显微镜拍摄相关图片,采取海滩观察探究和陆地观察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按计划先到西岛保护区现场在白天和晚上观察,然后抓样本带回家学校进一步观察分析) 探究生物学形态特征、海蛇尾运动、海蛇尾的感知。采取观察法、统计法、比较法、等距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海蛇尾的密度及周围生物调查。</p><p><br></p> <p>第三部分:根据开题论证专家组对国家级课题《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实践研究》的意见进行研讨,确定开展课题的抓手、方法策略等</p><p>&nbsp;1.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进行研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避免研究的内容杂乱无章,有针对性的通过课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p><p>2.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使其更具有操作性。</p><p>3.注意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注意收集研究过程资料,为今后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打好基础。</p> <p>这次活动有理论学习和野外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有小学生和教授之间交流、中学生和教授之间的交流、工作室成员和教授的交流,有小学生和小学生之间的分享、小学生和中学生之间的分享、中学生和中学之间的分享、小学生和工作室成员的分享、中学和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分享、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分享!分享交流中给自己的思想来个突破,还可以增强自己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和野外实践的再次巩固。短短2天的学习包含了理论基础和野外实践,将知行统一,收获颇丰。为期两天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西岛,走进了我们身边海岸植物,走进潮间带的动物,发现了更多海岛植物和动物的美,我们将这些美传递给海岛的孩子们,也将我们对海岛的爱传递给海岛的孩子们!</p>

海岸带

蛇尾

植物

西岛

探究

生物

野外

资源

实践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