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人未知 ,津津乐道“乐道子”(小众景点)2012年10月

老往

<p class="ql-block">插曲系应泸州纳谿人民邀请由台湾音乐人小虫(陈焕昌)为纳谿量身定制的歌曲《那谿,那山》,经歌唱家李谷一倾情演唱,誉贯中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典徒步路线】</p><p class="ql-block">路书:</p><p class="ql-block">上山路:泸州坐公共汽车到纳溪,李子林下车前行300米,在马房的纳溪县汽车站乘到护国的公共汽车,在地名叫鹅项岭的小站下车,过铁路桥后左转下小路,沿永宁河前行500米到乐道子,参观古街和抗战小学,然后在抗战小学左的邀请旅游登山道前行,分路,一条经全福门到天仙硐后山停车场,一条从经黄角滩,张口岩瀑布的旅游登山道到天仙硐后山停车场,沿停车场小公路到牟观供水站,拦乐登开出的中巴车到纳溪,再转车回泸州。</p><p class="ql-block">下山道:与上山路反之。</p><p class="ql-block">注意:如果没有在乐道场口的那一家农家乐预定桌席,就必须自带干粮和饮水去徒步了。建议自带音乐播放器,路上有音乐相伴是非常愉快的。</p> 看了网友“风”骑车去参观“抗战小学”的帖子,是好几年前的事,那时,就动了前去参观的念头,直到最近又看到网友“ 月圆随心”的帖子,才又有了立即前往的想法,2012年10月31日早上九时,约好三哥,在新区转盘坐上了到纳溪的公共汽车。然后又转车至鹅项岭,过铁路桥到永宁河对岸。 <br> 久雨必有久晴,难得今天是个艳阳天,心情非常之好,我俩很快到了纳溪,又转到护国的公共汽车,在鹅项岭<br>下车,下车后随一老妇走小路,很快就见到了铁路桥 我在空间里写有“身在家中,心在路上”说明我这段时间好想出外放放风,终于今天回归大自然了,其心情之<br>兴奋,无以言表。 好久没有到乡下走石板小路了,又回想起当年在农村参加“中心工作”时的情景 竹林中的小路。 对面有房舍,宁静的小山村 前行约两三百米,沿路欣赏永宁河美丽的风光,河水碧绿,我非常后悔没有带跟屁虫和泳裤来 ,好想下去游泳啊,想起前几年的永宁河,污染严重,墨色的脏水泛着泡末,水质之差,引起天怒人怨,沿河人民强烈要求治理,终于引起流域当地政府的重视,通过几年几个县政府通力合作,关闭了几家纸厂,才出现了绿水绕青山的局面。<br><br> 过一座小石桥,转拐就见到这个房屋,以为走到那户人家的院子,抬头见几个红灯笼,呀!到了乐道子了。 沿石梯上就进街口了,乐道很小,只能算是最小的场 。 回头看是渡口,只能从网友们关于乐道的文字中去想象当年的繁华 。 放眼望去,见远处是来时走过的铁路桥,风景很美 这是来时经过的小木桥 ,过了木桥就拢了场口 见不到人影听不到鸡犬声,一片萧条的景象。 乐道子位于天仙硐后山,一条山谷的出口,从这里出发,通过山谷的千年古道,可东出白节、赤水,通过街边古渡,又可西达大渡、江安;发源于云南的永宁河自南往北奔腾112公里,穿过叙永,流经乐道子,在纳溪城下注入万里长江。古代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水运,尤其是明洪武24年,明开国功臣曹震率官兵筑路开河,使永宁河成为黔北、滇东北边境地区与泸州之间主要的物流通道,乐道子正好位于这个水陆交通的要冲。想当年,街面商贾云集,人来人往,河上橹击涟漪,碧流争舸,一派“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的江南水乡风情。作为一个重要的水码头,据说当年大大小小的船舶停泊于此,每日舟船相连,蔚为壮观!码头文化又成为当地津津乐道的话题。乐道子依山傍水,山高谷深,四周林木郁郁葱葱,相对于古代泸州地区的长江北岸,长江以南的开发相对滞后,这里显然不是一个农业文明的中心,却是一个交通枢纽或物资集散地。 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乐道子千年古道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永宁河上的船只也日趋减少,这个喧嚣一时的水码头终于归于沉寂。乐道子已经远离滚滚红尘,不再是昔日千年古道上的繁华集市,然而,青山依旧,碧水东流,如今的乐道子,更象一个邻家老妇,虽然韶华已逝,然风韵犹存,多了一份与世无争的淡定与从容。位于河边、古街头、深谷中的渡口、庙宇、寨门、瀑布、抗战小学、状元大峡谷……洗尽昨日铅华,又添衰老迹像,但依然耐人寻味。 关于乐道子有两个版本:版本之一是陈鑫明版本:<u>骆成骧与乐道子</u> 骆状元为资中人,怎么又回纳溪乐道子来祭母认亲呢?乐道子场上的七老八贤告诉我:乐道场明代叫兴隆场,为东大道第一水驿栈口,又称永宁河上第一码头。明朝状元杨升庵充军云南,其间往返滇云必从这儿经过,他在永宁杂咏中有“永宁飞泉瀑练悬’,,说的是峡谷中的飞瀑景观。·“千层石蹬涉云岭”讲了古道上那走不完的石梯路,每爬一梯尤如上天入云。“屏屏青嶂绕丹立”之句道出杨状元对永宁河谷山形险绝、层峦叠翠、景色深幽的感叹。 四百年后的公元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放到贵州秋闱乡试主考的骆成骧,从北京至湖南入四川到渝州,乘船经泸州至纳溪入永宁河到兴隆场。若再走水路,逆水走江门,滩多水险,乘船时间又长,因而弃舟上岸,从兴隆场转古道可近百十里,于是,骆成骧选走东大道入贵州。 这天,一行人马刚下榻兴隆场,家人飞马传报,母亲病丧。骆成骧闻之,悲痛万分。若转身回资中吊孝,但贵州乡试考期已近,主考大人不到,何以开考,且不误了多少学子十载寒窗之苦,怎为朝庭选拔有识之士,国家之栋梁材,真是忠孝不能两全,拿朝庭奉禄,受皇上差遣,决定以国事为重,为悼母恩,便在这古道上祭母吊孝。 骆状元这一举动,惊动纳溪县令、兴隆场保正,一同与来迎接主考大人的贵州督学,便在峡谷中关帝庙设香案,一同遥祭母亲老大人。 祭典开始,铁炮齐鸣,却把龙石桥身都震裂了。状元公对天哭诉,哀鸣声传十里,苍天为之也动容悲泪顿时倾盆大雨,溪水横流。状元祭母摘下的帽子被水冲走了,写祭文的笔架也不见了。待吊孝之后峡谷中风平雨住,七色彩虹飞跨。状元的帽子变成了山,状元的笔架变成了石头,溪水冲走的状元一只鞋,在谷中变成一只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骆状元峡谷中拜天祭母之举,便把状元留下的东西叫作状元帽、笔架山、状元船,把峡谷取名状元大峡谷。因骆状元来兴隆场,便把兴隆场改为骆到场,久而久之就叫乐道场了。 历时四百五十年,杨状元和骆状元都与乐道子、永宁河,与古道结下不解之缘。真是:升庵发配永昌卫,白首单影伴瘦骑,古道峡谷西风岭,滇云往返十四回。公骄赴任走古道,忽报慈母归仙乡,红烛遥祭诉衷情,忠孝难全泪满腔。从此,骆状元与乐道子的故事就传开了。骆状元过古道走贵州的遗址却留在峡谷中。 ---见 陈鑫明《乐登天仙硐名胜风景区》 第二个版本是泸州好摄之徒发表在天涯——“泸州”上的帖子:近日,再访天仙后山,据纳溪区天仙镇杨某某的介绍,进一步证实了我(好摄之徒)的猜想,乐道子确实是有来历的!原来,光绪26年,骆成骧领命前往贵州秋闱乡试主考,途经纳溪新隆场(今乐道子),忽闻飞马传报,母亲病丧,只好在古道上祭母吊孝。随后骆成骧郁郁寡欢,继续赶路,通过新隆场后面的大峡谷,与一位女子邂逅,顿时心情舒畅,所以后人将新隆场取名乐道子。两人沉醉于途中美景,在大峡谷一番云雨之后骆成骧兴奋致死。后来,其遗腹子考中状元,状元大峡谷由此得名。据说还有相关文字记载(以上是大概意思)。 ----见泸州好摄之徒 “乐道子,洗尽铅华也从容”2011.2.23. 第一个版本祭母有神话色彩,不可信,而第二个版本太扯蛋了,也就是说八卦得太离谱了,试想,骆状元刚经历丧母之痛,郁郁寡欢之际,怎么会有兴致去与一位女子邂逅?而且还荒唐地在大峡谷野外苟合,一番云雨之后骆成骧兴奋至死?简直不可思议,这等有辱斯文,伤风败俗的事怎么会发生在骆状元身上? 这个天仙镇杨某某简直是信口开河,吹牛不打草稿。 查百度得知骆成骧死于民国时期,说明第二个版本纯粹是扯蛋了。<br>  骆成骧,字公啸,四川资中人,祖籍重庆酉阳龙池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状元。骆成骧天资聪颖,自幼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能过目成诵,有长进。九岁即随养父就读于成都的锦江书院,悉心培养。十四岁应州试,试文为知州高培谷及襄理考试的杨锐等人所赞许,特置首选,旋以岁试第一入成都尊经书院深造。因敏悟勤奋、学业大进,书院主讲王壬秋十分器重。1893年在四川中乡试第三名举人。翌年入京会试落第,困留北京,后经友人推荐,代馆教八旗官学。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乙未科会试中了进士,参加殿试。光绪帝临轩策问,其策论中:“言词异切,文句恳诚,辨理精微,”光绪帝同正考官尚书徐桐,副考官侍郎李若农等议阅后,看到卷中“殷忧启圣”,“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等语深为光绪帝所动,遂拔置第一,特“钦定第一”,成为头名状元。 <br><br>  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为人坦荡光明,不求高官厚禄。辛亥革命后,骆成骧虽出任过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但他勤政廉政。1916年6月26日,陈宦离开四川时,以建立学生军的名义存款4千元赠送给骆成骧。骆成骧当时任四川高等学校(今四川大学<br><br>前身)校长,便将这笔赠款拨给了高校。因而骆成骧家用贫困,厨灶屡空,有“穷状元”之称。<br>  1926年,当时任西康屯垦使的四川军阀刘成勋,别出心裁,举行文官考试,礼聘骆成骧为主考官,派人将他由成都迎至雅安。考试结束,骆成骧畅游蒙山之后返回成都,不久就病逝,终年61岁。 街上一民房内供奉着几墩泥塑,取名《南华宫》。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省还保存大量的南华宫,这些建筑物在十年文革‘破四旧’浪潮中纷纷被拆除,保留下来的甚少。南华宫是广东客家先民修建的会馆。客家先民因为躲避战乱,在唐代末至宋代末期间,从中原地带迁移到江西、福建,继尔发展到广东定居下来,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客家人为了生活相继来到了广阔的西蜀大地四川安居,他们带来了古代汉人的饮食生活文化及风俗习惯,为了凝聚同乡力量,增强同乡族人的关系,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6年)在四川遍地都修建了不少的‘集会场所’,来祭祀桑梓大神。在移民居住多的地方,这些场所几乎每个场镇都有,在这些场所里一般供奉着佛、道、儒神像,还在墙上刻画中国古代名人事迹典故,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限进行舞台演出,成为重要的移民活动场所,其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的规模,刻工精细,正副殿摆设区分明显,内外院坝宽敞,现保存下来的南华宫大都经过修善,解放后南华宫的命运和众多的大小宗祠堂一样,全部纷纷做为学校、粮食加工房、粮仓、行政办公场所或是改建民宅了。 <br><br>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商贸经济,各地商人纷纷异地经商,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个陌生地方能争得一席社会地位,也为了有一处固定的场地开会交流联络感情,同籍商人就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同乡会,后来发展到捐资修建会馆。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各地互相攀比,不惜耗费巨资打造,故而过去城镇最经典的建筑物一般都是会馆或庙宇。一个地方会馆的多少,反映一个地方通商开放的程度。不同省份或地域的商人对各自的会馆叫法和所尊崇的神祗各有不同。如广东人叫南华宫,供奉惠能菩萨;四川人叫西蜀宫(或川祖庙),供奉修都江堰的李冰;湖南、湖北人叫禹王宫,供奉夏禹王;福建人叫天后宫,供奉妈祖(又叫“天后”)等等。 <p>街上异常清净,冷清得使人感到恐怖,店铺只有一两家,商品非常之少,其余均关门闭户,只见有三个人在打大贰牌混时光,使人觉得时间凝固了。 </p><p><br></p> 有间房门紧闭的屋子,透过蛛网和灰尘满布的窗棂,把相机抻进去拍摄,里面供奉着不象是佛的泥人。 <br><br> 场上唯一的砖房,据介绍是大跃进时期的公社食堂所在地,想象穿越到50多年前,这里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手拿缸缸和饭碗,围着大缸添红苕稀饭的盛况。 没有走几步就出了场口,乐道子太小了,与它同是一个物资集散地的长江水码头泸县新溪子都比它大得多,但它们的命运是相同的,走到了萧条和没落。社会在剧变,在前进,在发展,淘汰的岂止是如乐道这样的地方。现在的老人如果不懂电脑,用不来智能手机,也会感到被社会淘汰了...... 这是一条峡谷,是绿竹隐掩,风景如画的峡谷,沟底山溪流水潺潺。 状元桥,中国古代常用的桥梁名称,在中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状元桥,亦有着不同的故事传说,表现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并激励后人。而纳溪乐道的状元桥却有一段故事:状元骆成骧到贵阳监考,路经此桥,惊闻家母仙逝,就此设坛祭母,后人将此桥叫做状元桥。 这是恽代英先生的学生乡绅曾子平捐资修建的一座小学,1938年动工,1940年落成,是如今全国唯一以抗战命名的学校。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抗战小学,是国内唯一的以抗战命名的学校。小学是一个峡谷。两侧是斧削般的悬崖。崖上长满高大的楠木、古松、杂竹、马胡草。两侧山峰紧挨着。站在谷底仰望,天空宛如一线白带。 一条小溪,从大山深处蜿蜒而来,由此折而向南,注入永宁河。小溪叫翠竹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溪里有种鱼,当地人叫玻璃鱼,通体透明,肝肠毕现,颇奇特。抗战小学藏身在小溪右侧,被高大的香樟林包围着。全是百年古树。有些树巅被雷电击断了,树桩似剑,指向天空,有一种沧桑感。林间,浮着一层轻雾。随风飘荡,时聚时散。雾散后,可从林隙处看到一角黛色屋脊。抗战小学依山而建,走进抗战小学,发现学校已因生源减少而停办,教室变成了抗战资料展览馆。 抗战小学藏身在小溪右侧,被高大的树林包围着。有些树巅被雷电击断了,树桩似剑,指向天空,有一种沧桑感。 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的抗日战争纪念馆原是乐登中心校,四合院结构,中间是天井,天井两侧是校舍,有近十间,一色石墙瓦顶,因创建于抗日烽火的年代,故又名“抗战小学”。据说蒋介石曾亲自视察该校并提写了校名,不知真假?!当年学校除了教授国文、数理化,抗战小学还专门开设有军训课程。学生早晚出操,一周跑一次越野。此外,学校还开设拳术、刀术、射击等军训科目,教员是当地驻防的国军军官。 乐登中心小学校(抗战小学)近年由于生源困难,学校已整体迁出,原址已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为充分展示抗战期间泸州市境内各界人民的抗日英雄事迹,今年,泸州市纳溪区又将抗战小学改扩建为四川省泸州市抗日战争纪念馆。<br><br> 路过这里的一位当地人说:你们昨天来就好了,这里好闹热啊,原来是昨日上午10时许,抗战小学里传出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原抗战小学的教师、学生,以及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300多人济济一堂,畅叙友情、重温抗战历史。<br><br> 路过这里的一位当地人说:你们昨天来就好了,这里好闹热啊,原来是昨日上午10时许,抗战小学里传出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原抗战小学的教师、学生,以及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共300多人济济一堂,畅叙友情、重温抗战历史。<br><br> 这是从网上下载的昔日抗战小学门前情景。 这是从网上下载的昔日抗战小学门前情景。 这是从网上下载的作家叶辛在抗战小学门前与友人合影。 月圆随心网友在《母校觅踪》帖中讲述了她在此读小学和初中情景,深情地回忆起在这里的点点滴滴,引起我对抗战小学探秘的极大兴趣,但今天去的不凑巧,没开大门,昨天的热闹也没有赶上,里面展览没有看到,非常的遗憾,只好留待下次再来了。 <br><br> “夜郎自大”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说的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其实,夜郎并非自大,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兵强的泱泱大国。夜郎自大成语至清代已广为流行。其实夜郎国君并非妄自尊大向汉王朝叫板。夜郎是僻处大山的方国,即便现在交通也多受限制,两千多年前更是山隔水阻,偶有山外客来,急于打听山外世界,实为人之常情。 夜郎灭国于西汉末期,汉成帝河平年时(公元前28—25年),夜郎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不服从朝廷调解。这一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了名叫兴的夜郎末代国王,并机智地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从此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这朵古代文明的奇葩尽管过早地凋谢了,而它的影响却历久不衰。 夜郎国存在了约300多年,其文明发展在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汉开发西南夷后,在巩固国家统一的大战略中,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br>  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随君只到夜郎西”中的夜郎指哪儿?两千多年前,古夜郎国犹如流星一般,消失在浩瀚历史星空,古夜郎的历史面貌也随之成了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在一般人心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中的国度。据《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专家指出,夜郎没有一个固定地点,是不断变化的。那么夜郎在哪儿?夜郎古国的文明中心在哪儿? 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这是来自民间的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国经过。夜郎在西汉后期逐渐建立政权。而“竹崇拜”则成为夜郎的一种标志。大峡谷里长满了青青翠竹,纳溪永宁河流域盛产竹类,联想到合江福宝,江安长宁的竹海,恐怕与那时的“竹崇拜”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古夜郎国的疆界就包含了现四川南部的合江,纳溪,兴文,长宁,江安,筠连等川南各县的部分地域。 夜郎道,是汉武帝规划从今天四川南部通往云贵高原的一条高速马路。这一地区过去只有肩挑背扛的崎岖山道,没有跑马大道。一说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了从僰道通往朱提的驿道。《史记》:“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太史公此处言常頞,而不言李冰。别处言李冰,而不言僰道。可知李冰修僰道为后世附会。因路宽五尺,故名五尺道。秦制5尺,约合今3.5市尺,1.155米。也是人行山道,不是跑马道。 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可见:对于该地区这条历史上最早规划的高速马路,汉朝内部有两种声音。一是以唐蒙为代表的主修派,一是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反对派。而在西南地区,巴蜀大姓认为劳民伤财、民力不堪,高原诸国在心理深处希望距离汉朝越远越好,汉朝调遣了大量人力物力,并没有完成原规划,汉朝原规划到牂柯江的南夷道并没有完成,牂柯江一带才是真正犍为郡南夷县范围。贵州南部是在明朝奢香夫人时代才同意修通连接外部的龙场九驿,明末彝族土司还在乌江南岸楠木渡口设了一个“黔山蜀水古分疆”的摩崖石刻。何以分疆?路断而分。一条没有完全实现原规划的夜郎道,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云贵高原的历史。彝族土司的农奴制生产关系能够维持到清代中期,与此有关。 夜郎国首府究竟在哪里?由于史料有限,才导致今天“众说纷纭”的场面。王德埙说,夜郎国首府到底在哪里?其实证明很简单:一是汉朝唐蒙出使夜郎;二是地区发达程度。汉武帝 建元(前140—前135)年中,政府曾派郎中将唐蒙出使夜郎。史料记载表明,唐蒙到夜郎,是从今天的四川合江进入夜郎国,只能是进入到今黔北的赤水、习水、桐梓(遵义)等夜郎故地。在桐梓境内,尚有蒙渡桥的历史遗迹。 那么,纳溪乐道子的状元大峡谷里的古道,究竟是不是夜郎古道也值得怀疑了。因为四川合江才是唐蒙出使夜郎国的起点。 沿着这条小小水渠上行,一路流水欢歌,路两旁茂林修竹,蔚然成荫,空气中饱含负氧离子,氧气充分,使人精神焕发,头脑特别清醒,心情特别兴奋,烟儿啦!(合江土话:表示惊讶的意思)。这真是徒步旅游的好去处。 小小水渠的尽头,是一家小小水电站。 这就是拦断山溪水的“大坝”,然后引溪水发电。李谷一演唱的《那溪那山》就是唱的这个山谷,《那溪那山》是一首由台湾著名音乐人小虫创作、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歌曲。(本美篇的插曲就是这首)这首歌是根据纳溪的美丽风光、李谷一的柔美嗓音量身创作的,歌词清新而厚重,旋律婉转而深情,诠释浓浓的乡音乡情。2010年3月,泸州市纳溪区委、区政府开始谋划一首由小虫创作、李谷一演唱的为纳溪量身打造的形象歌曲,并于2010年9月正式完成。歌曲MTV创作素材全部取自纳溪区境内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宣传和展示了纳溪的秀美山川。《那溪那山》以川南美景为画面,诠释浓浓的乡音乡情,牵起纳溪人对家乡秀美山川的热恋。歌唱家李谷一演唱这首歌的声音格外平和、亲切,音域均在中音区,听来别有风味,让人耳目一新。李谷一在中音区的演唱温暖而深情,就像母亲对儿女温情的呼唤,以柔克刚,能够完美地体现这首歌的内涵,引起听者依恋“美好家园”的共鸣。 这块牌牌就有点“扯把子”了,孟获是三国时南蛮少数民族首领(估计是彝族),而泸水拟在云南怒江州泸水,怎么与纳溪扯上关系?为了发展旅游,急功近利,把野史都用上了,实际上七擒孟获都属故事,是演义。正史是没有的。 这是我所见过的泸州旅游景点上的最干净,最卫生的厕所之一,足见天仙硐景区管理层的超前意识,现在这条旅游线路虽然暂时比较冷清,但总有一天会火起来的——我相信! 山涧的石拱桥——郎桥 ,不知建于何朝代,但很坚固,可以想象在那时在交通上起的巨大作用 在郎湖郎桥附近,有一块天仙硐后山导览图 ,我看后决定走大迂回的那条路线,以后再来走直线。 对于沿途的导游解说牌,不必认真,比如什么夜郎古道,什么擒孟获之处等等,只当是摆龙门阵,好听好玩,但用了英文和日文,就值得商榷了,容易误导老外,信以为真,是对待历史极不严肃的戏说恶搞态度。 尽管是爬坡路,但感觉一点不费劲,原因是空气中的氧含量很高,使人精神焕发,就不觉得累了。 <br><br> 相传夜郎国武士洛伊,洛卡......这块导览牌引起我的探索兴趣,点百度遍查了古夜郎国的巨多资料,,根本找不到夜郎王兴的武士洛伊和洛卡死于四川纳溪乐道的依据,还其躯化为岩石哩?,我想,可能是为了发展旅游而杜撰出的故事吧!<br> 山路弯弯,登上石阶,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使我不觉累,我感觉这个地方应该经常来,这里的空气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空气清新,曲径通幽,走在这样的小道上令人精神焕发 。 又见摆玄龙门阵。 抬头一看,这一大坨岩石也确实奇怪,上面是石头岩,下面是小鹅卵石凝结成的巨大基础。 <br><br> 看到这个布满小鹅卵石子的岩壁,我为它的历史古老而感叹,180——6500万年,是什么概念?人生纵百年,已是非常之短暂,觉得更应好好地活哦,快乐地活哦 这是关于烁石的解释,据说形成于第三纪晚期时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我百度一下, 第三纪是新生代的最老的一个纪(距今6500万年~距今180万年)。 我从岩壁上怄下这个小石子,要知道,这是距今6500万年的古董哦!至少已是180万年以前的石子,因此,我把它收藏了,我想,我收藏了一颗人类都没有的时代的小石子,(无法证明的)价值连城噢!弥足珍贵啊!哈哈,我发财啦!——开个玩笑。 <br><br> 我年青时怎么不知道有此爱情小道?等天气好时,带老婆来走走,重温恋爱的旧梦 。 多么幽静啊!我和三哥边放音乐边摆龙门阵,不知疲倦地慢慢走着。与以往的旅游完全不同,不用赶路,悠悠然的慢步游览。 不知不觉来到黄角滩瀑布,又见扯把子的导游牌。 这个时候没下雨,水很少,如果下雨,瀑布一定很壮观。 <br><br> 风光绮旎的状元大峡谷,幽静中偶尔有几声鸟鸣... <br><br> 上山路也不觉得累,原因是空气中含氧高 或者叫负氧离子多。 忽闻流水潺潺,原来又到了一处瀑布。 这处瀑布隐藏于竹林后面,很不易拍摄 我哥忙着拍摄风景 <br><br> 直径通幽 路上有供游人避雨和休息的小凉亭。 瀑布一个连着一个...... <br><br> 如果下大雨,这里的瀑布不会比赤水四洞沟的差 。 如果下大雨,这里的瀑布不会比赤水四洞沟的差 。 小道沿山谷向里面延伸,但路很好走 。 瀑布形成的水帘,人从岩腔下面走过。 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br>一直通向迷雾的远方<br>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啊,<div>......</div> 曲径通幽,休闲佳地 天仙硐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集“奇、险、峻、秀”特色于一体。景区内修竹翠茂,飞瀑高悬,诸峰相峙,起伏连绵,幅员32平方公里的天仙硐景区,古刹、古镇、古道齐聚。青山、绿水、丹崖相连,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天地孕育,风光无限 景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常年云遮雾绕,空气清新,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景区内自然风光旖旎,山水景观俊秀灵动,有圆润如故的鼓儿石,该石浑然天成,有指动石,石高约三米,直径约五米,重足二十吨,巨石底部有一米大小石头一块,轻轻以手指一捅或大风吹来,会左右晃动,但数万年来,依然屹立不倒,令人称奇,也因此而得名;景区雨量充沛,流水潺潺,仅瀑布就达30余个,著名的有黄桷滩、喳口岩、响水滩三大瀑布,黄桷滩瀑布分上滩、中滩、下滩,全长一千余米,呈梯状叠岩而下,远观犹如巨幅白练悬于九天,颇为壮观;还有银桩岩、百丈泉等山水景观,山水相映,风景如画,让人留恋往返。 近年来,天仙硐景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较大的改善,新建旅游公路15公里,修建了景区仿古牌坊大门,还有新建各类宾馆、星级农家乐等设施,极大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致力于建设成集游览、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郊综合型景区。 看到对面的山顶几乎与这边平行了,就知道基本上也爬上了顶,余下的路应该比较轻松了 <br><br> 峰回路转,小道看来快走完了 终于走到了尽头,但我却恋恋不舍,感觉路还长点更好...<br><br> 到了这里,感觉豁然开朗,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一个世外桃花源!... 在天仙硐后山停车场有一块导路牌,只有走过一次的才能看懂 蕨类植物——足鸡草 <p>在通往天仙硐至乐登的公路上,有一处泸高劳动实践基地。看到泸州高中,我不禁心遂难抑,原因是当年我以优异成绩考上泸高,分在尖子班,而我因为使人无奈的原因未去上学而走西口到青海西宁去读中专了。命运啊!</p> 远远看见一处别墅式的建筑 哦,是牟观供水站,如果赶车去天仙硐,然后赶到乐登乡的车,就在这里下车并从这里分路到后山步行道。左通乐登,右到后山步行道,我和二哥就在这里拦乐登开出的中巴车到纳溪,再转车回泸州。回家了,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喔!有刺的!<div><br></div><div>本帖完<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