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峪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之一,位于蓝渭交界蓝田一侧厚镇的东部,其深入秦岭腹地达二十多公里。美丽的清峪孕育出川流不息的清峪河,河水常年潺潺而下,清澈无比,奔流不息。正如清峪人的精神,顽强、纯洁、奋斗不屈。</p><p> 二十年后,我有幸随蓝天户外一行再次踏上美丽的进峪之路。</p> <p> 蓝玉客运车一直把我们送到清峪最里边的高升村。如今的高升村,道路宽敞平坦,全都是水泥硬化;房屋整齐,村民大都住着二层楼房,有些村民院落简直可以称为别墅;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远离城市的喧闹,如同进入仙境。我不禁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清峪沟……</p> <p> 二十年前,清峪还没有一座楼房,人们大都住着瓦房,还有穷困的人家住在破败的草房里。那时候,进峪没有一寸水泥路,全是疙哩葛荆的砂石路,陡峭处的砂石路水毁的厉害,我们乘坐的蹦蹦车经常有翻车的危险。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马上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这里竟然不通电,峪里的三个村子晚上只能靠煤油灯照明,只有一户人家例外……</p> <p> 那时候,在高升村的廖家,也就是我们乘坐的蓝玉客运车最终到达的地方,有一户人家是有电的,因为这户人家有一位能人叫李景华……</p><p> 李景华当年57岁了,他本来是住在茈角沟(高升第七组)的,由于七组条件实在太差,他通过关系活动,把家搬到五组,也就是廖家。他在廖家的村边、靠近河的地方搭了两间小房子,安顿下来。由于房子在村边靠近路口,这家的人又非常活气,所以我们远路来的人经常在这里歇脚喝茶,一来二去,和这家人非常熟悉。老李(我们当时这样称呼他)家当时有六口人,三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我们基本没见过面,家里就是他和老伴以及十六七岁的一个小女儿。李景华让女儿经营着一个小卖部,这在当时的高升村不能不说是极具眼光的。女儿很乖巧,聪明伶俐,据说没上过学(这点让人有点想不下去),但是经营小卖部算账却是一点都没有问题。有一次她父母不在 ,我们几个逗她说,给她在山外找个对象。她不紧不慢的笑着说:山娃爱山呢!这句话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忆深刻。现在,听她父母说,她也跟随着她的山娃丈夫住到蓝田县城了,不知能不能有机会再见到她。</p><p> 能人李景华最能的地方就是在整个清峪沟都没有用上电的时候他家却用上了电,他家的电是利用门前的清峪河水自流发的电。这恐怕是最小的家庭水电站了。 </p><p> </p><p> 夜晚,寂静的清峪沟里,只有清峪河水哗啦啦的响声;河岸上,一大片一大片的黑暗 ;只有廖家的河边,有一户人家亮着雪白的电灯光;甚至,隐隐还传来电视📺里打斗的声音……</p><p> 这是二十年前清峪沟里唯一享受用电文明的一家人。</p> <p> 又是一个如墨的夜晚,万籁俱寂,没通电的山村显得分外幽静。一户人家的脚地当中摆了一张方桌,四个人围着方桌在打麻将,旁边高处点着一盏煤油灯,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打牌的四人情绪饱满,搓的麻将哗啦啦响。这是没电的清峪沟里夜晚唯一让人兴奋的娱乐活动。</p><p> 我看得困了,上炕休息。半夜,一阵惊扰声把我弄醒……</p><p> 原来他们四人酣战至深夜,结束战斗准备休息。三人上炕,两人睡在炕那头,年过半百的村支书老鲁和我睡一头。老鲁脱光了身子,钻进我睡的被窝。而我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钻进来了,以为是在家里,哼哼唧唧的就往老鲁的怀里钻去,惊的老鲁往后靠时手一扬,将放在笨栏上的煤油灯打掉地上了,一边嘴里喊着:“哼,哼,乡政府干部咋是这样呢?”</p><p> 老鲁的举动自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被惊醒后感觉到大家的慌乱和嬉笑,注意到蹲在地上边摸着煤油灯边呵呵笑着的两个人,不禁一脸懵然。没想到,麻将结束后竟然发生了如此令人捧腹尴尬的“煤油灯事件”……</p> <p> 那时候,正是计划生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年代,山区是超生的重灾区,三胎、四胎都有。</p><p> 陈家(就是陈家大院)的陈建新(就是我们在陈家见到的唯一的老头)的大儿子(陈家大院的建立者),生完三胎后,又怀了第四胎,不知怎么被乡计生办知道了,乡上周(副)书记带领我们山区片成员乘坐蹦蹦车在天快黑时赶到了陈家。</p><p> 陈建新家当时正在给哪个孩子提亲,屋里灯火通明,厨房忙得不亦乐乎;媒人正围坐桌边,喝得脸红心热的时候,我们突然堵在了这家的门口,屋内的人吓得一片惊慌。很快,屋内的男人在周书记的严令督促下,一个一个走出了屋子。随后,年龄大的和年龄小的妇女也离开了,屋里就剩下几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这时我已走到灶火前,可是我拿着的手电筒突然出现故障,不亮了。周书记详细审查了屋里的每个妇女,最后认定了其中的一个,要求她必须随我们到乡上做检查,无论该女子怎样解释都不行。一番纠缠后,该女子不得不随我们去了乡上。</p><p> 检查的结果,该女子没有怀孕。她是隔壁的媳妇晚上过来帮忙的。</p><p> 原来,山区的人家在锅灶背后都建有很深的洋芋窖。我们进门时,怀孕的媳妇正在灶上忙活,看到我们进门,她顺势就往洋芋窖里一爬……</p><p> 也是天要她生,就在这时,我拿着的手电突然不亮了……</p><p> 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真是搞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这样才产生了国之号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这家也不例外,最后,乡计生办组织干部到高升陈家给陈建新把屋顶拆了……</p><p> 我们那天去陈家大院时,只遇到陈建新一家人,事实上现在陈家就只剩下这一家人,我远远的看到是陈建新,只是在村口的石头上坐了坐……</p> <p> 今日的清峪沟已是一派安静祥和、万象更新。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水泥路一直通到高升村每一户有人居住的地方,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观,李景华也住起了三间两层的独院小洋楼。最令人感叹的是,清峪沟在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时,在国家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告别了不通电的时代。现在,每到夜晚,这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明晃晃的电灯……</p> <p> 有消息说,为了给城市供水,准备在清峪河口修建一座清峪水库,到时候,清峪沟里的住户,都要迁往山外……</p><p> 我想,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城市用水的极度缺乏,这是迟早的事。到时候,美丽的清峪沟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p> <p>美丽的清峪沟山清水秀,空气清新。</p> <p>清峪河清澈透亮,川流不息。</p> <p>清峪沟最深处。</p> <p>清澈的清峪河,我们爱你!</p> <p>我会再次来到美丽的清峪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