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陶艺 <p> 陶艺是一个综合美术,书法,雕刻,雕塑,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适合全面开的传统文化课程。</p> 一、适合年龄段 <p class="ql-block">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动手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陶艺学习上也有差别。</p><p class="ql-block"> 3岁: 幼儿注视小物体及图片可维持50秒钟,出现了想象力的萌芽。</p><p class="ql-block">陶艺能力:可以对陶土进行手拉、捏、揉的动作。这时期主要以幼儿兴趣为主。</p><p class="ql-block"> 4岁: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可以自己拿小勺吃饭,学习大人的样自己拿蜡笔画线,逐步练习临摹几何图形,眼-手协调能力得到发展,即在双眼的注视下,可用手来完成所想做的动作。</p><p class="ql-block">陶艺能力:可以对陶土搓、卷、压,这时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器物,比如小杯子。</p><p class="ql-block"> 5岁: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还有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双手的协调能力发展,在双眼的控制下,孩子可用两只手来完成各种手工任务。</p><p class="ql-block">陶艺能力:可以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或者更精细的搓、卷、压陶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比如做一间屋子,或者做一个有花纹的杯子。</p> <p> 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学陶艺的过程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玩泥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以陶艺可以给幼儿带来快乐。陶艺亲子课还能有效的促进亲子关系。</p> 二、陶艺的好处 <p>1.陶艺能带给孩子快乐 </p><p>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为好玩与不好玩的,而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带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是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的,当孩子们通过自由地玩陶土,随意地糊泥、用力敲打泥巴、捏塑泥块等等都可以获得的快乐。</p><p><br></p> <p>2.提高幼儿的艺术欣赏力 </p><p> 陶艺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艺术,培养幼儿的艺术素质,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丰富的现实世界是创作灵感的源泉,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p> <p>3.有利个性发展 </p><p> 学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学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p> <p>4.促进亲子关系 </p><p> 陶艺亲子课与孩子一起做一件陶品的过程是美妙的,而跟孩子共同动手的过程是亲切的。这对亲子关系是一种促进。</p> <p>5.陶艺艺术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 </p><p> 当孩子迷上泥巴的时候,摔泥、揉捏、雕刻、拉坯、彩绘...,每一个细节TA都会专注起来,他们聚精会神的表情有多可爱,你一定注意到了!而这样的专注也会被带到课堂上带到生活和学习中去的。</p> <p>6.会陶艺的孩子更加博学</p><p> 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陶瓷文化更是历史悠久,学陶艺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天文、地理、科学、设计、美学N多方面。</p> 三、陶艺的价值 自尊与自我表达 <p> 孩子们喜欢表达自己,拥有一些可以展示给别人或送给别人的礼物确实可以帮助他们创造性地成长。陶艺是立体而非平面的艺术,泥巴的可塑性可以使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改变形状,从而使他们对空间的意识增强。他们掌握了泥性,并且随心所欲地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多的创造之门。</p><p><br></p> 解决问题和空间意识 <p> 陶艺是一门立体三维的艺术,它要求学习这门艺术的幼儿理解空间意识。这不仅对他们艺术创作有帮助,而且也会令他们在周围的现实世界中获得良好的空间感和立体感。</p><p><br></p> 镇定和专注力 <p> 3~6岁幼儿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那么陶艺可以帮助他们集中精力并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耐心的去完成一件事情。</p><p><br></p><p><br></p> 纪律和遵循准则 <p> 从健康和安全的角度而言,必要的规则在陶艺课中很需要,因为如果孩子不遵守该规定,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比如水电安全和工具使用规范和收纳等。这是孩子们很容易理解并且接受的规则,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p> 作品展示 <p> 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开启幼儿的智慧是陶艺教育的益智功能,陶艺作为三维空间艺术,是最能激发幼儿空间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形式,幼儿还可以通过陶艺制作的一系列较复杂的过程,培养做事的条理性,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幼儿的逻辑思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