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昔尧舜,谁可与我同,——读《史记·秦始皇本记》

无极

<p>秦王赢政并六国,中国第一次走上了大统一的道路。这不仅仅因为秦国地势险塞及其兵力强盛,最重要的还是秦王蠃政格局远大,知人善用,不抱当时狭义的国家观念,广揽东方各国顶尖人才为秦国服务,组成了一个东西混合的政府,藉东方人力得天下。</p><p><br></p><p>秦王蠃政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称始皇帝。</p> <p>经过战国二百四、五十年的兼并战争,最后沉埃落定,秦始皇二十六年灭六国,从此中国史遂开始有大规模而统一政府出现。中国最后一个贵族政府,第一个带有封建社会特征的大一统的国家建立了。</p><p><br></p><p>秦朝的统一在中国史上意义重大,对封建社会的构建和汉民族雏形的形成贡献巨大,综其重要者有四点。</p> <p>一、确立了中国版图。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人民居住繁衍生息在同一家园,沐浴在同一文化,华、夷逐渐消融,成为一个“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社会。为以中国人治理中国疆土,发展中国文化,构建了大概的基础。</p><p><br></p><p>二:为中国民族的抟成,汉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初步形成汉民族文化圈,初步奠定了中华故土。</p><p><br></p><p>三:创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治度。郡县制的建立,封建制被弃用,平民、贵族两阶级逐渐消融。秦始皇统一后,让大臣们讨论政治制度和国体。丞相王绾请立诸子,封王荆、齐、楚、燕诸地。李斯不以为然,力主建立郡县制政体,使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置于中央直辖之下,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的国家。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争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采纳了李斯的方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六郡,达四十二郡。这是中华故土依山河型胜划分的行政区划,强化了政令的畅通和治理的实效。</p> <p>四:为中国学术思想奠定了基础。大概而言,中国学术思想的态度与倾向,在秦统一前已奠定。</p><p><br></p><p>一曰“大同观”。即王道与霸术,也就是“文化的世界主义”与“功利的国家主义”之别。先秦思想趋向与前者,即以人类全体之福利为对象,以天下太平为想往之境界,超国家,反战争。秦朝大一统政府,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实已为超国界之天下。</p><p><br></p><p>二曰“平等观”。阶级平等,即“贵族主义”与“平民主义”之争。先秦思想趋向后者,即以仁爱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p><p><br></p><p>三曰:“现实观”。天道与人道,也就是“宗教”与“社会”之辨。先秦学说趋向后者。我们可以看出人生修养之教训,社会处世之规律,为先秦学说共有的精髓。在教育上主张启发民智,学术自由;政冶上主张以德感化,人人平等;在对待少数民族上主张与我同化与和平相处。处处表达了秦政府的“大同”襟怀。由此形成中国文化,抟成中华民族,创建中国政治制度,造成伟大崇高的中国国家,领导中华文化圈数千年进程,从先秦时期完成。</p> <p>秦始皇在统一事业上,下了绝大的努力与决心。收军器,坠城郭,夷险阻,用以消解武备和战争。当时六国国境,皆筑长城防守,割地裂疆,依河筑坝,以为沟壑。使中国支离破碎,秦始皇逐一铲平,而达通达。铸金金人十二,弭消兵争。这些都是秦始皇为达大一统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被后人说为专制,实在不全是事实。</p><p><br></p><p>秦始皇为统一事业,他自身的理想带领初兴的政权努力着,这些实践对后世影响巨大,属开创性的工作,犹为推行郡县制为要。放弃封建封国,是决大的政治进步,也是私欲的放弃,秦始皇以后许多帝王都做不到。郡县制以后成为中国治理的主流,于始皇起,成为中央连接地方的枢纽。</p> <p>建国后,为巩固帝国,秦始皇巡行郡县,筑驰道。“秦为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打通了中国各地的联系,推动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p><p><br></p><p>秦始皇开拓边境,防御外寇。为统一后大一统的新局面做必要的准备。秦始皇建立的政权在当时是顺应时代要求的。</p> <p>检讨秦朝政治最终的失败,最主要在其役使民力逾量。</p><p><br></p><p>秦政权是上古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贵族政府,不能脱离其贵族阶级的属性,役使民力逾量,就是其十足贵族气味的外散。秦的统一与失败,是贵族封建向平民统一中间的过渡。故完成这一过渡的秦汉,被史学界称为秦汉时代。</p><p><br></p><p>秦亡汉高祖起,开创了平民统一的政权,汉武帝以后,开启了平民社会,文治思想的统一政府。中华民族的历史走向不断进步的路程,秦始皇的开拓性的工作是其先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