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刘爱华

岱岷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父辈的旗帜</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抗美援朝70周年 献给为新中国诞生流血捐躯的革命先辈们</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i>刘爱华</i></b></p><p><br></p> <p>  今年是建军93周年,在这样特殊的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因为他也是一名军人,而且是一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前辈,他曾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在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诞生冲锋陷阵,也在抗美援朝中经历了九死一生。近十年的军旅生涯中,虽然时间不是特别长,但都是在战争炮火的洗礼中度过的,他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却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参军入伍,在部队里经历了磨炼,军队培养了他,使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营教导员战斗指挥员,他的成长充分证明了我们的人民军队是炼铁成钢的大熔炉,也是立志成才的好学校,他的经历也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国泰民安来之不易,明白我们所感受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曾为你负重前行。</p> <p>  父亲1945年2月参军,这时已是抗日战争的尾声,父亲在党的号召和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影响力感召下,积极参军,并在军旗下迅速成长起来。他边打仗边学习文化知识和革命理论,明确了从军的初心,更坚定了使命的意义,并决心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生活,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记得父亲对年幼时的我说,那时我军条件非常艰苦,他们虽然没有像红军那样吃草根树皮爬雪山过草地,但在作战的艰难时期也曾为了充饥吃过日本鬼子的皮鞋。部队行军打仗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后勤供给不充足是很正常的事情,冬天配发的棉衣,一直穿到春夏季节,没有替换的衣服,战士们就把棉衣的棉花掏出来当衬衣穿,没有换季的鞋子穿,就自己学着编草鞋。那时他学习文化知识也很努力,他和战友们总是抽出战斗空隙学文化,没有笔和纸就用树枝在地上划着练字,碰到不会写的字就问身边的战友,互相学习进步很快,在从军路上,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成长为一名作战英勇政治成熟的革命军人。很难想象,父亲在战斗之余,从一个大字不识自学达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文化水平,并在部队用自己所学所感写了入党申请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部队做指导员时还能给战士们列提纲讲课,带着战士们边打仗边学习。即使到了后来的和平年代,走到领导岗位上,他也依然坚持学习,能够读书看报自己写工作报告,不得不佩服老一辈的坚韧不拔和敏而好学。父亲在部队中因为作战英勇无畏机动灵活,参军不久就入了党提了干,在多次战斗战役中打前锋做主攻,其中包括1945年建国县崔尔庄战斗、1946年百顾战斗、1947年石家庄战役、1948年11月新保安战役、1949年太原战役、1949年8月兰州战役、1951年4月抗美援朝五次雪花山战役,每一次都把胜利的旗帜插上阵地的制高点。</p> <p>  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1947年石家庄战役后,他的部队在执行战斗任务时,路过自己的家乡,他还说服父母把自己的二弟也带进了部队,后来在他的严格教导和熏陶下,经过锻炼二弟在部队也入了党提了干,转业后成为国家干部任信贷委主任,也成为了国家的有用之才,他自己的儿子也在他的感召和榜样的力量下,成为了军人,子承父业爱党爱国。</p> <p> 记得我年幼时,父亲回想起战争岁月,曾跟我说过,他参加了大大小小这么多战役,记忆最深刻的还是解放兰州的战役和抗美援朝。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当时他所在的野战军十九兵团负责打外围,但战斗也异常激烈。作战总指挥是彭德怀司令员,当时将他所在部队部署在马家山古城岭一带。这场战役从1949年8月21日至8月26日,持续了6天5夜,歼灭敌军2.7万余人,父亲所在部队牺牲了800余人。虽然从整体上我军占有优势,但他们部队与一支突围的敌军狭路相逢激战两日,伤亡非常惨重。彭德怀总司令调整战略部署,坚决要解放兰州,国民党军队虽然大势已去但仍在垂死挣扎,战斗打得很焦灼,父亲他们连战斗持续到第三天的时候,整个连打得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其余的战友都英勇牺牲了,异常惨烈,父亲都不忍形容。他说那时他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以坚强的意志坚持战斗,下定决心坚持到最后,死也要守住阵地。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人在阵地就在,他连续坚持战斗三天三夜,未进一滴水未吃一口饭,他以顽强的意志力坚持在火线上,多处负伤又累又饿,那天傍晚天色渐暗,因为对面阵地敌人死伤也很惨重,这时也没了动静,他身体透支不知怎么就晕了过去。在恍惚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兰州解放了,他和战友们一起庆祝,又梦见增援部队来了,他开心的笑了,也醒了,这才发现阵地上还是他孤零零的一个人,身边和远处横七竖八地躺着战友们残缺不全已经冰冷的尸体,他满含泪水艰难地坐了起来,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忽然看到了远处被战火破坏得残缺不全的红旗,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向红旗,并扛着旗把它插在了阵地的最高处。他对自己说,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新中国,他不能就这样倒下,他要坚持下去保住阵地,跟敌人血拼到底,哪怕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也要射向敌人。他努力在战壕中收集战友们留下的弹药,准备着跟敌人做最后的殊死一搏。这时天微微地亮了,他隐约听见了部队的军号声,增援部队真的来了!增援部队的战士们看到那面阵地上高高飘扬的红旗,才找到了精疲力尽的他。1949年8月26日上午12时,兰州解放了。兰州战役包括在青海省境内的作战,使得西北部的国民党军主力丧失大半,打开了进军宁夏新疆的门户,奠定了解放西北全境的基础。兰州战役结束后,父亲被授予“独胆英雄”称号,荣立了一等功,并配发了奖状和奖章,奖章是毛主席的半身像,下面写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他的照片和英雄事迹材料被送到部队荣誉室永远写进了部队的历史,并成为后来人学习的教材,但这些父亲从来都不在乎,他总是说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功臣。</p> <p> 父亲所做的一切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1950年初部队把他送到党干训练班学习深造,5月又送到24陆军医院,边养伤边学习。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特别是兰州战役的坚守,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很大伤害,除了身上数不清的伤疤和阴天下雨就疼痛的毛病,他也落下了严重的胃病,直到和平年代,他的办公室里总得放着一点饼干,因为一旦饿起来,胃会疼得他大汗淋漓,可他从来不把这些放在心上。</p> <p>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了朝鲜三八线,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当时国内已经解放,很多战士都产生了回家过小日子的想法,父亲本也即将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组织甚至把在地方的工作都给他安排好了。可一听到国家的号召,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紧要关头他再一次挺身而出,带头写了请战书和决心书,在当时由于他的战功和军阶,在部队里很有说服力,在他的带动下,很多战士纷纷报名参加了志愿军。1950年末,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父亲也在这支英雄的军队中,入境朝鲜立刻投入了战斗。</p> <p>  朝鲜的条件异常艰苦,吃的住的战士们都不习惯,有的战士一到朝鲜就生病了,但战友们到朝鲜生活艰苦点并不算啥,最可怕的是美帝的汽油弹,投放后瞬间就燃烧起来,还含有有毒的气体,多少年轻的生命,在烈火中瞬间就消逝了,这是父亲每每谈起都很伤痛和沉重的记忆。1951年4月,五次雪花山战役中,美军又投放了大量的汽油弹,瞬间战壕里大火冲天,不见天日,慌乱中很多没有经验的战士都牺牲了。父亲凭着多年作战经验和快速的反应,马上脱掉了被烧着的上衣和裤子,捡回了一条命,这场战斗真可谓九死一生,父亲一直遗憾没有能力挽救那些牺牲的战友。大火过后父亲忍着悲痛指挥战斗,敌人的炮弹又向我阵地打来,父亲直接就被炮弹的冲击波震飞到十几米开外,腿和脚都挂了彩,不知流了多少血晕了过去,战友们也是打扫战场时发现了昏迷中的他,开始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走近一看发现还有呼吸,赶紧用担架送到战地医院,就这样又一次死里逃生。可他一养好伤就又重新回到战斗岗位,我总感觉他心中好似有一面永远不倒也不可能倒下的旗帜,感召着他鼓舞着他,令他可以毫不畏惧,可以慷慨赴死......不知经过多少次这样大大小小的战斗,经过多少次生死的考验,1953年7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把美帝国主义军队赶回了三八线以外,并签署了停战协议。从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7月战斗胜利,他和他的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成功完成了保家卫国的任务,光荣地凯旋,带着胜利的荣誉回到了祖国。但在后来的多年来,父亲总是感叹,当时一起出征的战友回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多少生命永远地长眠在异国他乡,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他们给的啊。</p> <p>  回国后父亲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建设新中国的滚滚洪流中,1955年他从部队转业到包头市,本来可以安逸平静的开始新的生活,但当他听说大兴安岭林区需要开发支援祖国建设,他便又一次主动请缨,坚决要求来到林区工作,继续发挥一个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一面面红旗插到新的“阵地”上去。在林区的工作因为地理条件差和气候恶劣,加之战争中留下的疾患和病痛,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但他仍然坚持在林区建设的第一线,不辞劳苦没有一句怨言,积劳成疾的他五十几岁就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直至离世他身体内还遗留着战争期间负伤留下的弹片。父亲离开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事业,离开了他爱的家人和百姓,却也给我们这些儿女,给后人留下了一名老党员、老革命的传奇故事和旗帜一样的不朽精神。</p> <p>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他”,就像这歌里唱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我们多少子弟兵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又有多少共和国的英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父亲像是平凡的一滴水,需要他的时候他便义无反顾融入了那片汹涌的大海;他也像是普通的一块石头,却也为共和国大厦的牢固根基默默打下基础。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心中的那面旗帜是什么,那就是他的那份赤诚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就是一面旗帜引领着父亲的一生,他秉承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原则,从不退缩也从不张扬,不以功劳自居,却能让你感受到我们父辈的功勋就是这般朴实无华又非同凡响。我军93岁,父辈们插上高地的旗帜,我们会传承下去并让它继续高高飘扬!你们用鲜血铸就了一座丰碑,让人永世崇敬,永远仰望!</p><p> 刘爱华</p><p> 2020八一建军节前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