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贵之旅二《梵净山》《镇远古镇》

老张

<p>8月27号我们早早起床赶往著名景点——梵净山!</p><p><br></p> <p>红云金顶</p><p>  山峰直立高达百米,上半部一分为二,由天桥连接两端。两边各建有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p> <p>行至中午的梵净山,像变幻魔术般的向我们展示了她如梦如幻的景象。我们刚登山半腰时,这里浓雾封山,凉风习习;还没等我们来得及表示遗憾,只见雾开日出,祥云缭绕,金顶鹤立!</p><p>&nbsp;</p> <p>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三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四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p> <p>  金顶的金刀峡上共建有三座飞桥相连,其中顶上的一座称为“天仙桥”,为明代所建,长4米,宽1米,是从50千米以外运来的块块巨石砌成的拱桥。在金刀峡左右两侧的金顶绝顶,曾建有庙宇,分别为“释迦殿”和“ 弥勒殿 ”。佛殿后的巨石,有的称之为“晒金台”,有的称之为“说法台”;金顶左侧有“拜佛台”;金顶半山便是“舍身岩”;金顶半山还有观音洞,洞内有石雕佛像。</p><p><br></p><p></p> <p><br></p><p>金刀峡</p><p><br></p><p>  金刀峡 两侧壁立的石壁上,曾开凿有石梯,并有数十处凹穴和铁索链条,便利于登峰者依附攀登。在老金顶下现存有两块禁山碑。碑高1米,宽0.5米,清代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二月由巡抚部院、按察使兼管驿传事麟庆、贵州布政司按察使李文耕为严禁砍伐山林、开窑烧炭以培护风水而立。碑文曰:“铜仁府属之梵净山,层峦耸翠,林木荫荟,为大小两江发源,思铜数郡保障,其附近山场林木,自应永远培护,不容擅自伤毁……该处山场及附近四周一切山林木石,务须随时检查,妥为蓄护……毋许砍树烧炭,以培地方而护风水……”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环境保护法之一。 </p><p><br></p><p><br></p><p><br></p> <p>万卷经书,原来玄奘和尚西天取经返回时,也专程来梵净山拜参弥勒古佛道场。已经快到红云金顶,却因为坐下白龙马偶失前蹄,从背上散落一叠佛经,因缘得当,竟然落地生根。</p> <p>天生桥</p><p>桥凌空飞架,势若长虹。《铜仁府志》载:“一切桥石,皆朝谒善众,背负猱升,非可易得。”有人查桥石质料,果非山顶就地取材。但观此峰,崖陡如削,峡深风厉,凭人力不可为之,故前人意为神工,称此桥为“天生桥”。</p> <p>传说此桥是由中国八大神仙之一的铁拐李提供的铁拐作拱架,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作料石修砌而成。天桥修成后,诸佛众仙来此踩桥庆贺,场面热闹非凡,后人又才称此桥为“天仙桥”。</p> <p>蘑菇岩</p><p>上大下小。顶部的大石块,由于其重力作用线没有超出下部石块的支面,故长期不倒。</p> <p>蘑菇岩不倒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静止的物体是依托在它的支持物上的,物体是否稳固,取决于物体重心的位置,如果通过重心的铅垂线──重力作用线落在支面以内,稍有振动,物体仍会恢复到原来位置;如果重力作用线落在支面以外,物体就会翻倒下去。 </p><p><br></p><p></p> <p>这是在去老金顶的路上!</p> <p>登上山顶,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号称“万卷书崖”的山体,整座山体都是层层叠叠、堆砌有序的页岩,势如卷帙浩繁的古代典册齐天堆放,气势宏伟,人称“万卷书”。万卷书是梵净六大奇观之一,早已闻名于世。古人有诗赞曰:“牙谶玉轴是谁储,万卷堆来混代初;遍地纵遭秦火劫,名山还有未烧书。”赋予此景人文的光辉。</p> <p>这是我们一行人中的一对父女。</p> <p>她是我最佩服的一个小姑娘,顽强,快乐,大人都没爬完的新、老金顶,她居然走完了全程,虽然途中也掉过眼泪,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还是走了全程。这是她在金刀峡为爸爸认真的拍照!</p> <p>这是老金顶的必由之路,形容的下一个人通过!</p> <p>去梵净山的路上,就听说要攀到金顶,得登7000多级石阶。导游说上不去可以坐滑竿,当时没在意。当我行至半山腰,却真的见到了滑杆师傅们。</p><p>看着他们满脸的汗水,看着他们那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我也在想:人的生活状况虽有不同,但对苦与累的感觉应该是一样的。那一把一把的汗水,那一个一个坚实的脚印,既是滑竿工勤劳的象征,也是他们苦难的写照。从中你不难体味到生活在最基层百姓的艰辛和无奈,追求和期盼。</p> <p>这位老哥为了登上梵净山拼了!</p> <p>这是我在梵净山顶山上遇到的一个小男孩,他也顽强的爬上了山顶!</p> <p>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坐在下山的观光车上录此视频,可见山道不止十八弯也不止七十二道拐,可以说是每一个弯道都惊险刺激!</p> <p><br></p><p>站在梵净山下,仰望金顶: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录此视频谨供大家欣赏!</p> <p>这是我们吃午饭的酒店旁的小河,清澈见底!</p> <p>28号这天我们来到了镇远古镇。</p><p>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p> <p>镇远古镇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令游客流连忘返!</p> <p>这是我们住的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