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在生活、学习中给了我们很多的关心和爱。”学生眼中的周瑾老师温暖而慈爱。周老师说:“在教育的路上,我已行走了22年,常常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让自己的教育行为拥有温度,温暖一个个在困境中挣扎成长的孩子。”</p> <p> 今年周瑾老师荣获“市级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作为代表参加师德巡讲团汇报交流了先进事迹。</p> <p> 22年来,周老师努力践行自己的初心,一路走来,与孩子们之间也拥有了许许多多温暖的回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一束花</b></p> <p> 周老师是一个爱花的人,也一直希望孩子在班级中能感受到自由和愉悦,让孩子们觉得这里是自己的家,这里能得到尊重、能得到关爱。于是在给自己订购每周的鲜花时,她也给班里的孩子订购了一束,每周日晚自修前,都会小心翼翼地带上一束鲜花,插在讲台的花瓶中。</p><p><br></p> <p> 一束娇艳的花,给刻板的教室增添了颜色,也增添了温暖。孩子们从家里回到学校,看着这样一束娉婷的花束,自自然然地把讲台弄得干干净净,一些孩子自发地给花束修剪添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讲台上有了漂亮的花,讲台永远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后来孩子们的课座椅的摆放竟然也比以前整齐许多。</p><p><br></p> <p> 一段时间之后,教室里的花多起来了,有些是田间地头的多色小雏菊,有时候是淡紫色的全叶马兰,有些时候黄色的六月菊……一小束或者一大束,一个简易的可乐瓶或者雪碧瓶,就这样被孩子自发地带入教室,或者放在书柜上,或者放在储物柜上,或者是寝室里,甚至教师办公室。走进教室,再也看不到孩子们之间推推搡搡,嘻嘻哈哈吵闹声少了。也许孩子们也怕惊扰了那些小花。</p><p> “一束花原来可以唤醒孩子对教室的归属感,一束花可以激发孩子们感恩的心。原来温情是可以唤醒温情的。”周老师感慨道。</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一碗鸡蛋粥</b></p> <p> 2020年春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开学的步伐,学校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授课。网络授课对民族中学来说,难度很大。有些家庭,家长外出打工,孩子是爷爷辈管的;有些家庭,家长早出晚归摘茶叶,换取一整年的家庭开销,茶叶是有时令的,他们不可能为了孩子不要生活;有些家庭,家长是想好好地尽责,却缺乏良好的教育沟通能力……因此在这期间许多家庭的孩子教育处于失控的状态。</p> <p> 为了很好地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状况,周老师和任课老师决定进行实地家访,连最偏远的村镇都留下了家访的足迹。每每深入到一个学生家里,都仔细地查看学生各项作业完成的情况,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的环境及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困惑并及时给予合理建议。</p> <p> 班里有一位学生小黄,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校表现不错,但是网课期间的表现非常让人担心,经常不上网课,作业也敷衍。他的家离县城有近100多公里,交通极其不方便。在家访沟通过程中了解到,这段时间正是摘茶叶的季节,他们家的茶山在离家很远的大山深处,爷爷奶奶去摘茶叶,一去就是一个星期,平时就是小黄一个人待在家里。家访那天到他家已是早上九点多,在与他交谈的时候,周老师就发现他脸色发白,站都站不稳,看到这种情况,周老师马上反应过来,孩子是由于没吃早饭,有些低血糖,立马到厨房给他烧了一碗鸡蛋粥,还加了点红糖。小黄喝着喝着,眼泪就唰唰流下来了,他哽咽着说:“爷爷奶奶去摘茶叶后,家里没饭吃,我都是到婶婶家吃的。由于路途遥远,来回不方便,早饭我几乎就没吃过。”</p> <p> 听着这话周老师一阵心疼,到小镇街上买了一箱牛奶,一箱蛋糕,反复叮嘱小黄一定要记得吃早饭,小黄哭着接过这些东西,保证以后一定认真上网课,认真完成作业。</p> <p> 正如周老师所说,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老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一份特别的感谢</b></p> <p> 在2019年夏天的学校毕业典礼上,一位女同学悄悄塞给周老师一封信。信上写道:“周老师,谢谢您。这一声‘谢谢’承载了太多太多,实在是无法道尽这一年来您对我及九班全体同学的宠爱,让我们活成了别班同学羡慕的对象。感谢周老师不放弃九班的每位同学,以积极乐观的行为来感染每一位同学。感谢周老师在我最消极的时光对我的安慰,感谢周老师在考前的美食款待。感谢周老师出现在我的初中生活。”</p> <p> 周老师回忆起这件温暖的小事仍然热泪盈眶,她说:“原来所有的守候付出孩子们都是知道的,我们所有的温暖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像这样的感谢远不止一个,给孩子的心田里种下温暖,你就将收获温暖。而这样的点点滴滴的温暖,又给我力量,让我继续付出行动,温暖一群一群新的孩子。”</p> <p> 新的一年,周老师又迎来了一批初一新生,她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到班带领孩子们晨读,晚自修结束到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孩子们拉家常,到家常常已是十点。</p> <p> 一年的坚守陪伴,孩子们慢慢地养成了习惯,很快适应了初中寄宿生活,并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快乐地成长。“我能这样坚持下来,就是源于孩子们那期待的眼神。那种眼神给我力量,让我快乐地坚守,温情地陪伴。”</p> <p> “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愿在这没有终点的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周老师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园地里二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用温情唤醒温情,用点点滴滴的温暖汇成了踏踏实实的教育之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