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语文,为什么是一个“见效很慢”的学科?</p><p>文/徐宏庆(摘引自网络)</p><p>语文,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门学起来见效很慢的学科,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要学好语文,需要多积累,多读书。</p><p>可是却很少有人再往下问:什么是积累,什么是读书;积累什么,读什么书;积累多少算多,读多少书算多;积累到什么程度,读书读到什么程度?</p><p>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的一个巨大缺陷,都在“多积累,多读书”这句正确的废话指引下,被忽略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语文水平,都被这句光荣伟大正确却没有任何操作性的方法论毒害了。</p><p>这个巨大的缺陷,总结起来三句话,十二个字:“教”而不“学”,“学”而不“练”,“练”而不“评”。</p><p>第一,“教”而不“学”</p><p>无论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还是恢复高考以后开始,语文一定是K12阶段课排得最多的学科,没有之一,而且很多语文老师很博学,可以从天文地理讲到人生哲理。</p><p>可问题是,老师所讲所授,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大多时候是不得而知的。</p><p>这种老师讲得多,学生理解与掌握与否不知道的情形,也就是所谓“教”而不“学”。</p><p>第二,“学”而不“练”。</p><p>其实就算老师所讲所授,学生真的理解了,但到能用、会用,知行合一,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需要用练习和训练来缩短,这种练习通常称为“作业”。</p><p>语文课肯定是有作业的,老师以“多积累”的名义,给学生布置永恒的三大作业:背诵、默写、做摘抄。</p><p>要知道,语文课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而背诵默写只是最低层次的练习,没有足够的练习和训练,就算把整本汉语词典背下来,也是没用的。</p><p>还有摘抄,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事实是,摘抄做多了,就会变成一项可以过眼过手不过心的机械重复的工作。</p><p>第三,“练”而不“评”。</p><p>也不能完全说语文课没有阅读和写作的作业,至少每逢长假的时候,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p><p>大量阅读的练习题,还有可能老师自己都没读过的“课标推荐必读名著”,作文就更不用说了,哪个学生没有过长假动辄三五篇作文的作业?</p><p>再不济,一个学期几次语文考试,也算是正儿八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了,可问题是,语文老师讲评这些练习的时候,往往都是阅读题念答案给学生订正,作文念范文。</p><p>至于这些答案怎么得出的,这些范文怎么练就的,似乎还是会回到“多阅读”、“多积累”。</p><p>可以尝试做个调研,问一个学生上次语文考试阅读题的文章是讲了什么,十有八九的概率是想不起来的,更别提这篇文本下面有哪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答对了多少,参考答案是什么,参考答案怎么来的。</p><p>即使相同的题再答一遍,学生极有可能按“订正”之前答案再答一遍,更别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p><p>这就是“练而不评”,有练习却没有有效的讲评,或者,有练习却没有针对性的评改。</p><p>语文学科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和作文的范文长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参考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一篇刚及格的作文,怎么才能和范文越来越近。</p><p>考试的练习尚且如此,更何况平时的练习。</p><p>该练习的没练,该评的没评,这样的学习,能见效才怪。</p><p>小结</p><p>所以,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眼里,语文就变成了一个个见效很慢的学科,甚至很多人就索性就更加不学不练,更没有效果了。</p><p>练习和训练,做了和没做,做得多和少,有针对性指导和无针对性指导,效果能一样吗?</p><p>所以,语文的学习见效慢,其实只是问题的表象,根本原因是以读写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语文教育,教学练评的学习闭环没有得到有效落实。</p><p>若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一定要把核心焦点放在阅读写作训练上,真正做到“教而有学,学而有练,练而有评”。</p><p><br></p><p>榆次宋杰老师20多年,潜心研究,正在升级课型,努力解决以上问题。</p><p>看看我们的教,练,评</p><p><br></p> <p>教</p> <p>练</p> <p>评</p> <p> 宋老师语文秋季班于9月5日开启。</p><p> </p><p> </p><p> 2020山西中考成绩已经揭晓多天,在今年疫情中全部采用网课形式,中考语文阅卷更注重分层赋分成绩较往年偏低的大背景下,榆次宋杰老师初三语文班继续书写辉煌!</p><p> 统计到的42人中,90分(相当于往年96分)以上41人,96分(相当于往年102分)以上22人,100分(相当于往年106分)以上11人,103分(相当于往年109分,达全榆次区语文单科前十名分数)以上6人。</p><p> 创榆次宋杰老师大语文十年来初三班成绩新高:</p><p> 优秀率(今年90分可计入)为97.6%;</p><p> 102分率(今年96分可计入)为53.66%;</p><p> 109分率(今年103分可计入,达榆次区语文单科前十名)为15.2%,比2019年增长一倍。</p><p><br></p><p>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p><p> 回想三年前或两年前或一年前或半年前或一个月前,一个个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加入榆次宋杰老师的班级。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泪水,也有鲜花。一路上,付出汗水,洒下真情。2019一2020学年初三参加的四次大型考试中,曾经有8人进入全区语文单科前十名的行列。</p><p><br></p><p>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p><p> 看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的快乐,看到孩子们语文成绩的提升。愿将毕生所学授予有缘来学的弟子,乐矣,足矣。</p><p> 温馨提示:宋老师语文课从2020暑期开始,已升级更新,进入大语文时代。</p><p> 精彩在继续,辉煌在继续。</p><p> </p><p> </p><p> 咨询报名电话:15536358626</p><p><br></p><p><br></p><p> 宋杰老师,从教语文20余年,底蕴深厚,知识丰富,理念先进,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教学能手,中高考试题研究专家,多家中考语文教辅用书特约命题人。曾在省内外文学刊物发表散文、小说多篇,曾获全国语文教师竞赛一等奖,曾辅导多名学生获“语文报”全国作文大赛全国特等奖,教出得意弟子数人。</p><p> 讲课中能将地理、历史学科有关阅读的技巧融入其中,研发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系列参赛作文技巧课程和全套玩转考场作文技巧课程,真正做到了大语文教学。</p><p> </p><p> 多年来,很多原来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通过宋老师的点拔辅导,不仅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名列班级和学校前茅,而且在中考和高考中完成逆袭考出高分。</p><p> 连续10年都有学生进入榆次区语文中考单科前10名:</p><p> 2010年3人,最高分119分</p><p> 2011年2人,最高分116分</p><p> 2012年2人,最高分112分</p><p> 2013年3人,最高分116分</p><p> 2014年2人,最高分114分</p><p> 2015年1人,最高分109分</p><p> 2016年3人,最高分118分</p><p> 2017年3人,最高分115分</p><p> 2018年2人,最高分111分</p><p> 2019年5人,最高分112分</p><p> </p><p> </p><p> 榆次宋杰老师愿与每一个热爱语文的孩子风雨兼程,一路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