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实验小学303班 张珈溢 <h5> 眨眼之间,2020年暑期就要结束。今年因为新冠病毒的影响,不方便出远门游玩,但我们可以来一趟“家乡一日游”啊!这一次我们把目光锁定在了“桥”上,花了一天的时间,走访了象山境内的6座富有特色的桥。接下来,就跟随我们的步伐,一起来了解象山的桥文化吧。</h5> <div><b> 长 庆 桥</b></div><div><br></div><h5> 我们的第一站,是位于象山县西周镇下沈村的长庆桥。它横跨于水面开阔的下沈港上,这里是旧时出象山西门的陆路干道,经此桥向西行十里,即是宁海界,是象山最长的古桥!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据民国《象山县志》载:“长庆桥,城西六十里,下沈,光绪廿六年张茂华募建。”</h5> <h5> 长庆桥原有16墩17孔,总长70米,后因下沈港两岸筑堤加宽路面,把东端3孔西端2孔填埋浇筑,现在剩下11墩12孔,全长约50米。它是象山最长民间石板平桥。</h5> <h5> 迎着朝阳,那就让我跟120多岁的长庆桥合个影吧!</h5> <b> 长 春 桥</b><div><br><h5> 第二站,我们逆流而上,来到西周镇杰岙村,沿着溪水寻找更古老的长春桥。它始建于清晚期,横跨于大溪坑上,单孔石拱桥,桥堤用毛坯块石砌筑,桥长11米,桥面宽3.6米。</h5></div> <h5> 桥面呈弧形,中部用鹅卵石铺设有双钱纹图案,桥两侧摆放有两排大蛮石做护栏。朝北的一侧中部嵌有石匾,上面刻着“长春桥”三个大字。如今被边上的藤蔓遮挡得只剩斑斑点点的印迹。</h5> <h5> 桥下溪水淙淙,桥边古树氤氲,在这夏日的晌午,竟丝毫感觉不到酷暑,凉意阵阵,踏水嬉戏,悠哉悠哉好一个去处。</h5> <b> 庆 丰 桥</b><div><b><br></b><h5> 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长春桥,驱车赶往下一站,也就是我爸爸的老家,西周镇车岭庆丰桥村。爸爸老家的院子就在这座桥的桥边,桥上也留下了他童年的欢乐时光。</h5><div><br></div></div> <h5> 庆丰桥,始建年月不详,明朝嘉靖年间水毁重建,将近也有500年的历史了。乾隆年间重修,光绪17年建三孔条石平桥。设有分水尖,是为了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桥长11.6米,宽3.6米,有栏板,内侧镌刻有龙凤花鸟图案,外侧镌刻“庆丰桥”三字。</h5> <h5> 栏板间有望柱,望柱顶部,一侧雕狮,一侧雕象,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你们看,我小心翼翼地手扶着的,就是望柱上雕刻的一头白象。斑斑驳驳的石雕承载了岁月的侵袭,几百年来守护着一方水土。</h5> <b> 欧 阳 桥</b><div><b><br></b><h5> 从车岭再往上,二十分钟车程,我们来到了西周镇儒雅洋,一个历史文化古村。因为那里有一座规模更大的古桥——欧阳桥。欧阳桥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年),距今已经有550多年了。欧阳桥横亘于青山绿水之间,是一座三孔乱石拱桥,也是象山县内最长的乱石拱桥。</h5></div> <h5> 听我的爷爷讲,他们小时候,要去丹城,必须经过欧阳桥。欧阳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运输交通作用。可惜的是,在上张水库建成后,欧阳桥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随着水库的蓄水工程淹没在波涛之中。但是在枯水季节,欧阳桥还可重现古朴而典雅的身影。这次我们前去探访,只能远远地瞥见它露于水面的一小部分,依稀可见它的三个桥孔。</h5> <b> 瑞 安 桥</b><div><br></div><h5> 沿着上张水库的库区公路,我们一路向北,来到了此行的第五站——墙头镇方家岙村。瑞安桥就深藏在这里,它处大雷山西麓的大雷溪上,是象山县内最大单孔石拱桥。它原是一座条石平桥,初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取祥瑞平安之意,故得名瑞安桥。道光二十三年(1843)秋,毁于洪水。同治九年(1870),由里人欧起模募资重建。</h5> <h5> 这块立于引桥起点位置的石碑,记录了这段历史。虽然这块碑上除了“瑞安桥”三个字还能看清,里面的文字已经被侵蚀地几乎难以辨认,但我还是看见了碑文左侧开头有“同治十年”的字样,它也有150岁了呢。</h5> <h5> 桥边有参天的大樟树一颗,枝干高耸入云,树上蝉鸣声声,树下溪水涓涓,又是一处小桥流水人家。</h5> <h5> 这些古桥遗迹都隐藏于市井烟火之中,如果不是做了功课,还真是难以被外人发现。享受着不出远门、且不用门票的自驾游,看把我给乐得。</h5> <b> 象 山 港 大 桥</b><div><br></div><h5> 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压轴的一站,就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象山港跨海大桥。平常我们都是在桥面上来来往往,在车里难以窥见大桥的全貌,今天爸爸驱车带领我们来到了大桥下,在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欣赏大桥。</h5> <h5> 蓝天白云,碧海大桥,真是壮观。现代的桥梁技术日趋成熟,一座座跨海大桥凌海飞渡。象山港大桥,就是横跨在象山港上的一座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全长6.7公里,北岸接线长约25公里,南岸接线长约15公里,主跨长度和主塔高度在当时省内同类型桥梁中是最大的,分别达到688米和225.5米,宽度25.5米,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h5> <h5> 古桥的美,是精致的;现代桥梁的美,是壮丽的;古桥的每一块基石,每一颗卵石,都蕴含着历史的沧桑;现代桥梁的每一个桥墩,每一条斜拉索,都绽放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光芒。但无论是古桥还是现代的桥梁,他们存在的价值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一座桥,连接的是两岸,连接的是远方,连接的是人们对远方的探索;一座桥,连接了你和我,我在这头,你在那头,连接了你我心与心的思念。</h5> <h5> 在这夏末初秋的午后,咸咸的海风迎面扑来,带着远方海洋的温度,我张开双臂,拥抱随风而来的远方的讯息……</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