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七个美篇——团风,团风,一埸迟到68年的祭奠

楚楚

<p><b>156师子弟系列美篇之三</b></p> <p>  辽沈平津奏凯旋</p><p> 挥师跃马下江南</p><p> 渡江一战铭青史</p><p> 国祭年年五月天</p><p> ——原团风镇江北指挥部 林泉</p><p><b></b></p> <p>  林秀贤,男,朝鲜族,1926年生,吉林省延边地区人。1947年入伍,中共党员。吉东军分区独立3团战士,历任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6师16团3营9连班长,东北野战军43军156师466团3营9连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43军156师466团3营9连班长。先后参加解放吉林、围困长春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曰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团风镇(今团风县)攻克镇北敌碉堡群、夺取敌船舶的战斗中牺牲。</p><p> 时年23岁。</p> <p>  郑守成 ,男,朝鲜族 ,1926年生,吉林省龙井市八道镇人。1948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团风镇(今团风县)攻克镇西敌碉堡群、夺取敌船舶的作战中牺牲。</p><p> 时年23岁。</p> <p>  朴镇七,男,朝鲜族,1929年3月生,吉林省图门市月晴镇杰满村人。1948年4月入伍,……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团风镇(今团风县)攻克镇东敌碉堡群、夺取敌船舶的作战中牺牲。</p><p> 时年20岁。</p> <p>  梁承茂,男,朝鲜族,1929年8月生,吉林省珲春市敬信乡二道泡村人,1947年9月入伍,……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攻克团风镇(今团风县),夺取敌船舶的战斗中牺牲。</p><p> 时年20岁。</p> <p>  罗福男,男,朝鲜族,1922年生,吉林省敦化市贤儒镇人。1945年10月入伍,……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团风镇(今团风县)攻克敌碉堡群、夺取敌船舶的作战中牺牲。</p><p> 时年27岁。</p> <p>  金承权,男,朝鲜族,1929年11月生,吉林省图门市石砚镇龙城村人。1945年10月入伍,延边警备司令部3团战士,延边朝鲜义勇军5支队15团战士,……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团风镇(今团风县)攻克镇西敌碉堡群、夺取敌船舶的战斗中牺牲。</p><p> 时年20岁。</p> <p>  尹文铉,男,朝鲜族,1926年6月生,吉林省汪清县东新乡转角楼村人。1946年2月入伍……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攻克团风镇(今团风县),夺取敌船舶渡江作战中牺牲。</p><p> 时年21岁。</p> <p>  金风男,男,朝鲜族,1927年1月生,吉林省和龙市头道镇龙水村人。1946年2月入伍,……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攻克团风镇(今团风县),夺取敌船舶的作战中牺牲。</p><p> 时年22岁。</p> <p>  朴昌杰,男,朝鲜族,1928年生,吉林省龙井市东盛涌镇龙山村人。1946年7月入伍,……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团风镇(今团风县)攻克镇东敌碉堡群、夺取敌船舶的作战中牺牲。</p><p> 时年21岁。</p> <p>  朴世凤,男,朝鲜族,1930年8月生,吉林省龙井市德薪乡人。1947年11月入伍,东北民主联军独立11师山炮营战士,东北野战军164师山炮营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43军156师466团战士……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县(今黄冈市)攻克团风镇(今团风县)作战中牺牲。</p><p> 时年19岁。</p> <p>  金明灿,男,朝鲜族,1924年5月生,吉林省和龙市八家子镇中南村人。1947年11月入伍,……1949年2月27日,随四野先遣兵团,进军南下。同年5月14日凌晨,在湖北省黄冈市(今黄冈县)团风镇(今团风县)攻克镇西敌碉堡群、夺取敌船舶的作战中牺牲。</p><p> 时年25岁。</p><p> ……</p><p> ……</p><p> ……</p> <p>  他们的生命,定格在花样年华;</p><p> 他们的身躯,掩埋在远离白山黑水的他乡红土丘陵中;</p><p> 他们的家乡,在已经完成“剿匪”、“建政”和“土地改革”的东北黑土地上……</p><p> 是的,他们的家乡,巳经全境解放!</p><p> 他们,本可以放下手中枪和家乡亲人团聚,实现“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向往……</p><p> 但是,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继续追随老部队打进关内,参加平津战役;</p><p> 继续追随老部队“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进军南下……</p><p> 共和国的曙光已在东方破晓!可承载他们青春的肉体,却化作了这一块块黑色的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  渡江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6月2日结束,历时42天,千里战线。</p><p class="ql-block"> 图为渡江战役总部署要图。</p><p class="ql-block"> 团风(黄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渡江战役的最上游。</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团风县博物馆中的一块展板——</p><p class="ql-block"><u> 有名有姓的烈士:43名;</u></p><p class="ql-block"><u> “佚名”烈士:27名;</u></p><p class="ql-block"><u> 仅这块展板上,整整70位156师汉、朝、满族官兵长眠在这片当年被称作湖北省黄冈县团风镇的长江北岸……</u></p> <p>  这是当年第四野战军自平津战役结束后挥师南下,打响渡江战役第一枪的地方。</p><p> 1949年5月14日凌晨,第四野战军南下先遣兵团43军156师,奉令解放团风,经七小时激战,以伤、亡115名官兵的代价,拿下这座历来为兵家所必争的水陆要塞。</p><p> 他们的对手,是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国民党陆军上将白崇禧的部队。</p> <p> 68年后,作为156师的后代,我随师长邓克明少将、政委祝世凤少将、参谋长刘甦大校的后代,来到这块血沃之地……</p> <p>  156师后代的“带头大哥”、156师自始至终唯一的师长邓克明少将的长子邓鲁延,代表“祭奠活动筹备组”致欢迎词,热烈欢迎来自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156子弟68年首次相聚武汉。</p> <p>  156师子弟2017年5月“武汉——团风祭奠活动”纪念物品。</p> <p>  2017年5月13日,原第四野战军156师部分健在的前辈和部分子弟,自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沈阳,从北京,从上海,从西安,福州,厦门,南昌,九江,上饶,深圳,长沙,广州,湛江……汇集到武汉,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团风!团风!当年夜黑风高的长江中游北岸重埠——团风镇!</p> <p>  156师师长邓克明少将的长子邓鲁延先期到达武汉,代表156师子弟,热烈欢迎曾担任156师机要科保密员的刘秋劲阿姨等前辈、遗孀,到达武汉。</p> <p>  这是自愿参加祭奠活动的部分156师前辈和部分子弟。</p><p> 前排右1:156师前辈金顺玉,86岁,朝鲜族,原在156师466团卫生队,来自四川 内江;夫君梁鸿,原为466团3营长,已故。</p><p> 前排右2:156师前辈刘秋劲,83岁,来自湖北沙洋。原在156师机要科;夫君陈璞,原为466团1营2连指导员,已故。</p><p> 前排右3:隋淑芬,82岁,来自武汉;夫君武青云,原为466团机炮连副指导员,已故。</p><p> </p><p><br></p> <p>  中共团风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武装部和县民政局、县志办、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迎出县城,在高速公路至团风公路相接处,热情欢迎当年解放团风而流血牺牲的156师后代子弟们的到来。</p><p><br></p><p> 团风县渡江战役纪念地由三大块组成:</p><p> 渡江战役纪念广场</p><p> 盘石桥烈士墓</p><p> 团风县博物馆</p> <p>  位于团风县渡江战役纪念广场上的“渡江战役纪念碑”。</p><p> 下面是纪念碑基座上的铭文——</p> <p><b>  团风,自宋得名,背依巍巍大别山,面临滔滔长江水,有三省通衢、九县咽喉和鄂东门户之称;地处南北要冲,南可雄踞东南,北可逐鹿中原,上通川汉,下达宁沪,回旋面广,攻守皆宜。历来为兵家必争、战事纷纭之水陆要塞。</b></p><p><b> ……</b></p><p><b> ……</b></p><p><b>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一日,四野先遣部队十五兵团一五六师(前身为吉林独立师,大部为朝鲜族官兵)四六六团奉令解放团风,并以团风为突破口强渡长江。</b></p><p><b> 五月十三日夜二十三时二十四分,解放团风的战斗打响,到十四日凌晨六时结束,经七小时激战,团风解放,共毙伤俘敌四百八十七名,其中活捉敌营长一名,缴获轻重机枪十八挺,长短枪四百三十枝,夺取船四百余只,其中大型木船四十八只,解放军负伤和牺牲一百一十五名……</b></p><p><b>同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发起汉(武汉)浔(九江)间渡江作战,在湖北团风至武穴一百多公里的长江沿线,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b></p><p><b> 渡江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企图通过谈判拖延时日、西山再起,分裂祖国划江而治和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做殊死掙扎的阴谋。</b></p><p><b> 渡江战役的胜利,体现了中共中央的伟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共和国将帅的卓越军事才能,体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无畏牺牲精神!</b></p><p><b> 在解放团风的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永垂不朽!</b></p><p><b> 在渡江战役中牺牲的英烈们永垂不朽!</b></p><p><b> 中共团风县委员会</b></p><p><b> 团风县人民政府</b></p><p> 二00八年八月八日</p> <p>  我们参观团风渡江战役纪念公园。</p><p> 在渡江战役纪念碑下举行渡江战役纪念仪式。</p> <p>  团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郭国胜致辞。</p> <p>  邓鲁延介绍团风渡江战役史实。</p> <p>  156师前辈刘秋劲讲话。</p> <p> 船帆造型的渡江战役纪念碑下,子弟们纷纷拍照,留下自己的身影,也留下心中的纪念。</p> <p>  我们来到“盘石桥烈士墓”举行祭拜英烈仪式。</p><p> 我们集体扫墓、谒访祭奠牺牲在新中国诞生前夜的156师先辈。</p> <p>  渡江战役英勇牺牲的156师先烈们 永垂不朽</p><p> 156师前辈及后代:刘秋劲、邓鲁延等75人 敬挽</p> <p>  </p> <p>  邓鲁延代表156师前辈、子弟,与陪同祭奠的团风县人大领导,共同向156师英烈敬献花篮、三鞠躬。</p> <p>  </p> <p>  全体肃立,默哀三分钟。</p><p><br></p> <p>  子弟们排着长队缓缓移动,仔细辨识着当年和父亲一起冲锋陷阵而英勇牺牲的叔叔、伯伯们……</p> <p>  黙默地走,慢慢地行,靜静地听……那每一块大理石上,都分明跳跃着一颗青春火热的心!</p> <p>《七律.祭团风渡江战役英烈》</p><p><br></p><p> 虎师怒吼震云天,</p><p> 夜战团风掠橹樯。</p><p> 先辈同袍生死义,</p><p> 后人共祭涕沧然。</p><p> 丰碑赫赫铭三楚,</p><p> 鉴此冥冥寄九泉。</p><p> 神化丹青垂史册,</p><p> 千秋俎豆永馨香。</p><p><br></p><p> 作者:156师子弟.湛江.姜建生</p> <p>  156师第二任参谋长刘甦大校之子刘建华,担任团风祭奠活动的擎旗手。</p><p> 156师468团军需股长于振芝之子于志海,手捧馨香深情注视着那一块块铭刻着烈士英名的黑色大理石……也把英名深深刻进自己心里!</p> <p>  原43军副政委、156师前身东北民主联军25旅首任政委袁克服少将的女儿袁萍,与夫君雷永乐从西安赶赴武汉团风参加祭奠活动。</p> <p>《只想轻声叫一声爸爸》</p><p><br></p><p> 正午的太阳</p><p> 泻下初夏的热情</p><p> 浓绿围着</p><p> 远方的游子</p><p> 一朵白云</p><p> 飘过汉白玉</p><p> 一张张青春</p><p> 贴在墙上</p><p> 火热的手抚触冰凉的碑</p><p> 一如太平间凝视冰冻的您</p><p> 不敢扑上去</p><p> 甚至不敢久留</p><p> 只想堆积麻木</p><p> 堰塞泪水</p><p> 原以为</p><p> 楼与楼之间有固定的距离</p><p> 今天才知道</p><p> 树与树之下根脉相连</p><p> 有泪</p><p> 就让他流吧</p><p> 奔腾</p><p> 即使荡平世界所有的伟岸</p><p> 驻足</p><p> 只想轻声地在内心叫一声</p><p> 爸爸</p><p><br></p><p> 作者:156师子弟.上海.李伟鹰</p> <p><u>  根据当年《156师战斗生活》刊出的“团风战斗总结”中统计:115名伤、亡官兵中,466团1营伤、亡101人!</u></p><p> 68年后的烈士牺牲日,156师后代夏黎,原156师466团1营长、老红军夏精才之子,在团风英烈墓前禁不住号淘大哭、长跪不起……</p><p> </p> <p> 孟玥、孟伟姐弟。他们的父亲孟庆福,在攻打团风战斗中为156师466团1营2连班长。离休后的孟庆福前辈常对子女说起68年前的5月14日凌晨,一起参加解放团风战斗的副班长任万财战友,先是左臂中弹依然不下火线,后腹部被敌榴弹击中、腸子涌流而出,最后牺牲在自己的怀中……至今仍健在的老前辈常常说着说着就老泪纵横!</p> <p>《如果来世有缘》</p><p>——谨献给156师在天国的前辈,来世还做您的儿女!</p><p><br></p><p> 如果来世有缘</p><p> 我愿化作三春北去的大雁</p><p> 从南国直冲遥远的期盼</p><p><br></p><p> 如果来世有缘</p><p> 我愿化作夏日渡口的小船</p><p> 静静等候您的回转</p><p><br></p><p> 如果来世有缘</p><p> 我愿化作秋日里的红叶</p><p> 把思念您的路铺满</p><p><br></p><p> 如果来世有缘</p><p> 我愿化作飘洒的雪花</p><p> 落入您的手心期待您的温暖</p><p><br></p><p> 作者:156师子弟.深圳.余雷</p><p><br></p> <p>  参观团风县博物馆,156师后代张舰,向同行的团风县领导补充转述父亲(原156师警卫连连长张贺武)亲身经历的解放团风战斗中的情节、故事。</p> <p>  马云福,原156师466团1营2连战士;来自江西九江市。老前辈在后代的陪同下,以88岁的高龄重访68年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来看望他当年的老首长,来向长眠于此的战友诉说心中的思念!</p> <p>  相隔68年时空,156师师长邓克明少将和长子邓鲁延的父子深情对望!</p><p> 左下图为邓克明师长的小女儿和女婿(156师第二任参谋长刘甦之子)。</p> <p>  子弟们仔细观看着博物馆展出的每一幅图片,加深了解、认识自己父亲们的当年!</p><p><br></p> <p>  盘石桥——解放团风战斗中被敌碉堡群封锁,激战双方拼杀最惨烈的地方!</p> <p>  68年过去,碉堡群虽已不可见,但盘石桥上的我们,却依然听见当年的枪炮声,父亲们的喊杀声在迴响,迴响,久久不绝于耳!</p><p><br></p> <p>  林泉先生,85岁,当年渡江战役“江北指挥部”工作人员。</p><p> 大军渡江后,当年17岁的林泉受地方政府派遣,与另外两名同志(均已故)将156师牺牲官兵入殓,下葬。</p><p> 68年后的烈士牺牲日,林泉先生在女儿的陪同下,与前来团风祭奠的156师后代相聚,向子弟们讲述当年的亲历,并手书一条幅赠与156师“老同志和后裔”!</p><p> </p> <p>  林泉老先生手书条幅——</p><p> 辽沈平津奏凯旋</p><p> 挥师跃马下江南</p><p> 渡江一战铭青史</p><p> 国祭年年五月天</p><p> 一九四九年五月十四日四野十三兵团一五六师解放团风进行渡江战役 (美篇作者注:非常遗憾照片此处拍摄不清约10字无法辨认;待找到原件补齐。)</p><p> 进行渡江战役及解放团风老同志和后裔正之</p><p> 团风县原江北指挥部 林泉 (注:同上原因此处约2字无法辨认) 二O一七年五月十四日</p> <p>  156师政委祝世凤少将之子祝捷和466团前辈孟庆福之子孟伟,代表156师后代,郑重接过林泉先生的亲笔条幅。</p><p><br></p> <p>  我的父亲,便是这支被誉为虎狼之师中的一员。</p><p> 父亲自小生长在松花江边,水性杠杠滴!那年那月,刚满22岁的父亲眼见友邻466团的战友大部牺牲在江水中,已有3年党龄、肩负指导员之职的父亲身先士卒冲上了468团渡江第一船……</p><p> 抱着必死决心为战友复仇的父亲,并没有在渡江战役中牺牲。踏过长江的滚滚波涛,英雄的468团把蒋军白匪一路向东追过湖北大冶,再追至江西境内……</p><p> 后来的剿匪,长年繁重的军务积劳成疾,父亲63岁便长眠在他奉献了后半生的赣江之滨,再也没回到过美丽的松花江……</p> <p>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象新生的共和国一样年轻;象年轻的共和国一样灿烂!</p><p><br></p><p><br></p> <p>  我们的联欢会,掀起后代们友谊的高潮!</p><p> 一天前还素昧平生的子弟们,个个踊跃登台,展示各自的拿手节目。</p> <p>  我们各种朗诵!</p><p> 我们各种歌唱!</p> <p>  祝捷大哥的一首男中音撩人耳目;</p><p> 86岁的前辈金顺玉阿姨,用朝鲜语唱响家乡的歌。</p> <p>  独舞《又见北风吹》。我的节目也收获了子弟们热烈的掌声鼓励。</p> <p>  </p> <p>  就连饭厅吃饭,也被我们给演绎成了“红歌大连唱”!</p> <p>  </p> <p>  我们徜徉于旖旎的东湖岸边;</p><p> 我们瞻仰“伟人故居”;</p><p> 我们探讨、交流、深化认知着父亲们的人生大义……</p> <p> 我们欣赏江城的美丽;</p><p> 我们感受和平的珍贵!</p> <p>  我们夜登游轮,饱览两岸璀璨霓虹照耀下,流光溢彩的长江——那是父亲们68年前冒着枪林弹雨、勇夺船舶、强渡而过的同一条大江! </p><p> 游轮带着我们逆江水而上,又顺江水而下……在父亲们68年前留下的“脚印”旁,我们也留下串串脚印,还有我们的缕缕思念、瓣瓣心香!</p><p><br></p> <p>  68年啦!</p><p> 68年来我们第一次轻轻地对着那一块块黑色的大理石说:</p><p> 爸爸,来过!我们来过了!后代们来过啦!!!</p><p> 我们再一次见证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抉择,再一次严肃思考人生的要义……</p><p> 短短两天的生命交集,来自大江南北的156师前辈和子弟们,又将天各一方。</p><p><br></p><p> 冥冥之中 ,我选择了随一大哥自驾出武汉,然后下高速经大冶、阳新去九江这条线路。</p><p> 回昌后上网查资料忽然发现:这不就是当年22岁的父亲所在的156师468团追击蒋军白匪的进军路线么?</p><p><b> 史料载:156师胜利渡江后,师长邓克明率师机关和466、467两个团沿德安、南昌一线挺进;师直属队、468团在师政委祝世凤率领下兵临九江。并由此分别组建了南昌军分区和九江军分区……解放后的九江人民,几十年不变地称468团为“我们的老团”!</b></p><p><b> 老团啊!——当地百姓为什么这样亲切地称呼你?</b></p><p><b> 而我无意间选择的这条回昌之路,恰恰贴合了父亲老部队468团从团风强渡长江后的入赣之路!</b></p><p><b> 巧合?还是天作?</b></p> <p>  途经大冶,国道旁每隔一段,路边便会出现一座别致的“火车头”。好奇,让我们的汽车轮子暂停下来——</p><p> 原来,那不过是设计得别出心裁的公交车站,既发散出大冶独特的历史气息,又为现实生活中出行的百姓,营造了一个遮阳避雨、好看且实用的场所……</p><p> 生活中何处没有美?</p><p> 可谁又能把今天的这些美,与铭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的68年前的花季青春,联想在一起?</p><p> 生活在和平岁月中,还有谁时刻不忘68年前祖国母亲身上的百孔千疮?</p><p> 曾经积贫积弱的祖国啊,愿你永不再有硝烟!</p><p> 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啊,愿你永不再有战乱!</p><p><b> 然而——</b></p><p><b> 用无数牺牲换来的和平,必须用牺牲来保卫!因为</b></p><p><b> 从来就没有跪来的和平!</b></p><p> </p><p> </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156师子弟武汉——团风行”又过去了三载。这第七个美篇,脱胎于当年(2017)匆匆所作的“第二个”。</p><p class="ql-block"> 三年的时间沉淀,我在“故纸堆”里——国家正规出版的文献、回忆录中寻找父亲们的足迹……渐渐觉得3年前的所作,思路零散且意犹未尽。于是,便有了这个迟到的“迟到68年的祭奠”!</p><p class="ql-block"> 也正因了这三年时光的所寻、所思、所悟,我才一步步了解并把父亲们北战南征的“脚步”逐渐捋清——</p><p class="ql-block"> 为了家乡的解放,父亲们趟冰河、卧雪原,饮露风餐;吉(林)长(春)路上,风雪追击三百里,围困长春迫敌降。故事片《兵临城下》的素材,即源自156师实战战例!</p><p class="ql-block"> 为了全国的解放,父亲们挥师入关,追歼南下,用双腿撵击各种逃跑的“车轮”,硬是把红旗插遍大陆、天涯……</p><p class="ql-block"> 拂去岁月的浮尘,双手捧起父亲的面庞,我用我65年的人生阅历,再次阅读父亲——再仔仔细细地看一遍,再仔仔细细地记一遍:那眉眼,那胡须,更有那宽大而清澈的胸襟与情怀……父亲们冲锋陷阵的双脚,可曾蹚过多少战友的鲜血?父亲们不断壮大的队伍中,也曾倒下多少战友的身躯?……</p><p class="ql-block"> 我由衷理解了和平年代的父亲,何以会被工作“累到吐血”?理解了个人冤屈、职务升迁面前,父亲何以会淡然处之、忍辱负重!</p><p class="ql-block"> 爸爸:您用您63岁的人生,践诺、诠释了自己18岁时的无悔选择——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军队!忠诚于人民解放事业!</p><p class="ql-block"> 您的女儿,望高山而仰止!!!</p><p class="ql-block"> 完稿于2020.8.28</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鸣谢:所有自愿参加2017年5月“武汉——团风祭奠活动”的156师前辈和子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诚致我的美篇受众:</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观看与解读!如果喜欢,敬请转发。</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知道更详实的史料,敬请提供!</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是156师后代,我们敬请您归队归位,请把您自己父亲的影像、文字资料整理好,以便今后增补。</p><p class="ql-block"> 联系方式:</p><p class="ql-block"> 邓鲁延</p><p class="ql-block"> 微信号:dly1943825</p><p class="ql-block"> qq:453201334</p><p class="ql-block"> 手机号码:1805078666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敬请周知:谢绝“打赏”(功能已关闭)</p><p> 欢迎向先辈献花</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