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日月星辰,时光荏苒。六十多年的岁月一转即逝。人老了就喜欢回忆,因为退休了,人生的事业已基本结束。没有了未来,留下的就只有回忆。从记事起至今几十年走过的路,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有苦涩也有甜蜜,但更多的还是对人生的感悟。</p><p> 我的战友、初中同学张兴最近也陷入了对他自己人生经历深深的回忆之中。</p><p> 他把自进入社会四十多年以来留下的印记:视频、照片等寄给我,希望能帮他整理一下,做成集子,作为对他大半辈子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他所走过的路做一个粗略的记录。</p><p> 我乐于效劳,因为这也是我想做的。</p><p> 张兴同学与我生于同年,初中同班,入伍后同连。我们一直相处的不错,在连队时虽然不在一个班,但只要在学习、训练的间歇或者节假日,我们就喜欢聚到一起聊聊天,聊家常,聊家乡,聊参军入伍的心得体会,聊对未来人生之路的展望。性格脾气都非常融合默契,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缘分’吧!</p><p> 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离了连队,我们自然就接触的少了。不过只要有机会还是会凑到一起聚聚。服役十几年后我们都转业到了地方。因为不在一地,加上各自工作忙碌,交往自然就少了,甚至一度还断了联系。</p><p> 退休后清闲下来了,通讯网络的发达为我们重新建立联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几年通过战友聚会,先后见了几次面。不过因为每次时间短促,来去匆匆,也就没有促膝长谈,甚是遗憾。</p><p> </p> <p> 入伍前的张兴同学,少年英姿。只是由于当年的摄影技术限制,加上照片已年代久远,影响了他光辉形象的展现。</p> <p> 这是张兴同学穿上军装,走进军营后的第一张照片,显得还是那么的稚嫩、纯朴。但红色的领章帽徽标志着他已经结束了快乐的少年生活,跨入了社会,从一个农村孩子转变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开始了他穿上军装扛起枪,保家卫国,奉献青春的彩色人生。</p> <p> </p> <p> 这时的他已经当上了排长,成长为一名年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和向往。</p> <p> 已经任职空军航空兵某场站警卫连连长的张兴同学,是一名老兵了。多年来在党和部队领导的培养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带领全连干部战士在为保卫祖国蓝天,守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安全,在部队的训练和建设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多次表彰和奖励。</p> <p> </p> <p> 脱下军装,穿上警服。真应了部队里大家常说的那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凡是当兵之人,除了极少数提升为高级将领者外,都要走这一步。不过对于张兴同学来讲只是换了个身份而已。穿上军装保家卫国,换上警服除暴安良,都是在为国家、为社会的稳定、为人民生活平安做着自己的贡献。</p> <p>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馋口镇。站在生己养己的这片土地上,张兴同学激情澎湃,字字句句都表达出了对家乡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乡亲们的热爱眷恋之情。这片美丽的土地虽然算不上肥沃,但它养育了生长在这里的人们,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它是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壮丽山河的一部分,更加值得我们的热爱和珍惜。</p> <p> 馋口镇三十里铺小学。张兴同学的小学时期就在这里度过。在这里他受到了启蒙教育,学到了文化知识,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基础。</p> <p> 定西市安定区馋口中学。她是我和张兴同学的初中母校,我们俩同级同班,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同窗生涯,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p><p> 由于在我们的初中阶段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停课闹革命,即使后来复课了,也是整天批斗老师。老师无法集中精力上课,学生也不好好学习。所以初中三年混的浑浑噩噩,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等后来进入了社会才深深的体会到了文化知识的缺乏。</p> <p> 定西市安定区(原定西县)人民武装部。一九七二年十二月我和张兴同学一起会同六十多位热血青年,在这里接到了红彤彤的入伍通知书,脱下破旧衣服,穿上了崭新的草绿色军装,完成了从一个西北农家孩子向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转变,走进军营扛起钢枪,开始了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p> <p> 入伍后,张兴同学积极要求进步,学习雷锋做好事,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战友们义务理发。</p> <p> 擒拿格斗</p> <p> 拼刺刀</p> <p> 伏击训练</p> <p> 投弹训练</p> <p> 蒙住双眼,拆卸组装轻武器</p> <p> 为了做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苦练杀敌本领。在擒拿格斗术、刺杀技术、射击投弹技术等训练中,张兴同学都能做到刻苦努力,不怕流血流汗,在各项科目的训练比赛中都在连队名列前茅,表现突出,取得了好成绩,收到了多次表彰奖励。</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九七五年五四青年节,部队举办爬山比赛。由班长张兴带领其他四名战士,组成的警卫连代表队力战群雄,将象征着胜利的红旗第一个插上了当地最高峰,勇夺冠军,为连队争得了荣誉。</p><p><br></p> <p> 担任连长以后,张兴同学深感责任的重大。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连队的各项工作,他都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和干部战士打成一片。无论是部队管理、营区建设,还是军事训练、军容军纪,都走在驻地部队的前列,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队列训练是一名军人的最基础的训练。特别是分列式、阅兵式是检验一个部队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最基本的标准。为了准备接受总参首长来部队视察,连长张兴带领全连干部战士经过刻苦训练,完成了此项光荣任务,受到了张震副总参谋长的检阅,得到了上级首长的好评。</p><p><br></p> <p> 张兴同学由于平时训练刻苦,军事技术水平高 ,一九七四年经过选拔,代表成都军区空军参加了空军第三届军事运动会。</p> <p> 参观位于重庆铜梁县的邱少云烈士纪念馆。</p> <p> 一九八六年,参加部队举办的高中文化课培训班,顺利毕业。</p> <p> 张兴同学转业后担任公安局派出所所长。多次参加系统内组织的业务培训班,提高了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p> <p class="ql-block"> 因在职期间工作踏实,警风警纪过硬,警民关系好,退休后继续保持了一个老警察的优良作风。二0二三年被聘任为定西市公安局安定区公安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协调员。</p> <p class="ql-block"> 因在警察岗位上兢兢业业,始终保持了一个警察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把自己始终视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为群众办事不嫌烦、不推辞,常年如一日。被评为二0一0年度“文明市民”,受到表彰奖励。</p> <p> 与亲戚朋友聚会</p> <p> 退休后闲了下来,张兴同学怀念起了战友情谊。几十年的别离,时光流逝,岁月苍桑,容颜虽变,情怀依旧。当年空军大足场站警卫连的战斗生活,已经牢牢的刻印在了战友们的心中,永世难忘。</p><p> 几年来,他奔赴各地与战友聚会,重叙战友情,丰富了退休生活,加深了和战友们的感情。</p><p> </p><p><br></p> <p> 二零一六年三月赴重庆,回军营看望老战友。</p> <p> 二零一八年三月,赴南宁与战友聚会。</p> <p> 二零一九年五月赴河南息县看望老班长。</p> <p> 二零一九年五月,赴南京看望战友们。</p> <p> 和兰州、定西、陇西战友们聚会。</p> <p> 幸福的一家人</p><p><br></p><p> 人生的最大幸福就是父慈、妻贤、子孝,儿孙满堂。张兴同学达到了,他的生活幸福美满,其乐融融。</p> <p> 张兴同学感觉他的一生与‘8’字有特殊的缘分。</p><p> 18岁从军,服役18年。</p><p> 28岁得子,38岁从部队转业到地方。</p><p> 48岁喜得孙女,58岁退休开始享受休闲生活。</p><p> 人生一世,都追求和盼着事业顺遂,家庭幸福,健康快乐。这一切张兴同学都拥有了,我为他能有如此幸福美满的生活而感到欣慰和高兴。</p><p> 祝愿张兴同学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继续和‘8’字保持亲密的缘分。身体健康,家庭幸福,过好每一天,保持晚年生活快乐而美好!</p><p><br></p><p> 附:张兴同学简历</p> <p> 幼、童年(1953年至1962年)</p><p>随着年岁的增长,帮大人拾柴、拣粪,干力所能及的活儿。</p><p> 少年、学年(1963年至1970年3月)</p><p> 小学,五年。初中,一学期。</p><p>少年、成长期(1970年3月至1972年)</p><p> 步入社会,参加了白宝(白银市至宝积山)铁路干线大会战工程。</p><p> 成年后从军(1972年11月至1989年9月)</p><p> 入伍在部队,先后到过警卫连、通信二连;营房股、生产队、铝合金加工厂等单位,在职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p><p> 转业后从警(1989年10月至2010年1月)</p><p> 先后在定西县公安局汽车站派出所、西河派出所、城关派出所、戒毒所、拘留所、看守所等单位,在职付所长、指导员、所长等职务。</p><p> 退休、分享晚年之乐(2010年1月至今)</p><p>带孙子、操持家务、社会交往、战友聚会。</p><p>满满回忆,简聊半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