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在新津分院学习、工作了三十六年,在飞行学院学习、工作、生活了六十二年。我十分关注新津分院的建设和发展。新津分院能在四周机场密集、飞行活动频繁的夹缝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逐渐壮大、並取得辉煌成绩,全靠分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当然,也离不开上级领导和机关的理解和支持。</h3> <p class="ql-block">作者同学校第一任政委一一江囲的合影。</p> <h3>民航局长李家祥视察分院</h3> <h3>学校关立欣院长来分院检查指导工作</h3> <h3>教学多认真呀!</h3> <h3>分院六十四年的建设和发展,培育了分院的优良传统,我把它归纳为:团结拼搏,不喂困难的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创业精神;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执着精神;第一分院,永争第一的进取精神。由于一代代分院人的珍惜和传承,才使新津分院永远焕发青春、永保发展活力。</h3> <h3>解根怀书记正在给干部讲解分院精神和分院传统。</h3> <h3>石覃花教员与黄文彦同学在研讨飞行动作。</h3> <h3>九十年代前分院飞的“安二”和“运五”飞机。</h3> <h3>六十多年来,我见证了新津分院的发展史,见证了新津分院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史。今天,我不展开讲,只讲讲“第一分院,永争第一”精神的传承。</h3> <h3>前排中一期李永圈、左刘华添、右刘绍奎。后排左龚乃祥、右陈雨生。</h3> <h3>三期学生,一团飞行副团长单井田下飞机到塔台瞬间。</h3> <h3>飞行教師正在给飞行学生作飞行讲评</h3> <h3>多美的机队,正整装待飞。</h3> <h3>1、一九五八年,新津一团直上“安二”养成飞行训练试验成功,开创了“安二”飞行训练的新纪元。从此,全国各地的“安二”养成训练,不再经过“初教机”训练阶段,可以直上“安二”训练了。这就大大地降低了飞行训练成本,缩短了飞行员培训周期。</h3> <h3>新津一团飞行的“安二”飞机</h3> <h3>直上“安二”训练飞行试验成功</h3> <h3>龚乃祥教员与“运五”飞机的合影。</h3> <h3>2、同一时期,一团总结岀“安二”目测教学“三歩”、“三定”教学法,解决了直上“安二”目测教学的难点问题。“三歩”是指:概略目测,修正目测,精确目测;“三定”是指:定三转弯位置和角度,定四转弯位置和高度,定五边下滑点和速度。</h3> <h3>刘华添教员在给学生讲解仪表穿云和起落航线飞行。</h3> <h3>起落航线三转弯。</h3> <h3>起落航线四转弯。</h3> <h3>起落航线五边目测。</h3> <h3>教员正在给学生讲解起落航线飞行。</h3> <h3>3、摘掉“超飞帽子”率先在新津一团实现。一九五九年至六六年间,由于苏联背信弃义,撕毁援华合同,撤走所有援华专家和技术人员,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使学校航材、航油短缺,飞行训练三天打魚两天晒网,学生间断飞行多,带飞超大纲时次严重。从六期开始戴上了“超飞帽子”。“超飞”,就增加了训练成本,造成很大浪费。于是,学校提出了摘掉“超飞帽子”的号召。当时一团就组织飞行教员学习、研究和运用郭兴福教学法,安排飞行教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行“三同”。大大增进了教学关系,做到了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水平。从十期开始一团率先摘掉了“超飞帽子”。</h3> <h3>师生一起拔河比赛。</h3> <h3>師生一起练滾轮。</h3> <h3>游泳。</h3> <h3>机场飞行碰头会,总结一天飞行情况。</h3> <h3>“安二”飞行学生在进行地面演练。</h3> <h3>岳增軍教员在给学生讲解飞行动作。</h3> <h3>练习着陸动作</h3> <h3>4、一九六四年初,全军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法。一团在六五年(十期训练中),开展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掀起了总结教学经验的热潮。一大队粟义华教员总结了仪表教学“两定、一平、一查”的教学经验;二大队石覃花教员总结了“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推广全校运用。特别是“九字经”,定为学校教风,现已成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教学特色。</h3> <h3>丁正荣教员给飞行学生传承“九字经”精神</h3> <h3>三期学生石覃花教员在辅导学生地面练习。</h3> <h3>5、建校初期,由于“安二”飞行缺教材,团里和飞行大队就要求飞行教员编写教材和总结教学经验。一大队首先用蜡板刻印,汇编成册,后又传到其他团推广使用。</h3> <h3>孙凤伟同学正在练习器上练习飞行动作。</h3> <h3>见缝插针研究飞行动作。</h3> <h3>老師们正在研讨教学法。</h3> <h3>6、一九七三年至七八年间,塔台台长周国清同志研制成功特高频故障自动报警转换装置,对保证飞行安全起了积极作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h3> <h3>右边一位是周国清。</h3> <h3>一期学生耿印才副院长在塔台指挥飞行。</h3> <h3>大队指挥员饶绍武在指挥飞行。</h3> <h3>7、一九八三年至八五年间,分院高志茂和陈植楠两名飞行教员,所进行的“运五”节能科研试飞成功。实属全民航节能科研试飞之首,获得民航科技进步一等奖。</h3> <h3>节能试飞结束,胜利返航着陸。</h3> <h3>8、一九八八年至九一年间,宋光荣同志对“运五”J12一G15螺旋桨配装TS一7调速器后,发动机空中陣发性自动掉转速故障的研究获得成功,对保证“运五”飞行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曾获民航科技进步三等奖。</h3> <p>左二:宋光荣同志。</p> <h3>机务人员排故瞬间。</h3> <h3>工程机务人员在飞机检查本上签字</h3> <h3>9、“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新津分院的座右铭。可以说,办法是被困难逼出来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攺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周边机场任务增多,飞行活动频繁,特别是双流机场、温江机场、彭山机场和邛崃机场,紧紧挤压我们,周边飞行环境十分恶劣,机场空域受到限制,仪表进近和航行转场难以飞起来、飞出去;分院处于“似建非建”、“似投入非投入”、“似迁非迁”的困境。分院领导没有被困难吓倒,发扬分院精神,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改进训练方法,实行“分流训练、分层训练、分梯次训练”的“三分法”,争分夺秒、见缝插针,不仅园满的完成了任务、保证了飞行安全,还刷新了飞行员培训人数和时数的新纪录。感动了学校、感动了民航总局领导,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保住了新津分院。</h3> <h3>“运五”飞机与“TB”飞机同场训练。</h3> <h3>10、九十年代初,全民航飞行安全形势不好。为确保飞行安全,八十年代后期,分院就组织飞行教员和航空机务人员,进行保证飞行安全的学术研究。分院当时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学校之首。分院被学校推荐到民航总局航空安全大会上去介绍经验,我做了“落实四抓要求,确保飞行安全”的专题报告。扩大了学校在民航的影响,与会者反应较好,受到了民航总局领导和机关的肯定和表扬。</h3> <h3>介绍安全经验。</h3> <h3>这是一张珍贵的老照片。</h3> <h3>11、在安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八十年代末分院制定了“三级安全管理制度”(分院安全委员会、大队安全领导小组、班组安全员)。实行日讲评,周小结,月总结,适时进行安全竞赛评比等。受到学校通报肯,並在全校推广,对学校和分院保证飞行安全起了重要作用。</h3> <h3>安全教育经常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竞赛规范化,安全评比常态化。</h3> <h3>12、进入21世纪,为适应民航高速发展,分院进行了“四加二”训练模式的改革。采取人停机不停的训练组织方法,大大加快了飞行训练步伐,提高了飞行训练的效率和效益,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推广。</h3> <h3>做飞行预先准备。</h3> <h3>做飞行讲评。</h3> <h3>研究飞行方法。</h3> <h3>各机组进行飞行机前指示。</h3> <h3>指挥员下达飞行指示。</h3> <h3>工程机务人员检查维修飞机。</h3> <h3>场务保障人员检查维修夜航照明设备。</h3> <h3>13、为提高办学能力,最大限度的增加飞行员培训数量,满足民航对飞行员的需求,新津分院又率先进行了“分院加基地”的办学模式改革。二O一九年五月,新津分院加自贡基地的挂牌,给学校“分院加基地”的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新路。</h3> <h3>进行飞行准备。</h3> <h3>机组进行飞行飞行前指示。</h3> <h3>飞行指挥人员正忙碌工作。</h3> <h3>飞行教師们精心教学。</h3> <h3>进行飞行讲评。</h3> <h3>以上几点,是新津一团、新津分院“第一分院、永争第一”的历史见证,是新津分院的分院精神和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由于,新津分院在学校建设中,发扬了分院精神和分院传统,所以,近几年来结业离分院的学生就年逾500人之多,飞行时数超6万多小时,居学校各分院榜首。希望新津分院发扬光荣,继承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把分院建设得更加美好,为学校和民航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br></h3> <h3>大队牛志锋书记正在给飞行教師们讲传统课。</h3> <p class="ql-block">祝新津分院:</p><p class="ql-block">飞得更高、飞得更快、飞得更远。</p> <h3>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