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出差见闻(3)

新华

<h3><br></h3><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年轻人利用节假日旅游,老年人随时旅游已经是常态。又有智能手机助兴,无论是天南海北、名山大川、城市乡村、甚至国外,走到哪,拍到哪&nbsp;,回来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精品文章,以供自己留念或他人阅读欣赏。在亲自参与的同时,不由得想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出差捎带着旅游的经历。那时候没有自费旅游一说,大家收入都差不多,一没有资金支持,二还需单位出证明才能购票,住旅馆等等。所以只有出公差和探亲等才能出门在外。</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湖南之旅</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8年曾经因公去过湖南省娄底市,领略了湖南的乡土民情和名胜古迹。</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经过30多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长沙市,因需要换车在长沙逗留了一段时间,趁此机会去瞻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独立寒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橘子洲。橘子洲南北横贯湘江江心,西望岳麓山,东靠长沙市区,就像一艘固定的航空母舰,矗立在江中。因毛主席青年时期在此指点江山而成为著名的风景区。</h1><h1> 然后又去了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更是国家级风景区,最大限度的体现了中国古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与碑帖、匾额、楹联、文物、爱晚亭等相得益彰,形成了庄严、神秘、幽远、典雅朴实的风格。一千多年来,岳麓书院人才辈出,如:彭龟年、曾国藩、左宗棠等,他们几乎左右了中国当时期的政治、军事导向。</h1><h1> 第二天我们又顺路去瞻仰了毛主席故居,那时的毛主席故居是一栋普通的南方农村民居,背靠青山,房前有一池水塘,非常简陋。青山之上苍松翠柏林立,修竹碧绿欲滴,一派自然美好的景象。使我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更加肃然起敬。</h1><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nbsp;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h3><h3></h3> <h1>  最后我们到了娄底市,在完成公务后,到周围山村转了转,发现湖南的村庄与北方大不一样,北方是几十户或百十户人家聚集在一块形成一个集中的村落,户与户之间互相有院墙相隔。而湖南则多是单户择地而居,互不相连,大多没有院墙。</h1><h1> 刚好走到一户人家的房前,有一老者在房前修理农具,便前去与他闲谈,但老人的湖南方言我们听不懂,我们说话他也听不懂,连打手势带比划也没法沟通交流。恰好老人的孙女放学回家,由她充当翻译才互相了解了各自的情况。正说话间,就听见由远而近传来了零星的枪炮声,接着从山脚处转出了一支队伍来,前面是举着各种彩旗的队伍,有红的、黄的、白的等,上面画着黑色的不知什么意思的图案,彩旗后面是多人抬着一口棺材,再后面是穿着丧服的家属,彩旗队伍的边上有一人,手持土枪,隔一段时间向天放一枪,原来是送葬的。队伍渐渐的快到了老人房前的小路,就见老人回身去屋里拿出了土枪,待队伍走到他房前时,他向天放了一枪,抬棺木的到时又放了一枪,等队伍走过去了又放了一枪。队伍走后我们询问老人,你们放枪有什么说道吗?他说:凡是有出丧的从住家户门前经过,丧家会有专人负责放枪通知住家,住家则会等队伍经过时连放三枪,为的是不让死人的魂魄在此逗留,早日得到归宿。我们听后唏嘘不已,真是各地的风俗习惯各有不同。在言谈中发现老人家是一个非常善良健谈的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非常向往能去首都北京和山外的大城市转一转。他孙女说:等我长大了一定带爷爷出去走一走。我们和她爷爷听了都欣慰的笑了。老人家要留我们吃饭,我们感谢再三后回到了住处。</h1><h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早已知道湖南湘西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过去有土匪、有赶尸人等。这次虽未到湘西,也算到了湘中,见识了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和不同的风俗习惯。</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