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呼兰三中回归,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众所周知,呼兰三中是区域内一座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知名度很高的学校,历史上曾出现过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音乐学院等重点名校的骄子。呼兰三中回归的喜讯不仅激动着当地民众和学子,而且还牵动着母校走出去的学子的心!</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2020年8月29日,秋风送爽,细雨蒙蒙,清新的呼兰三中校园更加朗润和明快。在情深深,雨濛濛的意境中,八十年代从呼兰三中考入黑龙江大学日语系,后又毕业于日本大学生物资源科学系的博士,现大连千世隆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江先生暨从母校走出去的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大庆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范永康先生等一行在故乡的老师、校友、学友的陪同下,回到了梦牵魂绕的母校。重新回归的呼兰三中,焕然一新,生机盎然。美轮美奂的教学楼,杨柳依依,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校园,富有创意的唯美标识,醒目的先进教学理念,别具特色的校训,底蕴深厚的校史馆,舒适精致,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宿舍令人切实感受到呼兰三中蓬勃的朝气和丰沛的文化内涵。呼兰三中吴卫国校长热情接待了对母校一往深情的学子们。详细介绍了学校师资力量,生源情况,教学理念,近期计划,远景规划。听着吴校长的介绍,大家都示以赞许的目光和满意的表情。陈德江先生长期以来对母校给予很大的关注、关心和感恩回报,在以往的校庆中,皆出资奉献,尤其是承传呼兰三中历史文化的校史馆,当年是他捐资兴建的。呼兰教育局副局长杨国锋非常注重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倡导凝聚校友的情感对接。范永康校友与呼兰三中的渊源更深,他的父亲范文质老师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即是呼兰三中骨干语文教师,手浇桃李满天下,而且文笔精华,著述颇丰。范永康童年和少年时光都是在三中度过的,他从小就住在三中家属房,上学在三中,三中在他心中有很深的情结。在他的文学作品集《康金井旧时光》里有很多篇文章是回忆呼兰三中流金岁月的情景,饱含深情的笔端奔涌出对母校的挚爱诗篇。</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呼兰三中的学子,曾在呼兰三中学习和工作过的张翔老师当年是三中的文艺骨干,他在校园编导参演的歌剧《沙家浜》远近闻名,在省内巡演,广受好评!后来他先后在康金公社党委、康金文化站、呼兰文化馆,康金镇党委任领导职务。虽然他年逾古稀,但是他对母校满怀深情,一如既往。他深情地地端详三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看到新校园,新气象,新风貌,这位“老三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吴卫国校长为大家作向导,引领校友们参观了教室,宿舍、校园,实验室、校史馆。在交流和交谈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吴校长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精于教务,善于管理,理念前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责任担当。对三中呈现的良好态势给予点赞的不仅是校友学子,还博得了两位从哈市赶来的对呼兰三中关注的作家啧啧称赞!他们二位均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闫逸,闫语,他们还是志同道合的夫妻。</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临近中午,雨过天晴,正午阳光映照美丽的校园,校园愈发旖旎多彩,处处绽放出希冀和活力!校友学子们流连忘返,意犹未尽。但是看到校领导们正在忙碌着督导完善开学前的各项工作,为了不打扰学校的工作,只好告别。吴卫国校长等校领导班子成员与大家在主楼前合影留念,然后依依惜别。几多期盼,几多祝愿,几多深情!虽然眼前说再见,但是再见不会太遥远,让我们相逢在灿烂的明天!</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相信未来的呼兰三中有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广大优秀校友学子倾情奉献,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有坚强有力,担当有为的校领导,呼兰三中一定能够实现复兴和腾飞,一定能够培养出众多品学兼优的时代英才!</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系世界汉诗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优秀文化人才,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理事,呼兰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八卦街》杂志主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