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月的紫弦大地,惠风和畅,物阜民丰。稻浪翻腾,菱芡飘香的司马光小镇,今年新景胜去年,一年更比一年好。</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司马光小镇采菱去!”每到八月下旬,人们呼朋引伴来到种菱历史悠久的司马光小镇,体验采摘乐趣,现场品尝一口鲜菱的甘脆。珠山村、程弄村、龙山湖边、冯河边、君实路边、曹畈路边……河塘堰坝,菱舟飘动,热闹非凡,热情好客的小镇居民同游客们说变化谈收成,不亦乐乎。这是北国江南的寻常风景,是光山县拥河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县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毗连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东的司马光小镇,良田美池密布,水泽沃土广袤,人们顺天时而为,接地气而作,晴耕雨读,怡然自乐。2016年,珠山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黄镜升投资数百万元,返乡成立了光山县升辉农业农林专业合作社,并将曹畈寨周边的水围孜、寨门等修缮一新,还建有农耕文化种子展览馆、旅游廊道等基本旅游设施。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多次考察后定位为司马光小镇的核心区,是“一寨一河一渠九峰十八园”为载体的司马光小镇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并结合当地实际,响应群众的呼吁,先后投资修通了6.5公里君实路,420米的曹畈路,曹畈桥,兴建司马光童年乐园广场,君实菜园,感恩亭等。勤劳干事的小镇人民乘国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东风,抢抓机遇谋发展,迎来了小镇发展的新契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蓝图已绘就,框架已搭成。2019年1月,县委县政府在拥河发展战略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隆重推出官渡新八景,司马光小镇名列官渡新八景之首。为了宣传小镇,助推小镇发展,县委县政府又因地制宜,在小镇举办一系列的特色文化活动,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助推小镇驶进跨越发展的快车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先行先导作用,决定通过政府牵头主办节会的效应示范引领小镇发展。2019年5月至8月,县委县政府在小镇举办了光山司马光小镇第一届插秧节和第一届采菱节;11月光山县隆重举办纪念司马光诞辰100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司马光小镇是传承司马文化的载体之一。2020年4月举行了君实菜园开园仪式,司马光小镇呈现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蓬勃发展局面,默默无闻的小镇声名鹊起。县委县政府善做善成,小镇未来前景可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镇人民有觉悟,小镇人民想发展。在小镇建设上,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动员和发挥区域内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9年动员组织小镇群众开展了“我为君实路安路灯”“我为家乡治水塘”等活动。“我为君实路安路灯”倡议发出后,干部群众都参与,家家户户都支持,升辉合作社带头捐款1万元,小镇群众也积极捐出50元、100元、200元不等,纷纷用实际行动建设美好家园,共计19万余元捐款饱含着人们热爱家园的深厚情感,路灯点亮了希望,也指明了方向。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和其它不利因素,小镇居民不等不靠,自己的事自己办,主动接过政府的接力棒,依托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办节会。在升辉合作社一班人筹备下,8月23日,小镇群众热切期盼的第二届采菱节在曹畈寨如期圆满举办。这是继5月27日小镇第二届插秧节之后,小镇群众自发组织,升辉合作社承办的又一农耕文化体验节活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支竹篙耶 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 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耶 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 并肩耐岁寒 耐岁寒/一加十 十加百 百加千千万/你加我 我加你 大家心相连……”这首红遍大江南北,国人耳熟能详的老歌,如今正是对小镇干群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奋发前进的赞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大家得知采菱节即将举办,从少年儿童到耄耋老人,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搭舞台,修器械,清除杂草,打扫庭院,平地开路,广场上,田野里,到处都是人们为举办盛会而忙碌的身影。有年近90岁自主来到路边维持交通秩序的宋义明老人,也有70多岁的老党员黄增誉带头发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脸上绽放的是幸福的笑容,逢人便说:“我这么大岁数了,做梦也没想到小镇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这是祖祖辈辈世代人的向往,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喜事,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信心跟党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锣鼓敲起来,号子喊起来,比赛办起来,歌舞升平抒发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菱芡丰收是对人们辛勤劳动的回馈。盛会成功了!人们欢呼了!民心汇聚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至此,种菱面积达千余亩的司马光小镇区域,开启秋菱上市的热潮,每户每年收入2万余元的菱角产业,再次展现农村美、产业兴,游客增,农民富的可喜局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其追求更高层次美好生活的前提。如今的小镇,政府顺民意,群众有信心,得天时地利人和而达成全社会共识、汇聚全社会力量。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是小镇的主人翁,自己的节日自己办。往后,我们将这样的节日活动延续成传统习俗,插秧节、采菱节将成为我们生产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这也是传承和发扬司马光农耕文化的具体实践。”关于活动的意义,珠山村负责同志如是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场场盛会凝聚着小镇干群自强不息谋发展的精气神,一次次节日活动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是人民群众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岳村考察调研时强调:“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好生活所蕴含的“美”与“好”正是人们从物质充实到精神满足,从个体素质提升到社会风气的改善,每个人都努力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有品质的生活,追求精神世界获得满足的生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不如传授给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不可能一朝满足、一蹴而就。然而,人民的良好愿望绝不会落空。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立足本地优势,发展农耕文化、农村休闲旅游、绿色高效农业等多种业态,走好产业的“造血”之路。本次采菱节的成功举办,又一次实践证明‘输血’不如‘造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镇要发展,人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走稳自我发展路子,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司马光小镇筹建工作办公室的负责同志感到十分欣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民间俗语在小镇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不知什么时候,单打独斗的黄镜升身边多了几个得力帮手,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宋向东和黄辉先后回归家乡,他们来到黄镜升身边,明华家庭农场也加入了升辉合作社,他们从最初的“各搞各的”到“抱团发展”,通力合作,发挥所长,使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力量不断增强,朝着更强更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进。目前,合作社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40多户,面积达600多亩,合作社党支部现有党员6名,社员70多人,产业带贫8户,吸纳周边村民20余人常年务工,年人均收入1万余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曹畈寨的建档立卡脱贫户肖应平,是升辉合作社产业带贫户之一。妻子智障丧失劳动能力,身患残疾的他只能就近在合作社务工照看家庭,抚养两个孩子上初中。如今,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已光荣脱贫。他说自己是合作社最大的受益者,除了每年的产业带贫分红4000元,平时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近6万元,这是脱贫的关键。加上自家种植的20亩水稻和几亩菱角,年纯收入增加3万多元。脱贫致富奔小康,靠的就勤劳的双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肖应平的两个孩子是自己家一步步摆脱贫困的见证者。村民都说昔日懒散的贫困儿童,如今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有志少年。当看到家门口来来往往的客人不断增多,当看到大人们汗流浃背地忙着举办采菱节,肖剑、肖强兄弟俩不约而同地拿起工具,加入环境卫生清理的队伍中,并将自己家里收拾的整洁美观。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来客了,干净卫生看着舒服。”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环境塑造美的心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采菱节后,肖剑兄弟俩写了一篇作文《爱光山 加油干 奔小康》:“贫穷的人更应该努力和奋斗,过上自己幸福的生活。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来它会像电视里的美丽乡村一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富裕美好!”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对家园的变化充满了赞叹,对党和政府的温暖充满了感恩。小镇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体验中,愉悦精神、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形成高尚的情操,获得更多的幸福感。</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是的,小镇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这样奋斗出来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