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i> 16 大嫂的风范</i></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兄弟姐妹十一人,除了我的大姐是我先母所生,比我大十几岁,在我六、七岁时出嫁,已经去世二十来年了。我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姐妹十个,我是老大。</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古代的清官包拯对他的嫂子非常尊敬,从包拯的故事里流传下一句话:“老嫂比母”!我的老伴虽然不能和古人相提并论,但我的弟弟妹妹们对老伴的尊敬爱戴,胜过我。他(她)们有什么事都是和她说,有什么需要都找她帮忙和求助,而很少直接和我说,她(他)们与老伴相处的很融洽,我老伴对弟弟妹妹们的请求几乎是无一拒绝。我的弟弟妹妹们大都是农民家庭,我们年轻时,不仅她自己关照她(他)们,还经常督促我去为他们排忧解难,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就是现在,她和弟弟妹妹们都有微信单聊,随时联系。谁家情况如何,家长里短,她都清楚。因为兄弟姐妹们多,外甥侄儿男女不知道有多少,加上配偶就更多了,有些我还不认识。而她,不仅能够认识,甚至连同下下一代即孙甥代也有不少能够叫来名字,知道在哪里上学等。</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最小的妹妹,比我儿子仅大一岁,从儿童时期就来到我们家跟着我们上学。老伴对她一直是与我们的三个孩子一样,像妈妈似的关爱抚养。因为妈妈不在身边,她直怕妹妹胆小受委屈,有时候甚至比自己的孩子都关爱,有一次因为儿子要吃给小妹留着的大米饭菜,被她狠狠教训了一顿。刚刚来的那段时期,小妹妹肯定很想妈妈,每到星期天就想跑回老家去。但农村家家户户养猪羊鸡犬,跳蚤、虱子很多,小妹每回一次家,头发里,内衣里总有不少虱子,但她从来没有训斥过、嫌弃过。小妹一回来嫂子总要先给她洗头发,再用开水烫衣服,再洗全家人的衣服,那时候还没有洗衣机,一大堆脏衣服,全靠她的一双手揉搓。</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小妹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我妈妈在农村,也因为年老,啥也管不了,老伴可没有少操心。订婚时,一切所需,都是她准备的,我们在城里为小妹举办了隆重的订婚仪式,所有兄弟姐妹及有关亲友40多人参加了酒宴。母亲就象亲戚一样,是日才从家乡赶来城里出席。后来,小妹要出嫁了,老伴亲自到家具厂定制了沙发、梳妆台、衣帽架等陪嫁品,加上其他弟弟妹妹们给买的洗衣机、皮箱等,在村里的人看来就是很丰厚的嫁妆了,人们和亲戚们都称赞说:就是八英她老子活着,也不会给陪这么多的东西啊!我们经常教育三个孩子必须和亲姐妹一样对待她们的小姑姑,所以,四个孩子之间和同胞手足一样的亲,一直到现在都关系非常融洽、亲近。</b></p><p><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二弟是个残疾人。当二弟到了该成婚的年龄时,母亲最担心二弟活不成人,所以就四处托人为二弟介绍对象。其中有亲戚介绍说,离县城几十里远的武家庄有一个残疾人姑娘,母亲就请求人家尽快去说媒。女方家要求先看看二弟,也就是常说的去相亲吧!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那时候从县城去武家庄,虽说有公路,但都是土石路,高低不平,崎岖难行,还要翻山越岭。相亲的日子定了,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的。又瘦又矮的我骑着自行车,载着比我又高又胖的二弟,冬天的一大早从县城出发去武家庄。出城骑行了大约五六里路,从未坐过自行车的二弟把脚伸进了车轮,突然后轮车丝断裂,连人带车摔倒在地。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差点把我气疯了。气得哭笑不得的我,呆在那里发愣,毫无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办。呆坐了一会,气归气,这亲还是要去相的。我只好扛着损坏了的自行车,尽快返回县城,又去我同学家借了一辆很旧的自行车,重新上路。赶到出事点时,已经半早晨了,又载着傻乎乎地坐在路边等我的二弟,继续沿着水库边弯弯曲曲的土路,一会骑车行,一会推着走,上了土虎焉,翻越两座山,赶太阳偏西才到达武家庄女方家。</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女方家呆了大约半个小时,人家看了还觉得满意。我们赶紧返程。翻过八道军山,到了石棚头村时太阳落山了,赶到万年饱村时,天已经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又渴又饿的我,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在万年饱村亲戚家喝了一碗凉开水,稍事休息,拿了个冰冷的谷面窝窝头,边啃边走,沿着弯弯曲曲的水库区石崖上的砂石公路,载着二弟摸黑飞驰。天上星光点点,眼前一片漆黑,路面崎岖不平,路况弯弯曲曲。就是这样的“星光大道”,现在想起来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来的!真是福大命大,老天爷保佑,没有把我们弟兄俩掉进水库里淹死。要是那时候淹死了,也省去了后来的许多麻烦!</b></p><p><b style="font-size: 20px;"> 要娶回来这个残疾姑娘,那不是说一句话就可以娶回来的。因为新娘即使是残疾人,但人家也是黄花闺女,其哥哥还是村干部,在村里也是像模像样的好人家,要求我们和健全人一样,结婚该有的必须都准备好才肯“嫁”。所以,给新娘准备嫁妆、衣服之类一应东西,是一点也马虎不得。这个任务自然而然的落在了“老嫂”身上了,老伴也毫无怨言,里里外外的衣服(包括棉衣棉裤)连同手帕香皂镜子等等,还有彩礼钱,都是老伴一手操办,置办的齐齐备备。妈妈的命令:“赶过年必须把媳妇给我娶回来坐到炕上”!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和妹夫拿着嫁妆和礼金,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把这个残疾姑娘娶了回来,在我家寄宿了一夜。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了,原打算一大早就把这个新娘送回去和二弟成亲。但她说还没有来过城里,想到百货商店串串。好心的老伴就领着她去了当时县城唯一的一家百货商店。谁知从未见过世面的这个农村残疾姑娘,可能是一看见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购买年货的人熙熙攘攘,真是大开眼界,高兴激动的不得了,当场羊疯病发作,昏死在商店的柜台前。口吐白沫,双眼紧闭,四肢抽搐,人事不省,把老伴吓的不得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老伴手足无措。好在过了一会,这位新娘子终于苏醒过来了,我们赶紧把她送了回去,与二弟成婚了完事大吉!可我从老家返回来时已接近天黑,老伴一个人在家里操劳过年的事,忙了个不亦乐乎!那时候也没有什么春晚可看,一直忙到深夜三点多了,才发现我还没有理发,她就拿着推剪在我头上胡乱推剪了几下,就算是理了发,听着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鞭炮声,欢欢喜喜过大年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 先天耳聋又傻乎乎、爱折腾的二弟,连一个残疾人姑娘都留不住,过年后这个残疾姑娘回娘家,再也不肯回来了,也就是二弟娶媳妇鸡飞蛋打一场空了,这让妈妈更是心急如焚。“婆姨不好比孤鬼呢”!这是妈妈的口头禅。在妈妈的心里,无论如何要把每个儿女都抚养成人,“活成人”的最低标准就是结婚成家。也就是说,二弟即使再不好再差劲,也要给他再娶个媳妇。鬼使神差,我的亲娘舅打听到了一个连饥饱都不识、连两个指头都数不了、比二弟小13岁的傻女子。当时我是极力反对,但妈妈哭诉着数骂我:哼!你活的有出息了就不顾别人了?!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大孝子,但我和三弟以及众姐妹对妈妈提出的要求几乎是言听计从,有求必应。妈妈把话说到如此地步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再反对下去就要担上忤逆不孝的罪名了,老伴只好再按要求给蠢姑娘准备“嫁妆”,就这样弟弟终于又要结婚了,娶了一个十足的蠢女人,后来生了两个傻小子。</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十多年前,农村家家户户改造居住条件,建造砖窑洞。二弟没有这个能力,众兄弟姐妹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老伴说,我们谁也没有时间回去帮助二弟修建,凡是修建窑洞所需的资金,我们全部包了。她拿出5000元钱无偿给了二弟(那时我们俩的工资加起来也不够二百元),三弟负责施工,妹妹、妹夫们都来帮忙,建造了崭新的三孔砖窑洞。青砖窑洞建成了,还要修配门窗啊!妈妈说没钱,意思是你看着办吧?我当时实在是有些沉不住气了,但老伴制止了我,对妈妈说:“再给你们300元够买门窗了吧”?才又买了两幅完好的就门窗给安装上去,让妈妈和二弟圆了喜迁新居的梦。</b></p><p><b style="font-size: 20px;"> 逢年过节,兄弟姐妹们不是给新衣服,就是给年饭食物,都来关照二弟一家。我们每年总要定期给二弟和母亲生活费及零花钱,早年给的记不清了,从2000年以来,给了的食品衣物除外,光钱就达四万多元。后来二弟一家住进了福利院,生活费由政府负担。另外,国家对残疾人以及农村贫困户、老年人还有种地等不少特殊的照顾,其生活费用再不用我们给了,我也老了,就由三弟负责照顾、监护二弟一家。三弟一家老小对二弟也是竭尽全力,照顾得挺好的。老伴和女儿们也不时去福利院看望二弟一家四口子,每次去,母女们都少不了给带些瓜果食品及零花钱。老伴在对待弟弟妹妹们身上,比我投入的多,和弟弟妹妹们的感情比我好的多,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她是一个好大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