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部分乘机安全常识。本期文章我们继续Base厦门航空的安全须知视频,来讲解余下部分内容。 (天津航空提供图片) (视频)厦门航空安全须知视频完整版(看前半段复习一下上一期的知识,后半段预习一下本期要讲的知识) 上一期我们截止到氧气面罩,所以本期从救生衣开始讲起。 关于这个救生衣的存放位置很多人可能没注意过。我呢,好奇心比较强,曾经特意看过一次。如果你是经济舱,这个救生衣就存放在在座位底下的一个小兜子。商务舱我没坐过,也就没看过,但根据各个航空公司的安全须知视频来看,商务舱的救生衣就存放在座位的扶手下方。 这句话的前半句不是重点,我们穿救生衣的时候,只需要将救生衣经头部穿好,带子在腰部系紧就可以了。(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系紧,否则入水后救生衣可能脱离身体)<div>这句话的后半句——“但在客舱内不要充气”,是绝对的重中之重!!!我看了很多航空公司的安全须知视频,“在客舱内不要给救生衣充气”这个点,几乎在所有航空公司的安全须知视频里都是一句甚至半句带过,但是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因为如果你在客舱内就给救生衣充气了的话,这件“救生衣”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夺命衣”!</div> 为了展现在舱内给救生衣充气的危险性,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用一个矿泉水瓶模拟机舱,为了更真实模拟水上迫降后导致机舱断裂(因为不是每个飞行员都能像萨利机长一样,水上迫降后还能保持机体完整,大多数飞机在水上迫降后都会出现的机舱断裂现象),我将这个矿泉水瓶从瓶身处划开。<div>用一个乐高小人来模拟在客舱内给救生衣充了气的乘客,因为乐高小人本身带有浮力,可以在水上漂浮,可以模拟真人穿上救生衣并充气后所带有的浮力。</div> (视频)在客舱内给救生衣充气的危险性实验<div>实验设计/视频录制:陈润芃<br><div><br></div></div> 我们可以看到,当飞机水上迫降后,机舱断裂下沉,水瞬间涌入机舱,带有浮力的小人瞬间被水顶在机舱内,动弹不得。<br>如果在真实情况下,这个人就会因为被顶在机舱内无法动弹,只能随着机舱下沉,最后溺水而亡。 (视频)水下拍摄画面,这个视频更直观的展现小人被顶在机舱顶部溺水的场景。<div>视频录制:陈润芃</div> <p>我设计这个实验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发生过类似的惨剧——1996年11月23日,一架波音767-200客机,执行埃塞俄比亚航空961航班,由埃塞俄比亚首都亚德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航班在飞行途中遭遇劫持,歹徒希望将飞机劫往澳大利亚。但飞机所带的燃油不够飞往澳大利亚,机长在与歹徒博弈的过程中,飞机燃油耗尽。随后机长选择在科摩多岛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水上迫降。由于机长一边和歹徒博弈一边控制飞机,所以没有控制好飞机的姿态,飞机着水后,机舱断裂,水涌入机舱。有很多乘客因为在机舱内提前给救生衣充气而无法动弹无法到达出口逃出机舱最终溺水而亡。最终,175名旅客和机组人员中,有125人遇难。</p> (图)埃塞俄比亚航空961航班水上迫降画面<div>图片源自网络</div> 遗憾的是——飞机在水上迫降前,机长曾经通过广播提醒乘客,穿好救生衣,但先不要充气。可有些人还是提前给救生衣充了气.......<div>所以我在这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div><u>在客舱内不要给救生衣充气!!!在客舱内不要给救生衣充气!!!在客舱内不要给救生衣充气!!!</u></div></div> 当飞机进行紧急迫降时,机舱内会有比较强烈的震动和比较强大的冲击力,那么为了减少迫降时的强大冲击力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我们就需要采取必要的防冲撞姿势(有时也称防冲击姿势)。 对于防冲击姿势的动作要领,在厦门航空的安全须知视频中病没有详细讲解,只是说了句“采取示范的防冲撞姿势”。可是乘客不一定能领悟其中的细节性要领。但是,在1999年的电影《紧急迫降》中,对于防冲撞姿势有着比较详细的介绍。我在此直接做引用。 (组图)两种防冲击姿势动作要领<div>电影《紧急迫降》截图</div> 关于防冲撞姿势的动作要领,我认为影片中讲解的已经够详细了。我在此就无需再赘述了。 我们继续来讲下一个知识点——应急撤离 客舱应急出口的标志除了像视频中这样的绿色小人标志,还有一种白底红字写着“EXIT”的标志。 (图)白底红字EXIT应急出口标志<div>图片摄影:陈润芃</div> 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条新闻——一个大三的学生,因为好奇,想看看应急舱门会不会真的打开,于是就吧应急舱门把手的盖子取下,搬动应急舱门把手。他的这一个行为,触发了驾驶舱内的应急出口报警器。机组人员随机报警,警方将其带走调查。最终,该当事人被处以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2019年的12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一架由上海浦东飞往悉尼的MU735航班。当航班一切准备就绪即将滑出时,突然一名美国籍女乘客擅自打开紧急出口致使应急滑梯打开。事后该女乘客表示,当时自己误认为上错了飞机。“我买的是中国东方航空的机票,我却登上了一架上海航空的飞机”她对此表示很费解。 (图)东航的机票,上航的飞机?<div>图片摄影:陈润芃</div> <p>诸如此类的新闻事件,我们上网一搜,可以搜索到几十甚至上百条。那位美国女乘客的行为我们还可以理解(只是说可以理解,并不是说做法正确)但她如果对这个事不解的话,可以事后去查资料,或当场询问机组人员;都可以解决,为什么偏要采取这么极端的做法呢?</p><p>至于其他人的理由,像什么好奇应急出口会不会真的打开;嫌机舱里太闷打开应急出口透透气;还有什么觉得下飞机速度太慢,想从应急出口下飞机;这些理由真的令人无法理解。</p><p>很多人喜欢坐在应急出口附近的座位,是因为那排座位的间距要比一般的座位大,坐着很舒服,花经济舱的钱,享受头等舱的腿部空间。这点我们可以理解,我也曾经坐过一次应急出口的位置,那里确实舒服;但是我们享受着比别人更大的腿部空间的同时,也要承担比别人更多的责任,履行更多的义务。不该你摸的东西就别瞎摸。</p> (图)享受更多空间的同时也要履行更多义务<div>图片摄影:陈润芃</div> (图)不该摸的东西就别瞎摸<div>图片摄影:陈润芃</div> 还有一点我要说的就是,在飞机起飞前关上舱门以后到飞机降落后打开舱门以前,飞机的应急撤离滑梯是处于“预位”状态的。(如果你仔细听客舱广播,你就会注意到起飞前乘务长会通过广播对乘务员说:“各号位乘务员滑梯预位!” 降落后会说:“各号位乘务员滑梯解除预位!”)当滑梯处于预位状态时,你一打开应急出口舱门,应急撤离滑梯就会自动放出。这滑梯一放出不要紧,要是再想给它重新装回去可就费劲了,再装回去的费用也是很贵的——根据《中国民航报》提供的数据:波音737飞机需要8万元;空客A320飞机需要9.2万元;而一些大型宽体客机,像空客A330需要19万元;波音777需要25万元;而世界上最大客机A380则需要高达30万元 (图)这一下,30万没了<div>图片来源:news.carnoc.com</div> <br><div>那有人就说了——我不差这点儿钱!我就想拉开舱门放出滑梯来看看,不就30万嘛,我赔得起!我告诉你——你有钱也不能这么干!因为如果飞机的发动机还没关车,你把滑梯放出来的话,这个滑梯很有可能被吸进发动机,那就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发动机失火等。这飞机要是着火了,那整架飞机就可能报废了。这可就不是几十万的事了,这就是几十甚至上百亿的事儿了!你要是说这钱也赔得起!可是整架飞机报废了其实算小事儿,如果因此造成人员伤亡,那生命可是无价的啊!对吧?所以这个事,真不是你有钱就能任性的!</div> 这句话在我看来,稍微有点瑕疵。严谨地来讲,应该是<div>“按照应急灯光的指引到达最近的可用出口迅速撤离飞机” <div>可以看到我加了“可用”两个字。为什么我要加这两个字呢?其实这两个字还是比较关键的,因为在某些情况下,离你最近的出口不一定“可用”;就是说你不一定能从这个出口撤离飞机。我们还拿电影《紧急迫降》中的情况来举例,由于前起落架故障无法放下,飞机着陆后机尾会翘的很高,这就意味着位于机尾的4R和4L两个舱门离地太高,乘客不能从这两个舱门撤出飞机。这也就是说,坐在客舱最后几排的旅客,4L和4R舱门的确是离他们最近的出口,但这并不是离他们最近的可用出口,他们依然需要走到客舱前部的最近可用出口离开飞机。</div></div> (图)4L和4R舱门不可用<div>电影《紧急迫降》截图</div> 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最近的出口一般就是最近的可用出口。因此,我们在登机落座以后,要明确最近的撤离出口的位置(在你的座位前方还是后面;距离你的座位有几排座位)。这样的话,飞机出现问题以后,万一出现撤离指示灯光不亮了或者机舱内能见度很低的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座位的排数来确定自己是否到达了应急出口。 为什么撤离的时候不能携带行李呢。解答这个问题,我还是按照老规矩——不直接回答,采用讲故事的办法回答! <p>今天要讲的故事发生在2019年的5月5日的俄罗斯莫斯科。这天,一架由莫斯科飞往摩尔曼斯克的俄罗斯航空SSJ100型客机,在莫斯科机场起飞后出现引擎故障。飞行员决定返航降落莫斯科,在降落过程中飞机发动机起火。在乘客紧急撤离时,机组人员告知旅客不要拿行李,赶快撤离。但有一位旅客执意要拿上行李撤离。结果,他因为拿行李耽误了时间,导致他后面的旅客仅有3人逃生成功。最终此事件导致41人遇难,其中包括两名儿童和一名机组人员!</p><p>而这名带行李撤离的旅客,在事后也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谴责。</p> (图)俄罗斯航空空难<div>图片来自于网络</div> 我们再来看这段视频。这是2019年3月,国航由北京飞往洛杉矶的CCA983航班,因为货舱火警紧急备降俄罗斯阿纳德尔机场,旅客紧急撤离。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撤离时空乘人员声嘶力竭地喊:“别拿东西了,跑!”<div>所幸事后查明货舱火警系误报,旅客也都安全撤离飞机。</div> 视频来源于网络 希望俄罗斯航空的惨烈教训和国航空姐声嘶力竭地大喊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在紧急撤离的时候千万不要带行李。还是那句话,行李没了可以再买,命没了可就啥都没了。 <p>除了行李,身上的尖锐物品在撤离时也是要取下的。这个涉及到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撤离的时候身上的尖锐物品可能会伤到自己;另一方面,你身上的尖锐物品可能扎破逃生滑梯,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出口不能再使用了,这会影响到后面旅客的撤离。</p> <p>此外,女性旅客在应急撤离时,必须将自己的丝袜脱掉!因为如果不脱丝袜的话,在滑下滑梯的时候,由于摩擦生热,丝袜会融化,从而粘在腿上,你到时候撕都撕不下来,一撕就连袜子带皮带肉全下来了!我想想这画面就疼!这一个知识点,在电影《紧急迫降》中,也有所体现</p> (图)一定要脱掉丝袜<div>电影《紧急迫降》截图</div> 厦航的安全须知视频里没有介绍使用撤离滑梯时的动作要领,我来给大家补充一下:<div>我们跳入滑梯以后,要保持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垂直,上半身可微微前倾;双手握拳,双臂伸直;双腿也要伸直。在到达滑梯底部的时候要迅速起身离开滑梯,尽可能远离飞机。</div><div>这个动作要领还是要掌握住的,因为如果你的姿势不对的话,在滑下的过程中有可能受伤;特别是从波音747、空客A380的二楼客舱滑下时,如果姿势不对可能受重伤!</div> (天津航空提供图片)<br> (视频)天津航空乘务员演示正确跳滑梯姿势<div>刘洪磊 提供视频</div>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即将起飞,请您收起小桌板,打开遮光板,调直座椅靠背!” 每次起飞前,空姐都会反复“唠叨”这句话。在厦航的安全须知视频中,虽然没有说这句话,但是在动画中也做出了这个动作。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首先解释为什么要收起小桌板。因为如果飞机在起飞加速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中断起飞,那飞机就需要紧急刹车。当飞机紧急刹车的时候旅客的身体会因为惯性而向前闯,这个时候如果旅客没有收起小桌板,旅客的身体就会以高速撞上小桌板。而小桌板的位置刚好处于旅客胸部或腹部的要害部位,猛烈撞击可能对旅客造成严重伤害! 再来解释为什么要打开遮光板。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在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和机组人员可以通过机窗看到机外的情况,同样的,机外的救援人员也能通过机窗看到机舱内的情况,方便进行救援。 (图)乘客在起飞时通过机窗看到飞机发动机起火<div>纪录片《空中浩劫》截图</div> 我选取的这段厦门航空的安全须知视频是针对波音787机型的,波音787机型没有采用遮阳板设计,而是采用电控变色玻璃设计,所以我们在视频中没有看到有“打开遮光板”的动作,取而代之的是按动按钮让玻璃变亮。但变色玻璃目前只有波音787机型拥有,其他机型还是采用遮阳板设计。 (图)波音787机型变色玻璃<div>图片摄影:陈润芃</div> 当然在中国,军民合用机场(比如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旅客在飞机滑行起飞降落过程中还是被要求全程拉下遮光板的。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违反规则哟,否则可就惹大麻烦了!<div>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该拉下来的时候就拉下来;不该拉下来的时候就别拉下来!</div> 关于为什么要调直座椅靠背,这个其实也是考虑到撤离效率的问题。因为如果把座椅靠背调直的话,那么在靠窗和中间座位的乘客撤离时就会有更多的空间来移动。如果靠背是倾斜的,那就会对撤离产生阻碍。如果你坐过应急出口前一排的座位的话,你就会发现,那一排的座位根本就不能倾斜,这就是考虑到了倾斜的座位会成为一个障碍物影响撤离效率。其实我们被要求收起小桌板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里面。 (图)前面那排座椅不能倾斜<div>图片摄影:陈润芃</div> 其实,飞机上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可怕,你不听指挥行动才是最可怕!试想一下,如果听从机长指挥,不提前给救生衣充气,那些人就不会因为被水顶在舱顶无法动弹而溺水;如果听从指挥不拿行李,那架俄罗斯客机上还能有更多的生还者。你如果不听指挥行动,用电影《中国机长》里的话来说就是:“你这样根本回不了家,还会害了全机舱的人!”<div>听从机组人员的指挥,按照机组人员说的做,你就能最大程度保证自己的安全。机组人员都是经过严格训练过的专业人员,不要以为空姐的职责只有给你“端茶倒水”,这只是她们职责的冰山一角罢了,而保证你的安全才是她们真正的职责所在。</div><div>“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能够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为什么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 ——《中国机长》<br></div> 两期文章,讲了这么多的乘机安全常识,最后还是那句话——这些知识,我希望大家一辈子也别用上!愿大家:<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每一次起飞都稳健;每一次着陆都平安</div> (组图)每一次起飞都稳健;每一次着陆都平安<div>图片摄影:陈润芃<br><div><br></div></div> 最后我们再讲一个跟今天的文章没有关系又有点儿关系的知识点。前文我们讲到,一位美国旅客误认为自己上错了飞机,因为自己买的是中国东方航空的机票却登上了一架上海航空的飞机,结果擅自打开舱门导致滑梯放出。<div>其实相信很多经常搭乘东航或上航航班的朋友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有时候明明买的是东航机票,航班号也是MU开头,却发现自己登上了一架上海航空的飞机;有时候明明买的是上航的机票,航班号也是FM开头,但却发现自己登上了一架东航的飞机。</div> (图)上错飞机了?<div>图片摄影:陈润芃</div> 中国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原本是两家独立的公司,他们的主基地都在上海;后来在2009年,两家公司宣布联合重组;上海航空变成了中国东方航空的一个全资子公司。2014年,东航向民航局提交了《关于东航子公司按分公司实施安全运行管理的报告》,提出了东上航统一运行的诉求。2017年3月28日,东上航统一运行研讨会召开。后续经历了严格的审定,2017年8月18日,民航华东管理局向东上航颁发了统一运行的《运行规范》,标志着东上航可以实现飞机、飞行人员和乘务人员这三类资源的统一调配。但《规范》中规定,对于东航实际执行的航班,可以从上航调配三类资源中的任意两类;对于上航实际执行的航班,也可以从东航调配三类资源中的任意两类。<div>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MU735航班使用上海航空的飞机执飞。</div> 其实类似东上航的运营模式的例子在其他航空公司也并不鲜见;2012年,我从台湾飞回天津,当时买的是长荣航空的机票,航班号也是BR开头;但是上飞机的时候发现自己登上了一架写着“立荣航空”的飞机(因为立荣航空和长荣航空同属于长荣集团)。2016年,我从成都飞回天津,航班号是天津航空GS7888,但当时因为天津天气原因,本该由天津航空的飞机执行的从天津飞往成都的前序航班取消,当时天津航空临时调用了一架海南航空的客机执行了我所搭乘的这趟航班。(因为海南航空是天津航空的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