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333333">前言:</font></b></h3><h3><font color="#333333"><b> </b>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纸,课本是纸做的,上厕所要用厕纸,妈妈烧菜要用厨房吸油纸……各种纸的质地不同,用途不同,却也有很多共性,让我们通过一些小实验来共同探索一下纸的奥秘吧!</font></h3><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h1><font color="#167efb"><b>🍒实验一:</b></font></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b>实验名称:</b>观察纸遇到油和水后透光度的变化<br></div><div><h3><b>研究者及合作者:</b>Sam和妈妈</h3><b>实验日期:</b>2020年7月19日,星期日<br><b>实验目的: </b>观察和比较纸遇到油和水后透光度的不同变化<br><b>实验器材和装置:</b>白纸,笔,食用油,纯净水<br><b>实验步骤:</b>见下图</div> <b>实验结果:</b><br>即刻观察:浸油的纸和浸水的纸透光度大大增加,前者透光度更好。(见下图) 风干5小时后观察:浸油的纸头透光度依然很好,浸水的纸透光度恢复到原来。(见下图) <b>分析和结论:</b><br> 看起来平整的纸实际上是有很多小孔,当光照过去,会在各个不规则的孔面无数次的反射,但每次反射出来的少,被吸收的多。经过这样无数次地被吸收或衰减。纸就几乎不透光了。但滴上油后,这些孔隙被填充了,反射变成了在主要是在油介质中的折射,光有更大的机会和几率到达对面。用水浸湿纸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油的折射率比水更接近纤维和填料,被散射掉的光线就相对更少,所以透光性更好一些。因为油不容易挥发,容易残留在纸上,而水可以完全蒸发,所以风干后滴油的纸透光度变化不大,仍然很好。<div><br><b>收获和体会:</b><br>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纸这么平凡的学习用品,里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奥秘。同学们,我们最好不要把油滴在课本上,不然就长久透明喽!<div><br><div><b>附件:</b>下图是在100倍显微镜下,普通纸张微观图。<br></div></div></div> <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实验二:</font></b></h1><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b>实验名称:</b>观察浸过水的纸放入冰箱冻干和自然晾干的不同<br><b>研究者及合作者:</b>Sam和妈妈<br><b>实验日期:</b>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br><b>实验目的: </b>观察和比较纸浸过水后分别放入冰箱冻干和自然晾干后的变化<br><b>实验器材和装置:</b>白纸,笔,冰箱,纯净水<br><b>实验步骤:</b>见下图<br></div> <b>实验结果:</b><br> 风干24小时候后观察:放入冰箱冻干的那一张纸上没有一点皱纹,和没有浸过水的白纸差不多平整,而自然晾干的白纸皱巴巴的,一点也不平整。(见下图) <b>分析和结论:</b><br> 湿纸干后为什么会发皱变形? 纸张是短纤维的集合体,纤维有吸水性,而纤维的脱水是从纤维的两端开始的,就像菜叶总是叶边缘先干,而纤维的中间部分还有水。纸张里的短纤维的长度是不一样的,脱水的速度也不一样,所以在自然条件下风干的纸张会因纤维长度的不同而出现褶皱 。 纸湿了以后,立刻放到冰箱的冷冻箱里,在冷冻状态下脱水是个比较均匀的过程,一般看冰箱里的长时间放置的蔬菜是整体脱水的。 同样的道理,由于纸中纤维的含水基本一致,伸缩比例也相同,所以放在冰箱里不起皱。<br><br><div><b>收获和体会:</b><br>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纸这么平凡的学习用品,里面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奥秘。同学们,我们如果不小心把书本打湿了,最好放入冰箱的冷冻隔里冻干哦!</div> <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实验三:</font></b></h1><div><br></div><div><b>实验名称:</b>纸对不同温度的水的吸水性观察<br><b>研究者及合作者:</b>Sam和妈妈,爸爸<br><b>实验日期</b>:2020年8月2日,星期日<br><b>实验目的:</b> 观察和比较纸浸入不同温度的水后的吸水性<br><b>实验器材和装置:</b> 纸巾,笔,尺子,水(热水,温水,冷水),水杯,摄像装置等。<br><b>实验步骤:</b>见下图</div> 实验装置图1 实验装置图2 <b>实验结果:</b><br> 当纸巾浸水的最初几秒,我发现水被纸巾迅速地吸上来,热水最快,冷水最慢,常温水处于中间,三者吸水的高度有明显的差别。随着时间的延长,纸巾吸水的速度逐渐放慢,三者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减少(数据和图表如下)。<br> <b>实验过程:</b> 9秒时,三条纸巾的吸水高度。(见下图) 继续观察,3分钟时,三条纸巾的吸水高度越来越接近了。(见下图) 4分钟时,吸水高度在缓慢攀升,间距还在缩小。(见下图) 5分钟时,吸水高度几乎一致。(见下图) <b>分析和结论:</b><br> 首先为什么餐巾纸吸水能力强,是因为“毛细现象”,餐巾纸之间有很多间隙,水很容易被吸收。<br> 吸热水比冷水快可能是由于热水中的分子比冷水运动更剧烈,也就是热水分子的动能比冷水分子的动能大。<div><br><b> PS:</b><div>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div><div><br><div><b>收获和体会:</b><br> 感谢老妈和老爸的大力协作,这次实验得以圆满完成,但是实验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首先是选择纸的材料,普通的A4纸吸水性太差,观察了1小时才吸了2cm高度的水,后来改用厕纸,吸水性是大大提高了,但是纸张太软,不利于操作,而且吸水后颜色变化不明显,不利于观察,最终选定了厨房纸巾,经历了几次预实验,效果满意。还有固定装置,拍摄角度,刻度标识都一度成为实验的“拦路虎”,通过开动脑筋,最后都一一解决了。我们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大约有1600次的实验,经历这次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含义。同学们,不管是生活还学习,我们都需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努力吧!</div></div></div> <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实验四:</font></b></h1><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b>实验名称:</b>纸对油和水的吸收性观察<br><b>研究者及合作者:</b>Sam和妈妈<br><b>实验日期:</b>2020年8月9日,星期日<br><b>实验目的: </b>观察和比较纸浸入油和水后对其吸收性的观察<br><b>实验器材和装置:</b> 纸巾,笔,尺子,自来水,食用油,固定装置,摄像装置等。</div><div><b>实验步骤:</b>见下图</div> <b>实验过程:</b> (该视频采用延时摄影的方法,使实验过程快速呈现) <div><b>实验结果:</b><br> 当纸巾浸入液体时的最初几秒,我发现浸水的纸巾迅速地把水吸上来,而浸油的纸巾过了好一回儿才有油吸上来的迹象。随着时间的延长,纸巾对吸水和油的速度逐渐放慢,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大。</div><div><br><b>分析和结论:<br></b>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前次的实验,纸可以吸水是因为“毛细现象”,餐巾纸表面有很多间隙,液体分子会在其纤维孔隙间扩散。扩散速度与液体的分子的大小有关。通过上网查询,我们知道水的分子量约为18。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其分子量约为639。由此可见,水的分子量远远超过于油的分子量。油上升的慢是因为油分子量大,跑得慢。就像上体育课时,班上那个大胖子总是跑在最后 ,他跑不动呀!<br></div><div><br></div> 👆水分子的分子式 👆甘油三酯分子的分子式 <b>收获和体会:</b><br> 这次实验几乎我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我感到困难无处不在,还好遇到困难时妈妈总能给我最及时的指导,就像“及时雨”,希望下次我能做得更好! <b>🌹结语:</b><div> 原来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纸也有这么多奥秘,未来我还要继续对纸的探索之旅,比如观察纸的延展性、承载力、可燃性等等,期待有更多的发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