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多次来到陕西秦川大地,领略人文历史自然风貌。三秦大地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承载着深厚文化积淀的热土。巍巍秦岭上,悠悠黄河间,处处流淌着文人墨客的古风遗韵。陕西是全国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它保留了我国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大量文化遗产。浏览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随处可以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等,无一不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环。自古以来,陕西就是文人墨客游访的乐土,是领略自然神韵的一方灵秀天地,是古往今来文人雅士解除疲乏、安放心灵的桃花园。</p> <p> 这次 从四川广元驱车北上便进入陕西,然后直奔勉县。</p><p> 勉县武侯祠,位于陕西汉中勉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武侯墓隔汉江遥遥相峙。全国尚存有规模较大的武侯祠9座,而陕西汉中勉县武侯祠是皇帝下诏修建的,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50年,堪称“中华第一武侯祠”。公元263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下诏立祠。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p> <p>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宝鸡境内),享年五十四岁,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遂归葬勉县定军山脚下武侯墓。</p> <p>根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所以定军山下建有武侯墓。黄忠病逝之后也葬于定军山下。</p> <p>勉县定军山,位于城南5公里处,三国时期古战场,有“得定军山则得汉中,得汉中则定天下”之美誉,定军山,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p> <p>定军山之战:建安廿年(公元215年),曹操平汉中,并派大将夏侯渊、张郃等留守,驻兵定军山和天荡山各隘口。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将进兵汉中,老将黄忠打败了驻守天荡山的张郃后,又奋勇取定军山,经法正指点,夺得定军山以西的挡箭牌山的山头,踞高临下,大吼一声,直取夏侯渊,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连头带肩劈死,从而夺得了定军山。刘备进而夺取了大半个汉中地区。定军山,见证了刘备的崛起与辉煌。</p> <p>驱车出潼关,沿着陕西沿黄公路直奔乾坤湾。一路上,时而与黄河结伴而行,时而穿行在沟壑纵横,盘山曲折的黄土高原上,真有点山路十八弯之感觉,享受着黄土高原的风,黄土高原的景与情。</p> <p>黄河这条流淌了160万年的母亲河,在流经山西省永和县河会里村、后山里村和陕西延川县土岗乡大程、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也就是秦晋大峡谷中,形成了个“S”型大转弯,形成了一个神秘的造型,乾坤湾S型大转弯。</p><p> 来到圣览山巅,极目远望,眼前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黄河犹如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间奔腾不息。位于S型的黄河古道边畔上的河怀村和伏义河村,犹如黄河巨龙怀抱其间的“阴阳鱼”。这段黄河古道就是乾坤湾。</p> <p>夕阳西下,在乾坤亭内极目眺望, 形似太极图的乾坤湾尽收眼底。弯道弧度320度以上, 堪称天下黄河第一湾 。它形如太极阴阳鱼 ,环抱郁郁葱葱的青山。山上住着人家 ,炊烟袅袅。岸边的草滩上, 一 群群黄牛正在河边饮水吃草。乾坤湾不仅壮美 ,还是一幅黄土高原的生活图画 。</p> <p>乾坤湾奇特的景观,留下了一个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p> <p>清水湾是陕西省延川县乾坤湾景区的精华景点之一,离乾坤湾十公里,其弯度达305度。据记载,清道光十一年前,这里就是黄河西岸的一个重要渡口,所以也称清水关。古渡码头昔日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是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街道两旁茶楼、饭馆、客栈随处可见。</p> <p>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p><p>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p> <p>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p><p>夜晚,钟楼华灯齐放,璀璨斑斓,游人如织,心旷神怡。</p> <p>入夜,各色的地灯、路灯,还有那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变幻多端,发出五光十色的光芒,点亮了整个古城,一眼望去,真还分不出东南西北,历史古城建筑与现代林立的高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小吃街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一切都向人们乃至全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十三朝古都西安,永不褪色的风采与魅力。</p> <p>《古楼与现代》</p> <p>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当时是西安的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再加上后来明清屡次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漫步于城墙上,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悠然自得。</p> <p>西安城墙上灯火阑珊,站在城楼往下望去,车水马龙,车流划出条条灯龙,蜿蜒曲折,星星闪烁,好不惬意。</p><p>:</p> <p> 柳永</p><p>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p><p>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p><p><br></p> <p>西安著名的小吃街在回民街,回民街在北院门,旧时是清代官署区,回民街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西安小吃在这里都可以找到。</p><p>西安具有浓郁的西北风情,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岐山面、饺子宴,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陕西名吃,牛羊肉泡馍号称“陕西一绝”,羊肉泡馍余香满口、回味无穷,赞不绝口,一个爽字了得。</p> <p>《吆喝》</p> <p>《疱丁解羊》</p> <p>. 西安城内的广场上只要不是逢着下雨,天一黑,便锣鼓喧天,吼秦腔的、唱豫剧的、跳舞的热闹无比;若是天气不好,偶尔还能隐隐听到不知哪里传来的啸声,如泣如诉,绕梁不绝。西安古迹太多,比如大小雁塔,比如钟楼,比如碑林,太多太多数不胜数,这还是在城内。西安的历史自秦以来,也两千多年了。大秦帝国的锐利、刚猛、智慧,早已传播华夏;汉帝国的精神、文字也早已植入我们的血液、我们的骨髓;大唐的雍容富贵、磅礴大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早可见踪迹。西安实在是太历史了,只愿自己太浅薄,所知太少,单是古城墙就有说不完的话。</p> <p>吼秦腔,响遏行云,铿锵健壮,其声亮,其音壮,其势威武,其气刚阳,板胡锣鼓,石破天惊之音,提袖吼唱,无拘无束之姿,性情之腔,中华之腔。</p> <p>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p><p>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p> <p>大唐芙蓉园内塔景。钟声悠然的传来,伴着朦胧的夜色,伴着清凉的夜风,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置之度外,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似乎有淡淡的花香,悠远的淡淡的而又沁人心脾,这是最美好的时光,也是身心最放松最惬意,尤其是在夜晚,在夜色阑珊的时候。</p> <p>大唐芙蓉园位于大雁塔东南侧,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仿佛大唐盛世再现。</p><p> 大唐芙蓉园从唐代便开始开辟曲江,当时被成被称为宜春苑,后来因为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将曲江命名为芙蓉园,在贞观之治后,唐玄宗开始大规模扩建,使此园林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盛况。</p> <p>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p><p>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p>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p><p>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 <p>兵马俑辛勤的文物修复者。</p> <p>准备出征的勇士。</p> <p>兵马俑全景。</p> <p>《勇士》</p> <p>山中过亭寺,杵杖去登顶。</p> <p>老翁身背摄影包,终于如愿以偿登顶啦!华山最美为西峰,最高为南峰,登上峰顶都能一览众山小,怪峰林立,峻俏秀美。登西峰两人并排还要侧身过,两旁栏杆上锁满了连心锁,寓意伴侣永结同心不分离。登上南峰项,海拔2100多米,巴掌大的地方挤满了人,好在有围杆,也是锁满了同心锁,不然真容易掉下万丈深渊,看下面都会心惊肉跳。</p> <p>五岳之一的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市城南,海拔1997米,因山峰自然排列若花状,故得名。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峻、秀著称于世。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古人有云:“山无石不奇,无纯石不大奇”。华山之奇就在于它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p> <p> 登上华山极顶,天已转晴。放目四望,但见千峰逶迤,匍匐脚下;天地空阔,八方一色;真正是山舞银蛇,原驰腊像。整个世界显得那么洁净,一点污秽都不存在,此时,即使是最复杂的人恐怕也顷刻失去了杂念。站在绝顶之上,脑袋瞬间一片空濛,大有飘飘欲仙展翅凌云飞腾之感。淡定片刻,一股豪气由脚底直贯头顶,顿时生出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 </p> <p>“”自古华山一条道”。西岳华山的美,或奇险,或峻秀,或渊悠历史,无论是什么,都会让人难以忘怀。登华山很累,特别是登华山最高峰南峰时,一条小道,更是气喘吁吁,直冒虚汗。到了顶峰,豁然开朗,壁壑千仞,紫气松柏,一览千里众山小。</p> <p>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p> <p>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p> <p>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p> <p>壁壑千仞,无欲则刚。</p> <p>自古华山一条道,天下无人不识君。</p> <p>秋天醉美的华山,落日西下,余晖金灿灿,紫气东来,山峰一片金黄,枫叶黄了红了,一条小道崎曲向上,无限风光在险峰。</p> <p>余晖照山峦,穿过紫气,穿过雾蓝。</p> <p>巍峨连绵,紫气东来。</p> <p>《紫气雾篮》</p> <p>马嵬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马嵬之变,玄宗不得己三尺白绢赐楊玉环自缢。但也有传说是替身死,杨玉环已偷渡日本。</p> <p> 马嵬坡事变,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诛奸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惊破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美梦。转瞬之间,洛阳失陷,潼关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携爱妃杨玉环,仓皇逃离京师长安。刚到马嵬坡时,六军不发。禁军将领陈玄礼等对杨氏兄妹专权不满,杀死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遂请求处死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只得与杨贵妃诀别,杨“遂缢死于佛堂”。 史称“马嵬之变”。郑畋作为唐僖宗朝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之人,对唐玄宗与杨贵妃之事颇有感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他在凤翔陇右节度使任上写下此诗。 </p><p> 马嵬坡 </p><p> 【唐】郑畋</p><p>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p><p>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p> <p>扶风县因法门寺而被称为东方佛都,法门寺(真身宝塔)因半边垮塌维修,故事性地于1987年发掘出佛指舍利四枚(真中一枚佛指舍利,三枚隐骨)而蜚声中外,也使后人明白了真身宝塔的含义。</p> <p>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p> <p>法门寺,号称“关中塔庙之祖”,最早叫阿育王寺,寺内贮佛骨的四层木塔称为“阿育王寺舍利木塔”。元魏二年(494年),北魏皇室首次开塔瞻礼舍利,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对该寺进行扩建。隋文帝开皇三年(583),阿育王寺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第二次开塔瞻礼。625年,唐高祖李渊将“成实道场”改名“法门寺”,而舍利塔先后被称为“无忧王寺真身宝塔”、“大圣真身宝塔”、“护国真身宝塔”。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期间,还重修了法门寺塔。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咸通十五年(874)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p> <p>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高148米,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整个建筑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合十舍利塔前铺设了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于佛教经典题材的景观小品及金色菩萨像点缀在佛光大道两侧。佛光大道的两头分别是可容纳十万人的朝圣广场与山门广场。</p> <p>法门寺佛光大道。</p> <p> 法门寺内,存有一枚释迦摩尼的真身指骨舍利。</p><p>在历史上,曾经先后有四位皇帝发动过毁佛、灭佛的事件,分别佛家称"三武一宗"法难。因此中国的佛舍利在当时也大部分遭到毁坏。为了避免佛指骨真身舍利遭到损毁,僧人另外仿制了三枚佛骨,也就是所谓的"隐骨"。</p> <p>佛祖指舍利。</p> <p>影骨舍利。</p> <p>藏佛祖指舍利的八重宝函。</p> <p>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復回。</p> <p>“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正是对壶口这一景象的真实写照。壶口瀑布极为壮观,滔滔黄水倾泻而下,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p> <p>滚滚黄河水,泄入龙槽犹如万马奔腾向前,踏破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恢弘大气。只有站在壶口瀑布,才能领略黄河情韵,让你浮想连篇。</p> <p>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上。梁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p> <p>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p><p>无字碑,谁立竖?李兮唐,周兮武。千秋冤结一杯土。唐家余子不足数,于阗此意晦终古。</p> <p>距离亁陵三公里的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润(683~701年)是唐中宗李显(683年~684年和705年~710年在位)的长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子。大足元年(701年)遭谗言被武则天杖杀,时年19岁,中宗复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以太子身份陪葬乾陵并号墓为陵。太子墓中的壁画十分精美,里面珍贵的壁画都已经被整个起下来放到陕西博物馆了。</p> <p>这些壁画色彩绚丽,画中人物姿态各异,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宫廷的日常生活。这批壁画琳琅满目,技巧娴熟,犹如一个唐代地下绘画展览,是陕西唐墓壁画的一次重要发现。</p> <p>咸阳秦皇都的始建于秦,重建于宋的清渭楼,与岳阳楼黄鹤楼齐名。乾县的乾陵无字碑及唐中宗李显之子德懿陵彩壁。</p> <p>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九嵕山的主峰上。</p> <p>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p><p>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