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志国~19《欣赏作品时,我们要看到它的背后》

平儿

<p><b style="font-size: 15px;">摄影/文字:张志国</b></p><p><br></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欣赏作品时,我们要看到它的背后》</b></p><p><b style="font-size: 18px;"> ---摄影杂谈</b></p><p><br></p><p>若闲老师:</p><p> 看不太懂,请教下:拍个花花草草的、拍个蜜蜂采蜜的,这个有社会元素吗?拍个模特的脸、眼局部的时尚片,有社会元素吗?拍个公园小桥的、拍个糖水风景的,有了环境,有了祖国或地球大好河山的算有社会元素吗?这三点没具备全的,算好片吗?谢谢了,期待中...</p><p>回复若闲老师:</p><p> 其实,很多时候我是喜欢自言自语的,就是在这种自言自语之中,在感觉自己的慢慢前行。换言之,我是不太喜欢讨论问题的,有时候虽然是“事不说不明”,但在网络之中,更多的还是在浪费时间。既然若水老师有问,我就说说自己的想法吧,我是这样认为的:</p><p>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1942年,还会拍拍花花草草、美女时尚大片吗?这些歌舞升平的东西,能够和社会脱离了干系吗?它在小环境中是花花草草,它在大环境中就是一种社会欣欣向荣、愉悦快乐,就是一种勃勃生机,这不是也在反映一种社会状态吗?能够反映社会状态的东西应该是社会元素之一。有时候,欣赏一幅作品时,不仅仅是其本身,还要看到它身后的东西。</p><p> 当一朵鲜花陪在红旗下,就是一幅歌颂祖国歌颂党的画面,当一朵暗淡无色的蔫巴花陪在红旗下,就应该理解为此作者有了另外一种想法了。我也一直认为,作为摄影人,拍美女时尚大片虽然是社会需要,但远远不如拍摄反映百姓疾苦的农民形象更为令人值得尊重,就象解海龙老师的《大眼睛》,也是人像啊,也算是脸啊、眼啊、局部啊,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中也算是时尚一时,这幅作品引发出希望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难道《大眼睛》不具备社会元素吗?当然,如果只是利用摄影玩玩乐乐,这些都免谈。我说的这三个元素,只是目前我个人对摄影感悟进程中的一种理解,以前我理解的三元素有很多,比如:快门、光圈和感光度,后来也许是色彩、明暗和构图,其实摄影没有必要这样较劲的,理解了的就理解,理解不了的就不去管它,前段时间鲍坤老师让我看《摄影批判导论》,我的妈呀,看的我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但这本书却是在摄影理论界有着好评。</p><p> 我目前还这样理解:其实,摄影就是一个自己玩的东西,除了技术有必要交流之外,思想上的东西还是要尽量自己感悟,有的思想固然值得学习,但,学来学去还是别人,不是自己。很多时候,错的想法也许会得到一片好评,对的思路也许不被人赞同,也许,在摄影感悟的路上没有对错,有利于前行是最终目的。</p><p> 这也是我理解的生活:不怕出错,就怕没有想法。</p><p> 呵呵,说着说着扯远了...</p><p><br></p><p> 2013.4.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