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时隔三年多,再次走进号称“福泉古驿道,入莆第一村”的莆田市涵江区东大村,继续寻找千年古驿道上的一颗遗珠。</p> <p> 早年间,无论是赶往省城或京城博取功名学子,还是为谋生计而晓行夜宿的商人,都在迎仙驿旁留下匆忙的身影。</p> <p> 我在迎仙驿前驻足良久。仿佛间:莘莘学子、悠悠商队、匆匆路人从身边走过,渐渐融入这片青山绿水之中。</p> <p> 万丰大厝,始建于1926年,后经几次扩建,终于独树一帜,成为东大村最具代表的莆田与南洋风格相结合的典范。</p> <p> 这是始建于1909年的姚余三大厝。主人姚余三早年离家前往吉隆坡谋生。</p><p> 如今,他的子女将祖厝贡献出来,作为公众活动场所。华侨爱国精神可见一斑。</p> <p> 在村中,我们寻得一株树龄500多年,胸茎1.6米的秋枫,其硕大无比的根榴让人叹为观止。</p><p> 村民将它奉为风水树,对它崇敬有加。</p> <p> 龙眼是这里的主打水果,房前屋后、田边园畔,目之所及,唾手可摘。而且,无论味道还是品相,都堪称上乘。</p> <p> 行走村中,随处可见前朝遗留下来的古厝,既有莆仙风格,也有南洋韵味。“小南洋”称号果然名不虚传。</p> <p> 富庶招来贼惦记。为此,族人组织起来,修堞楼、买枪支,共御土匪盗贼。图为村口修建于1935年的御匪堞楼。</p><p> 图三,一堵内墙上的四个并排的孔洞有什么作用?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吧!</p> <p> 在众多房屋中,相当豪华的现代别墅比比皆是。古厝新居比邻而建,交相辉映,成了东大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村南边,一条气势宏大的溪流日夜奔流。这便是在涵江区颇有名气的蒜溪。溪面,鸥鹭飞翔;溪边,杨柳依依……</p> <p> 只可惜:受疫情影响,三年前熙熙攘攘的游人不见了,溪边众多餐馆摊点也关门了,只有个别村民守着一篮刚摘下来龙眼,向偶尔路过的行人叫卖着。</p> <p> 漫步村外,满眼翠绿,水稻、大豆、地瓜……蒜溪水滋养着这一方沃土。勤劳勇敢的莆阳儿女默默耕耘、守望家园。</p> <p> 五律 * 再游莆田东大村</p><p> (文/柚花如雪)</p><p><br></p><p>东大迎仙驿,莆阳第一村。</p><p>古枫枝愈茂,老屋韵犹存。</p><p>水净鱼亲月,花香蝶恋园。</p><p>关山千万里,何处寄乡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