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幸参加十八频道,听我韶韶栏目主持人小吴老师带队游览-瞻园的活动,开启我融入群里活动的第一次。<div> 一大早来到集结地,等待入园。<br></div><div>南京是一座包容和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俗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地表遗存众多。</div> 小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入得园来,聆听导游老师的讲解。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内,以大量翔实直观的文献文物、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再现了一百多年前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波澜壮阔的场景。展厅陈列有太平天国天王玉玺、幼天王玉玺、忠王宝剑、《天朝天亩制度》等一大批珍贵的文书文物。 上面的钱币和马褂均为实物遗存,团龙马褂为太平天国高级官员礼服。<div>好了,不多说了。由于农民起义的思想局限,最后的结局亦是异常惨烈。</div> 与博物馆一墙之隔的便是久负盛名的瞻园。 我们来到的这座清净幽雅的庭院,便是600年前赫赫有名的明代开国元勋魏国公徐达王府的旧址。乾隆二十二年,弘历皇帝第二次巡幸江南,曾驻跸斯园,取苏东坡的一句名言“瞻望玉堂,如在天上”,为园子亲笔题名“<b>瞻园</b>”。瞻园是南京仅存的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以山石著称。在历史上曾与上海豫园、无锡寄畅园及苏州拙政园、留园齐名,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 一条长廊横贯南北,即使是绵绵的雨季也丝毫阻拦不了你信步漫游瞻园的闲情逸致。 静妙堂是园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代,为三开间附有前廊的依山建筑,史料记载明代时,名为“止鉴堂”,是徐达晚年消闲的地方,清乾隆年间改为“绿野堂”。清江宁布政使李宗羲重建瞻园后,将此厅更名为“静妙堂”。静妙堂是南方常见的两面临池的鸳鸯厅建筑,南部的建筑格调清新淡雅,小巧玲珑,主要用于接待女客;北部的建筑格调粗狂豪放,古色古香,主要用于接待男宾。相传在静妙堂的楹柱上,曾有一幅气势恢宏的长联,为中山王徐达晚年所撰,在清代广为流传。 这是大观园建筑。前段时间,梅雨季节里我来此拍过一幅照片(如下) 《梅雨时节,最是江南》 园内植被繁茂,导游老师带着我们来到这(上图),问这是什么植物?我是张口结舌(大笑),导游老师解释:金银花树,就是我们夏天泡茶水喝的金银花。<div>始终明白一个道理:行万里路,破万卷书。</div><div>到此,我们游览瞻园的行程即将结束,为此,我们的小吴老师特安排采访了导游老师,以表达谢意!</div> 还采访了我们群友代表 最后请允许我晒下我和小吴老师的合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