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园位于醋库巷44号,是建于清末的一处古典园林,占地面积6.6亩。 柴园是一座私家园林。清道光年间为潘曾琦宅园。光绪年间,由浙江上虞柴安圃购得,重修扩建后,人称"柴园"。这是门前的照壁,照壁正中是《丹凤朝阳》砖雕。 柴园历经变故。抗日战争爆发后散为民居;建国后曾为南区人民政府驻地;1957年后为学校使用;1985年市文管会和民政局共同出资重点维修了鸳鸯厅与船厅。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柴园整体布局为东宅西园,水池清幽,厅堂怡然。这是门厅。 门厅一侧的墙壁上镶有砖雕《柴园鸟瞰图》。 门厅内侧正上方高悬《苏州教育博物馆》横额,表明柴园现为苏州教育博物馆所在地。 二进是中厅,原为轿厅,既是停轿的地方,也是供轿夫喝茶休息的处所。现为博物馆的“序言馆”。 厅内正面是《苏州教育地图》,东西两侧墙上是“教育名人名言”,中屏背面是一首《苏州教育赋》,概括了苏州教育的发展历程。 厅中陈列的《论语》残碑。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进士登科录(影印本)》。 《柴园重修记》碑。 三进是大厅,是园主人家中举行重要礼仪活动和接待贵宾的地方,空间舒朗,装饰精美,为院落中规格最高的建筑。现在是博物馆的“名人馆”。 大厅正中是一尊孔夫子立像。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人讲学的开创者。<br> 正堂匾额《仁至堂》,两侧盈联:“手振木铎育六域青衿为教俊彦蔚起,衿怀生民开千秋基业爱言中华复兴。” 两边为苏州教育界木雕“名人墙”。 《苏州在京五老图》是1975年4月19日苏州在京五老于叶圣陶住宅的合影。前排左为顾颉刚、右为王伯祥。后排由左到右为叶圣陶、章元善、俞平伯。 叶圣陶在甪直“五高”任教时的办公室(模拟)。叶圣陶(1894-1988年),苏州籍著名文学家、教育家,1917年春,应苏州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长吴宾若的邀请,到苏州下辖的水乡甪直镇任教。甪直被叶圣陶誉为第二故乡,逝世后长眠于甪直保圣寺内。 谢孝思书扇。 潘世恩所题扇面。 彭定球所题扇面。 钱棨所题扇面。 陈肯堂所题扇面。 穿过天井是一个石库门,背面是砖雕门楼。门楣上的横额《嘉门善祥》是嘉庆九年(1883年)怡园主人顾文彬所题。 第四进是堂楼,是主人全家生活起居之处。底层是接待女宾的客厅,二层是宅主、女眷的居所。整个堂楼造型精致,古朴典雅。 堂楼现为博物馆的“现代馆”,展出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史和物件。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具盒。 算盘。 二楼“院士馆”,展示的是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人士姓名(含外籍)。 二楼“荣誉馆”,以奖牌、奖杯的形式,展示了获得教育系统先进称号的单位。 廊道。 “听雨”瓶门。<br> 堂楼后侧过道上的“泰山石敢当”。 柴园主轴线之东有一封闭小院,内设“汉语推广中心体验馆”,在这里可以学说普通话和苏州话。 还可以玩体感游戏、体验VR(虚拟现实)等。 主轴线之西,便是柴园主景区所在。堂楼的西边是“楠木厅”。 楠木厅内悬匾《留余堂》,意为“庭有余香”,出自一幅传统名联“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厅中对联为“精鹜八极胸中自有丘壑,神游千年笔底乃生波澜。” 楠木厅内的家俱和所有木结构均为楠木制作。 楠木厅内东西两侧陈列着12座具有代表性的苏州百年老校校舍模型。 苏州四中钟书楼模型。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舍模型。 苏州大学林堂模型。 楠木厅的西边是“藏书楼”,是园主人读书、收藏、著述之所。现为博物馆的“近代馆”。 东吴大学(苏州大学的前身)大门造型。东吴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西制大学,于1900年由基督教监理会在苏州创办。 “藏书楼”内的楼梯。 百年老校校服。 校徽。 模拟民国时期的化学实验室。 左为“边缘八卦形铜钟”,铸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钟上刻铭文“海虞市立一校”(海虞为苏州下辖常熟的古称)。右边的“铜钟”由美国麦克沙恩公司铸于1885年,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美国基督教传教士海依士携钟至苏州办学,置于翠英书院内。 园区西北角是“西厅”,现为博物馆的“专题展馆”。 专题馆内是《苏州老园丁书画展》。 园区西南角是“办公楼”。 楠木厅、藏书楼和西厅的前面是一片旖旎的园林风光区。 小园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中水波荡漾,池上筑有小桥,池边垒叠湖石,相互映衬,小巧幽雅。 桥头铺地为“五福捧寿”。 水池周边,花木参差。亭榭舫厅,错落相宜,诗意天成,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水池边有百年石榴树。 百年桂花树。 水池西面坐落着“船舫”。 船舫是园中最为精致的建筑,是典型的“舫”式结构,船头为东向敞亭,悬对联曰“佳句长吟松径夜行一轮月,竹嵩轻点清溪晨渡半如画。”匾额为“有舟不系”。 船舫前有临水平台,后为二层阁楼。 前面的平台,也是“观鱼台”。 船舫内部。 船舫后边长廊上筑有“半亭”。半亭上悬匾“半也有品”,盈联为“临池生画意,卷帘得诗情。”中置一镜,映照着小园的景色。<br> 半亭前有一组民国风格的雕塑。 《踢键子》。 《推铁环》。 《放风筝》。 水池东侧与船舫相对的是“水榭”。 水榭外设美人靠,可凭栏观景。榭上悬匾《可以濯缨》。 小榭背倚东侧大厅,借地而建,小巧玲珑。 船舫南边有曲廊直通“鸳鸯厅”。 鸳鸯厅位于园林的南部,现为博物馆的“古代馆”。 鸳鸯厅是园子里最宽敞的大厅,主要用于接待贵客嘉宾。面阔三间,由南北两厅组成。 南厅空间朝阳,气势阔大。厅内悬匾《文开吴会》,两侧盈联为“修齐治平后昆继先贤薪大传承华成厦文明,格致诚正木铎播金声弦歌教化三吴学子。” 在此厅可以看到从泰伯建吴,到言偃传学、澹台讲学,再到府学、州学、县学相继诞生,书院、社学、义塾蔚成风气的苏州古代教育史上一系列重要事件。 鸳鸯厅北厅悬匾《道启东南》。 匾额下方中屏为苏州历史上的四大古书院(南宋和靖书院、元朝鹤山书院、清朝紫阳书院和清朝正谊书院)介绍。 博古架。 鸳鸯厅厢房,满堂轩式。 侧厅有一口古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垂直深度约六米,并且向西水平延伸到大厅底下,兼具消防和调节室温的功能。 厅中陈列着《姑苏緊华图》长卷。 鸳鸯厅一侧的实景“三畏书屋”。 鸳鸯厅外,置松柏湖石小品。 厅外小院,开“琴棋书画”漏窗。 厅北池畔,建书法条石长廊。 园中不少地方都有湖石、叠石、松柏等组成的景观小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