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耿之丨“有庆堂”与潮汕陈氏文化源流

蓝天传微 陈俊乾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点击上方蓝色字 “</span><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蓝天传微” </b><b style="color: rgb(1, 1, 1);">可以</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关注更多内容</span></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潮州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潮州分院主办《潮州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祠寺信俗.刋载文章</b></p> <p><b>  有庆堂”与潮汕陈氏文化源流</b></p><p> 陈耿之</p><p><br></p><p><br></p><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如果我们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就不能正确地对待现实,也就没有未来。”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是针对中国共产党来讲这段话,但我认为,对于我们陈氏一族的发展壮大,也是很有启示作用的。我们中国人的祖宗情结是非常强烈的,我们不管走到那里,都要认定自己祖先的家园,守护祖先的荣耀,继承祖先的传统,并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祖先增光添彩,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依托和特有信仰,这种强烈的祖宗崇拜使我们的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世代辉煌!</p><p><br></p><p> 我们为什么姓陈?这是有来由的,是周武王为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给我们祖先赐封陈国,从此,我们才从姓妫(guī)改为姓陈的。据《史记》记载: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三皇"和姓氏远祖。周武王伐灭商之后,找到“三皇”“五帝”之后进行德褒扬和分封:神农炎帝的后人封于焦,黄帝的后人封于祝,尧帝的后人封于蓟,舜帝的后人封于陈,大禹的后人封于杞。其中,位居“五帝”之一的帝舜,就是被广大陈氏族人认定是自己的血缘亲祖,我们尊称虞舜的太始祖。考其世系,帝舜为黄帝九世孙。陈氏,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百家姓》称陈姓源于古陈国,颍川郡。《史记.卷三十六.陈杞世家第六》载:“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ruì&nbsp;),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圴(zhuó)为封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至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以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其他史书也记载:帝舜系黄帝九世孙,至帝舜十八世,商汤赐封为妫姓,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遏父),遏父之子妫满为帝舜三十四世,周武王把长女太姬下嫁给妫满,封于陈,使奉虞帝祀。逝谥胡公。(为陈氏立姓太始祖,称陈胡公满)。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各处,胡公子孙遂以国为氏,立姓陈。陈国传二十世,二十五君。可以这么说,陈氏的姓,形式上是以地名命名的姓,但其本质则是由于舜帝的功德传世而获周武王赐封的姓氏。这是我们陈氏族亲要永远铭记的荣耀。陈氏一族,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族裔七千余万人,遍及世界五大州,是中国大姓之一。陈氏的堂号比较多,常见的有“颍川堂”、“汝南堂”、“星聚堂”、“忠顺世家”、“南康世家”、“义门世家”和“江州义门”等。(1/2)</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一一一</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陈耿之,潮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潮州市委党校客座教授。</b></p> <p>  姓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历史同中华民族历史的演进变迁是一脉相承,是同传承人文始祖的美德息息相关的。我们陈氏的血缘鼻祖虞舜,是中国上古史上第一位既不靠武力夺取、又不靠世袭继承,而是靠民主推荐和试用考核而登上帝位的领袖,由于他在修身、齐家方面德才兼备,因而驰名四方,因此不少诸候都向尧帝推荐他接任,尧帝经过严格的考核,证明舜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同样具备过人的本领,因此,尧帝主动禅位,请舜登上帝位。舜61岁代尧即帝位,在位32年,他在110岁时以高龄去世,葬于湖南省宁远县苍梧山野。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有四方面:一是以疏导为主的方针带领民众治水,先后把黄河、济水、淮河、长江等大河流疏通,彻底治服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灾。二是将中国划分为12个州,把中央政府规范为9个行政部门,如司空(相当于总理兼水利部长)、后稷(农业部长)、司徒(内政部长)。三是实施了选贤任能、禅让等一系列仁政。四是开创了官员考核制度。舜帝在任期间,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舜帝不姓陈,而是姓虞,又姓妫。他的三十四孙妫满才改姓为陈,所以,是我们陈姓的始祖。从那时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陈氏历史上出现过无数先贤名宦、文人精英、忠勇英烈,他们传承舜帝的美德,并以自己的丰功伟业和德政风范铸刻在中华历史上和人民的心中。</p><p><br></p><p> 今天,我们有庆堂纪念的开基祖陈泰初公就是其中的一位。泰初公名陈元美,讳诰。他在北宋绍圣年间(1094年至1098年)曾任潮州通判,(因为宋朝推行易地为官的政策),为潮州府的粮食保障和剿匪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退休时选择在揭阳县蓝田都深泥洋定居,后迁于揭阳区渔湖都古家洋(今旧寨村)开基创业,成为陈氏莆田另一支入潮始祖。陈泰初公有四个儿子,长子、次子居于揭阳县,分创仁和、玉宫、西洋陈、旧寨、半洋村、华清、新亨等几十个乡村。他的三子承凤(宗举)公于南宋绍兴元年(1132年)迁徒凤塘定居创乡,成为凤塘始祖,后其子分创海阳县东凤、古巷等地,成为潮安区一大姓。南宋绍兴戍辰年(1148年)承奉(宗举)公考中进士,授官承奉郎,他的十四世裔孙陈大咸(四房人)是明朝嘉靖丙戍年(1526年)进士,先后任过梧州知府和浒墅关榷使,主持建成了凤塘陈氏家庙,编写了苏州的《浒墅关志》。陈氏的子孙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氏族的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崇高精神和文化遗产,我们要世代相传。</p><p><br></p><p> 汉代陈佐主编的《陈氏族谱序》有一段话,我把它摘录下来,作为我们的共勉:“夫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人皆见之。水源深见流长,木本固则叶茂,理势然也,况于人乎!”</p><p><br></p><p> 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从那里来,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我们要有认同祖宗之心、认同血脉之心,认同家园之心。我们还不要忘记要往那里去,我们一定要坚持向前看,要用我们艰苦奋斗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我们陈氏一族应有的贡献,以辉煌的业绩来告慰历史,告慰先辈,告慰时代。&nbsp;(2/2)</p> <p><b style="color: rgb(1, 1, 1);">附录:</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在广东省普宁市交丙坛村陈氏祖祠100周年重光庆典上的讲话</b></p><p>陈耿之</p><p><br></p><p>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宗亲们:</p><p><br></p><p> 大家好!今天是交丙坛村陈氏祖祠10O周年重光庆典的大喜日子,作为陈氏的子孙,我怀着缅怀先人、弘扬文化、敦睦亲情的心情参加今天的活动,在这里,我对交丙坛陈氏祖祠重光庆典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积极修缮祖祠的族亲、乡贤和社会热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p><p> </p><p>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的。我们己经进入新时代,在实现二个100年的奋斗目标道路上,宗祠文化维系着中华民族强烈的祖根意识和血脉情怀,祖祠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寻根溯源的载体和精神家园,陈氏的祖祠源远流长,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建筑艺术十分精湛,对海内外潮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非常深远。</p><p><br></p><p> 在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第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统筹打造潮汕祠堂文化品牌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统筹开展了祠堂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大力支持各地整修重修祖祠,使潮汕祠堂成为粤东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成为广东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今天,我们看到整修重光后的交丙坛村陈氏祖祠承启堂,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p><p><br></p><p> 祠堂文化是以祠堂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氏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宗祠文化的最根本功能就是记载功能和德育功能。记载功能主要是借助匾额、楹联、碑文和族谱记载家族渊源,记载祖训,彰显祖先最光荣的历史。德育功能主要是通过祭祀活动对族人进行尊祖教育,同时,借助宗祠的功名石、牌坊、抱鼓石、雄狮、壁画这些特殊的励志教材,时刻告诫族人固守祖德、慎终追远、敬祖报恩、行善积德、为国成才。</p><p><br></p><p> 关于交丙坛陈氏的渊源,《陈氏大成公谱》是这样记载的:仰东公,生于宋淳祜年间,终于元至治三年,享寿70有余。元大德年间(1297-1307),公任潮州巡检,忠职守,为黎庶,政绩广为传诵。是福建莆田玉湖涵头村宋丞相祈国公陈仁的八世孙,系宋绍圣进士潮州通判陈泰初第六世孙。公由潮州海阳东凤辗转潮阳举登,慧眼识地栖居垾塘,成为垾塘陈氏开基一世祖。妣殷衍赖氏,生子梅叟公;妣王氏生二子:太峰公、盐使公;妣郑氏生三子:少峰公、顺福公、记史公。仰东公子孙开宗蕃衍,瓜瓞绵长,分创普宁有垾塘本乡、交丙坛、华林、湖心洋、占梨、华溪仔、大华溪、下陇、何厝围、官田、溪西、虎岗山、坑、多年山、南城、中央埔等乡村;分创潮阳有举登、海门、陈店溪口、福潭等地;分创潮安有东凤乡、庵埠大鉴村;分创揭阳有淇美花园、窗前中围、圩埔等村;分创惠来有下浦村;澄海内陇村;饶平黄岗石桥头、北郊村;分创海丰有田墘、果子园、海城、大华溪;分创陆丰有大朥投、博美等乡村。除此,港澳台、海外各地都有其后代。据不完全统计,现人口达二十余万,海外十余万。</p><p><br></p><p> 明万历四十年(1612),仰东公传下第八世养弘公从垾塘下寨迁居交丙坛,成为本村开基祖,世系:仰东——记史(行六)——崑山——端睦(行一)——平坡(字弘壬,行四)——见渊——仰川(行二)——养弘——……</p><p><br></p><p> 一千余年来,我们泰初公系陈氏一族人文蔚起,睦族和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几年来,我怀着教畏之心,追宗报本,为潮汕泰初公系的陈氏古寨、祖祠和名人敬撰楹联,现录于后,从中也可以看到陈氏家族的辉煌史迹。</p><p><br></p><p><b>为陈氏古寨、祖祠、名人撰联</b></p><p> 陈耿之</p><p><br></p><p><b>(一)为凤塘陈氏开基祖承奉(宗举)公敬撰对联</b></p><p><br></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承天美徳开泰运,</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奉地仁风启人文。</b></p><p>丁酉年清明节于凤塘上水鲤</p><p><br></p><p><b>(二)为凤塘陈氏三房宗祠念修堂敬撰对联</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念思祖德辉我族,</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修延宗功耀斯堂。</b></p><p>乙未年九月廿一于凤塘陈氏三房宗祠</p><p><br></p><p><b>(三)为古巷象埔古寨撰联</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象喻千年六巷三街旺,</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埔承万代四通八达安</b>。</p><p>甲午年冬于潮安古巷象埔寨</p><p><br></p><p><b>(四)为普宁交丙坛村陈氏祖祠承启堂100周年重光敬撰嵌名联</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承平盛世天行健,</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启聩康隆地势坤。</b></p><p>注:本联嵌入《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p><p>君子以厚德载物。康隆指安定兴盛。</p><p>丁酉年十一月于潮州</p><p><br></p><p><b>(五)为陈伟南先生百岁华诞敬撰对联</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伟业情挂儿孙口耳,</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南星名传桑梓城乡。</b></p><p>丙申年十一月于潮州沙溪镇伟南先生祖居屋</p><p><br></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六)为陈德将军撰联</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陈师鞠旅将军范,</b></p><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德政惠民司马风。</b></p><p>注:首句指陈德同志在战争中常年征战,终于成为人民</p><p>的将军;对句的司马原指古代掌军旅之事的官员,这里指在</p><p>和平年代陈德长期担任政委,关心人民和地方建设,德政留</p><p>芳。</p><p>丁酉年阳春于古巷象埔陈氏家庙</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相关连接</b></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b2o7ujo?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陈耿之:为人民发声 给时代留影</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