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铸金婚(连载14)

山里人

<p><b style="font-size: 20px;"><i>&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4 儿女的教育</i></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生儿育女,培养教育,是家庭生活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做父母的主要责任和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们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俩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要求孩子们做到的,首先自己一定要做到,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正正派派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榜样。其次是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意见一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个要严管,一个要纵容,一个要批评,一个要阻止的现象。老伴毕竟是慈母心肠,有时候觉得我对孩子的批评、责备太有些苛刻,但也从来没有当着孩子的面阻止过,而是背地里给我提意见。记得儿子上高中时,有一年暑假,我要求他利用假期出去打工赚钱,就让他去建筑队跟工。在工地劳动,调泥搬砖当小工,啥重体力活计都干,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吃饭,早早的就要上工地劳动。而且每天在酷暑烈日下干活,又脏又累,收工回到家里显得很疲惫不堪的样子。这样劳动了半个来月时,老伴觉得实在是心疼,就对我说:让孩子锻炼锻炼就行了,不要再去跟工了。我说,原来就说好是劳动一个月,必须坚持到底,不能让他从小就形成一种半途而废的习惯。最后终于坚持下来了。这年开学,儿子真正体会到了工人们的辛苦和体力劳动的艰难,学习比以前很努力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第二年高考时考取了全国名校山东大学。</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不光是严格要求学习成绩要好,更要思想品德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的三个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基本做得到:</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一,学习优秀,成绩突出,三个孩子都多次受到学校、班级甚至县、省的奖励。爱看书,爱学习,涉及面广,知识丰富。三个孩子每次考试都名列班级前茅。</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孩子们都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候我们俩的工资很低,生活基本维持温饱,粗茶淡饭,吃饱就行。孩子们也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来不会挑食,不会剩饭。每次吃完饭,饭碗必须是干净的,不像现在有的孩子一点也不懂得爱惜粮食,边吃边撒,最后碗壁残留的米粒密密麻麻,习惯实在不好。儿子考上山东大学去学校时,在太原工作的我的学生送给他四桶桶健力宝,那时候的健力宝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谓是罕见、上好的饮料了。他舍不得喝,过年回来时还留回来两桶桶,让全家人过年时分享;他在学校的伙食也很节约简朴,平时很少买肉菜吃。有一次我因公去济南到学校看望他,他也没有想到买点好饭菜招待他老子,就馒头、咸菜、小米粥。吃得我倒是打心里高兴。</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第三,互相尊重,家和万事兴。</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儿女们未成年时是我们的宝贝疙瘩,抚育培养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批评、责骂,严加管教是理所当然的。但当他(她)们成年后尤其是成家立业以后,他们也和你一样是社会的人,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所以你对儿女们的态度必须“与时俱进”,再不能把她(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了。有人说:我和儿子是朋友关系!这话咋听有些不合情理,但细想还真有道理。现在,我们的三个孩子都已各自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她们也早已是人父人母了,我们都相处交往的很融洽,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口角与矛盾。家和万事兴!现在,孩子们都工作兢兢业业,家庭和睦幸福,事业蒸蒸日上,让我们老两口很放心开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