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加强我市小学数学学科建设,创新教研培训形式,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潍坊市教研室特举行此次教研活动。</p> <p> 看!为了此次培训,老师们拿着笔、本子,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等候,教室里充满了学习的氛围!</p> <p> 在潍坊市教科院孙俊勇科长的主持下,暑期培训正式展开了!</p><p> 上午首先是由刘秀花老师带领的潍坊奎文区教学团队给我们带来的“教学评一致”下的单元整体备课。</p> <p> 第一位由奎文区德润学校的裴荣霞老师,她给我们讲述的是基于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设计,以二下《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为例。它传递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握课程结构、数学本质,重视目标引领,提高质量。要求我们启发思考,优化教学,以突破理解的核心问题为重点。通过系统分析,整体设计来突出单元目标的显隐性。</p> <p> 第二位是由奎文区德润学校的胡振英老师执教的《毫米的认识》。她通过投影测量纸条的长度和实物测量纸条的长度的不同,来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目标: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计量物体所含长度单位数量的多少,同一长度,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不同,测量结果的表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是对同长度的不同表达。使我们豁然开朗,受益匪浅!</p> <p> 第三位是由奎文区实验小学的王彩霞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教学评一致下的单元整体备课实践与思考。告诉我们要把国家标准内化为教师理解标准,挖掘知识、方法蕴含的思维本质,立足课标、关注素养,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p> <p> 接下来由艾春晓老师带领的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团队给大家带来“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精准化研究。从教学目标的分解,学习评价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来阐述。</p> <p> 先是由昌乐特师附属小学的张宁宁老师和任丽华老师给大家解析数学课程标准校本化—数的运算。不仅把数的运算课程目标细化研究,单元评价设计,教学落实措施等方面紧密相连,相互贯通,提供生活环境,让学生从经历中发现、解决问题,还把数的运算所掌握的必要技能具体化,详细化。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 <p> 再由昌乐特师附属小学的徐艳老师执教的二下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利用表内除法的知识经验,再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这样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的方法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p> <p> 王晓蕾老师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做重点解读。根据分析,这节课是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除法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的扩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课标要求对学习目标进行显隐性的细化,即结合生活情景,也要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激发孩子们深入研究!</p> <p> 下午由高密市教科院的张爱芳院长带领我们高密教师团队展示小学数学生活化课程的实践研究。</p><p> 首先张院长给我们从研究历程、实施背景、课程建构与实施和研究成果等方面给我们介绍生活化课程。它的理念就是创设合适的课程,把知识还给生活,把学习还给学生,适合学生的课程才能点燃生命!</p> <p> 团队第一位史蕾老师展示育人角度下的生活化课程单元结构—《10以内的认识》。生活化课程单元结构是由数学绘本阅读引桥,数学生活化课程实践,数学绘本融合创作构成。本单元是认识数的起始阶段,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以后的学习有重要意义,要让学生通过感知、发现、探究、创新生活来充分认识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p> <p> 团队第二位来自高密豪迈第二小学张晓婷老师带来《5以内数的认识》课例展示。张老师让孩子通过五官感知,联系生活等方法,让孩子明白了5以内数的意义。</p><p> 再由第三位高密第二实验小学的潘晓娜老师对本节课进行分析。潘老师说如果孩子是“不在场”的,这样儿童与生活、课程是割裂的。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充分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知识还给生活,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听声游戏、小礼品发放等游戏学以致用,建立价值体验线!</p> <p> 第四位来自高密豪迈第二小学的徐欣老师,展示单元绘本融创促特色发展。为我们讲述了绘本在课程中的位置是知识的渗透与拓展,多元表达,全面发展。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很好的诠释绘本的特色。</p> <p> 第五位恒涛实验小学的杨绍桢老师讲述了生活化课程助推三方成长。对学生:得到了整体发展,全面发展;对老师:使教师的育人观、课程观得以转变,读懂了学生的能力等;对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促进亲子关系。</p> <p> 接着由潍坊寿光市凤华小学的吴红娜老师讲解“研教评一致,助推教师发展”的报告。是指研究教学中发现的真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加以验证提升,同时对研究与实践的全过程辅以合适的评价制度作为保障。具体通过“以问题为驱动、以主题为基点、以课例为载体、以研讨为契机”的教研模式落实。</p> <p> 最后由孙俊勇科长做会议总结,孙科长希望校本研究成为每个人的追求、行为,形成一种学术性、民主性的文化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p><p> </p> <p> 每位老师都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认真记笔记,并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和总结。</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不忘初心,不负韶华!前面的路还很长,愿我们乘风破浪,继续前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