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仲夏之日,万物并秀”,为了保证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江岸区体卫艺站在武汉市六中高中部开展了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体育教育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参加本次教研活动的有我区曾毅站长、吴艳副书记、闫美枝教研员以及区内所有中学体育教师。会议由我区教研员闫美枝主持,她首先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参会人员以及本次活动的内容。</p> <p> 活动伊始,曾毅站长就目前学校防疫工作的重点以及体育老师教育教学中需要做的有关事项做了明确的说明,强调我们体育老师需要对人、物、量的考虑,面对各种变化,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以及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的秩序并对老师们寄予了美好的祝愿!</p> <p> 接着,吴艳副书记对疫情期间我区体育老师的出色表现表示了肯定:</p><p>我们的队伍是团结的!</p><p>是有战斗力的队伍!</p><p>你们!让我为之感到骄傲!</p><p>在此表示我的敬意!</p> <p>我区下沉社区 ,对接方舱服务康复驿站的志愿者老师</p> <p>最早响应,积极参与制作美篇,引导大家运动起来的老师</p> <p>最早开展班级体育空中课堂的学校</p> <p>克服困难化身网红的主播老师们</p> <p> 然后,吴艳副书记就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经验交流分享,她叮嘱老师们做好两个思想准备:长期准备的思想和动态管理的思想,疫情防控的长期性与防控趋势的动态变化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关注新闻,随时调整工作计划。</p><p> 她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从八个方面向老师们传经送宝,让老师们受益匪浅,指明了工作方向。</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一、综合研判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风险</b></p><p> 对学生健康情况进行摸底—健康状况、运动习惯调查表</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二、合理制定教学计划,精准组织课堂教学</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1.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做好准备</span></p><p>(1)严格执行江岸区体育备课管理办法</p><p>(2)教案中每课必写安全预案(安全问题预计及处理办法)</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2.规范组织课堂教学,确保安全 </span> </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3+3+1:3个要求3个时段1个提示</span></p><p>(1)合理控制好同时开课的班级数量</p><p>(2)体育课尽量安排在室外或通风条件好的场地内</p><p>(3)不得佩戴N95口罩进行体育运动</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3.优化教学内容有效组织锻炼</span></p><p>(1)教学内容</p><p> 非身体接触性的体能练习和以发展心肺功能为主的单人项目,如:跳绳、踢毽、走、慢跑、武术、健身操等,以恢复性体能,简单类技能学练为主,随着学生的身体恢复再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强度。</p><p>(2)教学形式</p><p> 以独立学练为主,避免近距离肢体接触的对抗性、合作类学练</p><p>(3)学习评价</p><p> 要突出纪律、规则、卫生、安全以及锻炼效果等方面的内容</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4.落实大课间,每天锻炼一小时</span></p><p>(1)开齐开足体育课,努力落实大课间活动,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p><p>(2)充分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安排“少食多餐”式的体育活动</p><p>(3)场地空间不足的学校可分时段、分区域、分批次开展大课间活动</p><p>(4)尝试推进课内外一致性,即课内学、课外练的方式来强化锻炼效果</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注意事项:</span></p><p>大课间活动初期,不提倡统一距离、统一速度的集体跑步;</p><p>要充分利用室内环境,组织室内活动以弥补场地不足或是天气不宜的情况。</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5.合理安排课余训练,满足不同学科学科需求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充分合理规划体育社团、体育运动队等课余训练的时间、场地、人员,确保安全有序,切忌一刀切、简单粗暴式的停止训练。</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校内班级内的体育竞赛活动,复学情况稳定后再开展,前期如有必要,可以组织一些“云竞赛”“线上亲子运动会”等形式进行,要探寻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下体育竞赛方式和方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6.注重学生运动知识的习得和运动习惯的养成</span></p><p> 体育学科要和卫生健康学科整合,要加强学生运动知识的习得和运动习惯的养成教育。</p><p> 要引导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7.家校协同营造良好体育学习环境</span></p><p> 与学生家长沟通,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动员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进行经常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p><p> 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及时向学校、教师反馈学生在家体育锻炼的情况、体质健康变化情况。</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8.探索教研工作转型,提升教师专业水平</span></p><p>(1)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p><p>(2)加强体育专业技能的学习</p><p>(3)积极探索教研工作的转型</p> <p> 最后,闫美枝教研员结合安全和疫情的特点,做了总结性发言,内容涉及课前备学生、备教材、备器材、备场地和备组织等,强调疫情防控下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监管 ,用科学的手段监测课堂中的运动量,遵循渐进地组织教学,熟练掌握疫情防控之下课堂中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程序,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地完成学校各项体育工作。</p> <p>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明确了疫情防控期间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同时还为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拨开云雾见天明,对接下来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方向。</p><p> 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兴则中国兴。学校体育工作肩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我们需要压紧压实责任做到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从课堂做起,从基础做起,在变化中开创学校体育新局面。</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尽管前路艰难,但我们要一起努力向前,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