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茶艺、学非遗、赏调腔研学游

香味代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实验小学一(6)班 王晨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年的暑假,我们过得非同一般。由于疫情的影响,研学游从中队出游变成了小团体、家庭游……我们也抓住八月暑假的尾巴,参加了唐诗之路研学营地推出的“研学在路上”系列研学活动!</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学茶艺,学非遗,赏调腔!</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争做中华小小茶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受非遗别样魅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希望孩子在实践中</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发现中华传统之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知中华传统之艺</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体会中华传统之乐</b></p><p><br></p> <p>  <b>看着桌面上放着好多洁白漂亮的茶具,虽然知道是泡茶的,但是都叫不上名来呢?!</b></p> <p>  <b>总算揭晓谜底,原来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关于茶的知识!</b></p> <p>  <b>世界茶乡看浙江,浙江茶乡有新昌。追寻到1500年前,新昌即已种茶。</b></p> <p>  <b>悠久的种茶品茶历史、丰富的茶叶资源、交融的茶禅诗景,让新昌成为茶道之源的精华所在。</b></p> <p>  <b>新昌的好山好水,产出了上好的茶品。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是“唐诗之路、佛教之旅、茶道之源”的精华地。</b></p> <p>  <b>“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新昌许久以来的一道亮丽风景。茶圣陆羽便是在寺里研习佛经和茶道,写成了我国茶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著作《茶经》。僧人聚而成大佛寺,种茶饮茶,参禅悟道。缘于茶道与佛教的渊源,新昌人给自家茶取了一个带有佛意的名称----“大佛龙井”。</b></p> <p>  <b>品尝高级龙井茶,常用水温85度水冲泡,展开后龙井茶形似朵朵兰花,翠绿芬芳,品饮时清香扑鼻,沁人肺腑。真乃:“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nbsp;</b></p> <p>  <b>寻茶,也是寻心,寻足迹,寻一段只在舌尖才会绽放的香。品茶的间隙,随手剥一粒新昌小京生,尝一口地道的番薯干,看一眼这眉清目秀,绝对不虚此新昌行。</b></p> <p>  <b>我们追寻了新昌的茶文化。回到学习会场,继续开始讲“茶”的故事,原来“茶”也有爸爸妈妈……</b></p> <p>  <b>通过学习,知道了好多好多我不知道的知识。例如大红袍不是红茶,回家我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大红袍原来是乌龙茶,不知道喜欢喝茶的爸爸是否清楚呢!</b></p> <p>  <b>接下来这个环节叫“穿越时空”,让我们回到了宋代,当时的宋代点茶展示了文人雅士的风雅之情和高洁志趣。点茶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显)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宋代的主流茶是饼茶,但有别于现在的茶叶。</b></p> <p><b>  南宋刘松年的名作《撵茶图》,它较好的诠释了当时宋代点茶的具体过程。</b></p> <p>  <b>在茶中写字作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哇,最后还真的能写成功!</b></p><p><b> </b></p> <p><b>  原来专业的技术是这样的。</b></p> <p><b>缘来新昌</b></p><p><b>你会想到哪里?</b></p><p><b>千年古刹新昌大佛寺</b></p><p><b>穿岩十九峰玻璃栈道</b></p><p><b>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天姥山麓</b></p><p><b>亦或是……</b></p><p><b>但这并不是新昌的全部</b></p><p><b>你可能不知道</b></p><p><b>蕴藏在新昌这座小山城中</b></p><p><b>还有传统艺术瑰宝——戏曲</b></p><p><b>调腔、越剧、目连戏</b></p><p><b>都是发祥于新昌本土的传统戏曲剧种</b></p> <p>  <b>新昌调腔,是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又名掉腔、绍兴高调、新昌高腔。2006年,新昌调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p><p><br></p> <p>  <b>“不看调腔,白来新昌”说的一点没错。调腔真的太精彩了,看的都目不转睛,连连叫好!</b></p> <p><b>新昌调腔</b></p><p><b>根植于新昌的一株戏曲古梅</b></p><p><b>南戏最古老的剧种之一</b></p><p><b>不托丝竹,锣鼓助节</b></p><p><b>前场启齿,后场帮接</b></p><p><b>时而典雅,时而高亢</b></p><p><b>响彻于山坑冷岙</b></p><p><b>传唱明清至今</b></p> <p>  <b>看这孙悟空的表演,“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今天总算是亲眼所见了。</b></p> <p>  <b>时间总是那么短暂,活动就在那意犹未尽中结束……</b></p><p><b> 回来的路上,一句“妈妈,我们以后还要来,好不好?”“当然好啊!”</b></p><p><b> 原来孩子对非遗文化是如此的感兴趣,不亏为中华小小接班人!</b></p><p><br></p>

新昌

调腔

茶道

中华

研学

戏曲

宋代

传统

原来

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