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我们一起走过。

金秋

<p>  1970年下乡海南西达农场至今50年整了,半个世纪转瞬逝去,青葱岁月在我们漫不经心的一瞬间,梦也似地飞奔离去,但是在下乡的日子经历的一切,在我们的记忆里还是那样的新鲜,就好像停留在昨天,历历在目……。</p><p> 在50周年到来之际,抽空把多年来老友们的部分照片整理制作成册。这些照片记载了我们同学+农友+老友(三友)的深厚情谊,希望通过这个美篇,将我们曾经历的一幕幕珍藏在你我的心底,留作美好的回忆!</p> <p>“一纸十五元的船票,乘载着一代人的前途;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面对大海眼前迷茫;一顶沉重的“知青”帽,决定了“老三届”的命运;一杯酸甜苦辣的酒,历史曾否与以评说?……纪念金中70届部分同学赴海南西达农场(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5师11团)50周年)……同学农友朋友三友谊,蹉跎岁月风雨余晖情。”</p><p> ——摘自瑞平同学的朋友圈。</p> <p>农场连队的宿舍,几十年了,还是老样子。</p> <p>当年,我们的英姿。</p> <p class="ql-block">护士姐姐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是志忠同学在农场当教师的调动介绍信,他在农场教书育人,深得学生的喜爱,甚至到几十年后当年的学生仍记得他,想念他。</p> <p>在艰苦的岁月中,休息日,我们会从各自所在连队:向阳队、美新队、福来队、中朗队汇集南渡江边的美后新点,尽享瑞平、荣泉同学亲自下厨杀鸡宰鸭、自磨豆腐,美餐一顿,然后江边玩玩水,青葱岁月也不尽是汗水,还有快乐。</p> <p>看书,是知青岁月必不可少的。</p> <p>有音乐的生活不会寂寞</p> <p>回城了,我们各自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但聚会是少不了的。</p> <p>2008年11月,广州沙面,由广州知青柳息洪、潘衍昌、欧应抗等农友的热心牵头组织下,搞了个下乡西达四十年纪念活动,广州、汕头、揭阳、潮州、开平、台山、新会等地知青欢聚广州。瑞平同学代表发言。</p> <p class="ql-block">袁杨,曾经的同班同学,在农场当过卫生员,回城努力工作,当上了生物制药厂厂长,多么忠厚的领导,与同学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可惜就不能与我们走到最后,才六十出头就离开了,怀念老友。😭😭😭</p> <p>诚敏同学回访老连队——美新队。</p><p> 美新队,是我到过最多的连队,从中朗到场部的必经之地,每当经过,必进去会会老同学,聊聊各自见到的趣事、乐事,当然也免不了蹭个餐,难得几位老同学都热情有加,不论是那位探家带回的家乡美味都在共享之列。</p> <p>到志忠家喝茶🍵聊天,是很愉悦的事。</p> <p class="ql-block">久居香港的娜珊同学回汕,忘不掉儿时的记忆,那背后外马路的房子是她曾经的家,此时肯定想起年少时父母姐弟一起的温馨场景。</p> <p>欢乐时刻</p> <p>干杯!为咱们的几十年同学情、农友谊!</p> <p>瑞平是我们同学中的小作家,成为市作协会员可不是吹的,有不少作品,海南生活的文章有多篇在报刊发表。</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同学,曾在风景优美的校园中徜徉在八一楼、五四楼、一二九楼……,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在操场上接受工宣队、军宣队的训导,曾共享食堂肥伯的大锅菜大锅饭……。</p><p class="ql-block"> 我们又是农友,曾在各自连队割橡胶、砍笆、挖胶穴,被选拔当教师、卫生员、提干……,为海南岛的建设出力、流汗。</p><p class="ql-block"> 同学+农友,我们是曾同煲同捞的老友!</p> <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89, 229, 187); font-size: 20px; color: rgb(41, 88, 38);">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在人生的晚年,正如王佑贵《我们这一辈》歌词所写:“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span></p><p><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189, 229, 187); font-size: 20px; color: rgb(41, 88, 38);"> 夕阳无限好,唯愿老友们:岁月不老,我们不散!💪</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