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制作———日晷

于凤

<p>  愉快又充实的暑假生活接近尾声了。今天我完成了一项科学小制作——日晷。</p> <p>  首先,需要的材料和工具有卡纸,圆规,量角器,直尺,牙签等等。我在准备好的纸壳上画一个大圆。</p> <p>  然后把画好的大圆裁下来,并平均分成12等分。</p> <p> 在每一份的旁边标注好数字,就像钟表的表盘一样。</p> <p>  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倾斜的支架,用一根牙签把圆盘固定在支架上,简易的日晷就做好了。</p> <p>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晷计时的原理: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首先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然后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p><p>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p> <p>  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古巴比伦人在远古时代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年前的周朝。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方阴天和晚上。</p><p> 中国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p> <p>  科学小制作,趣味无穷,收获满满!</p>

日晷

影子

计时

牙签

大圆

制作

阴天

支架

科学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