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地下长城 抗战奇观—峰峰冀南山底地道

独孤西域

<p>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位于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是抗战时期当地村民为了反击敌人而修建的地下长城。后在当地政府和山底村委的努力下进行了修建。从而建成了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红色旅游区,也被封为红色教育基地。</p> <p>  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又称邯郸抗日地道遗址、邯郸市峰峰矿区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巷道最长的抗日战争时期地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p> <p class="ql-block">  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最早源于南宋晚期的古地道,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为了有效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修成了户户贯通、功能齐全的地道。</p> <p>  现存地道主巷1626米(9条大巷),复巷304米,支巷13666米,大洞室2个,小藏身洞关口6个,陷阱4个,直通枯井的地道2条,通向西山的地道1条,还有辐射王看、宿风等地的地道。</p> <p class="ql-block">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地道战》时,采编组和摄制组曾多次在山底村实地考察、采访、拍摄。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山底村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和真实战斗事迹,并录制了很多关键和重要镜头。山底村抗日地道被列为“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峰峰矿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晋升省级第四批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地道,洞洞相连,户户相通。地道主巷分上下复洞,洞口设多种多样的开关盖、开关门,既能防水、防毒、防火,又能防破坏、防封锁。每个拐弯处都留有枪眼、陷阱、暗洞,灶底、树洞、水井、碾盘底、野地崖旁、都有伪装的地道洞口。成为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战斗堡垒。</p> <p class="ql-block">  烈士纪念设施、遗址是记录革命历史的“教科书”,也是传承烈士精神的重要载体。2020年9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三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其中包括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的抗日地道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