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花篮的花儿香</p><p>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p><p> 来到了南泥湾</p><p>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p><p> 好地方来好风光</p><p>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p><p> 当年的南泥湾</p><p> 到处是荒山</p><p> 没呀人烟</p><p> 如今的南泥湾</p><p> 与往年不一般</p><p> 再不是旧模样</p><p> 是陕北的好江南……。</p><p> 一首《南泥湾》,使这里的精神鲜活的展现了出来,那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他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叫“塞外”变“江南”,建立了新中国。延职附小一(五)班的师生和家长,在即将开学之际,共同赶赴南泥湾,去观摩历史影像,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南泥湾革命旧址</b></h1><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南泥湾是延安的南大门,大生产运动中,八路军359旅在这里屯垦,是自力更生的一面旗帜。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明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h3><p><br></p> <p> 8:30分师生“快、静、齐” 集合完毕,整装待发。</p> <p>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家长和小朋友们还一起唱起了红歌,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p> <p> 看到稻香门,就知道到了南泥湾。</p> <p> 为了整齐有序,我们分成了四个小分队。</p> <p>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满怀敬佩之情的小朋友们,穿戴整齐,开始了红色之旅。</p> 活动一 <p>参观“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p> <p> 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和一组组真实资料,让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革命烈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程,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p> 活动二 <p>参观“延安炮兵学校旧址”</p> <p> 延安炮兵学校是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的基础上创办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炮兵学校,被誉为“人民炮兵的摇篮”。</p> <p> 我们井然有序地走进展厅,听取革命事迹的讲解,追思先烈的丰功伟绩。</p> 活动三 <p> “红领巾心向党”小豆芽们向党徽敬礼、“唱响主旋律、颂歌献给党”。</p> <p> 在党徽广场我们留下了这充满仪式感的合影,这一张张合影不仅记录了老师对学生的陪伴,更见证了成长!</p> <p> 温文尔雅的班主任,和蔼可亲的白老师全程陪同。孩子们流一路汗水,撒一地欢歌。自律、自励的种子,悄悄萌芽;自信、自强的笑容,悄然绽放。</p> <p> 来到南泥湾必须来一碗地地道道的南泥湾香菇面,简直是回味无穷。</p> 活动四 <p> 最后我们来到了南泥湾湿地公园,这里,风景如画,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又逢江南好风光。</p> <p> 草地上一片欢声笑语,同学们在互相追逐着,玩耍着,有的在玩飞机,有的在做游戏,还有小女生们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聊天。</p> <p>捕捉到了一只小可爱</p> <p>来,让我给你教一教怎么飞的又高又远。</p> <p>棉花糖才是小女生们的最爱</p> 吹牛皮大比拼 丑小鸭跑步 丢手绢 <p> 如今的南泥湾,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已是一派山清水秀,稻谷飘香的江南模样,当然我们不再依赖她自给自足,但她代表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成为每一个用心感受其中的同学的宝贵人生财富,指引我们开创新的奇迹。</p> <p>活动策划:高艺萌爸爸 谢奕辰爸爸</p><p>活动安排:李一鸣妈妈</p><p>安全保障:刘小米妈妈 刘正则妈妈</p><p>摄影:李峻睿妈妈</p><p>稿件:刘小米爸爸</p><p>审核:陈甜甜老师</p>